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
摘 要: 中国英语是英语语言与典型的中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用于表达中国特有的思想文化及独特事物,是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外语教学中增加中国英语的内容可以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中国英语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失语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日益增加的国际交流,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与其他语言的频繁接触必然会导致它的变异。英语的国际化导致了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本土化,许多英语变体相继出现。美国社会语言学Kachru把世界范围内使用的英语分为三类,并用三个同心圈表示:内圈,外圈和扩展圈。他的理论为:“这三个圈显示了英语在跨文化、跨语言的环境传播中的传播形式、习得模式和功能领域。”(Kachru,1985:356)在“世界英语”背景下,英语在中国本土产生了一种新的变体——中国英语。它是英语与典型的中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用于表达中国社会中特有的思想文化及独特事物。 一、中国英语的概念 1980年,葛传椝在他的《漫谈由汉译英》一文中说道:“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要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在旧中国还是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五四运动”、“赛先生”、“白话文”、“八股文”(imperial examination,May Fourth Movement,Mr·Science,Baihuawen,eight-legged essay)。他认为这些译文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应该被称为“China English”。虽然葛老先生只是从翻译角度提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并未继续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却迈开了我国对中国英语系统研究的第一步。1991年,汪榕培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使用,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1993年,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1995年,谢之君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率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上述定义虽然强调的重点和定义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点却是一致的,如中国英语是中国人使用的,是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英语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中国文化失语症 “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来的。他于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他发现许多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际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母语文化。他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外语界对中国文化教学的关注,许多外语教育学者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确实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而在基础英语教育阶段,这种现象更是明显,例如让学生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诸如春节、端午节等,并介绍一些节日的风俗时,学生的表现有两种:第一,只会用汉语描述,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表达有限;第二,对一些节日的习俗了解不全面。学生“失语”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更重要的是因为母语文化的知识储备欠缺,母语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话,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中国英语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与传播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中国文化和汉语语言及中式思维的影响,形成“中国英语”的表达方式。中国英语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短语及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上。在形式上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音译,作为汉语借词(Chinese-borrowings)直接融入英语语言。二是译借,即按照汉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意思直接表达或陈述,也就是说这种表达方式只有在汉语的语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政治和生活等方面。 1.音译 (1)历史文化方面 xiucai(秀才),wenyanwen(文言文),baihuawen(白话文),guanyin(观音),dao(道),qi(气),kaishu(楷书),putonghua(普通话),pinyin(拼音),fenghuang(凤凰),fuwa(福娃),etc. (2)文体娱乐方面 erhu(二胡),pipa(琵琶),suona(唢呐),weiqi(围棋),zheng(筝),yangko(秧歌),quyi(曲艺),mahjong(麻将),Kongfu(功夫),wushu(武术),taijiquan(太极拳),etc. (3)吃、住、行方面 jiaozi(饺子),tofu(豆腐),chowmein(炒面),mantou(馒头),tangyuan(汤圆),wonton(馄饨),youtiao(油条),chopsticks(筷子),ketchup(番茄酱),,bingtanghulu(冰糖葫芦),tea(茶),etc. 2.译借 (1)历史文化方面 Four Books(四书),Five Classics(五经),Confucianism(儒家思想),eight-legged essay(八股文),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药),Long March(长征),paper cutting(剪纸),Beijing opera(京剧),etc. (2)经济方面 Four modernizations(四个现代化),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改革开放政策),Planned economy(计划经济),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iron rice bowl(铁饭碗),township-enterprises(乡镇企业),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etc. 四、中国英语对外语教学启示 1.树立文化平等意识 外语教学实践原则为:外语是民族间相互交流的工具,我们通过外语了解对方,吸收外来营养,同时也通过外语弘扬中国文化,期望对方通过该语言了解和吸收中国文化,达到和西方强势文化平等对话和交流的目的。外语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跨文化(cross-cultural)传播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我们要树立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既要重视外国文化,又要重视本国文化。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人才,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要使外语教学变得有效且符合实际,教育部门应当强化文化平等交流意识,避免外语教学成为英美社会文化统治的工具,或者染上民族优越的特征。 2.外语教材中应该增加中国英语的内容 外语教材的选择应该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材料。然而随便翻阅我国小学、中学、大学的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几乎没有有关中国的文章,这种倾向应当有所改变。中国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走过弯路,一段时期全是中国的政治内容,一段时期又全是英美的舶来品。这两种极端都无助于培养中国学生的对外交际能力。对中国的事情,学生耳闻目睹,十分熟悉,用英语谈论中国的事物,可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选择有中国背景的语言材料,既可从中国人写的英语文章中选,又可以挑选英美人对中国的友好公正的评论文章。中国人用英语对外交流是全球性的,而不只是面向英国和美国,因此中国人的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背景也应该体现多样性。在英语教材中除了有一定的英美文化外,对各大洲其他有代表性的文化应该有所涉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英语必将像其他英语变体一样为世界人民所接受。而适当在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英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便于学生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改变中西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便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从而也可以让中国人为世界英语和世界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并在其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Kachru. Braj B. The Other Tongue: English across Cultures.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5.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00-10-19. [3]葛传椝.漫谈由汉译英的问题[J].翻译通讯,1980(2).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5]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学院学报,1991(11). [6]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山东外语教学,1994(3).
【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相关文章:
中国文化英语作文06-03
英语教育呼唤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05-02
传播中国文化英语作文06-28
中国文化11-17
中国文化的作文12-03
《中庸》与中国文化12-06
《周易》与中国文化04-26
如何在英国传播中国文化英语作文06-10
加强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04-28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探讨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