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中国大学变革的逻辑

时间:2021-08-02 10:26:12 高校联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寻求中国大学变革的逻辑

  宣勇清楚地记得,1998年初夏的一个下午,时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的王国榜在他的办公室,向他提出了“浙江大学的四校合并对我校的挑战与机遇”的命题,没过多久,浙江工业大学党委提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用十年的时间,建成一所国内知名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大学。”

  “但当时的现实是,学校内部的价值观念、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学科与专业结构等与所提出的战略目标极不适应,这种差距只有通过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来缩小。”宣勇说。

  1998年底,宣勇被任命为浙江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长,兼任改革办公室主任,主持起草了改革方案,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造,提出构建学校学院学科二级机构三级管理的新模式,撤销了教研室模式。

  宣勇说,实践证明,这一变革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同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1999年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人才为中心,以师资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成功地实现了既定的目标。尤其是学科建设成绩显著。”

  在浙江工业大学改革方案的'起草过程中,宣勇开始对大学组织变革这一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慨于大学组织研究在理论上远远落后于企业管理理论的现实,也感慨于中国大学组织运行效率的低下,我立志于寻求中国大学变革的逻辑。”

  宣勇经常能听到一些学生们的疑惑:“我们读大学,是不是只是为了将来的工作做准备?我们花四年时间学习某个专业,未来是不是只能从事这个专业?”

  “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而不是培养一类人的地方。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最后都把学生当成一种工具来培养了。”在宣勇看来,大学的课程体系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学生们学习了太多不必要的课程,这些课程并不能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2010年6月,宣勇调任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

  浙江农林大学近年来已经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目前,学生们一个学期所学的课时已经较以往减少了15%,而宣勇的目标是一共减少30%的课时,“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接受更多文化课程的熏陶,这些知识在将来,肯定会对他们非常有用。”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  

【寻求中国大学变革的逻辑】相关文章:

逻辑理论变革的必然趋势07-11

中国逻辑教育的出路09-01

商业思维与大学逻辑-由《大学的逻辑》谈起11-02

从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看哲学思维方式变革10-25

应用:中国逻辑研究的软肋07-30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误区07-14

变革管理咨询在中国 -管理资料01-01

中国加入WTO后审计的变革07-10

视界变革:从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的逻辑论起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