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读后感

时间:2022-12-23 17:19:31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枣儿》读后感(精选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枣儿》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枣儿》读后感(精选7篇)

  《枣儿》读后感 篇1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它是新时期戏剧百花园中一朵盛开的小花。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枣儿》一剧以情感人。全剧重在写情,写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写老人与男孩之间的感情,写老人的故乡之情和对以往岁月的怀念之情。

  剧本个性化的戏剧语言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感情。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以及舞台提示。剧中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真实自然,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老人的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情味,具有长者之风而又有很浓的乡土气息和很强的人生沧桑感。男孩的语言则显得纯真活泼,稚嫩可爱。从两人的对话中,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情感。剧中的舞台提示虽然文字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些舞台提示大都是人物动作、表情的简要说明,例如,写老人“威严地”“命令”“蓦然温和”“将枣儿擦干净”“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清清嗓子”“心事重重”“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等等,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剧本中的情节,如老人向男孩讲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小时候在老人脖子上撒尿并在“枣树”下尿尿的情形;给男孩讲“枣树”的来历、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男孩要把“枣儿”带回家给父亲吃;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都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感情。

  《枣儿》读后感 篇2

  我五岁那年,有一天,几个小伙伴约我上山摘枣儿,还有比我大十来岁的小红姐。她带着我们边唱歌边向山坡走去。忽然,一个小伙伴叫了一声“你们看啊!好多好多枣儿。”我们抬头看去,啊!一颗颗枣儿真刺眼。我们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山去,拿着自己的书包,一个劲的摘起来。我心里甜滋滋的,只顾摘枣儿,一不小心,脚踏空了,一骨碌往坡下滑,撞在一棵树干上,我觉得我的腿好疼啊,就大哭起来。小红姐飞似的从山上跑下来,扶我坐着,问我伤到哪儿了?我指了指左腿,小红姐看着我的伤说:“没事,休息两天就好了。”说着,就拿出她的小手绢给我扎上。我看了自己包里的枣子,只剩几颗了,我又大哭起来,小红姐又把她包里的枣子一把一把的抓给我,然后拿了一颗放在我嘴里。小红姐说:“来,我背你。”我扑在小红姐的背上,吃着枣子,心里甜极了……

  时光飞渐,转眼间七、八年过去了。

  现在,家乡的山坡上似乎在也没有了枣树,小红姐也于前年出外打工去了。每每给我写信,总念念不忘儿时打枣的情景,叫我抽空去看一看曾给我们欢乐与痛苦的枣树。

  我沿着长满野草的山坡往上爬,想寻觅我心中的枣儿,可失望的心绪越来越烦。在我将要转身往回走的一刹那,忽然听见一阵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我寻声而往,在坡的侧面几个小孩正挥舞长长的竹竿敲打一棵干瘦的枣树上唯剩的几颗枣儿。看见我,他们都愣愣的盯着,都不说话,我将目光投向树上那几颗红红的枣儿,他们也都仰着脸,有眨巴着眼睛看着我。我从他们中间拿过一根竹竿,轻轻地,一颗一颗地将枣儿敲下来,刚好一人一颗,孩子们欢呼雀跃,跳着笑着跑下山去了。 望着这一群调皮可爱的小弟妹,我在心里说:长大以后我一定要种好多好多的枣树,让喜欢枣儿的他们都能像我儿事那样吃上甜甜、舒心的枣子。

  《枣儿》读后感 篇3

  暑假我阅读了大作家曹文轩的作品《红枣儿》,里面七岁的香菱面对无赖叔叔的欺骗与威胁,可香菱丝毫不畏惧,这种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一个被大人叫做“自由市场”的地方,坐着一个眼睛看不见的老奶奶,她在自由市场最偏僻的地方卖着自己的红枣儿,这时,一个瘦小的叔叔走到了老奶奶的摊位上来,这位叔叔一看老奶奶的眼睛看不见,便把老奶奶一分钱一颗枣乱拿,他给了老奶奶五分钱,却拿了十颗枣,他拿了五颗枣,却给了两份,香菱告诉老奶奶,但叔叔威胁香菱,并把香菱摔在了地上,周围的人都数落起这位叔叔来,香菱去叫爸爸,香菱爸爸过来以后,抡起拳头要打这位瘦小的叔叔,香菱却制止了,叔叔很惭愧,把多拿的二十三颗枣还给了老奶奶。

  香菱虽然只有七岁,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天天都陪伴靠卖枣为生孤独地瞎眼老奶奶,为奶奶占摊位,为奶奶遮风雨,香菱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勇敢孩子,面对无赖叔叔的欺骗与恐吓,她不害怕,连续几次揭穿无赖叔叔的欺骗行为,坚持正义,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枣儿》读后感 篇4

  我读了《甜橙树》一书中《红枣儿》一篇文章。

  文章主要了:在一个热闹的自由市场内,有一个眼睛失明的老奶奶,家里只有老奶奶一个人。靠卖红枣维持生计。有一个叫香菱的小姑娘知道了老奶奶的事情,每天都帮老奶奶占地方,有一次下了雨,可老奶奶没淋到一点,老奶奶伸手一摸,摸到了一个姑娘,她全身已经淋湿了,还仍打着一把伞帮老奶奶遮雨……有一次,来了一位叔叔,尝尝这个,尝尝那个。尝着红枣儿又脆又甜;又知道卖枣的是一位瞎老婆婆。便拿了十个说五个;拿出两分钱说那是五分钱。被香菱知道了,告诉了老奶奶。那个人气的欺负起了香菱,香菱立刻回到了家叫来爸爸,爸爸的拳头狠狠的打在那个叔叔身上。那叔叔被打倒在地,拿出了二十三颗红枣儿。放在老奶奶的枣堆里,然后低着头,朝外面走去……

  童心不可欺,因为童心代表着真诚、真实、真理;童心不可欺,因为通信代表着善良、纯洁、美丽。

  未来是年轻人、孩子们说了算的。他们代表着权力和权威。但现在还不是这个样子的,像这位叔叔,他可以欺骗卖枣的瞎老奶奶,还可以欺负小女孩香菱。像这样的人,我们不难见到。我们应该鄙视。我们应该与之斗争,斗争还要像小香菱那样,有点智慧,去喊自己的爸爸,或去喊警察叔叔。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一句话:诚实需要勇敢来维护,而勇敢需要智慧来做后盾。

  《枣儿》读后感 篇5

  高科技的二十一世纪,生活的智能化使人们在衣食住穿的'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一一实现了祖先寄托在神话中“遥不可及”的愿望。当人们都在感叹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民众的仁义、道德受到了始料不及的挑战。

  这是一个严重的警告!一个民族的仁义、道德的沦丧将使它走向灭亡。正如一个国家没有了法律的保护,暴行将无处不在,一切都会陷入混乱一样。由此可见,仁义道德如一个人的血液那般重要,没有了仁义和道德,人将失去活力,甚至失去灵魂。失去了道德,不论多么灿烂的文明终将销声匿迹。

  今年暑假我读了曹文轩的短篇小说——《红枣儿》。它就是讲述了这么一个关于仁义与道德的故事:在一个喧嚣的自由市场,一个小女孩结识了一位“特殊”的摊主,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一个年过花甲的盲老奶奶。得知老奶奶的情况后,小女孩甚为同情,便每天去和老奶奶聊天,若是下雨了,她便站在雨里为老奶奶撑伞……可是,也有那么一些人爱占小便宜,一个成年男子来到摊前,见老奶奶视力不好,心中暗喜,以三颗红枣的钱“买”了十颗红枣,小女孩次次拆穿男子的阴谋,男子见状,抡起拳头要向女孩砸去。这一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最后还是在女孩的求情下人们才放过男子。

  畅读文章,我感触颇深。小女孩的行为着实令我感动,同时我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讲仁义、有道德的人,做事要为他人考虑。

  在生活中,也有仁义和道德的考验。“倒地不起的老人该不该扶”的话题几度登榜。所以,我也想问问大家,倒在你面前的老人你会扶吗?因为社会上发生了几件“讹人”事件,轻则垫付医药费,重则吃官司,甚至倾家荡产,弄得民众人心惶惶,平时看起来稳如泰山的、道德现在却不堪一击。

  前几天,我在电视里看到一则消息:一个老奶奶在大雨中不慎跌倒在马路旁。豆大的雨珠击打在她身上,她疲惫、虚弱,希望有人伸出手来扶起她。惨白的雨幕中,多少人“路过”这儿,竟无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或许,有人在想:我到底该不该扶呢?她好像不行了,这又会不会是一个骗局呢?或许,有人在想:这儿没有摄像头,怎么会这么巧呢?一定又是个诡计!或许,有人在想:算了,我还有急事,这个“英雄”还是别人来当吧。或许……或许……一次又一次的犹豫见证了道德的沦丧与仁义的脆弱。就在那一刻,老奶奶的眼睛浑浊了,再也没有醒来。

  不过,也有温暖人心的事例。这事就是我亲眼目睹的,一个小伙子驾着电动车去上班的路上不小心撞倒了一个老爷爷,小伙子连忙下车扶起他,并要送他去医院,谁料老爷爷却说:“没事,孩子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等会我自己坐出租车去。”这话语,虽不是那么铿锵有力,却深深震撼了我的心,字里行间流露出老爷爷的仁义、道德,以及对下一代的关心、宽容。

  如果人人都能讲仁义和道德。那么,社会和和睦睦的便是最好的结果。《红枣儿》中的小女孩就是用仁义、道义化解了一场矛盾,她是我的榜样。我不求争先成为栋梁之才,只求先做好为人之本,将“德”记在心间,凭良心做事,延续仁义道德的“基根”。

  《枣儿》读后感 篇6

  剧本学习应该与一般的文章阅读有所区别,所以本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1、从文本的角度读剧本。即本文的学习还是与一般的现代文阅读一样,从基本的人物、情节、主题入手,让学生建立对本剧本的基本理解力。

  2、表演的角度读剧本。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一个方面是朗读,即分角色朗读。读是表演的基础,读也是理解人物与主题的主要手段。在读中,学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形象与特点。另一个方面就是实在的表演,这种看似简陋的表演形式对学生理解人物与主题,具有重要意义,这实际上也符合剧本的真正用意。

  3、从戏剧的角度读剧本。剧本是文学的,也是戏剧的。戏剧的核心就是冲突,学习剧本时,一定让学生在欣赏剧本中理解冲突的作用及意义,这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戏剧基本的欣赏方法与主要欣赏内容。

  总之,剧本学习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希望我们能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经验。

  《枣儿》读后感 篇7

  分角色朗读虽然不能惟妙惟肖的展现人物个性,但这样的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使本课的教学课堂气氛相当火爆,在娱乐中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和把握了人物形象和特点,也有助于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是不错的教学形式。

  不足之处是没能很好的调控课堂,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没能按时完成教学。

  以童谣为切入点,围绕“枣儿的味道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服装的思想感情,进而探究,领悟作品的象征意义,并作了拓展延伸联系现实,关注身边孤独的人,教学效果不错。

  优秀的剧本,往往在精炼的台词中寄予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正如老人所说的,“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细细品,才能品出其中意蕴之美,语言之美。本节课安排过于急躁,粗枝大叶,学生如走马观花,没能品味剧本的语言和意蕴美,下节课要好好备备课,把这些补上。

【《枣儿》读后感】相关文章:

枣儿读后感01-18

干法读后感的读后感01-14

《非常女生》读后感_读后感01-14

经典读后感01-10

匆匆读后感400字读后感01-17

简爱读后感英文_简爱英文读后感01-18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02-09

《秘密》读后感02-10

《品质》读后感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