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论文

时间:2021-11-02 13:18:53 资料 我要投稿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论文

关于新能源论文可再生能源论文:对城市的新能源、可再生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论文

能源利用剖析

摘要:对城市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应做好以下工作:3.1.1科学评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也有人将其后两项含在生物能源中)等。

关键词:城市;可再生;能源

对城市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应做好以下工作:

1科学评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也有人将其后两项含在生物能源中)等。

对一个城市(有时包括其周边地区)可获得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数量、质量、开发利用条件、利用系数的评价和利用潜力的科学评估,是利用的基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因种类繁多,集中度低,利用条件也各不同。现今水能、核能等已列入商品能源,在国家统计中列入能源核算体系,进行产业化利用,其他能源均尚未列入。显然,对水电、核电以外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潜力估算,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1.2合理规划不同政策和资金投入下的利用规模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可获得量、当前利用量与政策相关和资金投入量密切相关。以生物能为例,秸秆、畜禽粪便和林木薪柴等可收集利用的数量及其可作为沼气、秸秆发电、气化液化等利用的规模,不仅与农业政策有关,而且与政府给予的资金、技术支持有关。为了构建城市低碳能源体系,需要合理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以及低投入、中投入和高投入情景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及其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一般可设为高、中、低三个方案。以确定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和时序,以及所需的资金投入量。

1.3能源结构低碳化由于目前国内外未将水电、核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列入能源消费核算体系,我们用以下数字进行比较。2008年中国一次商品能源消

费结构是:石油1 9%,天然气4%,煤炭7 0%,核电1%,水电7%;当年世界一次商品能源消费结构是:石油3 5%,天然气2 4%,煤炭2 9%,核电5%,水电6%。在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里面,煤炭占了70%,水电、核能等新能源加起来才只占8%。改变以煤为主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可能实现“发展”和“低碳”两个目标。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来看,仍然需要利用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以足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保障经济的高速发展;从碳减排的目标来看,需要尽可能减少煤、石油等“高排放”的化石能源;以“零排放”的新能源和“低排放”的天然气替代。我们规划的任务就是在发展与减排之间求得一个平衡点。在充分利用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保障发展和限制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减少碳排放之间,提出一个平衡与协调的折中方案。对任一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都要做好以下工作:3.2.1计算全部可再生能源(含非商品能源)在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目前,中国城市一次能源核算中只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等商品能源,其中除水电、核电外均属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非商品能源均未列入能源核算体系。为了研究城市全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潜力和发展目标,需要在现有商品能源核算的基础上,增加非商品能源的核算。由于水电、核电以外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未列入能源核算体系,在计算单位G D P能耗、总能耗和能源结构时,需要在商品能源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计算出总能耗的数字;然后计算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总能耗的比例,从而可以确定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未来还有多大潜力。最后计算目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从而可以确定“零排放”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对能源体系低碳化的贡献。

1.4设定近期、中期和远期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一是未来(近、中、远期)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可利用资源量的比例。例如根据上节测算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可利用资源量的比例高、中、低三个方案;从而可以确定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同利用方案下潜力的发挥。二是未来(近、中、远期)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例如根据上节测算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高、中、低三个方案;从而可以确定不同方案下,“零排放”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对能

源体系低碳化的贡献。

3.3常规能源开发、输送、加工转换过程的低碳化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火电、水电)在内的常规能源产业,目前不仅是保障能源供给的主体,而且也是能源体系低碳化的重要一环。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产量110亿tce,中国为26亿tce。常规能源产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原煤、洗精煤、天然气、发电量。中国各城市能源产业门类构成、产业规模和特点各不相同。就多数城市而言,煤炭生产历史悠久,目前仍占主导地位;电力行业比较普遍;具有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城市只有少数。

3.3.1继续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优先开发水电,适度控制煤炭产能增长我国是世界上煤炭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将近70%。减少煤炭产量和消费量,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我国电力结构特别是电源结构明显不合理,水、火电比例1∶5,火电比重偏大;需要继续贯彻优先开发水电的方针并加快发展核电,加快优化电源结构。

3.3.2做好地质勘探等前期工作,制订科学规划和开发方案在充分摸清煤油气田地质构造特征、赋存状况、储量规模及分布等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开发方案,是今后开发过程中实现低碳化的关键。开发方案应尽量提高采收率,实现持续高产,节约能耗,降低成本,这既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低碳化的要求。合理布局输送管线、储库和天然气消费大户,减少输气损失。同时,对煤油气田的勘探、建设、开发,铁路、公路及管线建设以及集、输、储运过程与低碳城市的农田保护、生态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使煤油气田开发的环境影响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在制定科技规划时把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环境应急等作为优先领域。对于电厂、电站建设要做好环境评价工作。依照法律程序认真做好水、火电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十分必要。水、火电建设要充分考虑项目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对已经超过环境容量的区域,必须加大老污染源治理力度,采取严格的区域削减碳排放措施,确保项目区域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增加。

3.3.3尽量采用先进装备和技术,提高生产、输送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我国目前供电煤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约50 g/kWh,也就是说,按世界先进

水平计算,目前我国1年发电多耗标准煤约1亿t。加快淘汰、关停煤耗高、污染重的中小火电机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要求,促进建设高容量、高参数的电站项目,如采用超大型、超临界机组,燃气-蒸汽联合机组,是降能、减排重要技术措施。采用超高压或特高压直流输配电技术,提高能源输送效率,降低损耗。此外,还应合理布局电源,缩短与负荷的距离,提高电压等级,合理调度,降低输送和变电损失。

3.3.4防治化石能源开采、使用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和污染问题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过程均可能带来生态破坏问题,其中煤炭最为突出。生态环境的恶化、退化是对碳汇能力的消减和破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近几年国家通过整顿已关闭数以万计的小煤窑,依法关闭了土焦厂、土焦窑、石灰窑,将原土焦窑业主的资本引入环保型新产业,进而促使当地环境明显改善,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要促进企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加强煤油气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企业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等区域进行油气资源开发和管道建设等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应编制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有关规定报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3.3.5发展循环经济,回收利用余热、共生与伴生资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有伴生、共生的元素同时产出。变废为宝,回收利用资源,是广义的节能减排。以煤炭开采为例,含煤地层中,与煤共生、伴生的有煤层气、硫铁矿、水泥用石灰岩、粘土矿、海泡石及分散元素,将它们作为废物处理,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全面回收利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煤炭行业最普遍、产出最多的是煤矸石。提高煤矸石利用率是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煤矸石用于发电、水泥及其他建筑材料,建设煤-电-供热-水泥-空心砖等一体化循环经济企业组团模式,源综合利用,培育形成相对闭合循环的产业经济链,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3.3.6煤炭行业要在完成改制的基础上,继续治理整顿煤炭行业存在一些久治不愈的顽症。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在治理整顿中取得一些成效,但是还需继续在治本上下大力气。煤炭行业要在完成改制的基础上,继续治理整

顿,这是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化的客观要求。应加快煤电、煤冶、煤化联合,兼并地方煤矿,跨地区开发资源,做大做强煤炭集团,今后需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整顿力度,全面清理、整顿、规范小煤矿,促进证照齐全的小煤矿联合改造;以产业连接为重点,建设煤电冶建(化)循环经济区;大力发展“煤-电-冶-建(化)”主产业链;跨区域勘探开发资源,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水平,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3.7地企合作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洗选、净化、储运过程,有一定风险,因此企业与地方合作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当出现瓦斯、冒顶、漏水、漏气、火灾等事故时,迅速执行应急预案程序,使损失降到最低。

3.4立足于能源供给端与能源需求端主动配合,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管城市能源消费按部门划分,主要用于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服务业等)和居民生活。建设低碳城市既需要各产业节能减排;又需要全社会节能减排。这应是能源消费者(企业、团体、居民)的主动行动。作为能源供给体系应与能源消费者主动配合,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管。

3.4.1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对于那些接受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城市,应提高产业准入门槛,禁止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能力进入城市,鼓励高新技术及其研发产业和现代制造产业优先进入,使中西部城市规避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4.2加强节能减排监管加强节能减排监管同样至关重要。应对重点行业、企业的能源消耗指标进行动态监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首先,企业、园区及整个城市面清理、整顿、规范小煤矿,促进证照齐全的小煤矿联合改造;以产业连接为重点,建设煤电冶建(化)循环经济区;大力发展“煤-电-冶-建(化)”主产业链;跨区域勘探开发资源,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水平,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3.7地企合作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洗选、净化、储运过程,有一定风险,因此企业与地方合作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当出现瓦斯、冒顶、漏水、漏气、

火灾等事故时,迅速执行应急预案程序,使损失降到最低。

3.4立足于能源供给端与能源需求端主动配合,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管城市能源消费按部门划分,主要用于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服务业等)和居民生活。建设低碳城市既需要各产业节能减排;又需要全社会节能减排。

参考资料:

[1].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诠释[N].光明日报,2009-6-2.杨万东.谈国外低碳经济方面有哪些亮点和经验值得借鉴

[2][EB/OL].http://big5.china.com.cn/rollnews/2010-04/21/content_1718675.htm,2010-4-1.

[3]李怀政.生态经济学变迁及其理论演进述评[J].江汉论坛,2007,(2):32-35.

[4]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4]王萌萌.发动新能源引擎英国打造低碳绿色经济[N].中国证券报,2009-8-14.

[6]李红强,王礼茂.中国低碳能源发展潜力及对国家减排贡献的初步研究.第四纪研究,2010,30(3):473-480.

[7]于洪海.我国可再生能源战略定位已确定——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N].

[8]中国能源报,2009-04-21.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9[EB/O L].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07-16

新能源汽车论文09-08

可再生能源的衰落07-10

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欧洲新能源状况论文08-05

新能源作文03-05

新能源口号10-26

新能源利弊08-31

新能源的意义11-18

新能源探讨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