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论文提纲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10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论文提纲,欢迎阅读。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论文提纲(一)

  摘要:文学名著的改编是影视脚本的一个主要起源。在中国,老舍师长教师的作品是被改编成影视剧最多,并且质量很高的一名,其文学作品自己的魅力和影视剧的普遍流传,在大众中都有较年夜的影响。老舍师长教师的文学作品合适影视改编。情节的纯真与集中,故事的传奇颜色,经由过程抵触来刻画人物、善写人物对话等诸多表示手段,都使得老舍师长教师的文学作品停止影视转换成为能够。老舍文学作品的文艺作风为影视临盆供给了动力,作品的文明内在也使得影视接收具有了前提。这也是老舍师长教师的文学作品可以或许获得影视剧年夜量改编的主要缘由。本文重要从诟谇片子《我这一生》(1950年)、《方珍珠》(1951年)、《龙须沟》(1952年)和黑色影片《骆驼祥子》(1982年)、《茶社》(1982年)、《新月儿》(1987年)和电视剧《四世同堂》(1985年)、《我这一生》(2002年)等影视剧改编的成败得掉来讲明老舍文学名著改编的根本状态。形成老舍师长教师文学名著影视改编成败得掉的缘由,本文从两个方面停止了总结一是分歧的艺术序言之间基本的差别。文字与影象是两种分歧的艺术序言,两种序言在转换进程中弗成防止的妨碍,使得影视作品改编为文学作品不免会有遗憾。本文将援用“艺术序言决议论”思惟来论述这个成绩,并激发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在“文字”与“影象”这两种序言转换进程中若何停止再创作的成绩。这是本文的一个立异点。二是改编实际与改编办法方面的缘由。名著的影视改编,要做到情节构造、时空处置、视听外型、作风处置等都要忠诚于原著。古代史学年夜师陈寅恪请求阐释汗青要做到对后人及其思惟的“懂得之同情”,在中国哲学史的范畴里有过精辟的结论。可以把这类对汗青研讨的立场应用到对老舍师长教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创作当中。这也是本文的另外一个立异点。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要忠诚于原著。这就请求影视改编者起首要酷爱原著,吃透原著。如许,能力够掌握住原著的“魂”。别的,还须要影视改编者有深挚的影视艺术功底,能闇练地应用影视技巧手腕来完成文学艺术的胜利转换。

  摘要 3-4

  ABSTRACT 4-5

  1绪论 8-14

  1.1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8-9

  1.1.1课题的提出 8

  1.1.2研究的意义 8-9

  1.2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9-10

  1.2.1本文研究的目的 9

  1.2.2本文研究的内容 9-10

  1.3文献综述 10-12

  1.3.1国外文献综述 10-11

  1.3.2国内文献综述 11-12

  1.4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4

  1.4.1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12

  1.4.2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4

  2老舍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现状及原因 14-25

  2.1引言 14

  2.2老舍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现状 14-16

  2.2.1改编的基本情况 14-15

  2.2.2改编的传播效果 15-16

  2.3老舍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原因 16-23

  2.3.1老舍文学作品为影视生产提供了动力 16-19

  2.3.2老舍文学作品使影视接受具备了条件 19-23

  2.4本章小结 23-25

  3老舍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成败得失 25-51

  3.1引言 25

  3.2老舍小说电影改编的成败得失 25-35

  3.2.1电影《我这一辈子》(1950)年 25-28

  3.2.2电影《骆驼祥子》(1982年) 28-32

  3.2.3电影《月牙儿》(1987年) 32-35

  3.3老舍话剧电影改编的成败得失 35-43

  3.3.1电影《方珍珠》(1951年) 35-38

  3.3.2电影《龙须沟》(1952年) 38-40

  3.3.3电影《茶馆》(1982年) 40-43

  3.4老舍小说电视剧改编的成败得失 43-49

  3.4.1电视剧《四世同堂》(1985年) 43-47

  3.4.2电视剧《我这一辈子》(2002年) 47-49

  3.5本章小结 49-51

  4老舍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成败得失原因探析 51-61

  4.1引言 51

  4.2原因之一:不同的艺术媒介之间根本的区别 51-54

  4.2.1文字与影像——两种不同的艺术媒介 51-52

  4.2.2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52-54

  4.3原因之二:改编理论与改编方法探析 54-59

  4.3.1情节结构 54-56

  4.3.2时空处理 56-57

  4.3.3视听造型 57-58

  4.3.4风格处理 58-59

  4.4本章小结 59-61

  5结论 61-64

  致谢 64-65

  参考文献 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