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汤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2023-05-16 14:25:11 诗琳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羌活汤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羌活汤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羌活汤的功效与作用

  酒黄柏各15克 柴胡21克 防风 细黄芩(酒洗)酒黄连 羌活各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通口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羌活(去芦)60克 附子(炮,去皮、脐)桂心(不见火)木香(不见火)川芎当归(去芦)川牛膝(去芦,酒浸)桃仁(去皮、尖,麸炒)骨碎补 防风(去芦)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化瘀定痛。治白虎历节,风毒攻注,骨髓疼痛,发作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羌活 独活 柴胡 防风

  【功能主治】治外感寒邪,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义

  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治疗以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为主。风寒湿邪侵犯肌表,郁遏卫阳,闭塞腠理,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里有蕴热,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是表证兼里热之佐证。治当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为辅。方中羌活辛苦性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故为君药。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而温,功可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两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细辛善治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以上五药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

  配伍特点

  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正如 《顾松园医镜》所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原书服法中强调“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明示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对后世颇有启迪。

  运用

  本方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为辩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以减温燥之性;如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以加强宣痹止痛之力;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黄,加枳壳、厚朴行气化湿宽胸;无口苦微渴者,生地、黄芩又当酌情裁减;里热甚而烦渴者,可配加石膏、知母清热除烦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