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陕西省农技服务“大荔模式”实用技术丛书
大荔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指定培训教材
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科技扶贫培训教材
棉花优质安全栽培技术(图解版)
安师禄 张立功 周亚军 编写
棉花优质安全栽培技术(图解版)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一、发展棉花生产的意义
二、我国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棉花的生育时期
二、棉花对生态条件的要求
三、棉花的蕾铃脱落
四、棉花的产量结构
第三节 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棉花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与土壤耕作
二、棉花的需肥规律与施肥
三、棉花的需水规律与灌溉排水
四、棉田群体结构与种植密度
五、棉花全苗壮苗技术
六、棉花整枝
七、 综合管理技术
第四节 棉花主要病虫害症状识别
一、棉花主要病害症状识别
二、棉花主要虫害症状识别
第一节 概述
一、发展棉花生产的意义
棉花的主产品是皮棉,是纺织工业以及轻工、化工、医药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 棉花每1OOkg生物产量的主、副产品量为:棉干秆64kg,子棉36kg;其子棉可产皮棉11~14kg,棉籽21~24kg;其棉籽可产短绒2~3kg,棉仁12~17kg,棉籽壳4~5kg;其棉仁可产油脂3~4kg,蛋白质3.5~5kg。这些副产物均具有重要的综合开发价值。其中棉籽油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与大豆油相近,其亚油酸含量占52.2%,除用作食用油外,还是涂料、洗涤剂、增塑剂、粘合剂、农用化学剂、纤维软化剂、合成润滑油等精细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二、我国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
(一)棉田种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南方棉区90%地区实现棉花与其他作物的一年两熟种植,从一熟直播棉发展到麦套直播棉-套移栽棉-麦(油)后移栽棉。近年来推广了各种形式的高效立体种植熟制。北方棉区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麦棉两熟种植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棉花栽培技术的完善与改进
1.三大技术,指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化学调控。
2.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发展。
3.矮、密、早栽培技术结合化学调控和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
4.同步栽培理论与实践。
5.简化栽培思路。
6.计算机的应用。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棉花的生育时期
棉花从播种至大田收花结束的总日数称为大田生长期,或称全生育期,大约为210天左右。出苗到第一个棉铃成熟吐絮,称为生育期,大约为120天左右。棉花一生要经历出苗、现蕾、开花、结铃,吐絮等五个生育时期。
播种至50%棉苗出土、子叶平展称为播种出苗期;出苗期至50%棉株出现第一个幼蕾称为苗期,约需40~50天;现蕾期至50%棉株开第一朵花称为蕾期,约需25~30天;开花期至50%棉株第一个棉铃吐絮称为花铃期,约需50~70天。吐絮期至收花结束叫做吐絮期或成熟期。
1.播种出苗期
播种到子叶平展称为出苗期。当棉花胚根长度达到种子长度的1/2时称为发芽。棉花下胚轴拱出土面后,两片子叶平展,即为出苗。
种子萌发出苗时,需吸收种子风干重61%~74%以上的水分,并要求土壤中空气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发芽出苗。
棉花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10~15℃,最适温度25~32℃,最高温度为38~40℃。棉籽萌芽后下胚轴伸长发育形成导管需要16℃以上的温度,棉花出苗比发芽要求的温度高,在确定播种期时必须考虑出苗温度。
2.苗期的生育特点
苗期所积累的干物质约占一生干物质总量的1.5%~2%左右,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是决定
单位面积株数的关键时期。
苗期是以扎根、长茎、生叶,即以营养生长为主,并开始花芽分化。当棉花第2~3片真叶展开时,主茎上已分化出8~10个叶原基(包括展开叶),在第5~7节幼叶的腋芽分化发育成果枝原基,顶芽发育成花原基。
苗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的生长较快,是这一时期的生长中心,主根伸长比株高增长快4~5倍。
3片真叶前,对不良环境因素抵抗力弱,易导致弱苗迟发、病苗、僵苗或死苗。
苗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不多,但要求充足的光照,较高的温度和良好的土壤通气条件。
3.蕾期的生育特点
蕾期积累干物质量通常占总干物质重量的15%左右,是增果枝,增蕾数,搭丰产架子的时期。此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仍以营养生长为主,生殖生长由小变大,体内有机养料的分配、运输仍以生长点和幼叶为中心。
根系逐渐扩大,至始花期根系基本建成。此期地上部生长加速,绿叶面积迅速扩大,叶面积系数比苗期增加约2.5~3倍以上。
现蕾后,氮代谢十分旺盛,碳代谢也逐渐增强。氮素养分供应适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棉花稳长增蕾。如氮素供应过多,易导致疯长;如氮素供应不足,棉花稳而不发,搭不起丰产架子。
4.花铃期的生育特点
花铃期积累的干物质占一生总干物质量约60%~65%以上,是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 初花期指棉株开始开花到第五果枝第一果节开花,约需15天。盛花期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初,通常有50%棉株每天开花2朵以上。
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的时期。初花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主茎的增长量、现蕾数均达全生育期生长量的三分之一。以营养生长占优势,有机养料80%~90%都运往主茎生长点和果枝尖端。
盛花期棉株营养生长逐渐转慢,生殖生长开始占优势,开花量常占开花总量的60%~70%。有机物质约60%~80%运向蕾、花、铃。
花铃期是棉花需要肥水最多的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个体和群体、棉花正常生长与不良环境条件等矛盾表现最集中的时期。棉株根系生长速度落后于地上部,但吸收能力进入最旺盛时期。
5.吐絮期的生育特点
吐絮期干物质量约占一生积累的总干物量的20%~30%,争结秋桃,决定铃重和纤维品
质的关键时期。此时营养生长进一步减弱趋于停止,生殖生长逐渐转慢而进入老熟阶段。代谢中心转为碳素代谢。棉株吐絮后,光合能力下降,根系活力减弱,对肥水要求减少。棉株体内90%以上的有机营养分配棉铃发育。由于营养生长停止,叶面积系数下降,故个体与群体的矛盾逐渐缓和。
二、棉花对生态条件的要求
棉花是喜温作物,生育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棉株生理代谢随温度升高而加强。温度低,则现蕾开花延迟,铃重降低,纤维品质差。棉子萌发要求的最低温度为10~12℃,现蕾要求在l9~20℃以上,花铃期的适温为25~30℃,开花结铃期的月平均温度要求在24℃以上,纤维素的积累要求2l℃以上。在>15℃积温为2600~3100℃的地方,可种早熟陆地棉;超过3200℃的地方,可种中熟陆地棉,4000℃以上的地方,可种早熟或中熟海岛棉,低于2600℃的地方,则不能种棉花。
棉花好光,是短日照作物,一般以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的地方种棉较好,如少于1500小时,特别是生长期间日照不足,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棉花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水分和矿质营养,才能获得一定水平的产量。如亩产5Okg皮棉,要求生长期降水量为450一600mm,0一25cm土壤全氮含量达到0.05%以上。 棉花是深根作物,要求深厚疏松的土壤;一般以排水良好的微碱性冲积土为宜。
三、棉花的蕾铃脱落
(一)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
1.落蕾与落铃的比例。陆地棉落铃率高于落蕾率,海岛棉落蕾率高于落铃率。
2.蕾铃脱落的日龄。一般现蕾后10~20天内的蕾脱落较多。棉铃一般在开花后2~8天脱落,以3~5天的幼铃脱落最多,10天以上的棉铃脱落少。
3.蕾铃脱落的部位。下部果枝脱落少,上部果枝脱落多;靠近主茎的节位脱落少,远离主茎的节位脱落多。
4.蕾铃脱落的时期。盛花期为脱落高峰。棉花蕾铃脱落高峰,常年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约20天时间,脱落量约占总量的一半。
5.棉种和品种间蕾铃脱落的差异。陆地棉脱落率最高,亚洲棉次之,海岛棉最低。
(二)蕾铃脱落的原因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类:
一是环境因素导致生理失调而引起的生理脱落;
二是由病虫害和机械损伤造成的非生理性脱落。
生理性脱落,一般占总脱落数的80%左右。
国内外所作的大量研究都说明:同化产物供应不足或分配不当,是造成脱落的主要原因。
1.环境因素对蕾铃脱落的影响
(1)水分 土壤水分不足,叶细胞浓度加大,叶片的吸水力增强,就从蕾铃中夺取水分,减少了养料向蕾铃的输送,致使蕾铃基部形成离层而脱落,其中尤以蕾、花、幼铃脱落最为严重。水分亏缺还有降低光合强度,同化产物运输分配受到限制,降低生长素的向基输出,刺激乙烯和脱落酸的合成等间接作用促进脱落。
土壤水分过多和温度较高时,常会使肥效发挥过猛,引起棉株徒长和蕾铃营养不足。棉田积水会使土壤通气不良,根系的呼吸受阻,同时也诱导乙烯和脱落酸的形成。降雨影响受精,尤其是上午降雨和持续降雨影响最大,可造成当日开花的子房90%脱落。
(2)肥料
土壤肥力不足,施肥量少,棉株生长瘦弱,根系生长不良,叶面积小,蕾铃因营养不足而脱落较多。
棉田肥沃,密度过大,施肥不当,常引起棉株徒长,棉田郁闭,光照不足,光合产物输送到结实器官的少,也会导致蕾铃大量脱落。
氮、磷、钾三要素配合不当,也会引起蕾铃的脱落。某些微量元素(硼、锌、锰、钙等)的缺乏也会影响棉花生殖器官的发育,而导致蕾铃脱落。
(3)光照。在徒长阴蔽的棉田,棉株中、下部受光量弱,蕾铃往往大量脱落。光照不足可以从多方面引起蕾铃脱落,主要是使棉叶的光合速率下降,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花粉发育不良,妨碍授粉和受精作用。
(4)温度。高温妨碍棉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并提高了呼吸强度,有机养料消耗过多。高温高湿可使50%左右花粉失去生活力,使子房获得的同化产物显著减少。高温缺水导致花药不能正常开裂,甚至出现不育花粉。过低的温度也会抑制棉株的代谢作用和引起花粉发育不良而引起脱落。
2.蕾铃脱落的影响
(1)吲哚乙酸 正常受精发育的幼铃胚中含有吲哚乙酸,铃壳则含有抑制生长物质,在开花后的27天内吲哚乙酸呈缓慢上升趋势。
(2)乙烯(ETH) 脱落幼铃的乙烯释放量常常数倍于正常幼铃。
(3)脱落酸(ABA) 脱落幼铃比正常幼铃的ABA含量高2~4倍。在干旱条件下幼铃和离层中吲哚乙酸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提高1.3~3.5倍。体外施用ABA会强烈促进脱落。 棉花各种内源激素,在脱落过程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又是相互影响的。如吲哚乙酸含量或运输能力的降低相伴着脱落酸和乙烯含量成倍增长,说明激素间的平衡状态影响蕾
铃脱落。
3.受精与幼铃脱落
正常受精可以促进吲哚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合成,调动有机养分大量输入,因而幼铃能正常发育。
不受精则使吲哚乙酸等激素合成受阻,而乙烯和脱落酸的合成与释放却增加,促进幼铃的脱落。因此,受精是控制激素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
4.营养供应与蕾铃脱落
徒长棉株同化产物大量消耗在营养生长上,运向生殖器官的量较少,故而中部大量脱落。
郑泽荣等 (1980)研究指出: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器官之间存在对有机养料的争夺现象,其竞争能力是大铃>大蕾>花>小蕾。因此,开花后的幼铃(2~8日)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弱,常因养分供应不足而脱落。
(三) 减少蕾铃脱落的途径
单位面积所结铃数是决定棉花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减少蕾铃脱落,必须在增加蕾铃,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的前提下提高成铃率才有意义,不然,即使脱落率降低了,单位面积总铃数没有增加,也不会获得高产。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类型棉田减少蕾铃脱落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在选用结铃性强、抗病虫、丰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首先要改善肥水条件,合理调节肥水供应,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其次是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
四、棉花的产量结构
(一)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
生产上通常将单位面积的总铃数、平均单铃重、衣分称为构成产量的因素。三因素中,除衣分主要受遗传特性支配而变化较小外,总铃数、铃重都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变化较大。
1.单位面积总铃数
单位面积总铃数是株数和单株成铃数的乘积,为构成棉花产量的主导因素。然而,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
当单位面积株数的增加已不能补偿单株铃数降低的损失时,总铃数不但不能增加,反而减少;
若种植密度过稀,即使单株成铃多,也不能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故争取最高总铃数必须使两者协调,即必须合理密植,安排好行株距。
在采用良种的前提下,首先是地力和施肥量影响单位面积总铃数。其次是水分。第三
是种植密度和行株距配置。此外,还有品种、季节、打顶时间、病虫防治和棉株长势等。
一般中、晚熟品种单株的结铃潜力比早熟品种大。所以无霜期长的地区,都采用中、晚熟品种,以充分利用较长的有效结铃期;
无霜期短的地区,有效结铃期也短,应采用早熟品种,密植,密、早、矮配套技术,增结总铃数。
在打顶时间上,适时打顶的比过早、过迟打顶的总铃数多。
在病虫防治上,防治准确、及时的总铃数多。
在棉株长势上,以生长正常的比旺长、早衰的单位面积总铃数多。
2.铃重
铃重一般根据实测的单铃或百铃籽棉重的克数为标准,陆地棉的单铃重一般为4~6g,大铃品种为7~9g,小铃品种为3~4g。
铃重除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外,在同一品种同一棉株的不同部位,棉铃大小亦有差别。
不同成熟时期的铃重差异也很大,在正常情况下,中熟陆地棉的铃重可达5g以上,但在早衰或霜后迟熟的棉铃,其铃重可减少到3g左右,甚至只有1.5g左右。
铃重是由棉籽重以及其上纤维重量的和所组成,温度高低不仅影响衣指而且也影响籽指。
合理施肥和灌水都有提高铃重的作用,肥、水条件差或施肥不当,导致棉株迟发、早衰、旺长,不仅单位面积总铃数少,而且铃重也轻。为害棉株根、茎、枝、叶、铃的各种病虫都直接影响铃重。
3.衣分
衣分是皮棉重占原来籽棉重量的百分数。衣分的高低与种子表面单位面积的纤维根数,纤维长度,纤维粗细成正比,与种子重量成反比。它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所影响。高衣分品种,可达45%左右,一些退化品种30%左右,甚至更低,推广良种衣分一般为37%~40%。 衣分也受纤维发育期间的温、光、水、肥等条件和棉铃着生部位的影响,但变化的幅度较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在肥、水条件较适宜的前提下,外界条件对衣分的影响仍以温度为主。
提高单产的主攻目标是在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的前提下,主攻铃重,提高衣指和籽指。
(二)丰产优质棉花的产量结构
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
当皮棉产量提高到中高产水平时,各产量构成因素互补余地就小多了,密度呈下降趋势。
比较理想的产量结构是6.5~7万个铃/亩、铃重3.9~4.3g,衣分36%~37%。高产水平的铃重和衣分必须分别达到4g和37%以上,每亩铃数8万个左右。
(三)棉花的合理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
根据季节的变化,通常将7月15日前结的成铃称为伏前桃;7月16日至8月10日期间结的成铃称为伏桃;8月11日至9月15日期间结的成铃称为秋桃。其中8月11日~8月31日所结成铃称早秋桃,9月1日以后所结有效成铃称晚秋桃。
伏前桃为早期铃,比例不大,但可作为棉株早发稳长的标志。从高产优质角度出发,伏前桃比例不宜过大,春棉以占总铃数的10%左右为宜。
伏桃是构成产量的主体桃,由于所处的外界温光水条件适宜,体内有机养料多,伏桃单铃重高,品质好。高产棉田伏桃一般要占总铃数的60%左右,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70%。
早秋桃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较好,只要肥水充足,早秋桃的成铃率高,铃重较大,品质也较好,从优化成铃和高产优质的角度出发,它仅次于伏桃,也是构成棉花高产优质的主体桃。一般高产棉田,早秋桃应占20%左右。
晚秋桃着生在棉株的上部和果枝的外围果节上,此时气温下降,棉株长势衰退,铃重和品质都较差。但晚秋桃的多少可反映棉株生育后期的长势,若过多,表明棉株贪青晚熟,比例过低,表明棉株衰退过早,一般晚秋桃以10%左右为宜。
三桃的合理比例和结铃的最佳时空环境依棉区气候生态特点而异。黄河流域棉区南部和长江中游棉区,三桃比例以1:6:3为宜。长江上游地区,三桃比例为2:6:2为宜。长江下游地区,三桃比例宜在0:6:4。西北内陆棉区的南疆和吐鲁番地区,三桃比例2:6:2为宜。北疆、甘肃和特早熟棉区,三桃比例1:7:2为宜。黄河流域棉区的华北平原亚区,三桃比例以1:7:2为宜。
第三节 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棉花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与土壤耕作
(一)棉花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种植棉花以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富含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硼、锌、钼、铜等,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1.5m以下)土质砂粘适中的土壤为最理想。但棉花对于土壤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其它各类土壤只要注意改良均可用于植棉。砂质土壤植棉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料作基肥,重视中、后期施肥。粘质土壤应注意中耕松土促早发,在施肥量较大时,应预防后期贪青晚熟。
棉花是较耐盐碱的作物。一般氯化物盐类超过0.4%;花碱地pH值超过9.0,含盐量超
过0.02%~0.08%不宜植棉。
(二)整地
棉田整地包括施底肥、深翻、耙耱保墒、灌溉造墒等作业。基肥最好在冬前结合翻耕施入。北方有灌溉条件的棉田,要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春灌不应迟于播前20天,以免影响土壤温度回升,不利出苗。棉田基肥用量需占总施肥量的60~80%。据多点丰产典型施肥经验分析,认为亩产50kg皮棉,需施优质有机肥2000~3000kg;亩产100kg皮棉,需施4000~5000kg,结合施化学肥料。
深耕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环节,深耕深度20~25cm为宜。盐碱地深耕(不乱土层)有助于淋盐洗碱。
二、棉花的需肥规律与施肥
(一)棉花的营养特点与需肥规律
1.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吸收的动态变化
(1)棉花吸收氮素的高峰,出现在花铃期,吸收百分率可达60%以上,比苗、蕾期大幅度增加,是氮、磷、钾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因而花铃期需重施速效氮肥。
(2)生育正常的棉株,吸收氮和钾以前、中期为多,吸收磷素以中、后期为多,因此前期和中期必须保证钾的供应,中后期保持土壤较高的供磷能力极为重要。
(3)不同施肥水平对棉株吸收养分的动态变化有明显影响,施肥量多,吸收的总量较多,中、后期棉花长势较旺,养分吸收多;施肥量少,吸收总量也较少,前期吸收有相对增多的趋势。
2.棉花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养分吸收量
产皮棉50kg/亩时,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5~9kg,磷素(P205)2~3kg,钾素(K20)4~
7kg。产皮棉75kg/亩约需吸收氮素6~1lkg,磷素3~4kg,钾素6~1Okg。产皮棉1OOkg/亩约需吸收氨素10~13kg,磷素4~6kg,钾素8~13kg。
棉花产量不同,棉株一生中积累的氮、磷、钾比例也不相同。随着皮棉产量的提高,棉株吸钾量增加。所以,高产棉田应重视钾肥的合理施用。
(二)施肥技术
1.基肥的施用
基肥多用有机肥料,肥效比较平稳,保持时间长,有利于实现壮苗早发、稳长、不早衰,也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若用土杂肥作基肥,一般亩施15000~20000kg;以绿肥作基肥则亩施500~1500kg;以厩肥作基肥,亩施1500~2000kg。
磷、钾肥以总量的40%~50%作基肥。速效性氮一般不超过50%,肥力中等棉田以20%~30%为宜。
施用基肥宜早宜深。施用基肥的方法和时期,因气候、耕作制度和基肥种类而不同,北方一熟棉田,有机肥结合冬耕翻施为好,两熟棉区以惊蛰至春分在麦行松土沟施基肥较为适宜,麦后移栽棉田可开沟施移栽肥作基肥。
2.种肥的施用
在地力差、基肥不足或未施基肥的情况下可以施种肥,最好氮、磷混施,也有用有机肥和化肥混施的,还可与防病、虫的药剂配合使用。种肥施用量不宜过大,集中条施或穴施,无机种肥最好不直接接触种子,在粘土地有机种肥可作盖籽肥施用,既保持土壤表面疏松,助苗出土,又可供应养分。
3.追肥的施用
追肥原则:前轻、中后重、最后又轻。
肥量分配:在亩施氮7.5kg~10kg条件下,中、上等地力壤土地,氮肥施用以基肥占40%左右,花铃肥施60%左右为宜;土壤肥力较差,质地偏砂棉田氮肥宜分三次施用,即播前基肥30%,蕾期(夏至前后)追肥20%和花铃期(大暑前后)追施50%。具体如下:
(1)早施、轻施苗肥。
基肥施用较少或末施基肥的,齐苗时可施“催芽肥”,每亩多酶金尿素2~2.5kg,3~4片真叶时施“平衡肥”,弱苗要重点施用。凡基肥末施用磷肥的,要适当增施磷肥。
(2)稳施蕾肥。
稳施蕾肥能协调棉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利多长果枝、果节。
在土壤肥力低、基肥不足、棉花长势弱的棉田,应适当施一些速效性氮肥,以促进棉株增枝增蕾。
在土壤肥力较高、基肥足,棉株长势旺的棉田,则可不施速效性氮肥。
为了满足花铃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及防止早衰,在盛蕾期开沟深施迟效性有机肥料,以达到“蕾期施、花期用”的目的。
对早发、苗肥少、长势差的或肥料末腐熟的棉田应适当早施、多施。对迟发、苗肥足、长势较旺的棉田,应适当晚施。疯长棉田更应施用,以防后期早衰,但施用时间要推迟,并结合开沟晾墒,以抑制营养生长。
(3)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一般早发、早衰、地瘦、追肥不足、长势弱的棉田,花铃肥宜在初花期施用;晚发、雨年、地肥、追肥多、长势旺的'棉田,花铃肥宜在盛花期(即下部结住1~2个大铃时)施用。
花铃肥一般占追肥总量的50%左右,亩施多酶金尿素10~15kg,可结合中耕开浅沟施,施后覆土。土壤干早时,掺水浇施,以提高肥效。在盛花期于棉田四周边行增施少量氮肥,能充分发挥边行增产的作用。缺硼棉田若未在底肥或当家肥中拌施硼肥,花铃期应喷一次翠康金朋液1000-1500倍液。
在重施花铃肥的基础上,立秋前后(最迟不过8月15日),每亩可施多酶金尿素5~8kg作盖顶肥,能防止棉株早衰。缺肥并有早衰趋势或中下部脱落严重的,盖顶肥要早施。长势好,肥力足,后劲大的棉田,要少施或不施。补施盖顶肥必须适时适量,否则棉株贪青晚熟,使铃重减轻,纤维品质下降。
花铃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可采取根外追肥,即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翠康生力液1500倍。根外追肥时间一般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根据棉株长势喷1~3次,每次每亩喷水溶液50~75kg。以晴天下午喷于中、上部叶片背面为好。
(4)根外追肥。初絮期根外喷施翠康保力1000倍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对增加铃重有一定作用。
三、棉花的需水规律与灌溉排水
(一)棉花的需水规律
棉花各生育时期的需水规律:苗期、蕾期需要少,花铃期需要多,吐絮以后需要又较少。播种出苗期,2Ocm土层中的水分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苗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15%以下,日耗水强度为0.5~1.5m3/亩;现蕾后,耗水量占12%~20%,日耗水强度为
1.5~2.0m3/亩;花铃期,耗水量占45%~65%,日耗水强度为2.5~3.0m3/亩;吐絮以后,日耗水降为2m3/亩以下,耗水量占10%~20%。
(二)棉田水分的调节
1.棉田合理灌溉排水的原则
雨量的多少和分布是决定灌溉和排水的重要指示因素。土壤含水量是决定灌水与否的重要标志。棉花正常长势长相和缺水表现是决定棉田灌溉时机的有效方法。棉株缺水表现为顶部叶片叶色暗绿,失去向阳性,且萎蔫,中脉折而不脆;主茎生长速度减慢,花位升高等。 棉花生育阶段土壤适宜含水量(田间持水量%)
2.棉田灌溉 (1)棉田播前灌溉 一般在冬季或早春进行,冬灌效果较春灌好。除在土壤质地过砂、保水力差,或春季严重干旱,棉田墒情不足的年份需要推迟灌溉外,一般尽量避免晚春灌水或临播前灌水。
(2)畦(沟)灌 加强棉田行间中耕培土,主要采取沟灌方式。
(3)喷灌 省水省工、保水保肥,但投资较高。
(4)地下渗灌 灌溉后土壤表层墒情不足,播种后难获全苗,也不利幼苗健壮生长,且投资费用较高。
(5)滴灌 灌溉效应高,节约用水,防止土壤盐碱化。
3.棉田排水
对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过多,土壤过湿的田块。棉花生长期间,适宜的地下水位应保持在离地面1~1.5m以下。在地下水矿化度较高的地区,则应控制在2m以下。
排水的方法有深沟排水,畦(厢)田排水,打井排水,地下排水等。地下排水方式有暗沟、鼠洞和暗管等三种,以暗沟和鼠洞简而易行,投资小,但仅适用于土质粘重的棉田,而且耐用年限较短,暗管经久耐用,不论土壤粘、砂都比较适宜,但需要一定的投资。地下排水工程同其它棉田排水方法一样,既是排水沟渠,天旱时也可用于引水灌溉。
四、棉田群体结构与种植密度
(一)棉田群体结构
生产上有三种类型的棉花群体结构:一是小株密植,以利用横向空间为主,接近于平面采光的群体结构,适用于旱薄地、无霜期短的地区以及生育期短的麦后直播棉;二是中壮株密植,以纵横空间并重利用,接近于曲面采光的群体结构,适用于中等肥力棉田,有利于中产变高产;三是大株稀植,在充分利用横向空间的前提下力争利用纵向空间,接近于立体采光的群体结构,适用于高肥水棉田和较长的有效生育期。
理想的株型、叶片的大小和适宜的封行期与光能利用有极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高产棉花花铃期最适叶面积系数为3~4,并有一个合理的动态指标。经试验,亩产100kg左右皮棉,要求苗期叶面积系数0.03,现蕾期0.2,开花期1.5,盛花期3.5,不宜超过4,吐絮期2.5左右。
棉花的最佳封行期是“带桃封行”;封行程度是“下封上不封、中间一条缝”,以利通风
透光,使下层光强在光补偿点以上(棉花光饱和点6~8万米烛光,光补偿点750米烛光),即地面有拳头大的光斑,才能保证下层叶片及根系的营养,减少脱落多结铃。
(二)确定种植密度的原则
1.气候条件
我国各地棉花种植密度差别大,一般是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长江流域棉区热量、雨量充足,日照条件稍差,一般棉花生长期长,发棵较大,宜适当放宽行距,降低密度。种植过密,往往增加荫蔽脱落,加重烂铃,一般以3000~4000株/667m2为宜。北方棉区一般以3500~4500株/667m2为宜。
2.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
施肥量较高的棉田,密度可稍低,施肥量较低的棉田,密度宜稍高。北方棉区肥水条件较好的平原棉区,以3500~4500株/亩为宜;肥水条件差,耕层浅薄的盐碱地以及砂质土,以5000~7000株/亩为宜。
3.品种类型
植株矮小、叶片较小、株型紧凑的品种以及早熟品种,密度宜稍密,反之密度宜偏低。
4.种植制度及种植方式
一熟棉田,棉花生长期较长,密度宜稀些;两熟套种棉田应适当加大密度;麦后直播棉必须以密争早,高肥棉田种植密度3500~4500株/667m为宜,中等肥力棉田以5000~6000株/667m2为宜。土壤瘠薄棉田密度可达6000株/亩以上。塑膜覆盖育苗移栽和地膜棉,密度宜比同条件下套播棉降低10%~15%。
(三)行株距的合理配置
1.等行距 一般棉田采用。近年来普遍采用“宽行密株”配置方式,即通过适当放宽行距以延迟棉出封行,有利于中后期通风透光;靠缩小株距以保证密度。一般雨水充足、生长期较长的棉区,土壤肥力较高,棉株高大的棉田,行距应放宽到90~1OOcm;而雨水稀少,生长期较短的棉区、土壤瘠薄、植株发棵较小的棉田,行距以67~83cm为宜。
2.宽窄行 宽行可改善光照条件,窄行可增加密度,同时还可增加冬作播幅。一般宽行距80~100cm,窄行距40~5Ocm。这种方式在中等肥力棉田和套作棉田采用较多。
五、棉花全苗壮苗技术
(一)种子的准备
1.备足良种 一般备种量应比播种量多20%,手工条播约需棉种7.5~10kg/亩(毛子)。
2.测定发芽率和发芽势 在25~30℃条件下,从发芽开始起,以9天的发芽粒数计算发芽率,前3天的发芽率为发芽势。
2
3.粒选 剔除小子、瘪子、嫩子、破子、虫蛀子、杂子等不良种子。
4.晒种 晒种有促进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的作用,特别是对成熟度较差的种子效果更好;晒种还可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降低棉苗发病率。一般在播种前抢晴天晒3~4天,每天晒5~6小时。
5.药剂处理 药剂处理主要是为了杀死种子所带病菌和种子周围土壤的病菌。
多菌灵拌种或浸种 多菌灵是内吸杀菌剂,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和苗期病害。以多菌灵有效成分0.5%的用量拌种,密闭贮半月以上,或用浓度为0.2%~0.4%(有效成分)多菌灵胶悬剂浸种14小时,浸种过程中搅拌1~2次,浸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或晾干备用,操作方法简便,药剂可重复使用2~3次。
6.生长调节剂处理
可使棉苗子叶下轴短,子叶大、厚、色深,侧根发达,茎秆粗壮,增强抗逆性,缩短缓苗期。
(1)助壮素或缩节胺浸种 把选晒好的棉子用200~250mg/kg助壮素(50kg水加40~50mL有效浓度为25%的助壮素)或缩节胺(50kg水加10~12.5g缩节胺)浸种8~12小时,药液要高过种子3~6cm,种子浸好后摊晾至半干后(不宜在太阳下晒),拌杀菌剂即可播种。浸种适用于营养钵苗。
(2)助壮素或缩节胺拌种 用100mg/kg的助壮素或缩节胺(50kg水中加助壮素20ml或缩节胺5g),拌棉种,其作法是将重量为棉子重50%~60%的药液均匀地喷在末去短绒的棉子(去短绒的棉子,药液要减少至种子重的40%)上,拌匀后堆放6~1O小时,其间要翻动1~2次,待种子吸收药液后,晾干,拌杀菌剂后即可播种。拌种适用于露地直播棉田。
7.食盐水浸种 用3%的食盐水浸种2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后播种,能提高棉种的耐盐能力,因而有利在盐碱地上保全苗。
8.搓种 对未经硫酸脱绒的种子,为了促进其吸水和便于匀播,播种前可进行搓种,一般浸过的湿种子,用草木灰或干泥土进行搓种;干种子喷水后搓种。搓种也可结合药剂拌种进行。
9.种衣剂的应用 应用长效、内吸杀虫剂与生理活性强的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助剂的作用下复配成种衣剂,对棉种进行包衣处理,可以控制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染病菌及某些害虫的危害,培育矮壮苗。且隐蔽施药,可以保护地上天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二)直播
1.播种期
直播棉花播种出苗期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一播全苗,并争取早苗、齐苗、匀苗、壮
苗。
棉子萌发时的适宜含水量为其风干种子重的60%~80%,要求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陆地棉中熟品种发芽的起点温度为11.5℃,最适温度为28℃~30℃,,最高温度为40℃~45℃,棉子出苗的温度比发芽为高,幼茎(子叶下轴)伸长发育形成导管的温度为16℃~18℃,一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4℃(5cm深的土温约在15℃~16℃)时即可开始播种;
在易受霜害的北方棉区,最早播期只能在终霜期之前10天左右播种,终霜过后出苗。
2.播种量
播种量应根据发芽率的高低、种子的大小、留苗密度、土壤、气候、病虫害等情况决定。一般亩播种粒数不少于留苗数的8~10倍。条播要求每米内有棉子45~60粒,每亩播精选种子5~6kg(毛子);点播的用种2.5kg左右,每穴播5~6粒。
3.播种方式
目前棉花播种方式有条播和点播。机械条播或定量点播机播种(每穴3~4粒)能将开沟、下种、覆土、镇压等项作业一次完成。但要求播种量误差不超过5%,无漏播、重播现象,播种深度一致,误差不超过lcm,行距一致,播行正直。
4.播种和覆土深度
播种深浅要根据土质和墒情而定。我地棉区春季少雨多风,浅播的棉子易干,故播种和覆土以稍厚为宜,砂土3~4cm,粘土以3cm为宜。
盐碱地棉田缺苗的原因,主要是盐碱为害。为了减少和避开盐碱为害,盐碱土地区多采用“开沟躲盐巧种”的办法,夺取一播全苗。盐碱土棉田大力推广“浅沟、压种、高盖土”的播种方法,对一播全苗也有良好的效果。
5.镇压
在播种后,覆土前进行镇压(踩种),比覆土后镇压的效果好。覆土前镇压可使棉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有利于种子吸收水分,同时种子上面又有一层疏松的土层,可以达到增温、通气和保墒的目的。
6.化学除草剂的应用
在播种后出苗前施药。常用的除草剂有乙草胺、地乐安、48%拉索、48%氟乐灵、50%扑草净、25%除草醚、施田普等。
7.播后管理
(1)查苗补种 播后苗前及时检查,发现漏播,烂种现象应立即催芽补种。
(2)清沟排渍,抗旱浇水。播后要清理积水的地方,降低地下水位,确保棉田无明涝暗
渍。遇雨土壤板结,要及时破壳,助苗出土。如遇春早,则应连续抗旱,直到齐苗为止。
(三)地膜覆盖栽培
1.地膜覆盖的作用
⑴保温增温:地膜覆盖能增强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降低热量损失,起到保温增温的作用。一般情况下,5~10cm土层(4~5月)提高地温2~4℃。
⑵保墒作用:塑膜隔断了土壤水分与大气交流的通道,使水分在膜内循环,从而起到保墒作用。
⑶提墒作用:覆盖后加大了土壤上、下层梯度的差异,使土壤水分上移,具有提墒作用。 ⑷保护土壤结构:地膜覆盖后表土不受雨水冲击和灌水淹浸,能保持根区土层的疏松状态,防止土壤板结,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
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养分的分解:由于地膜覆盖土壤的水、气、热较协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增加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无效养分转化为有效养分。
(6)土壤表层二氧化碳较高:一方面,塑膜阻碍了土壤中二氧化碳向大气中扩散,使其在土壤中累积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覆盖的土温和水分适宜,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肥分解加速,因而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量和累积较高。
2.地膜覆盖棉花的生育特点
(1)根系分布浅,吸收能力强
(2)生长发育加快,地膜棉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分别较露地棉提早6~8天、7天、3~4天。
(3)叶面积增长迅速
(4)产量结构合理 与露地棉相比,伏前桃和伏桃增加,秋桃有所降低。一般高产棉田的“三桃”比例为1:8:1或2:7:1。
3.地膜覆盖棉花栽培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
①选地和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地势平坦的田块。要求地面平整,无坷垃、无茬子,上虚下实,底墒足、表墒好。
②增施基肥:地膜覆盖后,有机质分解快,根系从土壤吸肥多,吸肥早,要增加基肥用量。一般基肥施用量占总量的45%左右;土壤偏沙的棉田,基肥以占总量的30%左右为宜。
(2)覆膜方式
①先播种后覆盖:
优点是能够保持播种时土壤墒情和土壤结构。出苗前保温效果好,有利于出苗,有利于机械播种,便于提高播种质量和速度,节约用工。
缺点是破膜放苗不及时,棉苗遇高温易受灼伤;破膜后棉苗遇低温易受冻伤;膜内外温度、湿度差距大,棉苗出苗后抗逆性差,易感病害、死苗。
②先覆盖后播种:整地后先覆塑膜,播种时再在膜上按株距要求打孔破膜播种。
优点是墒情好时及时覆膜,有利于保墒;破膜时洞小,保温、保墒及防除杂草效果均较好;棉花出苗后,不需放苗,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抗逆能力强,苗较健壮。
缺点是人工打洞点播,需工较多,播种深浅及盖土量不易掌握一致,出苗不整齐;播后如遇雨,土面板结,破土较费工等。
(3)适时播种 地膜覆盖棉田,土壤温度、水分等条件较好,播种期较露地棉提早5~7天。黄河流域棉区的播种适期,原则上是终霜前播种,终霜后出苗;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播种至出苗约需6~8天,出苗后可避过终霜冻害。
(4)田间管理
①破膜放苗:
若采用先播种后覆盖的方式,当棉苗出土达60%~70%,且大部分棉苗子叶转绿时,要及时在膜上打孔放苗。
一般分两次破膜放苗,全苗后第二次放苗。膜孔直径以3~4cm为宜,直径过大会散墒降温。在棉苗出孔叶片上积水散发后,随即用土封口,防止土壤水分散失或大风揭膜。
②水肥运筹:
地膜覆盖虽有保墒和提墒作用,但棉花开花后,蒸腾作用旺盛,耗水较露地棉多,所以遇旱要及时灌溉。
蕾期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55%时,一般每亩灌水20~30m3;花铃期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60%时,每亩灌水30~40m。
地膜棉前期生长快,开花结铃早,后期易早衰。因此,需肥早、需量大。要求施足基肥,重施花铃肥。改变常规重施一次花铃肥为两次施用,即在初花揭膜时施有机肥和部分速效肥,当棉株结1~2个大铃时再重施一次速效氮肥。
施肥与灌溉相结合,充分发挥肥效。在中等肥力棉田,每亩施纯氮15kg左右,其中1/3作基肥或种肥,注意配合适当的磷钾肥,2/3于花铃期追施。
③调控株型:
3
地膜棉花在盛蕾初花期生长较旺。应视苗情进行化学调控2~3次,第1次在现蕾期(主茎8~10片叶),缩节胺或助壮素30~50mg/kg,第2次在初花期前后(主茎叶15片左右)50~100mg/kg,第3次在打顶后100~15Omg/kg,其喷液量以喷到整株叶片叶面全湿但不滴水为准。
④揭膜:一般棉区以盛蕾或初花前后揭膜为好。因盛蕾或初花前后,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逐步消失,同时此时揭膜也便于及时进行施肥、中耕培土等田间管理。但在特早熟棉区和丘陵棉区可以不揭膜,以充分发挥地膜增温、保墒的效应。
六、棉花整枝
1.打顶(或称摘心、掐尖)
适宜的打顶时期,棉农的经验是:“以密定枝,以枝定时;时到不等枝,枝到看长势”。一般棉田果枝数达6万个左右时打顶较为适宜,但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的打顶季节己到,即便末达6万果枝也要打顶,这就是“时到不等枝”,密度较高,6万条左右果枝己够,但若棉株长势很旺,仍要适当推迟打顶,这就是“枝到看长势”。北方棉区一般在当地早霜前80~90天,即7月15日左右打顶为宜。
在打顶方法上,应采用轻打顶,即摘去顶尖连带一片刚展开的小叶(即一叶一顶),如果大把揪则容易去掉有效果枝和有效蕾。同一块田打顶应先打高后打矮。晴天打顶有利于伤口愈合。
2.去叶枝
通常在第一果枝出现,可以区别叶枝与果枝时去叶枝。过迟去叶枝既消耗养料,增加荫蔽,且易损伤茎皮,降低工效。去叶枝时,除病叶、黄叶外,一般要保留主茎叶,以利其对根系提供有机养料。但雨水多、肥力高、长势旺的棉田,可将第一果枝以下的主茎叶酌情去掉几片或全部,控制徒长。在棉田边行,缺苗的地方或稀植棉田,可适当保留叶枝,利用其上长出的二级果枝多结铃。一般待叶枝上长出2~3个果枝时打去叶枝的顶心,促使其上的果枝发育。
3.抹赘芽
打顶后或虽末打顶,生长过旺时,在中、上部主茎叶或果枝叶腋里都会萌生赘芽,应及早抹除。在光照和养分充足的情况下,主茎或果枝的腋芽分化发育的桠果,应予以保留。
4.打老叶、剪空枝
吐絮前后,如棉株生长过旺、田间荫蔽严重,剪去中、下部老叶和空果枝,有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铃的作用。
5.打边心
在肥水充足,长势旺盛,密度又大的棉田里,可自下而上分次打去群尖,可控制棉株横向生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长势不旺、无荫蔽的棉田,不必打边心。
七、 综合管理技术
棉田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苗期壮苗早发,蕾期稳长增蕾,花铃期增蕾保铃,吐絮期早熟不早衰。
长势指棉株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如主茎日生长量,主茎叶出生速度,果节增长速度等。
长相指棉株不同生育时期的外部形态特征,如棉花株型,高宽比例,红绿茎比,果枝数,果节数,叶片大小,叶色,主茎节间长度和粗细等。
以下主要介绍4000株左右密度的中熟陆地棉,实现亩产皮棉75~100kg的管理措施。
(一)苗期的综合管理
1.苗期看苗诊断
壮苗早发的长势是:株高日增0.3~0.5cm,4天左右长1片真叶,功能叶宽表现为“叶片数×l.2~1.3cm”的数量关系递增,6月上、中旬现蕾。
长相是:根系发达,植株墩实稳健、顶叶平齐,宽略大于高;茎粗节密,茎色红绿各半;叶色油绿、叶片平展,顶部叶位次序为4、3、2、1;现蕾时株高15~2Ocm,真叶6~9片,叶面积系数在0.5以下。
僵苗是棉花长出2~3片真叶后到现蕾前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生埋失调,生长停滞的病态苗。僵苗按发生的主导因素可分为:渍害僵苗、旱害僵苗和病虫害僵苗三类,也有伴生的。
2.苗期栽培技术要点
(1)补苗、间苗、定苗。在齐苗后进行第1次间苗,以叶不搭叶为度。1~2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苗距以定苗株距的一半为宜。3~4片真叶时可定苗。间定苗要做到及时、留匀、留壮,拔除病苗、虫苗、弱苗和杂苗。
(2)中耕除草,及时灭茬。苗期中耕要求“早、勤、细”。中耕深度以1.5cm左右为宜,株旁浅、行间稍深。如遇连阴雨,不能中耕除草时,可仅拔除杂草,防止苗荒。
(3)排涝防渍,保墒抗旱。在苗期多雨的棉区,常出现明涝暗渍,影响棉苗生育,且易发生病害和烂根死苗。必须做好清沟排渍工作。同时若出现春早应及时灌溉,松土保墒。
(4)防治病虫害。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疫病。此外,红腐病、茎枯病、角斑病。(后附各种病害与虫害识别图片)
苗病的防治方法,应采取清沟排渍、勤中耕、早施苗肥等农业措施,增强棉苗抵抗力并配合药剂防治。苗期主要害虫是蚜虫、蓟马、红蜘蛛、地老虎、蜗牛等,以药剂防治为主。
(二)蕾期的综合管理
1.蕾期看苗诊断
主要从棉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否协调进行鉴别。
高产长相是:根系深广吸收旺,株型紧凑发课稳,茎秆粗壮、节密,红茎比例60%~70%;顶芽肥大不下凹,果枝向四周平伸,节间分布匀称;顶部叶位次序为4、3、2、1,叶片大小适中; 蕾多蕾壮脱落少。
长势是:株高日增1~1.5cm, 盛蕾初花期可达2.5cm, 每2.5~3天出生一个果枝, 小暑节开花, 株高50~60cm,果枝10个左右。
2.蕾期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促进营养生与生殖生长协调发展,在搭好丰产架子的基础上,实现稳长增蕾,为夺取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中耕、除草、培土。蕾期中耕能促进根系下扎,分布广,有利发棵稳长。其深度可逐渐加深至8~12cm,行中间深、株边浅。长势过旺的棉田,应增加中耕深度到l2cm左右。结合进行清沟培土,以提高地温,减轻病害,有利防涝防倒。培土要分次培高到10~l2cm,行间要锄松。
(2)及时去叶枝。通常在雨水多,肥力高的棉田应及时去叶枝。
(3)清沟排水,灌水抗旱。蕾期遇雨,注意清沟排水,蕾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水抗旱。土壤肥沃,长势好的棉田,可以不灌或推迟灌水。
(4)适时适量喷施生长调节剂。营养生长较旺盛的棉田,需要使用延缓型生长调节剂。根据苗情可用1~2次,第1次在主茎叶8~10片,缩节胺30~50mg/kg,第2次在主茎叶15~16片(初花期前后)50~100mg/kg,喷至整株叶片叶面全湿但不滴水为度。
(5)防治病虫害。蕾期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红铃虫、棉铃虫、蓟马、盲椿象、玉米螟、金钢钻等。蕾期病害以枯萎病为主,应及时防治。对枯、黄萎病要拔除病株烧毁,并进行土壤处理。
(三)花铃期的综合管理
1.花铃期看苗诊断
花铃期高产棉株的长相要求:株型紧凑、茎秆下部粗壮,向上渐细,节间较短,果枝健壮横着长,叶片大小适中,初花期叶色退淡,盛花期后叶色又转深,花蕾肥多脱落少,红茎比例为70%~80%,盛花后接近90%,大暑节以后带大桃封行,棉田地面能见到直射光斑。
长势是:稳长7月,嫩过8月,初花期主茎日增量为2~2.5cm,不超过3cm,盛花期为
1.5cm左右,打顶后最终株高100~1lOcm左右,叶面积系数初花期应平稳上升至2~2.5,盛花期达到3.5左右。
2.花铃期栽培技术要点
花铃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以促为主,促控结合,争结“三桃”,增加铃重,早熟不早衰,防止烂铃。使个体和群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协调。
(1)重施花铃肥:45%龙腾氯基复合肥30-40公斤+诺邦地龙生物有机肥20公斤,并叶面喷施翠康生力液1000倍2-3次,为健壮生长提供充足营养。
(2)抗旱排涝。伏、秋干旱易导致蕾铃大量脱落和棉株早衰。因此伏旱、秋旱期间及早灌水抗旱,是棉花高产的关键措施。抗旱时间要看天、看地、看苗灵活掌握。沙土保水力较差,连续7天不下雨就应灌溉,壤土干旱10天就要灌水。棉株顶部3~4片叶中午出现萎蔫,叶片变厚,呈暗绿色,无光泽,至下午3~4时仍不能恢复正常状态等均表现缺水,要及时抗旱。沟灌最好在早、晚进行,灌后要适时中耕松土保墒。在遭遇暴雨而发生渍涝的地区,必须做好雨前雨后的清沟排渍工作。
(3)摘心整枝。黄河流域棉区在7月中旬打顶为宜。水肥充足、赘芽丛生的棉田应及时抹净赘芽,以减少养分消耗和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多结铃少脱落。
(4)化学调节。生长正常的棉田,于打顶5~7天后,每亩用缩节胺3g左右配成80~100mg/kg溶液喷施上部果枝,抑制晚蕾生长和果枝伸长,有利上部成铃,增加铃重。在遭遇秋季雨涝的年份,9月上旬还可喷洒100~150mg/kg缩节胺液,以抑制赘芽及无效嫩枝叶生长。贪青旺长棉花应加大用量。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应用促进型生长调节剂802或特多收3000倍加2%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一同喷,7~10天一次,共喷3次,可延长叶片功能期,减轻干旱和早衰带来的损失。
(5)中耕松土、盖草。棉花开花以后根系再生力弱,故中耕不宜深,次数也不宜多,为此可在重施花铃肥后,在棉花行内覆盖秸秆,既可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又可弥补棉田有机肥的不足;还可增加棉田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速率。
(6)防治病虫害。花铃期危害最大的主要是棉铃虫和红铃虫,抓住这两种虫害的防治,就可兼治其他害虫。棉花红叶茎枯病(凋枯病)是一种生理病害,一般初花期开始发病,花铃期或吐絮期盛发。可通过改良土壤,增施钾肥,加强田间管理等办法进行防治。
(7)防止烂铃。烂铃是受红腐病、炭疽病、黑果病、铃疫病等病菌侵害引起,多雨和田间荫蔽潮湿是诱发条件。棉田的湿度和铃壳厚度太大,有利病原菌滋生和侵入。烂铃主要发生在棉株下部果枝和近主茎果节上,主要发生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防止烂铃应采
取如下技术措施:
①合理安排茬口与密度,合理促控及整枝,降低棉田湿度,增强棉花的抗病虫能力; ②及时抢摘抢剥烂铃,减少损失和病菌的传染;
③采用高脂膜、乙磷铝、代森锌等药剂进行防治;
④治虫防烂铃;
⑤摘除早蕾,错开烂铃易发生的季节和部位;
⑥选择株型通风透光性好的棉花品种。
(四)吐絮期的综合管理
1.吐絮期看苗诊断
高产棉株吐絮期长势长相要求是顶部果枝平伸,果枝长度20~3Ocm,现蕾3~4个,蕾大且成铃率高,吐絮时上部主茎叶呈绿色,下部主茎叶较淡,田间通风透光,棉铃吐絮畅。
2.吐絮期栽培技术要点。
要求养根保叶,促伏桃增铃重增衣分,争取多结早秋桃。同时要控制营养生长和无效花蕾,做到不贪青晚熟,使养分集中供给有效蕾铃。
(1)防涝抗旱 吐絮期如遇秋雨较多,要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防止贪青晚熟,减少烂铃。如遇久旱,应及时灌水,防止棉铃因干旱而逼熟,铃重锐减。但灌水量绝不能多。
(2)防止虫害 吐絮期主要害虫有棉铃虫、红铃虫、金钢钻、叶跳虫等。后期喷药治虫必须坚持到9月下旬。晒花时要注意消灭隐藏在晒花帘下和仓库墙壁上的红铃虫幼虫。
(3)整枝和推株并垄 吐絮前后对枝叶繁茂的棉田,将主茎下部大叶和无效果枝剪去。抹去赘芽,摘去无效花蕾,以减轻株间荫蔽和养分消耗,促使秋桃发育,提高纤维品质。长势过旺棉田,当棉株顶部结住棉铃时,可隔行推株并垄,增加棉株下部光照,降低棉田湿度,防止烂铃。
(4)化学催熟 对贪青晚熟的棉田,喷施40%的乙烯利100~150g,加水50kg,浓度为800~1000mg/kg液,能使铃期缩短8~15天,提早成熟吐絮。在喷乙烯利的同时,加0.1%硫脲一同喷,能提高催熟效果。此外,施用脱叶磷乳剂7天左右,叶片脱落,对棉铃无伤害,可提高霜前花率,亩用量0.2~0.3kg为好,要在日平均温度高于12~14℃时进行处理即可有效。
3.精收细摘
收花必须分次进行。吐絮期常有大风雨或连绵阴雨,棉铃吐絮后要及时采摘,以提高棉花质量和品级。过早采摘的剥桃花纤维未成熟,色泽差,品级低,且剥桃费工,子棉含水率高,贮藏中易发热变色。如果采摘过迟,由于纤维受日光曝晒过久,引起光氧化作用,使强
度降低,长度变短,纺纱时废花多,特别是受风吹雨打后,易污染变色,甚至霉烂,严重降低品质。
通常以棉铃开裂后7天左右采收为好。当大部分棉株己有1~2个铃达工艺成熟时,即可开始采收,以后每7~10天采收一次。
采收棉花应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遇大风或连阴雨,应在风雨到来之前及时抢收。要做好分收、分晒、分藏、分轧、分售等工作,以保证优棉优级优价,提高利用率,增加收入。
第四节 棉花主要病虫害症状识别
棉花的病、虫害对棉花的健壮生长危害较大,为了搞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大田病虫害症状的识别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棉花主要病害症状识别(附10个病害症状的图片。)
二、棉花主要虫害症状识别(附10个虫和相关症状的图片。)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相关文章: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07-12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探析论文07-02
大蒜套种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07-08
圆葱套种棉花高产栽培技术08-02
北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07-31
北纬46°02以北地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07-29
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05-03
西瓜高产栽培技术02-26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