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鹳雀楼简介

时间:2024-04-09 10:25:51 晓丽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西运城鹳雀楼简介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山西运城鹳雀楼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西运城鹳雀楼简介

  山西运城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其故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气势宏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留下得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72年)毁于战火。

  1997年12月,鹳雀楼复建工程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该工程历经几年建设,于202年9月26日主楼竣工,对游人开放,新建鹳雀楼系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唐代风韵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鹳雀楼景区位于永济市西南20公里处,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景区内以鹳雀楼为中心,四周以古典园林式分布,形成“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式一个国家级旅游景区。

  鹳雀楼内部陈设于2004年7月底完成,陈设内容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采用各种形式说明黄河式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体会到登高望远的最高境界,也可以感悟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不久的将来,鹳雀楼将会成为一个弘扬民族文化的典范。

  山西运城鹳雀楼简介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毁,1997年12月,鹳雀楼重建,2002年10月1日,鹳雀楼正式对游客开放。

  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外观3层4檐,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并设置电梯、楼梯组织垂直交通。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总高度达73.9米,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是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故鹳雀楼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

  2003年,鹳雀楼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2004年,鹳雀楼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建筑业科技创新工程奖),同年被评定为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鹳雀楼也是以自身为核心的4A级景区。

  建筑格局

  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外观3层4檐,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并设置电梯、楼梯组织垂直交通。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总高度达73.9米,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是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

  鹳雀楼下部台基由四周月台、楼身主台基、楼身首层基座三部分组成,高16.5米。主台基平面呈长方形,底面宽85米,长73米,台顶尺寸略缩,较四周月台顶面高出4.34米,中空,钢筋混凝土柱梁式框架结构,中央筑楼身基座,内辟3层使用空间。台沿四周环以平座钩栏,平座斗栱五铺作,双抄偷心造,出头木端部悬雁翅板。斗栱后尾施华栱一跳,补间铺作设人字栱,彩绘华美;主台基东、南、西、北四面各筑平面长方形月台,高10.54米,左右两个面积较小,对称均衡;前后两个面积不同,主从有别。各台之上,环以钩栏,踏步阶级,合理布设。台心中空,内部为两层使用空间,台帮看面贴青、白两色相间的片石,台面墁仿古金砖。顶层阶级高1.48米,平面曲尺形,空心造,四向分别叠造垂带式踏步11级,通向楼身首层地面;台帮为须弥座式,钢筋混凝土构造外贴石板,束腰部分雕造壶门,最上铺压檐石,台面墁方形花岗岩地板砖。

  上部楼身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明3层暗6层。首层面阔七间37.8米,进深五间25.8米,楼身外转周匝回廊,正、背面各出抱厦5间,两山面各出抱厦3间,回廊为敞廊,抱厦为敞厦。从第二层开始,每层面积自下而上逐层缩减。第四层为鹳雀楼外观的第二个明层,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触景生情,赋千古绝唱《登鹳雀楼》的地方,面阔7间37.8米,进深5间25.8米,楼身外围腰缠平座一周,各柱之间用隔扇门分隔内外,四周钩栏是游客凭栏远眺周边景致的场所。第六层面阔5间28.8米,进深3间16.8米,作为鹳雀楼的最高一层,这里是游人聚集,极目远眺,“欲穷千里目”的地方,前后各设3间敞开式抱厦,以利遮蔽风雨。四周布设平座钩栏,用于游客凭栏赏景。四周设抱厦,外加挑台与四角眺景台,室内中央大厅高悬,纹饰雕造华美的覆斗式大藻井,四周设平暗天花。地面铺设花岗岩地板,当心间里侧造小型多功能戏曲舞台一座,为弘扬黄河流域古老的地方戏剧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

  建筑特色

  鹳雀楼的柱梁皆采用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作法设计建造。楼身底层柱网布置形式参照宋《营造法式》及五台山唐代古建筑佛光寺东大殿“金箱斗底槽”的作法,楼身用柱40根(檐柱一周24根和内柱一周16根);外围回廊和四向抱厦用柱52根(廊柱一周32根和抱厦柱4组20根),合计使用立柱92根,每面柱网均呈凸字形排列,以求在规整中得到变化。二至五各层柱网亦为“金箱斗底槽”式布置,每层金柱(内槽柱)16根,檐柱(外槽柱)24根。顶层使用檐柱(下层内槽柱)16根,抱厦柱(下层外槽柱)16根,合计用柱32根。各层内外槽柱皆采用叉柱造法逐层相接,确保竖向柱子上下成为一体,且与每层梁体形成完整的框架。为使楼身有节奏韵律地收缩变化,故在楼身第二层开始四面各向内收缩0.5米,仿照唐代木构建筑通用的构造作法,各层回廊、抱厦柱(除平柱外)都做出明显的生起和侧脚,既避免了楼身外形上的僵硬平直,又取得一种丰腴肥美的艺术效果,整个楼阁在稳健中透出几分轻盈活泼的生机。各层立柱的高径比均为8:1左右,比例肥硕,用材粗壮。柱头卷杀皆作覆盆状。内外槽柱及回廊抱厦柱皆用宝装莲花覆盆式柱础,选用石雕圈形构件拼装而成以求得石雕艺术品的质感。各层梁架分为明袱、草袱两类作法。抱厦、回廊及楼内平暗(天花板)以下视线可及部位的梁袱檩枋皆为明袱作法,其月梁梁肩雕制卷杀曲线,梁腹起幽时参照唐代建筑构件实物形制放样制作。各类枋材上的隐刻栱斗、垫墩花纹、栱斗曲线,皆精心模制,如同木制。平暗与其上部楼板之间,则采用直梁造草袱作法,在不影响建筑艺术造型的前提下,节省工料,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斗栱是楼阁式古建筑最重要的构件之一。鹳雀楼的斗栱种类达100多种,2万余件,全部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或现场浇筑。屋面椽飞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连檐、瓦口、望板、泥背等也在施工时现浇,瓦顶以筒板布瓦结瓦为主,局部和脊兽用蓝、绿、黄三色琉璃瓦件,色泽艳丽,生动活泼。在建筑装饰方面,鹳雀楼楼身各层,除顶层为藻井外,其他各层均为平暗吊顶。平暗天花梁用轻钢龙骨制件,木制顶板并作防火处理。顶层藻井共三组,均为覆斗状藻井,藻井陡板及顶部雕饰飞天人物、莲花云朵等图案花 纹,色彩华丽绚烂,线条行云流水。油饰彩画参考唐代建筑、陵墓和敦煌石窟彩画等档案资料,由中国古建筑彩画专家、北京古建彩画艺术研究会会长马瑞田高级工程师设计出唐式“烟琢墨碾玉装彩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仿唐建筑油彩绘画工程之一。

  山西运城鹳雀楼简介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这座楼的得名来源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楼前有一个宽阔的广场,每当夕阳西下,鹳雀便会聚集在此,翩翩起舞,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因此得名鹳雀楼。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经历了多次毁坏和重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精湛技艺。楼体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每一层都有独特的景观和建筑特色。站在楼上,可以俯瞰黄河的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恢宏与人类的智慧。

  鹳雀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墨宝,赞美这座楼的美丽和历史的厚重。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描绘了鹳雀楼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如今,鹳雀楼已经成为了山西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无论是为了欣赏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是为了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鹳雀楼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山西运城鹳雀楼简介】相关文章:

山西悬空寺简介11-02

张恨水简介01-10

苏轼的生平简介10-23

瘦西湖简介04-21

大雁塔简介04-14

德天瀑布简介资料08-31

敦煌莫高窟简介 -资料05-25

大雪节气的简介——资料12-05

欧阳修的生平简介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