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桃花源记》一处注释的再理解
语文组集体备课时,几个同事坐在一起无意中争论起一个话题:“桃源人”与“渔人”的衣着是否相同。同事争论起来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场面甚是热闹。有的认为“桃源人”与“渔人”衣着相同,理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桃花源记》对“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教材中采用的解释是“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也有人对这一注释提出了质疑:桃花源的人自“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稍计算一下,历史已经过去了近六百年,这几百年里,很难想象他们的服饰、装束居然与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难道人们的衣着穿戴没有什么变化吗?初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但仔细推究又似是而非。要想弄清“桃源人”与“渔人”衣着是否相同,应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才有合理性的认识。以下谈谈笔者肤浅的理解。
从历史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渔人”生活在晋朝,而桃源人虽与渔人同一时代,但“桃源人”是“自先世避秦时乱”来此绝境,来此“绝境”后“不复出”,在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桃源人”依旧沿袭着秦朝时的风俗习惯、衣着服饰。而此时渔人发现桃源人已是东晋末年了。何以见得此时是东晋末年呢?因为文中提到“南阳刘子骥,欣然规往”,而刘子骥是东晋末期有名的隐士,秦朝到东晋末期已相隔几百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桃源外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既然社会发展了,那么社会文化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服饰肯定也有很大的改变,因为服饰也是一种文化。从查找资料来看,服饰确实是改变了:秦汉时期的服装特点是外着长袍,内穿套装,衣服特征以长衣大袖,长裙丝履为主。而到魏晋时期出现了两个变化,一个是秦汉装定式突破了;二是胡服被大量吸收并融合进汉人服饰之中,此时男子的服装以衫代袍。桃源外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桃源仍处于静止状态,仍然沿袭先秦文化,“桃源人”的衣着怎么与“渔人”相同呢?即使“桃源人”的衣着有所变化,也不能与桃源外随之相应地变化,因为“桃源人”根本与外面的世界“不相往来”,又如何受到晋魏时衣着服饰的影响呢?其次,从桃花源里的人见渔人“乃大惊”来看,也应该理解为桃花源的人从外表上看到渔人与他们的服饰不同,才“大惊”的,不然,渔人哪一点让他们“大惊”呢?如果渔人的衣着与桃花源里的一样,那么是难以区别他是“外人”的。唯一能判断“渔人”特殊之处的,就是他的衣着与装束与桃花源人不同。再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为《桃花源诗》所作的序,在《桃花源诗》中有这么两句:“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意即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这里说的是清清楚楚,既然祭祀还是按照先秦的礼法进行的,那又怎么可能穿着和渔人一样的晋朝的衣服呢,这不是极端荒谬吗?何况后面还有“衣裳无新制”这一句,这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桃源人所穿的衣服应该还是秦朝时的样式。因此,从历史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桃源人”与“渔人”有衣着的朝代差异,他们的衣着应该是不相同的。
可是大诗人陶渊明先生为什么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陶公的失误吗?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与表达主题和思想有关。陶渊明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就是想营造一个和现实不相同的社会。从“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隐隐约约地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这可能是文学上所说的“隐笔”吧。何以见得呢?我们从作者身世看,就不难了解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他出生于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又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他当过官,由于不满当时地主把持的黑暗现实,便辞官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的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他所追求的理想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和谐相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于是他就幻想着桃源外人与“桃源人”都穿着一样的衣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既然桃源外人的衣着与“桃源人”的衣着是相同的,那么他们不是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吗?因为衣着是社会的产物,有这样的社会便有代表着这种社会特征衣服的产生。“悉如外人”是作者的点睛之笔。作者是借此点明桃花源并非仙境,而在人间。只有将桃花源定位于人间,内外两个社会才具有可比性,才能体现作品厌恶乱世,向往安乐社会的主题思想。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看出,陶老先生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隐含地表达出希望现实生活中能实现这样理想社会的愿望。因此从表达主题和思想感情的角度上分析,“桃源人”与“渔人”的衣着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要论证清楚“桃源人”与“渔人”的衣着是否相同,应从不同角度上论证。从历史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不相同的,从作者表达主题和思想感情的角度上看是相同的。因此,对《桃花源记》中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的注释,我们不能简单认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解释有不妥甚至说是错误的。
(秦晓光 湖北省阳新县第三中学 435200)
【《桃花源记》一处注释的再理解】相关文章:
对《课程纲要》的理解与再思考04-30
关于雅与俗的再理解04-27
理解“理解”作文12-15
辉煌的注释04-27
再苦再累自己扛的说说02-24
再苦再累也值得作文07-26
再苦再累自己扛的句子03-18
理解04-28
理解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