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基金将迎来建仓良机五类基金值得关注[1]

时间:2021-10-31 19:01:24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我要投稿

基金将迎来建仓良机五类基金值得关注[1]

对于眼下正在发行的新基金而言,目前是难得的建仓时机。眼下正在发行的诺安灵活配置基金基金经理林健标表示,经过前期的市场回落,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趋于合理,风险得到快速释放,市场已经迎来很好的长期投资机会,为新基金的建仓带来良机。现在的关键是寻找那些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尤其是公司基本面能够为股价提供良好支撑、估值比较合理、未来利润保持较高增长的股票。

  4月16日成立的浦银安盛价值成长股票型基金,其4月30日净值数据已回到了一元上方,达1.056元,较4月18日上涨6.02%。浦银安盛价值成长于3月10日至4月9日间公开募集,首发规模为17.31亿元。该基金目前仍处建仓期。南方盛元红利4月30日净值达1.043元,较4月18日上涨8.76%。该基金于3月21日正式成立,首发规模达62.13亿元,目前仍处封闭期。未来,市场行情将在一定周期内继续筑底,对新基金来说是最佳的建仓机会。新基金包袱少,可以更灵活地把握热点,新行情启动也必将受益匪浅。

  代表基金:华夏策略精选

  日前,华夏策略精选和南方优选价值两只基金获批发行,其中华夏策略精选的基金经理将由“最赚钱基金经理”王亚伟掌舵,使得新基金再次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一直希望申购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基民近期正在等待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的发行,预计这只基金将会为基金发行市场带来暖流。而事实上自2月份管理层放开新基金审批以来,新发股票型基金数量已经超过30只。随着市场的触底反弹,新基金销售也出现回暖,上投摩根双核平衡基金首日销售额接近2亿元,相比少数基金首发日销售额甚至不到100万元的惨淡,投资者心态明显更加积极。

  了解“股”性再投债基

  投资者挑选债券基金的原则应该是,先了解债券基金投资品种的投资比例,然后根据自己的投资目的来选债券基金。具体来看,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想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同时获得股市收益的投资者,可选择股票投资力度较大的债券基金品种。股票市场出现反弹后,债券型基金的绩效表现排序也随之出现了大变化,前期股市的下跌使一些股市参与度较高的债券型基金受伤颇重,但随着基础市场行情突变又让它们从跌倒的地方抬起头来,此类基金可重点关注长盛债券、银河收益。

  另外,根据刚刚披露的基金一季度季报持仓情况,国金证券统计显示,不在二级市场主动进行股票投资的纯债券型基金股票资产占资产净值比例已经由去年年底的5.58%下降到今年一季度末的2.47%,这将使得下阶段债券基金的收益趋于稳定。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张剑辉建议,目前投资者应关注“侧重配置信用类债券+参与新股投资”特征的债券基金产品,如华夏希望债券基金、嘉实债券基金、富国天利债券基金、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等。

  代表基金:长盛债券基金

  长盛债券基金虽然历经牛熊转换,但仍实现了投资收益持续稳定提高的优异成绩,充分表现出了优秀的资产配置能力,成为2007年赢利能力最强的债券基金。作为一只股票投资仓位上限为16%的低风险偏债基金,它去年获得了高达42.42%的正收益,相对于纯债券型基金和其他偏债型基金均体现出了获益能力上的优势。投资业绩四年迈出四大步,2004年0.18%,2005年10.59%,2006年32.71%,2007年42.43%——熊市不亏钱,牛市赚大钱,反映出该基金优异的投资能力。指数型基金反弹行情中净值上涨快

  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成为本轮反弹中净值涨幅最大的品种。而且,国外的经验证明,指数基金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主要是由其受基金经理影响少、费率低等优点决定的。指数基金被动投资跟踪标的指数,使得指数基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保持至少90%以上的股票仓位,在市场处于长期牛市或底部反弹的时候,指数基金能够及时准确地跟上市场上涨的步伐,获取远超过一般主动型基金的收益。

  大规模资金借道指数基金抄底的迹象明显。据了解,仅4月24日一天,万家180基金的总申购金额就接近1个亿。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群航表示,指数基金的业绩表现决定于它所选择跟踪的标的指数,不同的指数基金具有不同的收益与风险预期,选择指数基金最重要的是先选对指数。

  若投资人以单一市场作为投资目标,不妨关注以单一市场指数为跟踪标的的基金品种,如以上证180、上证50为标的的指数基金;如果投资人是把沪深两市作为投资目标,不妨多加关注以反映市场的指数作为跟踪标的的基金品种,如华安MSCI中国A股基金等。国金证券在其5月份的基金投资策略中建议,投资者可侧重选择一些跟踪大盘股指数的指数型基金产品,如:易方达50指数基金、友邦华泰上证180ETF基金等。

  代表基金:深证100ETF

  深证100ETF是一个可供套利的工具型产品 (中国大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