- 相关推荐
班级文化建设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摘 要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当前一段时期内,就是要培养一支有益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四化建设的人才队伍。而高职教育的“末位生源制”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虽然不少高职院校和当地政府部门也在开动脑筋去扭转这一局面(比如订单办学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全国来看,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仍然相对偏低。因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角的文化管理理念就逐渐被高职院校领导和老师们重视起来,而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真正能够承载“文化育人”功能并能实现“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素质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 班级文化 高职教育 文化育人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其核心是班级发展理念和社会贡献能力。在“生源层次”相对较低的高职院校着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把文化育人落实到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方方面面,使教书育人与文化育人双管齐下,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1 学情分析——有忧也有喜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生源除了政府订单培养、企业合作办学等途径外,通常都属于第五批次(注:一本、二本、三本、高专、高职),因此,由于高职教育低门槛,导致生源素质整体不高,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有待加强,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脆弱,能力素质差。①目光浅短、功利性强;意志薄弱、怕苦畏难;心胸狭窄,妄自尊大;感情用事,缺乏理智;弄虚作假,诚信缺失等。②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和老师们必须面对、而且必须妥善解决的棘手问题,这也是高职教育从一诞生至今就扛起来的责任和使命。幸运的是,高职学生可塑性很强,每一个活动都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对他们而言是极好的锻炼提高机会。③所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能够展示个人才华的班级文化活动,着力推进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其意义不容轻视。
2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意义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大致途径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建设。无论如何,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象当然是学生。对于刚入校的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讲,思想上十分放松,纪律上惯于自由,行为上难以自觉,管理上难度较大。因此,新生入学后,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很必要也很重要的。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指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袁贵仁部长曾说过:大学是通过文化培养人、“创造”人的。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创造,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大学里的素质教育是整个大学的事,是和校园文化分不开的。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建设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促成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感,为职业发展固牢基础
职业价值感是指对自己将要从事职业的价值的自我判断,对可能取得的成就的估计,对社会回报的满意程度。现代职业价值包括个人认同、自我价值、个人成长和成就感、人际交往、经济价值、安全价值、伦理价值等方面。高职学生在内心深处极其需要外界对他们有一个平等、客观、尊重的认同和评价,他们畏惧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低门槛”的事实,或者说他们内心不够自信。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视觉(环境文化之类)、听觉(语言文化之类)、行动(班级活动与社会实践之类)、心理感化(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之类)等诸多方面帮助高职新生隐藏高考的失落感和对理想大学的落差的调适,从而较快形成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感。因而,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恰当的评价,要正确看待职业的地位,正确看待职业的待遇,正确看待职业的苦乐,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身到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环境中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学习力,为职业发展提供精神食粮
班级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班级的发展理念④和学风上,而体现专业特征的班级建设理念和学习风貌,无疑是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标志。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学习动力是自觉的内在驱动力(如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学习毅力是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学习能力是由前两者直接驱动而产生的学习新知识并付诸实践的智力。先进的班级发展理念引领班级文化建设、造就优秀的学习风气,优秀的学风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力,从而磨炼成锋利的“宝剑”,凝聚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内涵。班级规章制度既可约束学生行为规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障大学生学习力;班级文化氛围以一种柔性的、内在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凝聚大学生学习力,⑤有组织、有特色、有朝气的班级文化活动是提高学习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诚然,学习力的提升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职业能力的夯实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积累“资本”,从而达到构筑大学精神高地,冲出生源门槛洼地。
2.3 有利于磨炼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为实现“后发赶超”提供正能量
开展一系列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建设具有特色文化氛围的班集体,营造一个催人奋进、促人成长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重视的主旋律。没有特色的班级不叫有文化,没有文化熏染的班级不叫大学生班级。班级作为大学 的重要组织,就像家庭一样,孕育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种子。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展示大学生个性才华和主人翁意识,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成才。⑥紧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不同专业自身特点,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让学生一开始就对专业概况有所认识,增强职业方向感;举办职业问题辩论赛(如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还是医学问题?)或演讲赛,让学生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沟通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开展个人作品设计挑战赛、墙体文化创作赛(如教室、寝室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各种主题班会、参观革命先烈陈列馆等等,如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展,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文化中熏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成长,在趣味性竞技性知识文化中成熟,在技能性职业文化中成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身心得到锻炼,个人才华得到施展,视野得到拓展,认识得到升华,胆量得到壮大,表现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铺平道路,为高职学生实现“后发赶超”式发展积累正能量。 2.4 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个人未来发展力。就业竞争力一方面表现在就业率这个“数量”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和对口率这个“质量”上。只有当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有热情、有毅力、有恒心,并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能够创造出自身满意的、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成绩,这就是个人未来发展力。通过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以及上述一系列活动,学生选择性参与,不仅可以发挥个人特长,还可以在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大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当然这些活动的开展,还离不开学校宽松的大环境和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更离不开具有创新才华的班级辅导员。没有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全力支持,没有学校大环境文化氛围的衬托,班级文化建设也缺乏后劲和活力;没有善于创新和思考的辅导员,班级建设就失去了导航,更谈不上什么文化;没有善于管理和纳才用贤的辅导员,就不可能组建一支优秀的班级管理队伍,不可能形成特色的制度文化,不可能组织开展有系列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文化活动。
2.5 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向纵深发展和建构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鲁昕副部长曾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须分三步走,大约到2020年形成“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多年来,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无疑在技能方面成绩显著,连老百姓都明白“在本科学知识、在职院学技术”的道理。而且也有不少职业院校学生成为社会佼佼者,比如2004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赵鹏,2007年7月成为全球首位考取H3CIE证书者。2005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张阳作为全国唯一一名专科毕业生入选“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等等,这些都是职业教育的骄傲和自豪。不过,职业教育已是大众化教育,2012年全国1288所高职(专科)院校,在校生近1000万人,职业院校硬件、软件(如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条件又能否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呢?当然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做的不错,那毕竟只有200所。然而有些高职院校已经连续几年出现高考生投档人数远远低于招生计划,甚至“零投档”的困境。不少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满足于“不出事”,学生安全第一、发展第二,结果天天强调安全,安全问题却屡现不止;“文字功底很高”各种创新提得很响,实际工作却做得很差或者说实际工作做得很多但不切实际;校园活动开展不少,学生却是被动或被迫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很少,学生为应付检查使然……
如此看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再不能关在笼子里,必须面向学生主体不能(由管理者)一厢情愿、必须面向学生实际不能高调空谈、必须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力不能急功近利。基于高职教育办学主体(学生)自身特点,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在专任教师队伍(从学科型向应用型)转型问题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造就一大批学生心灵健康发展的引导者,用深厚实用的专业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孕育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就必须在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前提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不折不扣地付诸行动;就必须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学生自觉、科学评价和信息反馈渠道通畅的发展与监督共存体制,形成“事有人做、善始善终;事有人管、科学高效;人事共管、重在管事”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把学生的职业价值感、学习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远期发展潜力作为教育与学习全过程的着力点,突破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随意性管理、结构性紊乱和功能性错位,构建科学和谐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满足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L芑鹣钅浚?01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班级文化建设与高职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相关性研究”(编号:12QN001)
注释
① 周春丽,李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高于对策.世纪桥,2011.11:90-91.
② 田茉云.人文精神·人格魅力·人格化管理——高职院校班级主体文化建构的思考与探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1):21-24.
③ 冯丽.学生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校园文化.辽宁高职学报,2012.14(4):96-97.
④ 肖文冲.用先进理念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4-45.
⑤ 张光玲,吴惠.基于大学生学习力提升的班级文化建设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17:79-80.
⑥ 肖文冲,简燕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提升途径及机制研究.考试周刊,2012.26:161-162.
【班级文化建设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意义】相关文章:
把握专业最新动态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04-29
改革电工学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04-29
解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信息安全人才面面观之人才培养篇04-29
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04-26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学设计思路-活动-操作的教学设计04-30
实验室开放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05-01
成都大学提高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初探04-29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