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书籍读后感(通用22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书籍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1
在这个寒假里面,我阅读了了一本叫《中国地理百科》中国的地理课外书。里面着重介绍了我国的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的气候类型和我国的地形、地势。看了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看到了一张张笑呵呵、红扑扑的脸庞,翻开第二页介绍了我我56个民族的特色、风俗习惯,也讲述了56个民族在我国人口中占的比例,其中以汉族92%的比例占第1,其次就是壮族和满族。然后讲述了各个民族的风俗、语言,这让我感到了我国民族的特色多姿多彩。
然后又讲述了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文章中讲述了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四川、贵州以东的地区。这一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第二阶梯,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新疆。这一地区以山地为主。 第三阶梯,青藏高原。这一地区海拔很高,平均海拔4000多米 。中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人口、经济的分布特点很相似,第一阶梯是人口聚集区,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发达。
然后有介绍了我国五种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高山气候:全年低温。
看了这本书后,大大增加了我的地理知识。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2
《地理学思想史》这本书在全息地展示地理学思想史的这样一个辩证的过程,十九世纪以前,地理学的发展无疑是十分缓慢的,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标志出现在1874年的德国——地理学作为一门由专业教师们讲授的高级课在大学设置,自此也开启了地理思想史的近代时期。在这以前人们对问题的讨论,或者说是这种“辩证”式的发展,表现得还不明显,由于地理学在此前处于萌芽阶段,已取得的成果还无法形成较为深入的对立,加之大学还没有出现,使得这些学者在空间上还无法集聚,讨论还无法经常进行。但通过洪堡和李特尔的努力,地理学已经为走进大学课堂奠定了知识基础并初步获得成功,特别是为地理学的专门化做好了开启的准备。他们同在柏林1859年去世后,没有人能够接替他们,再也没有一个学者能够掌握关于地球的全部知识了,古典地理学就此终结。
十九世纪,随着德国学术界的革新,大学作为一个学术机构,在中世纪的欧洲首先创办,大学的创立意义十分深远,不仅通过教育的方式为普及专门知识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使得关于学科知识的讨论经常发生,而且还通过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把学术成果保存并传承下来。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在这个时候,真正意义的地理学的“辩证”的发展阶段才正式开始。直到二战以前,是地理学发展的近代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地理学的发展更多地归功于个人的才能,地理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基于如下五个问题:(弗雷德·勒克曼)①人类应该选择宇宙间的什么事物来观察并记载?②观察它们的最好办法是什么?③对观察到的事物如何进行概括来解释他们在地球上的某种重要几何布局?④如何来解释这些布局模式或言之成理?⑤怎样来交流这些成就?近代地理学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开始发轫。这期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很频繁,所以形成了一国别为基础的各种流派:德国的新地理学,法国和英国的新地理学,苏联的新地理学,美国的新地理学。
在这一近代时期最富于“辩证”意味的地理学内部的辩论,当属苏联地理学中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方面的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的分合问题,主张二者结合的一方以巴朗斯基和萨乌什金为代表,他们坚持人地关系在地区上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则以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认为“统治物质世界的规律和统治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是完全不相同的”,“这两门学科无论在逻辑上甚至在实用上都不能合成一门学科”;并且认为“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纯粹的经济学科,应当和地理学决裂,彻底抛弃地理观点”。全国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小央于1934年5月16发布的法令中,肯定了巴朗斯基的观点,规定经济地理助教学应以自然地理为基矗但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的各自独立发展一直是苏联地理学的特点。到了六十年代V.A.阿努钦又掀起了一场新的论战。阿努钦既抨击了“非人文”的自然地理学,也抨击了的“非自然”的经济地理学。他认为地理方法在地区综合体的研究上表现得最完美,只有在区域研究中, 自然特征、居民、历史和人口、经济才是平衡的。
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如果从上述的“辩证”的角度来看,可以称其为一个非常好的例证。阿努钦选择了一条理论上的中庸之道,他的著作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无疑是翔实而又扎实的。但就我国目前的地理学及“大人文地理学”的分科现实来看,在实践过程中,他们谁也没有错。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日益分离。我们把“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从大的“人文地理学”中分离出来,一方面是因为这两门学科是同级别学科中发展势头最强势的,另一方面,他们在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也不存在必然的共同理论基础,或者是直到目前人文地理学也还没有找到本学科独特的理论基矗人地关系学说也不够强势。这也在表明人文地理学在基础理论方面发展偏于薄弱的现实。现在也没有谁一定要去争辩,到底地理学是应该怎样分科,为什么?我认为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学者们纠缠于理论,苦于抽象论辩,可能是当时地理学实践所引发的,可能又是当时的实践无法清晰解释的。由上述辩证法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不简单是理论上的所谓“正、反、合”的问题,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评判作用。如果当时的实践无法解决争端,就交给未来的实践,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或许实践不仅能告诉你谁是正确的,还能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你们都没错或你们的讨论已然失去意义了。所以我建议,在运用辩证法解释学科发展过程中,不要忽略实践的重要作用,不然很可能陷入形而上学的境地。交由实践,不是不负责任的推卸,有时是不得不的选择。
二战是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剧烈转变的重要触动剂,同时也成为现代地理学与近代地理学分野的标志。二战后,人类社会迎来了少有的黄金发展时期,技术革新的浪潮席卷全世界,学术界,包括地理学界也被席卷其中。二战后至现在,世界地理学的发展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大洲之间的频繁对话阶段,詹姆斯的这本著作对此论述很少,对这段时期的学科发展史的辩证审视,将留待阅读《地理学和地理学家——1945年以来的英美人文地理学》时在下一份读书笔记中详述。
我对辩证法的认识
其实从辩证法的原初论述中可以看出,它只是用于解释社会、经济、历史的发展过程。不用太费心思,你便可以发现,辩证法在解释事物发展过程中是无往而不胜的,这里有陷于“诡辩”的嫌疑。在预测方面,我觉得它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功用的。爱因斯坦当年看过辩证法后就说,这玩意对科学研究没有任何作用。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有待考证,但很少发现辩证法在预测科学发展时的有用成果却是一个现实。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一个命题的否命题特别是否定之否定的命题是什么。在学科辩证发展过程中,辩证法也无法告诉我们这些。相反我们却常能见到辩证法的滥用和误用。这可能是很残酷的现实。或者我说,辩证法是一只不会生蛋的鸡。比如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学生,在临考前一个月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设定考试只考语文和数学两科,那么第一种说法是,只学语文,第二种说法是只学数学,这可以看成是“正”和“反”,那么“合”呢?是既学语文又学数学么,这有什么意义。事实上不太会有人愚蠢到在分析这样的问题时,搬出辩证法如此思考。在网络上的bbs论坛上我们可以看到问题讨论的这种辩证的进步方式,大家以某一问题为中心陆续发言,发言给我们以不同程度的启发,如果非得要用辩证法的路子去归纳,你会发现其中的复杂性会大打折扣。一个见解的精彩,往往不一定产生于所谓的表面上的“否定之否定”或“合题”,有时还会出现更为复杂的情况,在不同的人眼中,同一论述的精彩程度会大相径庭,甚至会恰恰相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洞察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也就是彻底弄清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人类认识自身,最终能否彻查之,还是交给未来的实践吧!
自此基于我上述对辩证法的认识,便水到渠成地产生了这样一种读学科史的方法,那就是特别关注学科发展到危机重重,争论到白热化时的后续发展,看广大学者如何解决危机的,争论是如何产生的,分歧在那里,又是怎样化解的,还要特别观察实践在这其中的作用。观史鉴今,弄清我们的学科从哪里来,思考我们学科的本质,虽然无法完全解决现在的问题,但至少会坚定我们走向未来的信念。
后续的思考
如下想法将在另一本书《地理学和地理学家》的读书笔记中展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和“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从历史学理论角度审视学科的发展、延续;个体的主观与客观: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看地理学史;关于因果律:从康德的哲学看地理学史。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3
初次阅读《数字赣州地理空间框架》设计书,误把重点放在数字城市这个概念上了,跟随导师的指导后我进一步的对这篇设计书再学习了一遍,我认识到了,我当初写的那篇心得确实太浅显,眼光只停留在关于数字城市这一方面的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而没有从一种专业的角度来学习这篇项目设计书。这也体现出当时我们的专业水平相当低,并且相关的理论知识太缺乏,以致于不能找在一定的高度去理解和学习这篇设计书。
当然,学习这篇设计书需要从数字城市这个概念入手,但是核心问题还是在地理空间框架这个方面,我们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表面上的学习,更要深入到专业领域,熟悉相关理论,了解操作流程。再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读这篇设计书后我发现我学到的比初次读的时候更多,仿佛登上几个台阶之后向下俯揽,收于眼底的风景更加广阔,更加系统,更有组织地理解设计书的思路和要求。
下面我将我对这份设计书的理解,和有关于地理空间框架以及数字城市方面的拓展学习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我明白这当中也许存在某些误解和偏差,望栗老师阅读完之后给与批评指正。
首先从概念入手,说实话对于我跨专业的我,开始对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这个概念确实不太明白,那就用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百度一下。这个概念必须先理解,这是深入学习的前提。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是按一定规则采集和组织的一组描述城市地理框架要素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的地理空间数据。城市空间框架数据的外延十分广泛,既包含城市基础地形信息,又包含反映城市的自然、人文、经济等具有基础性、普遍适用性强和使用频率高的一些其他基本信息。
明白它是什么之后,下面就要学习它的内容组成:城市空间框架数据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表达城市基础地形要素最主要的数字线划图(dl g)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栅格图(drg) ,即所谓的“4d产品”外,还有表达各类城市专题空间数据的矢量和属性的存在形式;表达相同内容信息的城市空间框架数据也可拥有不同的比例尺和分辨率。因此,对于城市空间数据框架中空间数据内容、形式和尺度的确定,应当从数据生产周期、成本和质量的特点以及城市实际应用的需求上着手,根据其特点和需求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数据内容、形式和不同的比例尺、分辨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空间数据框架建设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框架数据的建设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
一般而言,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由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和专题地理空间数据组成。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提供了有关自然、人文、经济、环境等要素的几何位置、形态特征和相关关系,使用户能够按照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集成、检索、展示他们所关心的各种城市信息,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运行状态、变化态势等的分析模拟。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全面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是专题地理空间数据和gis应用服务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根据“数字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主要包括综合管线数据、行政区划数据、道路数据、水体数据、地名数据、建筑物数据、地下空间设施数据、地址数据、地籍数据、测量控制点数据等。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质量应通过数据志和质量元素来描述,数据志将完整、准确地描述数据源、数据获取与加工过程、数据内容取舍以及数据更新维护等情况;质量元素将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位置精度、时态精度、逻辑一致性和属性精度。
专题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与空间相关的其他城市专题信息,这些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规划用地数据、园林绿地数据、公共服务设施数据以及特殊管理区域数据等城市专题信息,并且可以根据各个城市的自身特点和需要进行扩展。与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类似,专题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质量也需要通过数据志和质量元素来描述。
这当中涉及两个从未接触到的概念:“数据志”,“数据质量”。
数据志是指在数据仓库系统中,一个仓库数据项的精确的历史沿革即该数据从获取、转换、集成到现状的这个完整过程的相关描述和信息。数据志包含两个部分:起始数据集和作用在该数据集上的数据处理过程。获取数据志的过程称为数据跟踪。数据志跟踪技术是数据仓库研究中一个最新的前沿性课题,不仅可以支持更全面,更深入的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技术人员验证源数据、清洗规则和转换处理的正确性,从而提高数据仓库的质量。
数据质量元素是描述数据质量的信息项,包括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现势性和数据说明。在数据分析和数据仓库领域,数据质量由数据质量元素来描述。数据质量元素分为两类:数据质量的定量元素和数据质量的非定量元素。数据质量定量元素,用于描述数据集满足预先设定的质量标准及指标的程度,并提供定量的质量信息。数据质量非定量元素提供综述性的、非定量的质量信息。
上面概念既然说到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一组地理空间数据,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是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参考框架,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对于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进行整合和实现信息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建设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首要任务是建设城市空间数据基准,重点在于建设数据基准之上的城市空间数据库。
那么现在与地理空间框架的一些相关概念就清楚了,从概念上理解并且在相关领域拓展开来学习之后就觉得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其相关内容。然而在学习中我对有关于数字城市的一些内容和理论理解地更加深入。
所谓“数字城市”,是综合运用gis、rs、gps、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而“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但不能看作是一个项目或一个系统。“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效益和方便。“数字城市”是城市规模、建设、管理、服务及数字化工程的最终目标。说到这里顺便学习了一下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指一个以地理坐标(经纬网)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及海量数据的多维显示虚拟系统。它要求地球上的信息全部实现数字化,同样的了解了概念之后是学习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数字城市”框架体系大体由3部分组成:
①基本平台部分,主要为城市综合信息平台、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城市电信基础设施平台;
②数字城市服务对象(用户) ,该部分主要为政府、企业、社区、公众构成的各类应用系统,作为核心应用系统是数字城市发挥作用的根本;
③关键技术,它是数字城市的技术支撑,主要为计算机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宽带网络技术、3s技术、对地观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操作技术等。
并且我也思考过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在数字城市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经过查询和学习,我了解到: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构筑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及支撑软件环境之上,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因此,建设完善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框架,显得至关重要。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4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三,因此在地图上我国的面积也是颇为可观的。巨大的国土面积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但也产生了许多意识问题。地图的显示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点。
我国的地图是横版图。这种图会将陆地面积完整的展现出来但却将相当于中国大陆面积1/4的南海及南海诸岛的比例缩小一半绘成小方块放在地图右下角。我国古代是以农耕文明为主体,骨子里缺乏海洋意识。因此我国古代虽然富饶强大,但几乎从未实行过远洋探索外面的世界,近代来更是采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使我国已极端保守封闭的姿态走向近代世界。可以说,海洋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的走向。但是,横版地图潜移默化地淡化了中国人本来就很微弱的海权意识,以致于越南、菲律宾这些南海附近的小国竟有胆量来侵犯我们南海的领土,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国人对此无动于衷,甚至毫不在意,因为他们以为我们的南海仅仅是快芝麻大小的地方被他们侵占一点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关系。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改正,我想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追悔莫及!
如今我国已经成立了三沙市,但由于地图的不合理,三沙市是无法在地图上表现出来的,官员们和国有出版社(地图的编辑被国家主管部门的几家出版社垄断,不允许民间染指)不得不采用竖版地图,但如果没有三沙市,官方的竖版地图就永远不会出来了吗?现在很多事情都是由民间力量推动才得以完成。例如农民工讨薪的问题,作为祖国未来的人才,我想我们也需要去推动国家的海洋建设。文章中提到一位在琼海市潭门镇曾在1983年驾驶一艘小帆船勇闯南沙的船长伍书光。自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规定渔民不准前往南沙作业,虽然他们的祖先早在明代就前往那里捞海珍品。至1983年伍书光出现在南沙时,那里已有30多年未见大陆人。正是如此,那先临近南海的小国才有胆量侵占我们的岛屿。后来直到越来越多的船长冲破阻力,官方才渐渐默认并排军队进驻南沙。南沙拥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却没有中国的油井去开采石油资源。
国家石油的开采权力被国有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家公司垄断,他们没有必要去犯风险来开采南海的石油。所以那里林立着外国的油井却惟独不见中国的。中国的版图竖起来仅仅还是国家捍卫海洋主权的一小步,后面的路程还是有无数的困难与艰辛,。我们新的一代就需要凭借着我们的力量,把我们的油井屹立在南沙蔚蓝的大海上。使我们的军队踏上被敌人侵占的岛屿,让我们的国民意识到,这是中国人的南海。是不容侵犯的南海。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5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世界上最神奇的地理书》。它的作者名叫青青姐姐,原名管青,是中央电视台知名少儿节目主持人,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这本书属于《七彩星球科普馆》系列丛书,青青姐姐在这个系列中一共写了8本书。这本书的特点是:用儿童的语言为儿童讲科学,简单明白、通俗易懂;插图生动有趣、精细可爱。图文并茂的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是一本很适合小学三、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书。这本书是围绕着有强烈好奇心、爱问问题的小主人公—皮皮,总在问父母问题,父母应用科学知识、生活常识解答来写的。父母在解答的过程中不仅会打了小主人公的问题,也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我最感兴趣的是湖中湖。我以前只听说过国中国(梵蒂冈)、塔中塔(飞英塔),还没听说过湖中湖呢,大家一定很吃惊吧!千真万确,还不止一个呢!其中最大的湖中湖是马尼图林湖,它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湖,叫做休伦湖,在全世界是很有名的。长330千米,面积有近6平方千米。他的湖岸线很长,有2700千米,平均水深60米,但在最深的地方有229米呢!而存水量有3500立方米,这里水质不错。但最重要的是马尼图林岛,马尼图林岛上有很多小泥沼,最大的湖有100多平方米。湖岸边有沙滩,还有峭壁,山上绿树成荫,风景十分优美。
书上还有:听说脚底下住着人、不分白天黑夜的巴罗镇……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6
翻开这本书,扑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接踵而来的挑战:在地狱之门赫克拉火山,灼热的蒸汽和硫气喷薄而出;在大西洋彼岸,神秘的百慕大热烈的高压油气吞噬了从旁掠过的飞机舰船;在智利的复活节岛上,600尊整齐排列的巨大石像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历史的文明从未像如此这般吸引着我,我想在这本书中来一次奇异的旅行。
《趣味地理》是一本十分有趣且知识丰富的书,它带给我许多惊喜,提高了我明辨是非的能力。书中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例如布朗城堡即传说中的吸血鬼城堡,西方故事中的德古拉伯爵就是以这座城堡为背景,但实际上它是用来抵御土耳其人的防御工事,再譬如墨西哥索那拉州的音乐山,奏乐其实并非山石本体,而是叩击山石的震动和风的呼啸的故事,非常扣人心弦,引发我们不断的思索,给我们带来无限灵感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的眼界开拓了不少,它帮我了解了许多以前困扰着我的问题:水蚀地貌、海洋蕴藏秘密、高原缺氧的原因、峡谷探索的奇异它充实了我的生活,让我更好的了解生活,循着它我感觉以后我有走遍世界的想法。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7
我在学校定了《探索地理》,它是一种青少年刊物,每个月都会有一本,我可喜欢看它了,每天我都盼着新的《探索地理》。在每一期《探索地理》里面,“欧欧”都会带着大家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一二”还会教会我们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存。还有在森林中发生的小故事,还会通过好多趣味小故事来告诉大家许多许多的地理小知识。《探索地理》内容丰富,所以我特别喜欢。
新的一期《探索地理》终于发下来了,我把它仔细的放进我的书包里,放学回到家,一写完作业,就迫不及待的拿出新发的《探索地理》,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在这一期里,“欧欧”带我们走世界让我认识了了美丽的冰雪城市世界——哈尔滨!它是黑龙江省省会,也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今天我要和“欧欧”一起逛逛这个冰块城市了,我们来到了圣?索菲亚教堂,它可是哈尔滨这个城市当之无愧的象征,它代表这个城市教堂建筑的最高艺术水准。当然,它最著名的要数“冰城”了。那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冰做的,冰做的城堡、冰做的城墙、还有冰做的旅馆呢,真是美丽“冻人”啊!
下面要离开冻人的哈尔滨,到沙漠去探险了。大家都知道撒哈拉沙漠太阳热烈、水源缺少,所以要节约用水,水在哪也是个问题。现在我知道了,地面潮湿、长有植物的地方会有水。我还知道要是在沙漠里搭帐篷睡觉,早上起来一定要抖抖衣,否则会有虫子。
你知道黄河眼吗?这个故事就是从这里讲起的,“柯北”胆子真到了极限,他到了黄河眼的神秘地方,打破了封印,黄河眼密室塌了。“柯北”解除了恶梦。
《探索地理》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很多的知识,还有精彩的故事。大家可以多选择像这样的书来阅读。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8
假期里,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这套书,这本书中讲了许多关于中国地理的知识,从而我也了解了许多中国的名胜古迹,各个地区的美丽风景,简直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打开这本书,首先讲述了中国地势疆城、地貌、气候、水系、自然资源,又讲述了地区,省,然而让我记忆犹深的是一一重庆。重庆:简称巴和渝,别称巴城,渝城。重庆,美丽的山城,它曾经是古代巴国的都城,至今保存着一位勇敢的巴国将士墓,抗战时期,它曾是中国的陪都,而如今,重庆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不仅是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撑,更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
重庆是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不但资源丰富,而且还有极其壮观的长江三峡呢,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全长总共208公里,瞿塘峡是长江三峡的第一道峡谷,巫峡是长江三峡中最幽深秀丽的峡谷,比起巫峡,我更喜欢瞿塘峡,秋天漫山遍野的红叶美不胜收,正如白居易那句“日出江花红胜火”。
夜晚的瞿塘峡又是一番风味,洁白的月光洒在大地上,好像是披了一层纱,耀眼无比,日峦朦胧,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简直身临其境,如仙人一般,正如白居易的“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逆风惊浪起,拨稔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夜入瞿塘峡》这首诗正能表达它的美。
重庆,美丽的山城,我爱它,爱它的青山绿水;我爱它,爱它的巍峨之美;我爱它,爱它的幽深之美;我爱它,爱它的宏伟之美,它的美无所不在。
实会被记载,一切终将轮回,我们的故事也还没有完结……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9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象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校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
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巍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份,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中国海岸线之长而且弯曲,照现代艺术家说来,这象征我们母亲富有曲线美吧。咳!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你受着人家的压榨和剥削,弄成贫穷已极;不但不能买一件新的好看的衣服,把你自己装饰起来;甚至不能买块香皂将你全身洗擦洗擦,以致现出怪难看的一种憔悴褴褛和污秽不洁的形容来!啊!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站在欧洲、美洲各位华贵的太太面前,固然是深愧不如,就是站在那日本小姑娘面前,也自惭形秽得很呢!
如果评选中国最优秀的杂志,我相信中国国家地理一定会入选,不仅仅是精美的印刷,优美的图片,更有历史的厚重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当然这些优点大家都知道了,读了这么久,我主要想写写这本杂志的不足,虽然这些不足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
一,就是受中国国情影响,有些只能唱赞歌,不能提异议,这点不是杂志的原因,而是国情的原因,所以就不多谈了。
二,广告。虽然广告图片很美很有创意,但是读者购买杂志是为了更好的阅读而不是看广告。希望杂志社把广告归到一起,不要在正文中突然插广告,这很影响阅读心情的。再优美的广告如果突兀的出现,也会破坏读者沉醉的心情。
三,文笔。文笔差异很大,文章的作者有的是专家,有的是亲身经历者,有的是旅游者。这些人也许是最尖端的专家,有的经历了最令人激动的心情,有的见多识广,但是这些跟能否用一支笔将美丽,惊心动魄等心情表达出来完全是两码事。有些文章平铺直叙,就像是看最蹩脚的旅游景点介绍。最烂的是同一专题的作者年龄差异极大,前一篇文章还在以年轻人的视角写,然后突然就是一个老者再说自己当年。这样阅读起来没有连续感。如果不能解决这个,能否在每个作者下面标注下这个作者的生平简介,不要这么突兀。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10
在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看的书是国家地理。
它介绍了世界7大洲的各个国家与地区。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现出世界各地精彩纷呈的自然景观、社会经济与民族文化风情。
在这本书里我比较喜欢一些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我最喜欢意大利,应为这个国家非常漂亮,有水上之城:威尼斯,还有好吃的比萨饼和意大利面,所以我喜欢这个国家。
这本书让我增添了不少知识,还让我知道,小孩子不能总是看漫画,应该看一些有知识的书,你看多了,也会觉得挺好看的。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11
今年我的生日是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度过的,妈妈送了一套关于地理知识的书作为我今年的生日礼物。厚厚的一打,总共20本,它分《世界环球地理》和《中国百科地理》,每系列各10本。虽然我还没能全部看完,但已经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增长了很多见识。我慢慢从这些书中了解中国,看到世界。
伟大的中国——它的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只是一个地域概念,并不是国家名称。中国可大了,有96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人口有14亿左右之多,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其中汉族占了92%。我们与14个国家为邻,大陆东部与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隔海相望。
我在国内最喜欢的城市是北京。说起北京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国的首都,是行政区划中心。北京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有世界称奇的八达岭长城、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设计完美的故宫等,还有让所有学子都向往的北京大学,妈妈说那是天下才子的集中营,而且北京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少数民族占全市人口的4.1%。当然北京也有她的伤心事:曾经在设计上将北方山川雄浑与南方水乡多姿融为一体的园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毁于一旦。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知识才能救国。少年强则中国强,我要好好读书。
我还看过天津市的介绍。又被称作“津”,现作为天津的简称。它有个标志性建筑叫“世纪钟”。这个钟很有特点,它的形状一端是太阳另一端是月亮,我猜想是不是天一亮太阳升起来,天一黑又换月亮来值班呀!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商周、秦汉、隋唐直至辽宋数千年不断的发展,才有现在的“泥人张”、“风筝魏”等民间精湛工艺品的传承文化。
说了这么多关于这本书的知识,你是不是也觉得它很有趣?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本书了呢?那么问我来借阅吧,好书大家一起看才有意思呢!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12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本书。我静静地坐在院子里,妈妈走过来,神秘地告诉我:“穿越的时间到了!”
我们一起轻轻地翻开一页书——《这就是地理》。一个圆滚滚的家伙迎面而来,它一边不停地转啊转,一边哼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原来是宏大而神奇的地球,它是目前宇宙中人类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生物的家园。
画风一变,我们来到了宇宙上空,看见了一张坑坑洼洼的,就像被抠掉青春痘以后的脸。这就是月亮吗?月亮不是美好而柔和的吗?我满心疑惑。月亮静静地望着地球的方向,也许是正期待有一天人类也可以搬到它这里来生活。
咦,这长满无数“小雀斑”的是谁?“这些可不是雀斑,而是太阳黑子,每个黑子都比地球要大呢!”太阳公公挺着巨大无比的肚子,接着说,“太阳黑子是在我的光球层发生的一种活动,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
只听一声:“预备!跑!”原来是太阳系城市在开运动会呢!八大行星穿着独属于自己可爱形象的装备,以太阳为中心,一个个奋力地跑着。太阳公公担心它们跑偏了,正发挥着洪荒引力!可是它不是已经46亿岁了吗?哪来这么大的力气呢?太阳公公好像看懂了我的心思,笑呵呵地说:“小朋友,我可是正值壮年,身体还倍儿棒呢!”
一路上,我们还遇到了变化多端的地貌、力大无穷的地壳。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地理的魅力,置身在遥不可及的宇宙天际,真让人大开眼界!从此,我的心里埋下了一粒地理种子,又或是为这粒种子的生长浇了一滴水,培了一把土,引了一缕阳光。
即使足不出户,优秀的图书也能带给我们各种体验,书里的每个字就像被施了魔法,用我们的眼睛去探索每一个字,得到的会是心灵上的震撼!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13
当夕阳和晚风送走一日的喧嚣,万花筒般的世界暂时停止了旋转,在忙碌中埋头一整天的你,是否也曾隐约地感到,世界应该不只是身边的世界?或许出于潜意识中对远方世界的渴望,或许出于天性难泯的好奇,人类总喜欢踮起脚潦,去眺望地平线以外的地方。
喜马拉雅之巅,圣洁的雪山女神遗世而独立,接受着山下传承万代的虔诚子孙顶礼膜拜;地中海岩,圆月人帕特农神庙顶上升起,清冷的光辉海岩,圆月从帕特农神庙顶上升起,清冷的光辉洒遍人类搭建过永恒神话的圣土;生生不息的原始法则在这里以生命为鼓而搏动;加勒比海滩一,手烈日去拥抱天际,远远的阳光和微微的涛声,忽然都近在咫尺……
世界无穷大,我们的想象力也没有极限,不同的角度去看,阳光就有不同的颜色,不一样的心灵去感悟,世界就有不一样的声音。然而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却在于,它并不只是我们的想象,而是真实地存在着。即使有些近在咫尺,有些却遥不可及。
正是这份真实,激发了平凡的人们对于远方世界的笃定和渴望,也总挥不去一丝无能为力的怅然。基于同样对于美好世界的渴望,基于久已萌发在心中的感怀,我们制作了这部《环球国家地理图鉴》,以期描绘出一个广大世界的精致缩影。生动质朴的行文,足迹踏遍七大洲每一个神奇的国度,时刻伴随着彩色实景图片,每一幅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精美作品。地球之美,人类之美,自然之美,文明之美,等待我们去感悟。希望每一位捧起这本书的朋友,能藉此实现我们的初衷,一起去感受那些原本远在天边的真实与美丽,忽然间都触手可及。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14
《房龙地理》则是一本完全改变我们关于地理学的偏见的地理书。在这本书里,地理学中必要的名词和数据依然存在,但它们被赋予了一种感性的表达形式。更重要的是,这些名词和数据不再是互不相关的一盘散沙,而成为息息相通的一个网络。它们不再是一种远离人群的孤独的存在,它们随时和人联系一体。它们因染上了浓郁的人的气息,而散发出勃勃生机。
房龙自称他“打算把人放在舞台的正中”。他说:“我宁愿把它称之为一本研究人的书,研究人如何为自己和家人寻找食物、住所和娱乐,如何尝试找到既能适合自己的背景,又可改变自己的自然环境的方法,以便获得与其自身有限的力量相称的舒适、强健和幸福。”房龙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于是,《房龙地理》的第一章,标题就是《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中的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标。作为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者,精通地理的房龙意识到,“我们大家都是同一个星球上的伙伴,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的福祉,我们大家都要共同承担责任”。
一本世界地理书必须介绍世界上的各个国家。《房龙地理》没有让自己在这方面留下空白。然而,房龙的介绍方式与众不同。他首先突出的仍然是不同国家的人,并把这些国家的自然地理作为这些人的生存背景。这种方式使房龙获得了一种饶有兴味的独特视角,各个国家的个性展露无遗。意大利:由于有理想的地理位置,只要有机会,能够发挥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的作用。比利时:由一纸条约建立的国家,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内部的和谐。瑞士:高山中的国家,有出色的学校,有说4种语言的团结的人民。丹麦:小国在某些方面胜过大国的实例。波兰:经常被人看成是别人的走廊,现在才是个为自己服务的走廊。这种极富个性的概括语言,将吸引每个读者到房龙的文字中神游。
当然,对这些富于个性的国家和国民的介绍,房龙是不停留于浅尝辄止的。他更乐意走进这些国家,倾听这些国家心灵的声音。他这样概括法国:拥有它想要的一切的国家。进而,他这样描绘法国人:“法国人不是多愁善感的空想家,而是非常理智非常踏实的现实主义者。他脚踏实地地站在这个地球。他知道他只能活一次,70岁是他所能期望的。因此,只要还活着,他就尽力使自己过得尽可能的舒适,决不浪费时间去想象美好的未来。如果这就是生活,就让我们用最好的烹调方法来做哪怕是最差的食物吧。既然酒从耶稣基督时代起就被认为是真正的基督教徒的合适饮品,就让我们酿最好的酒吧。”这样的描述,不仅说明了法国举世无双的烹调和酿酒技术,而且传达了法国人富于智慧又实事求是的人生哲学。现象和原因融于一体而被如此富于诗意的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房龙令无数读者迷恋的原因了。
在全书结尾,房龙借一小女孩的口问道:“不去旅行,学地理有什么用?”我想,作为一本好的地理书,《房龙地理》引发的不仅是我们对地理学的兴趣以及对我们生长于斯的地球的热爱,进一步,它将唤起我们成为一个旅行家、航海家、甚至探险家的热情和梦想。它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开拓了我们的心胸,它激发起我们对更辽阔的宇宙,对未知世界的探寻。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15
《房龙地理》通过优美的文笔,深入浅出地将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与人类的生活贯穿,地理和历社在房龙这位美国著名人文主义文学大师笔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人在掩卷之际有不一样的启迪和感受。整本书生动演绎了“人文地理”这一概念。
在浏览了目录后,我脑海中有这样几个问题:希腊的兴衰与地理环境有关吗?人们说:欧洲是上帝的后花园,是上帝最眷恋的地方,那么欧洲的地理环境有哪些特点?中国在房龙这位世界级的地理大师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位置?
在《第二十八章 中国》中,第一句话就是:“中国称得上是泱泱大国”。看到这句话,心里当然挺高兴。但是随后,书中写的就是中国被世界各大国侵略、蹂躏的历史。威海卫被英国占领,旅顺被俄罗斯占领,随后,日本又从俄国人手中抢来了旅顺,德国也不甘示弱,侵占了青岛港和胶州湾,到的八国联军,中国的历史从未平坦过。在这一章中,房龙客观地讲述了中国被侵略的主要原因:在大清帝国统治时期,中国几乎与世隔绝了,还盲目乐观。房龙说:“所有试图排外的国家最终只能误国。”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只有与世界交流、沟通、共同进步,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文中还提到了孔子、孟子、老子的精神思想,并于西方文化以及基督教进行了对比。孔子、孟子、老子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基督教认为这种观点太俗世化、物质化。房龙认为孔子、孟子、老子的思想与基督教相比有利有弊,我想,任何事物有好的一面,必定会有弊的一面。到了结尾部分,房龙写道:“我无法预测中国在未来的1015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但如果他们有朝一日赶上我们,那就请上帝怜悯我们吧!”这本书是20世纪三十年代写的,我不得不说房龙的预测能力有多么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世界大国,我们不再是那个无限容忍欧洲列强的得寸进尺和政府的卑躬屈膝的弱小国家了,中国崛起了!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16
《房龙地理》这本书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开拓了我们的心胸,它激发起我们对更辽阔的宇宙,对未知世界的探寻。
当我们阅读这本书时,仿佛围坐在一位一个世纪前的老者周围,听着他关于那个世界的历史的碎念。出于对长者的尊重,我们并不会指出他在许多知识上的偏差,也不会因其老古董式的偏见而争执;我们只是会心一笑,让历史成为历史。
一个世纪的时间可以让人觉得很久远,久远到我们对身边世界的认知已非那时可比,而那时的见识于今甚至显得有些可笑;而一个世纪的时间又可以让人觉得很短暂,短暂到那时的警示在今天仍然没有得到重视,那时的偏见在今天仍然泛滥,仿佛时间从来没有向前。
不妨对人类作一个大胆的设想:旧爱社每一个人都是6英尺高,1.5英尺宽,1英尺厚,那么只要用一个长、宽、高各半英里的巨型集装箱就能够像装沙丁鱼一样,把所有的人口全部装进去。听起来似乎荒诞不经,但只要约加计算,就会发现这个答案是很精确的……
人类的集装箱一路砸书碾石,从山崖上一直朝谷底滚落,随着最后一声巨响,人类撞进科罗拉多河的怀抱之中,集装箱溅起一片极大的浪花。
一切复归于沉寂,万事如过眼云烟。
很快地,世界就会把墓穴中的沙丁人类遗忘掉,好像一且都从未发生过一样。任由月圆月缺,而大峡谷将依旧永远地与风雨相伴,与霜雪游戏。
而在这个神秘秘的宇宙间,这个星球将继续沿着它既定的轨道遨游着。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17
偶尔的一次逛街,让我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中国国家地理》,准确地说它是杂志类的书籍。在我们忙碌的工作里,倘若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完一整本厚厚的名著,那么选择翻阅杂志将是最好的读书方式。我今天所介绍的这本杂志为全彩图。人们在翻阅它时,既节约时间,又能够扩大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就拿2005年10月刊的为例,它向我们推荐了中国最美的地方的排行榜。你知道中国最美的五大湖吗?首当其冲的是青海湖,那是个咸水湖,当我在杂志上瞄上那张照片的一瞬间,那时的我已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惊奇,一整片一整片菊黄菊黄的油菜花,碧蓝碧蓝的天空中镶着几朵洁白的云朵,那湖水也是碧蓝碧蓝的,也许我的描写还不能完全体现它的美丽,但是我的心灵已经随着那幅画飘到了遥远的青海湖。
如果你没有到过沙漠,你就无法真正理解生命;如果你没有深入到沙漠的腹地,你就无法真正领会到茫茫瀚海的雄浑与壮美。当你翻过巴丹吉林的沙山,走过塔克拉玛干的沙海,穿越古尔班通古特的梭梭林,你会不可救药地爱上沙漠,你的梦里,会响起驼铃的声音。多美的描写啊,如果你能够和图片一起配着阅读,那么你真的会有股立马买机票去沙漠的冲动。
想了解、看看“跌落在地上的天空”,是怎样的一副模样吗?想知道到底是哪里能有晴朗的天空般蔚蓝的颜色吗?有人会往海里去想,但并不是所有的海都如天空班蔚蓝的,只有海南三亚亚龙湾才会让人体会如此的意境。拥有中国最迷人的海湾、沙滩,而且在其附近海域拥有世界最大、最完整的软珊瑚族群以及丰富多彩的硬珊瑚、热带鱼类等海洋生物。山地岬角环抱细沙海滩,整洁幽静,滩坡平缓,冲流宽广,伴以椰树,结构优美。真是美好。
拿到这本杂志,我会情不自禁的一页一页地翻下去,久久没有停止,因为有彩图为伴,我再也不认为读书时间累人的事,反而觉得那是种享受,在本杂志中列举了好多美景,多数是我所不知道的,也是我想要去了解的,有些地方是我向往的地方,但是现在的条件无法允许我前去,但是这本书能让先过把瘾,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它的美丽。同时也让我对祖国大好河山更加充满感情,让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读了此书受益匪浅。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18
这几天闲余时间,在家看看《中国国家地理》刊物的重庆篇,让本人初触重庆这世界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和同时具备多种气候条件下所生长的特色植物。及一百多年来,近两百年,让世界地理学家纷至沓来,进行科考的探索过程。没想到重庆这么奇妙,没想到有这么漫长的、惊险的、丰富多彩的探索历史。使我从百余年的探险历史过程中生出那万千感慨。
重庆大名鼎鼎,这毫无疑问,抗战它曾是中国的陪都,如今又是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世人对重庆好像都很熟悉,但就重庆的自然形象而言,究竟是何模样?世人也许并不明了。人们对重庆的人文历史知道的远远大于对其自然形家的了解,也许就限于知道有个三峡罢了。
其实重庆的自然形象非常奇特。首先是重庆的山岭很独特,我从书上航拍的地形图看,只见一道道山岭呈长条状,相互平行或沿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像千手观音伸出的一条条手臂,接着观音伸出手掌,展开玉指,重庆城像观音用玉指拾起的一颗珍珠。
其二是,从图上看,长江和嘉陵江的走向,不是沿着山谷或平川温顺的、消极的流淌,而是汹涌而来,垂直冲断一条条山胁,山挡不住河,河硬是把山切穿了,显示出不畏阻塞的英雄气慨。于是一道道峡谷展现在世人面前。重庆峡谷出奇地多,称之为峡谷市,毫不为过。
其三是,惊艳重庆喀斯特,地下更比地上奇。重庆的喀斯特分佈面积广,但它不是以广著称,而是喀斯特的险、怪、幽取胜于世界。重庆的喀斯特不像桂林山水那样优美,那样诗情画意,没有刘三姐,也不像云南石林风景如画,也没有阿诗玛。重庆的喀斯特中走出来的是云雨巫山神女,与众不同。武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一点也不为过,不过是由外国探险家提供的第一手资料,让世界认识了重庆武隆。
重庆的武隆、奉节是世界竖井、天坑、天缝、洞穴、天桥之乡,宏大的天坑和相伴的天桥的组合肯定世所罕见,还有密佈的一个个竖井,直径窄则一两米,宽者也不过三五米,钻地数百米,甚至上千米,有世界第二深度竖井,深度达1026米。
遗憾的是,这世界第二竖井,竟是一个美藉、英国剑轿大学的数学系的女学生所探,这姑娘巳在武隆探险达十五个年头之久,有时在洞中、在竖井、在地河中一待就是十多天,无数次从生命的死亡线上走回。她在竖井中留下的自拍照,我从看此刊物来十多天,一直在我脑海中翻滚,不得不佩服她这种追求美丽大自然的执著毅力。看来她巳深深爱上了重庆武隆,乐不思美了!
对重庆武隆等地的探索研究,外国地理科学家早在1817年就开始了,近两百年来,法国的、英国的、墨西哥的、美国的、奥地利的、俄国的等数支探险队,一次次在此探索,好像这里有寻不完的宝藏,而我国的那些地理学家直到1928年方敢涉足武隆宝地。直到今天来也是看看表层,深坑深井仍不敢去窥视,其主流惟外人也。
我就感慨之,自己之山河,为什么外人了解,自己却不明白?为何外人敢入,而自己望而止步?难道这也是技术跟不上吗?怪不得日本入侵时,对我国地理已了如指撑,资源分佈尽在脑中,侵我中华如回家之路,比国人更熟悉,可长驱直入!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19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我们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了神州大地山绝石险的自然奇观。我们的祖国宽广博大、秀丽天成、历史悠久。
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许多关于中国地理知识,也领略了祖国的名胜古迹。我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桂林山水,黄山云海,蓬莱仙境,玉宇琼楼等景地的奇妙与美丽,我仿佛来到了祖国的各个地区、省来欣赏景色。
翻开这本散发着淡淡清香的书,我便开始了中国之旅。它向你介绍了中国概况、近海、地貌、水系、气候、自然资源,再介绍了地区,省。第一个是东北地区,这儿是指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这里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同时它也是中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重要木柴生产基地,经济实力雄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东北地区的真实写照。这里有一条鸭绿江,因为江水清澈,水声似鸭头颈而得名。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流经长白、集安、宽甸、丹东等地。向南注入黄海,全长795公里,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区内碧绿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岛棋布,沿岸群山叠翠,鹤鸟翱翔,景色十分秀美。
在这个地区里,有两种必须要提的动物:东北虎和丹顶鹤。东北虎又称满洲虎、乌苏里虎。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而它身上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这些条纹赤褐色,较窄且稀疏,被毛丰满,毛色较浅。丹顶鹤,也就是俗称的“仙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特产珍禽,大部分生活在黑龙江省。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
离开东北地区,我们又来到了各个省,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在这些省份中,有几个省里的风景名胜吸引了我,它的旁边还附着插图呢!
第一个是吉林长白山。长白山景观神奇秀丽,巍峨壮观,原始自然风光无限,在这里有“东北三宝”,即人参、鹿茸、貂皮,有长白虎、梅花鹿、黑熊、白天鹅等珍禽异兽,是一个闻名世界的风景区。天池是长白山风光最优美的地方,它是东北地区最高的高山湖。在它的四周,耸立着16座千姿百态的山峰,构成了绮丽的自然风光。
第二个是江苏周庄。周庄是一个具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这里环境幽静,建筑古朴,虽然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怪不得著名大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第三个是云南玉龙雪山地处丽江城区西北约15千米处。山顶终年积雪,宛如白色玉龙横卧山巅,故名玉龙雪山。各种植物依不同海拔和气候分布,这里是经济林木、药用植物和观赏花卉的著名产地,有”植物宝库”之称。
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祖国果然是一个景色之国,山河锦绣、鸟语花香。如果你有空,一定要去看看哦。我相信,中国的大自然是最美的。我们因生在这儿而骄傲、自豪!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20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这本神奇的书《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全科》,这是一本知识丰富的图书,说了很多奥妙的知识,包括了天文地理、历史、自然之迷、超级科学、动物世界、探险天地等,从书中我了解到第一位深入探索非洲内陆的探险家,他叫大卫.李文斯顿,还有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名字叫费迪南德.麦哲伦。
首先,我阅读了动物世界,里面讲了世界上最小的青蛙-枯叶蛙,它是世界上最小的蛙类之一,它的身体比一枚硬币还要小,这种体型微小的蛙是在巴西首先发现的。然后,我又阅读了超级科学,里面讲了未来的房屋,那简直就是一个环保的生态园,一共有六层,里面有4厅3室,有大花园、动物饲养场、大浴池,都是用太阳能,还有生态循环,可以很好的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另外,让我了解到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旗,面积,人口,他们的首都以及使用的货币,他们的风土人情以及各种奇怪的节日等等。了解到原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最少的国家是孟加拉国,最拥挤的国家是摩纳哥。我还从里面了解到黑洞的形成,还有美国的历届总统等等。
这本书中有很多精美的图片,很简单的介绍,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从中知道了世界上各种有趣的事,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如果有时间你们也一定要看看这本有趣的书,它能告诉你许多从来没有了解到的事物,相信你也会喜欢的。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21
《美国国家地理》是一本把社会、探险、动物、文化、地理、环保、历史、自然等知识用500多张照片来让你学会丰富多彩的东西。里面还有一些些游戏,如填字,找不同等等。在社会这个主题中,它描述了世界上首位非裔总统、大熊猫即将灭绝等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这个主题让我知道了一些世界上的大事小事,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又增加了许多。探险这个主题当然是关于一些人攀岩爬雪和寻宝的故事。看完这些故事后,我热血沸腾。连我都想跃跃欲试。我感到,这本书让我的脑海里充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动物让我兴奋得脑海中浮现出猫狗的影像;文化,让我
了解了各个国家的情况;地理,让我了解了各大洲的名胜古迹;环保教我了怎样拯救地球。历史,让我了解了美国和中国的以往时段。我把以前的事情到了解得一清二楚。我的感觉即神奇,又快乐。花花草草的学问也是很丰富的。这本书的自然描述了什么植物会在什么地方出现。自然确实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这本书在学习的同时,也会让我开怀大笑。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中充满了快乐,心情也放松的许多。
地理书籍读后感 篇22
捧着一本美好的杂志也是饶有趣味的。
中国国家地理正是那种文趣与理趣交织的杂志,让人喜爱,也令人神往它上面所介绍的那些地方。
当我打开第608期的那本时,我的心神凝住而视野广阔了──梯田。这个于城市很陌生的东西造就了无数的奇观。
若从高山顶上俯视──黝黑、清晰的界限将粼粼水波划分成一小条一小条疏密有度没有令人感觉恪得难受的棱角,它们顺着山体的势态,温柔地层层铺漫着,就像海滩边涌上来再退下的层层水浪一样,只是它们将一种更为博大的美定格在“涌上”与“退下”间的一瞬──带给世上的人来辛勤地耕作的机会。
仔细阅读关于各种梯田的介绍文字才知道,它们的形成与等高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的改造更是不可分割。人类为了农耕开垦梯田就要考虑实际地形、坡度,此外,还有土壤质地,雨量大小、水源状况、距村庄的距离等等。虽说没有具体的数据来体现科学的严谨性,但就从考虑的因素上看,既没有破坏自然的和谐美,又促进了人类农业文明的发展,它是合理又科学的。
不同的梯田有不同的色彩仿佛是幅幅令人视觉鲜明的油彩画。所看的梯田中,最令我吃惊的是云南东川红土地。从图中可以看到大片大片极富层次鲜红炫目的色彩,这是为什么呢?追其根源是梯田的土壤中铁离子在温暖湿润的气候里被逐渐氧化为稳定的三氧化二铁。在这样令人神奇景象的背后竟还藏着一个有趣的化学问题,一句小小的解惑将我拉回现实──科学地解答还给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的认识。
坐在小小的房间里,读着这么一本“大”的书,我不禁失笑了,天然与人为的完美融合,真不知世界还有多少像梯田一样性质的奇观呢?倘若我真走出这个城市去拥抱那片自然,我能走多久,又能走多远?如何在生命中既能带着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又能用科学的视角去解惑?我想,这永远值得去追寻!
【地理书籍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书籍读后感01-18
书籍读后感01-10
儿童书籍读后感02-09
科学书籍的读后感01-10
创业书籍读后感01-10
建筑书籍读后感01-10
书籍读后感范文01-10
隋朝书籍读后感01-10
革命书籍读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