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烟灭之后

时间:2023-05-01 02:24:25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灰飞烟灭之后

正当中国棉纺企业艰难承受高棉价差所带来的压力而叫苦连天时,一条“中储棉着火”的新闻报道着实让所有人看着揪心。

7月1日晚6时,山西省棉麻公司侯马采购供应站露天堆放的棉花垛突发大火,而这一火灾地点正是中储棉在山西的代储库之一。这场熊熊大火整整烧了一天一夜,闭着眼睛也能想像那半边天都被浸红了的壮景,直到7月2日晚6时火情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所幸无人员伤亡。通过最终报道的数据显示:该场大火过火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共烧毁2.46万吨棉花,损失近3亿元。

颇为眼熟的是,距离这场大火发生时间点的一个多月前,中储粮在黑龙江的储备库同样发生了失火,共烧毁粮食4.7万吨。前一场大火的灰烬还未在民众心底完全吹散,另一场大火又烧了起来,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储字头频发事故呢?两次大火的起火原因都被归结为两个字——“意外”:前一次由于配电箱短路,后一次由于雷击。

暂且先不论民众以及部分媒体对起火原因的各种诟病和猜想,储备库失火这一事件却将中储单位——这一一直隐蔽在公众视线之外的神秘对象推到了烈日之下。

一直以来中储粮、中储棉等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杠杆和战略储备重要地位的物资储备系统都是低调运作、甚少见光。信息的极度不对称,使得所有人对一再发生的失火事件产生猜忌心理也是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储备库,建设的第一原则即是“安全第一”,棉花作为易燃物质,火灾是影响储备棉安全的最大隐患,是造成储备棉损失的主要因素,它时时刻刻都可能发生。在建库之初就应该把对火灾的预防和施救放在首要地位,建立和不断完善对火灾的预防、监测和施救措施。仅仅是因为“雷击”这样一个完全可以料想得到的“意外”就让国家资产付诸流水,让一垛垛棉包化成灰烬,实在让人对于中储棉的管理工作及存储条件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和不满。

中储棉应该通过此次事件反思其管理过程中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因为除了对于火灾的防范之外,储备棉质量管理也是目前中储棉和棉纺织企业这买卖双方比较突出的矛盾所在。

国家储备库建设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储备”,其次不可忽视的一点即为“养护”,棉花储备库在棉花流通系统中占据着重要作用,而对于收储进库的棉花进行必要的质量维护应该也是其难辞其咎的责任,可是近两年国家抛储的储备棉质量不过关,三丝问题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大批棉纺企业的抱怨。记者在许多棉纺织企业调研中也不断听到这样的声音:“进口棉没配额,国产棉买不起,抛储棉没法用。”

众所周知,棉花问题近年来一直制约着我国棉纺企业的发展。储备棉作为现阶段棉花供应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诸多纺企的原料来源,但是储备棉近年来的质量问题造成了许多纺企无棉可用而被迫无奈破产,并且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此次大火共烧毁了2.46万吨棉花,2.46万吨对于中储棉共800万吨的库存来说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场大火对于中储棉的意义应该不仅限于这2.46万吨棉花的损失,更多触及的应该是其管理中的种种漏洞。而对于广大的棉纺织企业来说,我们更期待这场大火能够将储备棉质量问题、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原料供应链矛盾突出等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打开,使诸多棉纺企业能够感受到自由交易的春风。

大火已经熄灭,但是灰飞烟灭之后,留下的应该比失去的更多才有意义。

【灰飞烟灭之后】相关文章:

考试之后07-26

哥本哈根之后04-26

考试之后02-07

下岗之后04-29

考试之后04-30

发卷之后05-01

考试之后05-02

作文之后……05-01

受骗之后05-01

考试之后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