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和答案

时间:2024-09-20 09:50:18 晶敏 教师资格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和答案

  现如今,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份好的试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和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和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和答案 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B)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D)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D)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赫尔巴特撰写的《普通教育学》。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学期计划、教学进度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要求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学生原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答: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B)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D)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C)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

  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B)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B)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D)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力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A)

  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C)

  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C)

  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表情。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分配;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自动化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

  (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

  (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

  (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

  (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

  二、由于学生情况各不相同,学习动机各有差异,教师就既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又要恰当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

  1.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仅凭教师说理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利用其他各种方式。如: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实验实习,介绍科学家的光辉业绩等,丰富学生的切身体验和生活感受,使学生学习动机在现实和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

  2.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强调知识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职能,同时也要突出现代社会的日趋复杂,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工艺的日趋结合,这些要求劳动者具有比较广搏的知识、全面的才能。

  3.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不拘泥形式。既可以采取教师设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作业的方式;既可以面对全班,也可以面对个别学生或小组;即可创设于课堂上,也可以创设于实验室或课外活动中。如;实地观察、调查统计、采集和分析标本、查阅文献资料等。

  4.适当地组织竞赛,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

  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组织得好的竞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勇于登攀、荣誉感等好的思想品德。

  5.善于运用反馈原理,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来自教师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种种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强化作用。它不仅使学生从反馈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得到加强,而且又能从中了解到自己学习上的弱点和不足,从而调动克服缺点、为争取更好成绩而努力的积极性。

  以下是一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教育家是( )。

  A. 卢梭

  B. 杜威

  C. 陶行知

  D. 陈鹤琴

  答案:B。

  解析: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2. 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A. “六艺”

  B. “七艺”

  C. “四书五经”

  D. 《论语》

  答案:C。

  解析: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3. 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 )。

  A. 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的

  B.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C. 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答案:B。

  解析: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4. 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 杜威

  B. 斯塔弗尔比姆

  C. 泰勒

  D. 裴斯泰洛齐

  答案:C。

  解析:泰勒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

  5.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

  A. 形式教育论

  B. 实质教育论

  C. 传统教育论

  D. 现代教育论

  答案:B。

  解析:实质教育论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

  6. 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 课外、校外活动

  C. 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

  D.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答案:A。

  解析: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7.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B。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8.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 教育内容

  B. 教育目的

  C. 教育方法

  D. 教育体制

  答案:B。

  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9.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 学生的自我教育

  B. 学生的自主学习

  C. 学生的创造性

  D. 学生的独立性

  答案:B。

  解析: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

  10.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 单轨学制

  B. 双轨学制

  C. 分支型学制

  D. 混合型学制

  答案:C。

  解析: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分支型学制。

  11.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辅导

  D.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答案:B。

  解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2. 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卢梭

  D. 杜威

  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13.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 教书育人

  B. 教学

  C. 班级管理

  D. 道德教育

  答案:A。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答案:C。

  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5. 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 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 杜威和赫尔巴特

  C. 赫尔巴特和杜威

  D. 夸美纽斯和杜威

  答案:C。

  解析: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派代表人物是杜威。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

  答: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通过促进个体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通过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可以使个体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个体谋生奠定基础;同时,教育也可以使个体在精神上获得满足和享受。

  2.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同时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既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4.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5. 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答: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

  (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2)合理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交往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能力等。

  (4)崇高的专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

  (5)强健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答: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班主任要与全班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发展目标,包括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行,具有激励性。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主任要通过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级教育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班主任要通过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班风。

  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班级的纪律要求;选拔和培养班干部,让他们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组织主题班会,如“文明礼仪伴我行”“我爱我的班级”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班主任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和答案】相关文章:

中级经济师建筑真题和答案05-01

四川省造价员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04-30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09-06

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07-04

2024年考研英语真题及答案07-29

2011年深圳中考真题及答案04-27

2023年考研英语真题答案及解析11-28

二建《建设工程法规》真题及答案05-01

分析模拟的选择和对真题的研究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