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马龙和范德比尔特

时间:2023-04-30 23:46:46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约翰·马龙和范德比尔特

《约翰·马龙传》   和默多克相比,约翰·马龙则对生意更在行   1998年6月,约翰·马龙主导将TCI(美国有限电视公司)以48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AT&T时,这一交易是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并购。TCI和AT&T的合并,造就了一个媒体帝国。TCI拥有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并购后,AT&T不仅拥有了一个电视媒体网络,还可以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接入互联网的入口。为赢得进入客厅和互联网的入口,不少公司愿意付出更昂贵的代价:2000年时,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公司进行了合并—尽管老牌媒体公司时代华纳不愿承认,但在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是美国在线以16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时代华纳。这一并购案让双方得到对方想要的,时代华纳得到了进入互联网的入口,美国在线得到了一个媒体王国的丰富内容。   约翰·马龙是媒体世界的传奇人物,虽然名声没有默多克和泰德·特纳高。马克·罗比乔克斯在这本传记的开头就说,“虽然他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对于有线电视产业内的许多人来说,马龙仍然是一个陌生人;而有线电视产业之外,几乎就没有几个人曾听说过他。”   约翰·马龙并非TCI的创始人之一。准确的说,他是TCI的创始人聘请来的职业经理人。他在不到30岁就成为TCI的CEO。但是这家位于美国西部城市丹佛的有线电视公司已经风雨飘摇。在加入TCI之后,约翰·马龙甚至曾经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加入到TCI之中来,是不是我这一生中犯下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在他加入TCI的前5年,约翰·马龙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债权人进行抗争、筹集资金,仔细发掘任何能够为TCI提供一个喘息空间的机会。”他成为控制成本的高手,“为了不超出预算,马龙缩短了办公时间,削减了薪水,凡是超过500美元的公司费用,都需要他亲自批准。”   解决资金问题的一个关键在于,马龙需要说服华尔街重新看待和评估有线电视产业。因为,“由于该产业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利润作为衡量标准,再加上沉重的债务,它一直处在被人们忽视的状态”。马龙则提出,“在有线电视产业中,税后利润是不起任何作用的,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是有线电视产业中巨大的现金流。”有了现金流之后,公司可以再去新的城市铺设新的网络,不断扩张。有线电视网络也就像房地产一样,不断在升值。这一提法就像后来的“互联网公司是不需要利润的”一样惊人。作为一个渠道公司,约翰·马龙也认识到了内容的重要性。如果内容公司想要进入TCI庞大的网络,约翰·马龙就会对之提出要求,允许TCI对其进行投资,并且可以以极其优惠的价格购买节目内容。这使得TCI拥有了对不少内容公司的股权。   在将TCI变得更安全、更庞大的同时,约翰·马龙也同时做到了另外两件事情:第一,他让自己变得富有起来,途径是通过成立一个新的名为自由媒体的公司。自由媒体公司拥有约翰·马龙购买的那些电视频道、电影版权公司等内容公司的零星股权。然后他将自由媒体公司从TCI中剥离出来。在自由媒体公司的股权架构中,约翰·马龙拥有20%的股权和40%的投票权;第二,他实现了自己和管理层对两家公司的控制,方式是定向增发TCI的拥有超级投票权的股票给自己和管理层—最近有关阿里巴巴在美国还是香港上市的新闻,已经普及了这一知识,在美国的资本市场,允许同股不同权,这就给了不能持有控股权的管理层控制公司的机会。   约翰·马龙最终决定将TCI出售给AT&T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他已疲惫不堪,不想再面对政府部门。有线电视的网络铺设总是需要跟不同城市的政府和议会打交道;作为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他还得面对美国政府反垄断的指控。此后,自由媒体公司就变成了马龙最重要的事业。这家公司有点像个投资公司。在《约翰·马龙传》出版时,书中载明的自由媒体公司的资产包括:新闻集团18%的股份;Sprint PCS20%的股份;巴里·迪勒的美国互动集团22%的股份;维旺迪3.5%的股份。   约翰·马龙是成功的商人,他将一家地区公司变成行业领先的公司,将之以非常诱人的价格出售,在这个过程中他让自己和股东都大赚了一笔。之后,他仍然通过自己控制的公司投资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资产。但是,他已经不再像默多克那样,手中掌握着一个媒体帝国。相比之下,默多克对媒体有更浓厚的感情。约翰·马龙则对生意本身更在行。   《第一大亨》   如何将自己的竞争力延续到一个新的行业?   这是一部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的传记作品。但中文版读来却并不让我满意。它并不如同样是描写镀金时代强盗大亨的荣·切尔诺的传记作品好看。   “海军准将”范德比尔特和美国有线电视业的牛仔约翰·马龙之间至少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他们都是以野蛮人的姿态崛起的。范德比尔特以他的拼写错误闻名于历史,即使在“强盗大亨”中,他也被认为是粗鲁和野蛮的。约翰·马龙则被电视行业的人看做是“一个贪得无厌的、马基雅维利式的恶棍”,是黑武士和黑手党教父,一个典型的负面人物。第二,他们都抱有一种简单的财富观,即靠自己的工作致富天经地义。“马龙认为他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为自己创造了财富而向世人表示歉意。”对范德比尔特而言,“他是一个追逐经济利益的人,信奉个人主义。在他看来,每种关系都是一种商业交易。”他们对政治和政府抱有一种与己无关的态度,只要政治不来妨碍自己;但是政治会找上门来,因为他们从事的行业,在各自的时代都属于政府管制行业,需要拿到特许经营权,而当他们做大之后,也面临着来自政府和行业的关于垄断的指责。   范德比尔特成名的年代还要早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致富的年代。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我们能清晰看到,纽约的“老钱”们对于像盖茨比这样新晋的富豪们是多么不屑。范德比尔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他活着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以一种看待盖茨比的眼光看待他:莫名其妙的暴富者;奢侈挥霍的代表人物;没有教养的野蛮人。   改变这一点的关键在于,你要活得足够久,而且要足够有钱,有钱到可以扭转“老钱”的命运。范德比尔特做到了这一点,“拯救伊利铁路公司的行为巩固了他的地位,让他成为美第奇式的巨商,既是逝去年代的遗老,又是新时代富有闯劲的领军人物”。我最感兴趣的部分这本大部头传记却语焉不详。那就是范德比尔特如何从一名航运大亨转变成一个铁路大王。这是一个永不过时的问题:一个行业的领先者如何克服成功的诅咒,还能将自己的竞争力延续到一个新的行业。微软没能在互联网时代继续领先;谷歌也没有能成功领跑社交网络;传统零售业的巨头很难驾驭电子商务。范德比尔特在成为“海军准将”之后,通过控制几家大的蒸汽船航运公司,已经富可敌国。但让他的财富和影响力都进一步升级的,是他从航运大王变成铁路大王。毕竟,铁路才是19世纪真正变革了美国工业和美国人生活方式的行业。如果能找到这其中转换跑道的方法,对今天的商业巨头而言,也非常有教益。如何驾驭对行业的破坏性创新和应付新闯入者的挑战,这是永恒的难题。范德比尔特似乎找到了解答方法。

【约翰·马龙和范德比尔特】相关文章:

我和比尔盖茨吃西餐05-01

荀况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观和认识论异同辨析04-30

送范德孺知庆州原文及赏析12-18

车水马龙作文08-09

我和比尔盖茨吃西餐作文04-30

范德瓦尔斯方程的分子平均场理论推导05-01

我心中的英雄——马龙02-19

儒家的三德思想和实践04-27

棒!约翰作文04-29

两代劳模竞风流--记范清荣和范海涛父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