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作文教学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5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多媒体作文教学的开展能有效地提升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多媒体作文教学,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摘要:

  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具有直观性强、典型性强、信息量大、跳跃性大等特征,它的介入,能拉近学生与生活、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范围,加强学科的渗透和整合,大大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作文指导 写作兴趣  思维能力 作文评改

  一直以来,作文指导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普遍困扰着语文教师。到目前为止,不少教师的作文指导教学仍停留在“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评讲”这一固定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这种理性关照式的指导方法,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其结果必然是使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牵强附会,甚至是胡编乱造,敷衍了事,被动地写出的文字只能是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言而无情。造成这种被动局面,其根本原因是传统的作文指导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抵触情绪。久而久之,这种空洞枯燥的理论指导,已被当代中学生所厌倦。计算机和网络组成的多媒体教学,以它强信息、高容量和高效率赢得了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赢得了中学生的青睐,多媒体与作文教学的“联姻”,不仅是作文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技信息时代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一、以“媒”为媒,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素养

  多媒体集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的优势,把文章所要表现的生活情境和语言文字,借助多媒体这一媒介展示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知觉,化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展示,学生定会在其中受到直观而深刻的感悟,作文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同时,学生的“听”、“说”、“读”、 “写”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很好的训练。有了这一媒介,学生的记忆和思维瞬间得以唤起和拓展,表现自我的心理受到触动,表达的欲望也必然被燃起,老师再也不用担心学生动起笔来无病呻吟、空洞无物了。

  我曾在指导学生写作《美丽的家乡》时,让学生观看《皖风皖韵·雄哉天柱》的电视散文纪录片,在观看视频中,学生领略到了不一样的家乡美——雄壮的山峰、潺潺的流水、幽深的树林、神秘的洞谷以及淳朴的民风,再配上优美诗意的文字,使画面变得十分唯美。学生看后,油然从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二、以“媒”为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亮学生的兴趣之火。”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就必然厌恶作文,更谈不上写好作文了。多媒体具有处理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优美的乐曲、迷人的色彩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画面,都是一个个充满诱惑的“饵”,它们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了强烈的写作激情。例如在一次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指导课上:

  伴随着一首动听的《感恩的心》缓缓响起,一幅幅画面——父亲骑自行车接送孩子上学,母亲灯下密密缝补,同学之间亲密交流,陌生人的无私相助,大自然的恩赐和来自社会的关爱……一一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此时,教师已无需多语,优美的旋律、动人的画面和那充满温情的文字,一次次地触动着学生的心弦,唤起了他们跃跃欲试的激情。这一环节的设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的激情,让他们真正懂得鸦有反哺、羊有跪乳的真谛。这一情节的安排,突破了一般条件的限制,以具体生动的形式形态展示了与作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到了写作中去。

  三、以“媒”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观察力

  “记叙不能生动细致”、“描写不够生动形象”,是中学生作文最为常见的毛病。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观察力不强。“网络和多媒体环境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多媒体呈现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以及三维动画,抛弃了传统教学中静态的观察模式,使抽象变为具体形象。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②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著名的心理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目标,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具体生动表达的需要。

  当然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观察力,离不开教师积极的指导。在呈现每一个画面,播放每一个视频(动画)时,教师都应通过明确观察任务,提出观察问题,指导学生周密地、有计划地观察。

  2、想象力

  学生习作时常常“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要克服这一难点,不仅要指导学生写作技巧,而且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而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多媒体就成了绘声绘色绘形地展示这些感性材料的最佳载体。借助多媒体把这些直观性强、浓缩性强、典型性强、跨越性大的生活情境,展示给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和人生体悟有限的学生,学生就有了充裕的生活材料,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心灵深处的记忆,就不会被有限的生活经历和视野困住。

  如我在指导《世界何日铸剑为犁》的写作时,我准备了许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课堂是在一幅幅战争图片的播放中开始的,当播放到一幅《废墟中的守望》的摄影作品时,我定格住了画面,在充满忧伤和凄凉的音乐声中,我导入了本课:“同学们: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时,当我们徜徉在百花盛开的校园时,当我们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团聚在一起时,我们可曾想到过画面中小男孩那忧郁的眼神,可曾想到过我们的家园被战争的炮火夷为一片废墟时的心情,可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刻,我看到的是同学们脸上愤怒的表情,眼中忧郁的神情,还有人流下了滚烫的泪水。在接下来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展示后,我因势利导:你们还了解哪些战争?你们对战争有何感想?学生们又都一个个陷入了沉思。

  可见,利用多媒体能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的优化,学生的习作激情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这时的习作已变成学生抒发自我情怀的“需要”,教师也就再不用担心学生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了。

  3、语言表达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强、灵活性大的特点,教师可根据作文单元目标,结合班情、学情和地区文化特色,利用多媒体制作接近学生生活的软件,如地貌物产、山川名胜、先进人物、厂矿企业,还可以是校园新闻、生活人物。制作出贴近学生生活的软件后,根据不同的材料设计体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说读写训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提供生动传神、准确、有表现力的词汇,还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句式、段落,让学生学会分析并找出适合于表现自己材料的内容,另外,还可以进一步提供一些段落、句群以及作文表达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气氛渲染、议论抒情等,让学生揣摩、分析、比较,寻找适合于自己表达的方式方法。

  在以上有针对性、潜移默化式的训练的基础上,学生语感得到训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也就会得到提高。

  四、以“媒”为平台,指导学生评析和修改作文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一篇篇地批,一句句地改老师改作文,可谓辛苦;而学生面对老师辛苦批改出的作文,关心的可能也只是分数,收效甚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改作文要让学生占据主动地位,教师只需适当的引导和指点,该怎么办,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是终生受益的。”“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是大家在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一致形成的共识,于是,教师分批、面批、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互批、自批等多种评改作文的方式相继被许多教师使用,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起来未必好用,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多媒体的出现,为作文批改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教师通过阅读,根据作文的质量,把学生作文分成若干等次,并确定好典型有代表性作文,录入多媒体。学生在这样便捷的交流评议中,每个人的作文都有机会接受别人的评议,每个人也都有机会评议别人的作文,这种平等的方式必能营造出愉快而热烈的氛围,既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又有利于作文思路的拓展,更有利于全体同学,特别是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得到更直观的学习和借鉴,使全体同学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共同进步,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我在具体教学中经常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佳作欣赏。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显示在大屏幕上,大家共同评议其优胜之处,接受正面学习,并反思自己。

  亮点展示。从众多作文中找出妙词、美句、佳段、新颖的素材以及恰到好处的写作技巧等,作为亮点展示出来,供全体同学学习和借鉴。

  案例分析。把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病例展示出来,让大家分析、讨论、推敲、修改。

  成果汇报。展示老师老师修改后的典型作文,或者老师自己的下水作文,交流讨论,互评互议,教学相长。

  如此丰富、便捷、高效的作文评讲方式,必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评析、修改作文的能力。

  多媒体介入作文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省时高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多媒体介入作文教学,为师生完成作文教学任务拓宽了认知领域,更新了认知途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大大促进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化。积极而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必将为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多媒体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