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食品安全与企业发展
摘 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源性疾病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多数国家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而且也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中国;食品企业;食品安全;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004-02 一、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概述 危机管理是从危机防范到危机后重振的全部活动,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是对危机全过程的控制。其特征: 1.突发性。危机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危机发作的时候一般是在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瞬间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是混乱和惊恐。 2.破坏性。危机发作后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物质损失和负面影响,有些危机用毁之一旦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3.不确定性。事件爆发前的征兆一般不是很明显,企业难以作出预测。危机出现与否与出现的时机是无法完全确定的。 4.急迫性。危机的突发性特征决定了企业对危机做出的反应和处理的时间十分紧迫,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危机的迅速发生引起了各大传媒以及社会色彩引起各方的关注。 二、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所有危险都不存在,是一个绝对概念。其特征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危害性、非线性、敏感性。 (一)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 1.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中国是一个食品安全事故多发的国家,全国每年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故达到达到百万以上,其受害者达到亿人次。而且食品安全事故在逐年的增加。而在这些安全事故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13个省连续十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食物中毒的如下规律:动物性食品是中国主要的食物中毒高危食品,其中以肉及肉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为21.9%;其次为水产品占10.1%,这与各类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具有一致性;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比例均小于1%。中毒的原因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居首位,占39.6%;化学性食物中毒占38.6%。对责任单位的分析表明,食物中毒发生在集体食堂占27.1%、饮食服务单位占23.6%、家庭和食品摊贩各约占10%。从分析中可以发现,在众多的食品安全事故中以动物性食品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最为严重。 2.中国食品安全死亡率高。山西朔州、大同等地连续发生多起甲醇毒酒事件,296人中毒,27人死亡。江苏、安徽省爆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中毒二万余人,死亡177人。从这些食品安全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每一次的安全事故大都伴随着重大的人员死亡。 3.危机处理不及时。中国的大部分的食品安全事故在发生是都没有及时的处理,以至人员伤亡大,事故影响很广,对企业的影响重大。 (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严重,激素、抗生素、农药及化肥残留超标,非法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中国检测技术落后导致生物毒素和环境污染严重,假冒伪劣与变质食品是导致中国事物中毒的一大根源。 三、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的危机管理 (一)食品安全危机前期的处理 完善食品安全危机预防体系的建设。最好的危机管理方式在于预防,也就是将危机尽可能地扼杀于摇篮之中。危机预防的方法如下:(1)建立食品安全危机预警系统。食品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并非是完全不可预知的。依据长期经营管理的经验,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完全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许多危机作出成功预警的。食品企业危机预警方法之一是采用可量化的预警指标,即根据食品企业危机表现形式及其后果,采用对一些“关键值”取样测量的方法,来反映企业运行是否安全,是否存在潜在的危机。(2)完善追溯体系。产品的召回离不开产品的追溯体系,而追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该通过建立以原料批为单元的产品流向登记记录,以便从原料追溯到产品,查找到不合格产品的去向,并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通过追溯体系还可以运用查阅产品的相关记录等方法分析不合格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3)构建媒体良缘,构建企业危机处理机制。传媒是一面镜子,更是一个危机快速传播的通道,因此时刻保持对媒体的关注和研究对危机的识别和预防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应该积极向媒体报告整个事件的经过,如果是企业的责任,企业则要快速启动整改措施,勇于承担责任,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不是企业责任,企业则要努力获取媒体信任,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真实信息,避免引起公众的误会和猜疑。(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迫切需要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保护体系,特别是对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完善。而且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往往与相关行政监管部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犯罪相伴随而发生,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发达国家,安全卫生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规则。一般来说,食品企业要通过三项认证,才能取得外国消费者的信任:管理上要通过ISO9000认证,安全卫生要通过HACCP认证,环保上要通过ISO14000认证。 (二)食品安全危机中期的处理 1.遵守危机发生后企业处理的原则。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坚持及时性处理危机;坚持真诚对待公众,重新获取公众信赖;及时向公众公布事实真相;全方位的处理危机 ;分工负责,协同合作;发挥全体员工的宣传示范作用;坚持人道主义,以人为本;吸取经验,大胆创新;维护信誉营销危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2.食品安全危机发生后企业积极的处理步骤。(1)首先要迅速成立危机公关小组。在处理安全事故是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绝对领导”准则强调的是“绝对集权”,凡涉及危机事件管理的一切工作,危机事件管理者都拥有决策的权力。甚至有的时候,连企业最高领导者也应接受危机事件管理者的建议,为缓解危机做出贡献。2)公关小组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面对媒体和公众。3)让人们看到机构最高负责人在事后亲自采取了行动,包括发布新闻和表态(对公众,形象胜于事实,感觉重于事实,态度重于行动)。4)救人胜于救物,人的生命和尊严高于一切,以人为本,以情动人。应当确定专人与受害者进行接触、确定关于危机责任方面的承诺内容与承诺方式、制定损害赔偿方案和善后工作方案等。5)对所发生的事表示遗憾和关心;需及时把握舆论,使组织行为与公众期望尽量一致,积极姿态。6)绝不说谎,不编造理由(但不等于把真话和盘托出),不发表不准确消息。7)以组织作为唯一权威的信息发布源头,且只有一个出口(新闻发言人),避免自相矛盾一些细节,如新闻发布会在组织外的地方开(便于控制人员),尽量避免组织名称和商标的出现(减小对形象品牌的损害),提前公布召开发布会时间(给自己一个应对媒体轰炸的缓冲)等。(2)坚持快速响应,道歉先行。(3)确定危机性质,制定危机处理战略。1)了解突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性质和程度;2)组织内部发现产品中有危害物质,应立即报告质管理部门及生产部门,并同时通知现场进行隔离剩余产品;3)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汇报的事实状况进行鉴别,并具危害分析意见(紧急状态下先口头汇报;4)质量管理部门立即将意见反馈给上级领导和生产门;5)对危害进行团体评审,并确认发生危害的产品批次;6)上级领导根据危害鉴别意见,立即下达是否进行急回收的意见,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生产部门、营运部门营运和销售及各相关部门;7)由质量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参加召回行动。(4)及时向公众说明事实的真相。(5)妥善追踪,回收问题产品。1)根据发生危害的产品批次,立刻查看出货记录,查产品的出货方向;2)由生产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通过客户紧急联络名联络外部第一客户,告知发生的危害,并使其立刻隔离产品等待处理;3)外部客户根据销售的途径,立刻追踪产品的去向;4)对从发现危害到联系客户的时间进行限制;5)第一外部客户需向组织报告隔离的产品数量,组汇总各区的隔离品总数,隔离总数若小于发出数,还应继追踪剩余产品的销售去向,并观察食用者的食后反映,一发生问题,立即妥善解决;6)必要时起草应急处理报告。(6)为企业制造舆论、恢复声誉形象。 (三)食品安全危机后期的处理 1.适时开展实证宣传,消除市场怀疑心理。为消除顾客对食品市场怀有的不安和怀疑心理,同时结合企业实施的概念营销策略和绿色食品工程建设活动,企业可适时采取实证诱导的方法,通过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诱导顾客的信任。 2.开展终端促梢,进行品牌推广。企业应充分利用当前食品市场重新整合的机会,积极开展终端促销活动,促进产品品牌的推广。通过进社区、下乡镇,巡回开展多种形式的销售促进和公关活动,使企业贴近终端,沟通与顾客的感情,促进顾客对企业、品牌的情感向积极的、肯定的方向转变,进而实现顾客认牌购物的推广目的。 3.改进渠道管理,强化对经销商的滋励与监督。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销商见利忘义、不法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所致。对于饱受假冒伪劣之苦的知名食品企业而言,要想挽回市场声誉,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向市场,就必须及时改进渠道管理,强化对经销商的激励和监督。 参考文献: [1] 栗玉香.公共关系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2-65. [2] 张炜.企业危机成因与处理[J].管理现代化,1998,(5). [3] 吴睿鸫.食品安全标准何时告别双轨制[N].中国财经报,2009-09-01. [4] 杰弗里·R.卡波尼格罗.危机顾问[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 [5]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3.[责任编辑 吴高君]
【中国食品安全与企业发展】相关文章: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趋势与变化特征04-30
知识管理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04-28
企业发展口号02-24
企业发展寄语11-03
企业发展规划05-11
祝福企业发展的话01-09
祝福企业发展的句子03-30
厂务公开与企业发展04-28
企业发展的战略构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