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

时间:2024-10-05 07:17:34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一】

  摘要:有效的课堂发言对于融洽师生关系、形成和谐课堂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索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发言引导的策略,促使学生发表见解,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健康自信地成长。

  关键词:语文;课堂;发言;引导;策略

  《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着重使学生在倾听,表达和应对等能力方面有所发展,提升学生人与人之间友好交际的素养。”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发言的现状,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落实有效的课堂发言策略已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教学的需要。

  1营造氛围,敢于发言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适时营造宽松的课堂,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提供自主互助的交流空间,都能够保障学生发言的有效进行。如语文特级窦桂梅老师已经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以下是她在学生发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语句: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给他掌声;你想到了老师没想到的,这么丰富的想象力,我为你点赞。窦老师不仅注重的是对发言中学生的一视同仁,既热情又耐心,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而且对回答正确甚至精彩的加以表扬并顺势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则温和地进行引导启发,可谓循循善诱,让学生如坐春风,使学生在课堂发言中学得更专注了。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孩子畅所欲言!培养孩子举手发言的“气质”,促使他们想发言、敢发言,敞开胸怀,畅学生所想,言学生所思,给学生们发言机会,带动他们积极的内心。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知道他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其次,针对一些较为内向,不太敢说的学生,走入孩子内心,帮助他们打破发言的紧张感,给他们信心之气,逐渐克服这种胆怯。同时,对于课堂发言,教师也要打破发言的垄断现象,切记把机会只留给一些“尖子生”,时常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切切实实抓住好每一次机会,鼓励好每一次发言,把握好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都敢于发言。

  2创设情景,乐于发言

  教师要想让学生爱上发言,要吃透教材,抓住课文中最有特色、最核心的地方加以钻研点化,融入自己的情趣,创设情景,找准突破点,唯有对教材的理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的发言,才能高屋建瓴,运用自如。比如,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小新闻发布会》口语交际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乐于发言的欲望,课前我让学生分组留心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机构,了解他们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是如何布置的,需要哪些设备,通过对这种发布会的了解,让学生将教室作为载体,也来布置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的会场,学生忙于会场的装饰,在真正交际过程中,有了这样真实情景的模拟创设,学生激情一下子被焕发出来,争着抢着要与同学进行交流。又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进入文本,而是抓住了这样一个问题导入:请同学们回忆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写人的文章?学生纷纷举手说道:聂荣臻元帅,总统林肯,科学家斯帕拉捷,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等,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学生感悟出都是一些伟人、名人。但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一课扫路人,你们觉得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此时的班级,热火朝天,相机让学生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讨论完成后,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争着抢着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他有着名人一样的崇高品格”;有学生说:“我们平时写作倾向于写身边的人,透过这个例子,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在平时的习作过程中去写好一般人”;还有学生说:“平凡人做出了像伟人一样的不平凡”等,此时的每个学生,都兴趣高涨,思维一下子打开了,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通过这样情景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交流中体会到了扫路人的不寻常,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扎实。

  3搭建平台,勤于发言

  如何利用有效的平台、载体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发言是摆在每一个老师面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伴随着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根本目的,同时,在积极倡导“平等互动”的师生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发言是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重新审视“课堂发言”这一普通而又非凡的教学技能,去重新定位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将这一技巧渗透进教学中,内化到学生内心。努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适时搭建合适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多探索,多发言。如,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打破常规,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通过微课学习能理解、掌握诗句中重点词语、诗句的意思;二是通过合作学习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与梅花的品质、体会作者的感情;三是通过自主探究,体会相关写法,并能运用。本课教学,放手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问互答中发现疑点,发现奥秘。在本课快要结束时,相机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这两首古诗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探究相同的地方在哪里?此时同学们热情高涨,谈了一系列的发现:一是两首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二是都是自喻诗,将石灰和墨梅比喻自己;三是两首诗都有“清”字等。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中发挥出了潜能爱上发言,勤于发言了。在这样的格局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引导着,促进者,文本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是理解和使用教材的研究者,这对维持、控制好课堂秩序,调控、落实好课堂教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真正把以“微课、小组合作”的有效平台落实到了小学语文课堂发言中。总之,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发言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达成了各项教学目标,落实了新课程提出的有关要求。同时,本文积极从课堂氛围、课堂情景、课堂平台等多方面提出实施课堂发言的策略,期盼能给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获得启迪,真正使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勤于发言”。

  参考文献:

  [1]赖礼瑚.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2.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二】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但是在国内农村教育相对懈怠的情况下,个别贫困地区还面临这资源困乏的窘境。为此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完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语文教学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传承,是对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认识,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学生可以正确的学习国语及中国深厚的语言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还要打好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教育基础,小学除了是学生达成初步的语言思维以外,还要进行德育、学习习惯等素质的培养。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中国教育相对懈怠的农村教育环境下,尤其在个别落后的农村,其语文教学质量考核机制、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等方面凸显不足。有的地区还与现行的《教学大纲》背道而驰,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工作。

  1.1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

  小学语文是一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它也是一个涵盖量较强的学科,教师不能一一尽善尽美的为学生教授所有,唯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把学习的被动性化为主动,吸收更多语文知识。农村地方较为局限,学生的认知事物很有限,所以在认知广度与深度上都与大城市环境有着相对的距离,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农村小学认知更多事物的有效方法。但是,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个别农村小学生家庭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量;校方教育经费有限,所以阅览室构建简单,藏书有限,不能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是的学生无法通过更广阔的阅读,来增加自身的知识视野。

  1.2语文教学理念落后

  农村信息更新慢,这样为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带来很大的阻碍,个别地区还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新教学案例启发,导致教学创新意识匮乏。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天真活泼的学习特性。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3师资匮乏

  在农村小学,能够真正掌握娴熟的综合语文教学的老师少之又少,受到农村条件的影响,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不会在农村小学常驻,都是向往进城市发展,进而导致农村小学教师资源缺乏,得不到新的师资换新。这样现状证明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技能有待提高,很多教师未必能熟悉的操作电脑,利用电脑来给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善对策

  语文作为语言工具、科学的学习的窗口,也是表达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掌握语文知识是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发展。针对以上提及农村小学语文现状问题,笔者谈谈一己之见,为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得到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2.1注重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关键,它小学生学习语言、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的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外衍生,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是语文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发展措施。所以,农村小学不能忽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应该构建学校阅览室,增加其藏书量,及时更新其刊物。同时,建设班级间的图书角,鼓励学生自主阅览课外书籍,并对其内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图书资源最大化的建设效果。教师方面,应该准确把握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投其所好,引导学生适度的进行刊物的阅读,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日积月累自己的词汇储备量,以便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质量。

  2.2转变教学理念

  在给小学生教授新知时候,如果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会导致学生参与度降低,对语文的兴趣度也会随之降低。新课改背景下,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重要的改革措施,要把现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中,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知,而且让他们养成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时俱进,争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增加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增进学生趣味性的有效手段。

  2.3加大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度已经日渐增高,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集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小学可以通过帮扶、手拉手、捐资集资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建设,普及乡镇小学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图书资料。个别条件较好的地区应该建设计算机机房,逐步完善小学多媒体教学设施。这种种的改进措施是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提升学生对语文教学热情。

  2.4提高农村小学师资建设

  强化小学语文教师团队,是提升小学语文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型课程改革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专业的语文综合素质,尤其是农村小学较为年轻的教师队伍,更要有坚定的教学信息,力求让农村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提升教师团队质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建设中占据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主动学习钻研教学方法,找到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重视新课改理论的重要性,学习与升级自己对课标的认知度与教材教法的熟悉度,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3总结

  综合上述,在新时代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校方资源调配、教师资源的改良和教学设备完善程度等方面,都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的主要考虑出要素。而且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职业素养;小学构建图书室或图书角,是提升学生阅读量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文德保.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118.

  [2]尹新喜.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品牌(下半月),2014,(12):288.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三】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们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优良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1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先带领着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到学习状态,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讲授新课作情感铺垫。

  2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和霭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习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会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信并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应该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认为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短时间似乎会起到些许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3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4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特别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分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5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到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兴趣。

  6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四】

  摘要: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如何营造民主课堂,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对话情境、发掘自主探究潜能等做了有益尝试,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尝试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实现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激发阅读兴趣,加大语文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

  语文探究性学习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读书,定下心来“潜心为文”,钻研到书的海洋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我的教学经验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加大语文阅读量,领略课本之外的万紫千红,广泛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我充分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十分钟”,二分钟预备铃是“每周一诵(古诗词)”、“成语接龙”时间,接下来的八分钟是“故事时间”。小学生表现欲特强,由于“争强好胜”心理的驱动,他们自主地阅读,到课外书中“采蜜”,阅读课外书成了他们每天乐此不疲的功课。每节语文课的前八分钟讲故事起先按学号轮流讲,不久已不能满足他们强烈要求“倾吐”的欲望,学生争先恐后要求“插队”讲。他们能为上台亮相而欢呼,又为别人精彩的表演而鼓掌,进而“品头论足”,在他们的点评中不时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有时,我会把整节课让给学生,师生进行角色转换,学生一一上台当小老师,一吐为快,而我则坐到课堂里当一回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欣赏、评价,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被激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创设究气氛,让学生主动求知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讲解和学习的预习、质疑、讨论等方式揭示教材和学习过程的矛盾,极力的创设探究问题的`气氛,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如我在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说说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有位学生提出:“我觉的这篇文章与爬山虎没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有点文不对题的感觉。”另一个学生也说:“语文写到爬山虎的也就那么两个自然段,而主要写的就是叶先生为作者改作文和作者到他家做客,不如取名《叶圣陶爷爷请我做客》好。”我表扬肯定了学生敢于说出与课本不一致想法,并把两个题目并排板书在黑板上,让大家思考:这两个题目哪个更好一些?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与文章思想内容没有联系?从而激起探究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去理解课文,在读中领悟叶老先生给“我”的感受和作者看到爬山虎时的心情。通过积极阅读、讨论、探究、领悟,学生终于明白“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表示的是叶老的精神,表达出我也要像那爬山虎一样绿绿的,充满生命力。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探究

  我们必须从教师教的方法上引导教师运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指导方法来指导小学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我认为教师运用下列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比较好:

  1.问题探究法

  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将语文课本练习中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

  2.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具体的、过程性的学习方式,三者间不是孤立的、独立的。就说阅读教学,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个体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感知文本的过程,因此,对于要学生思考和理解的、尤其是那些统领全篇或重点段落的疑难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方式和方法,自主把握阅读进程,认真自读自悟,并为之提供充足的时间;然后才是根据需要启发学生“合作”“探究”,在“合作”中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矫正各自的认识偏差,在“探究”中争论,统一分歧,想象延伸。如教学《珍珠鸟》一文,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将课文结尾部分与开头两段相对照,进而生成疑问———“原本那么怕人的珍珠鸟怎么竟然会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然后,便启发学生带着这一统领全篇的问题,去进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结合三个维度设计的导向,重视课堂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氛围的形成,及时让学生得到综合能力及素质的锻炼,促使学生的知识素养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宗耀.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及教学策略,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3期

  [2]费秀芬.由一堂课引发的对探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当代教育科学[J]2005年第6期

  [3]方振玉.《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师》,2003年第1期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五】

  摘要: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之中,应试教育的思想始终存留在各个学校之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与完善,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态,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要位置,在本文之中,主要围绕以生为本,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为主要话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以生为本;灵动教学;小学语文课堂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语文是我国的基础文化,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之中,初期语文学习能够为小学生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以生为本教学模式的出产彻底打破了这一现象,以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为主要标准,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掌握到学习的乐趣和真谛。

  1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生本教育的理念源自于郭思乐教授和他同人们所宣扬的精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控制生命,而在于激扬生命。在这之中强调的是教学终端是学生,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今后学生的长远发展自从有受的教育和教学,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尊重学生,这是生本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所在,通过不断地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本环境,不能仅仅依靠教材进行教学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一定要适当和学生进行交流,逐渐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发挥出学生最大的才能所在。

  2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途径

  2.1尊重需求,讲授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本里知识有些学生已经提前预习,或者通过学习已经充分了解,这种课文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支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就是要穿插一些比较实用和有趣的教学内容,打破课本的局限,延伸一些课外与小学语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课本中的一两幅图片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到桂林的美好风光,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自己通过一些课外相关书籍或者是互联网,从中查找一些关于桂林山水风光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新闻,或者是时政,关心本国的大事,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怀。

  2.2激扬生命,通过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任何教学,都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共同配合,任何一方单方面的投入都无法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关于生本课堂的中心思想以学生为主,作为老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变为“学”,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释放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与学生之间所体现的应该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教师的教学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学习方式,感受到学习的种种乐趣,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思考和质疑,将自己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及时反馈给老师。除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和交流,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还有生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老师组织学生与教学客体,即文本之间的情景交融与认知对话,详细体悟作者透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2.3关注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无论是任何教学,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任何科目的教学都需要教学目标辅助,通过不断的实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学习的动力、态度、个性、能力都存在很大区别,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差异化的教学任务,可以是识字、阅读或者是写作等任务,依次进行分层教学,指定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例如: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根据学习特点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A、B、C,其中A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你有很好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拓展,鉴赏和创造能力,位于B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基础略微差一点,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他们理解,关键的句子和文章的基本内容,C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基础也不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这些学生先从抄写,识记这些简单的知识点开始,再逐渐展开深一步对知识的练习和学习,每个层次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和基础都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相互取长补短,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逐渐的进步,共同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3结论

  总结全文,在本文之中主要针对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以生为本为教学宗旨,从而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不断交流和探索之中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为我国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本课堂”让语文课充满生命活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4:143.

  [2]黄琼.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学文摘》.2013年5月总第83期.

  [3]汤萍.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23期.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六】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时的字、词障碍,查找资料对所学课文时代背景有全面了解,通过阅读批示理清文章条理,找出疑难问题。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探索语言文字的内涵,通过反复阅读,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悟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主导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阅读应当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感悟,接受实践阅读的过程,教师给予的是指导,在阅读中接受情感的教育,思想的升华,获得真实性的阅读感悟,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去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兴趣导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前,加强课前导入,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课堂,加深对课堂学习主题的了解。尤其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时,可以启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迅速进入课堂角色,积极投身学习情境。巧妙地加以引导(图片、问题、影音片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展示辽阔无边的草原景象,让学生在歌声与图片的熏陶中,感受草原之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让学生在观看完课件之后,有感而发。在感受了草原之美以后,教师巧妙导入,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提问,谁看过草原,你脑海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作家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绘我们美丽的大草原呢?通过开篇设疑的教学方式,能够巧妙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在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后,进行提问,你们读到了什么,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阅读中获得知识。

  2指导质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提问式教学活动是依托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来实现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提问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学设计主线,让学生在实际课堂中,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让学生将思维中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的问题,进行提问。因为具有疑惑的部分,学生才会产生想要探索的冲动,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疑问探究中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引导要讲究艺术性。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任务,让学生自主组织教学互动,参与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熟悉课文内容,制定计划,让学生亲身体会课文中的角色的特点,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五名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重要任务,其余的同学充当旁观者,五名同学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整整一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显而易见,并且五个人物扮演者对课文的内容熟练掌握,并且拓展了不少的课外知识,给其余同学带来了知识的累积,这样不仅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地环境下就将课文熟练掌握,并且了解了情节脉络,故事背景。像这种有故事内容的课文,教师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开发,想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教师依据教材课文内容的不同,可以设定多种情景,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学会自主探究,因此,自主学习从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开始。

  3开展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将自我思想和想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培育学生疑问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问题,例如“人类如果失去了联想,将会变得怎样?”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开始讨论,展开充分的联想,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边读边想,边读边悟,这时他们就产生一种独特的感受,并急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这时,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讨论,或分小组,或同学互议,或自由组合,他们会各抒己见,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充分的表达。但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时,要及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充分认识学生所想,悟学生所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讨论在展开联想的同时不偏离主题,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真实性的体验,从而得到语文知识教育,获取知识能力,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

  4启发想象,增强思维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要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创新,获取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4.1应用优美语言,诱发小学生的想象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引导,在阅读到某些优美以及作者思想感情丰富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由课文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作者是在什么情景下,描绘出的这样一幅景色,以及作者通过这段景色的描写,想要表达什么内容。在学生阅读时,教导学生对课文加强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学生能够获取语言知识积累,在语文写作中可以加以运用。例如《草原》中写道:“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让学生学会这种写作手法,对于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进行积累,摘抄,甚至记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联想,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4.2生动朗读课文,唤起学生的想象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应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将想象力展现出来,同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其中,在教师描绘画面时,能够身临其境。教师的语言如果不够生动、形象,就难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就不能感同身受。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可以通过听录音,范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去体会文中所抒发的中朝两国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亲如一家人的主题思想。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涌现。

  5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更好地挖掘课文深厚的内涵,使学生乐于学,学生的自主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04-07

小学语文教学研修日志12-31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感悟03-22

小学语文教学研修日志范文12-31

初中语文论文7篇12-3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与改进(精选36篇)10-23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2-31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通用10篇)03-30

小学数学师德师风论文03-23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7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