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
摘 要:生态文明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出现的最新形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同时,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可逐渐缓解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的问题,更利于我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能够越来越熟练的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甚至利用自然规律来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但是,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人类生存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不断的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所不能够弥补的。此时,生态文明建设突显出了它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所以,生态文明的建设成为我国当前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人与自然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广义的生态文明,指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狭义的生态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的,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包含普遍意义上的绿色生态文明,更包含政治、文化和道德伦理的生态文明等。就其基本内容来说,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的危害性,愈来愈希望深刻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以及经济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进一步指明了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类理解。一是生态文明的提出,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二是我们的发展必须走文明发展的道路,无论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的保护,还是从资源的节约利用上,无论是从发展的质量还是从发展的可持续性来讲,都必须走这条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同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谐社会应是人、社会、自然三者的统一。没有生态文明,人们将会不断遭受自然灾害、瘟疫等的袭击,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将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由此必然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整个社会难有宁日。因此,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对生态文明的呼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一起抓,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正确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坚持了同自然观、社会观中一切非科学的文化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的立场,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目的的认识。我们必须始终把“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体现在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上。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本质、历史地位和整体性战略的研究,不断增强和发挥全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要结合中国具体的资源、坏境和人口等方面的因素,促进经济的健康、持久的发展道路。此时,生态文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对于迫切需要解决的资源、环境和民生问题等得到缓解和解决。 三、结束语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真正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同时,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使人们自觉地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4). [2]万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N],人民日报,2009年(01). [3]朱孔来,《论建设生态文明》,中国环保产业,2006年.
【论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相关文章:
论生态文明建设维度04-30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04-26
论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04-25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维度04-29
论生态文化与建设04-27
呼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04-26
生态文明论解析04-28
论生态校园的建设模式04-28
论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04-26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