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问题探究

时间:2023-04-30 14:27:17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阶段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问题探究

现阶段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问题探究

摘要 现阶段,我国要立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实,大力培育以职业农民为依托、专业型农户或家庭农场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坚持以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的首要战略目标,根据不同省区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类型,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对现阶段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的必要性、基本形式、主导模式等进行探究,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基本形式;主导模式;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乡互动和融合明显增强。在此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出现新动向,青壮劳力大规模、长时段地离开农村走向城镇,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造成农业产业链基础环节软化、松动,突出表现在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老龄化、兼业化趋势加剧,进而不断降低农业经济素质,影响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基于农业生产经营环节对农业经济运行的决定性作用和农业从业者素质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如何从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的经营形式和主导模式,培育符合国情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于增强我国农业经济活力,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5]。

1 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

1.1 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发生新变化

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在农业诸要素中,劳动力是最基本的要素,是其他生产要素运用、发展和创新的主体,因而在农业生产力中最能动、最活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形势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相应变化,第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大,经济比较优势较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脱离第一产业。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为2.55亿人,较1991年最高值的3.91亿人下降35%;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从1991年的59.7%降到2012年的33.3%,下降26.4个百分点,年均约下降1.3个百分点。2004年以来,农业从业人员年均减少1 200万人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规律,农业从业人口趋减、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是合理的,而从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看,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妇女,他们现已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对农业新技术应用、精细管理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本就脆弱的农业产业素质进一步降低,从而迟滞现代农业建设,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因此,现阶段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什么样的人来生产经营、如何生产经营的新选择。

1.2 农业资源条件对农业经营效益提出挑战

我国农业经济最大的现实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22亿hm2,人均耕地只有1 200 m2,全国有1/3以上的省

【现阶段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问题探究】相关文章: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公平:问题与策略04-26

培育壮大农业市场竞争主体04-28

新型农业经营培育工作简报11-02

浅析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04-29

我国农业企业化问题探讨04-27

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04-28

新形势下培育壮大农业市场竞争主体的思考04-30

我国农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05-02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相关问题分析04-27

培育新型农民的经验借鉴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