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真情实感问题作为小学习作的一条重要要求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让小学生在作文中真诚地袒露他们的真情呢?以下是我个人教学中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 真情实感 培养
我做过这样一份调查:参加调查的学生共60人,喜欢写作文上作文课的学生占1/3,不太喜欢的近一半左右。总结起来,原因主要有三点:1、观察能力缺乏。学生的生活面狭窄,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要有材料可写。可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却感到“无米下锅”。2、老师端地设置各种条条框框的作文训练。这些无形的绳索捆绑了学生的自由心灵,让学生在作文中说一些自己不愿意说的话,自己的心里话表达不出来。3、写作技巧,表达能力的薄弱。
对于这样的现状,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鼓励他们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为他们的写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背心的情感,注重阅读积累。从而改变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局面。下面我就如何指导学生习作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2章 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
我在习作教学时发现学生没话可说,无条理可言;习作时,如果老师给予引导,学生习作时又人云亦云,写出的作文不是自己想说的话或者去抄优秀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观察能力缺乏,学生的生活面狭窄。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要有材料可写。可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却感到“无米下锅”。实际上,小学生生活中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小事,如果无意关注或不善于观察自然,就会感到生活中没有写作的材料了。加上小学生生活单调,学习负担过重,学校活动又少,部分家长望子成材心切,要求子女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认为做其他事情就是不务正业,使他们没有时间去领略生活的多姿多采,没有时间去欣赏大自然的风光。
第3章 如何培养孩子抒发真情实感
写过文章的人都知道真情实感是写作的血液,情感与作文的关系极为密切,无论哪一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只要作者的情感闸门一打开,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现行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写出真情实感。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下笔就能将真情流露于笔端也不是件容易事。真情实感到底从何处而来?怎样培养真情实感呢?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3.1用心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所谓真情实感也即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所以要获得实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去实感生活 。我们要教育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种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没有感染力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走向创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正确 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让学生们站在风中、雨中、雪中、月下、花间等,去感受美好的景致。或凭窗远眺,写远山,远水或远天,使他们处于一种想说的写作境界。这样何愁写不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何愁他们思维不活,感情不丰,文章不好呢?”没有实地的观察,亲生体验是决不能写出具有显示意义和时代感的文章来的。伟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小学生!
3.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小学生能打破作文恐惧感,让小学生在学习的乐趣中自然而然地接触作文,学习作文。
3.2.1用优秀的例文来创设情景
优秀的例文不仅能把文章做法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帮学生习作时扩展只知识,开拓思路,丰富想像。所以例文指导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课本中提供给我们的知识非常宽泛,有感人的故事情节,还有优美的词句,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一些优秀的例文来引导学生,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比如,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是写童趣的,抓住课文之中的童心之趣,指导学生将课文与自己生活中的趣闻对照,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路,避免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如:在教学《四季》 一课,课文中对四季的美通过“草芽”、“荷叶”、“谷穗”、“雪人”这四种载体体现出来的,但四季之美岂能仅仅表现之此。在教学中,我大量地引进大千世界中精彩纷呈的万物图片给学生看,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欣赏、创造的空间。当那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小朋友面前闪过,悠扬悦耳的音乐声在小朋友耳边响起时,早已激活了小朋友对四季美丽景色的向往,唤起了他们对课文深刻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
3.2.2用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创设情景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我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
3.3、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感动
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要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去寻找感动,感动能唤出学生内心的情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具有真情实感。
3.3.1、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父母的关爱
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习作中就有要求学生讲述自己感受或回报父母爱的故事。上课时,学生只会谈自己生病了,父母如何照顾自己的,或学习成绩差,父母教育自己等。更多的时候是人云亦云,编出类似的故事应付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父母对自己那份无私的爱,我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父母的关爱。
我问孩子们:“我们都知道父母爱我们,你印象最深,最能体现父母爱我们的是哪一件事,能说说吗?”学生说出来的故事依旧空乏单一,欠缺真情实感。于是我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爱的故事”调查表》。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并告诉他们,你们的故事要与众不同,就要仔细观察,寻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老师希望能听到真正属于你们的故事。 第二天我让孩子们拿出调查表,抱着期待与不安的心情,提问了李江同学。这个孩子有些叛逆,对长辈不够尊敬,爱撒谎,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但孩子的故事却让我对他有了改观。他说:“妈妈抚养我,很辛苦,我长大了要多赚钱,让妈妈不再辛苦工作。在全班交流时,我发现有些孩子眼里尽是泪花。从孩子们的脸上我看到了他们切实体会到了父母对子的爱,写出来的作文也让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3.3.2、让学生去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
儿童的感悟和情感来自他们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心他人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向善向美的情感。然而我们发现大量的习作,尽管选择的内容真实可信,但就是主题思想不够健康向上,如一位同学写的《我的同桌》结尾写到:他的成绩太差,恶作剧还很多,我最大的愿望还是下学期别再跟他做同桌。我找到那位同学,说她的作文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我告诉她,你的同桌虽然不优秀,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他怀有怨恨,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残缺的家庭里,心灵上可能受到一些伤害,才会养成这样的坏毛病,作为她的同桌,应该想到的是怎样与老师同学一起想办法帮助他,使他转变,改掉坏习气与毛病。这位同学顿时也觉得有道理,从心理上也开始原谅起他了,并将结尾处自己内心的想法作一番改动。等她再次拿来给我看是,结尾已变成了下面的样子:
虽然我不想和他做在在一起,可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他也挺可怜的,父母离了婚,妈妈偏偏又不愿意管他,动不动就打他,他是不是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呢。可是我作为他的同桌,我应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携起手来,采取有效的办法,帮助吴俊杰,让他在班集体里得到温暖,获得转变,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好同学。学生发现了生活的真善美,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3.4、注重阅读积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名家名篇的感悟,要求学生把好词佳句、写作方法、情感体验等积累起来,在自己写作的时候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另一方面要将阅读延伸至课外,逐步扩大阅读量,让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将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片段等及时记录下来。经过长期积蓄,语言自然丰富,当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语句就涌向笔端了。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是表达生活、表达情感的载体,这一点如今已成为小学语文界的共识。我们做教师的、做家长的一定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潜在感情给激发出来,指导小学作文时主张贴近生活,提倡写实,用真情谱写文章。当然,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努力过程,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继续关注孩子的写作,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中学生》2007年Z2期
[2]刘义忠《谈谈中小学生作文的“真”和“实” 》中国教育资源服务 平台刘义忠博客
[3]吴郑丹《苍蝇也可爱》《读写天地》
[4]《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相关文章:
论高职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5
写作是为了抒发心声10-10
学生在评学中的角色作用09-03
论爱情与婚姻中的经济学06-14
中考作文如何达真情实感01-15
作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10-16
论公路施工中如何减少污染01-12
毕业生在求职面试中如何胜出02-09
论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思维的认知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