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方法

时间:2024-06-05 13:28:29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学习方法推荐

  一、关于数学

数学学习方法推荐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理科,相对文科而言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少,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更多是讲究一个 “运用”。“理解”就是要把各章各节的知识点(诸如定义、性质、定理、公式等)记熟、理解并内化。“运用”就是在做题时能够熟练运用每个知识点,面对一道题目时,在清楚要用哪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就要开始考虑怎么来用这些知识点,许多知识点有多种用法,要学会判断。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人会把数学成绩的高低与孩子的智商说在一起。智商的高低确实会对学习数学有着一些影响,但绝对不是起决定性作用。其实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学习习惯,而非智商。

  学习过程中主要是要养成“听课”和“练习”的良好习惯。所有人都知道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是学好功课的基本前提。那么到底上课到底该怎么认真听讲,作业练习该怎么去认真完成呢?很多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正如上面说的,数学这门学科更多是讲究一个理解和运用。而“理解”地好坏首先取决于听课效率的高低。目前中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处于学龄阶段的孩子,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45分钟都全神贯注地听讲是很难做到的。一节课下来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走神实属正常。但关键是这10分钟是在哪个阶段。有些孩子一上课就开始神游,等回过神来就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了。所以,要让孩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尤其是老师在刚开始讲课以及重点内容时段不能走神。其次,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思路同步也很重要,这就要求课前做些预习了,预习时没有必要事无巨细,只要大致了解新课的大概内容即可。曾有学生说,自己课后做很多补习却赶不上某些孩子课后练习做得少的同学,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就是听课效率低的问题了。除了上课时的听讲外,也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参考书。

  然后是关于作业和练习的习惯。大多数孩子把做练习当成是完成任务,他们不明白做练习其实是一个巩固复习、查漏补缺的过程。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老师对每天的作业或练习都会进行批改和校对答案。孩子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错题或是不会的题目。出错或者不会就意味着有问题存在,订正题目其实就是在解决问题,也就是补漏洞了。这个时候很重要!很多学生直接把正确答案写在题目边上就完事了,下次碰到类似题目还是照样出错。这不叫订正,而是“写答案”。必须要做到把解题方法理解透彻,以后碰到类似问题不再出错才算是真正的“订正错题”。平常要做到把练习当考试,把考试当作业才行。同时还希望孩子们要脸皮厚些,更主动些。遇到不会或不清楚的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千万不要堆积问题。那些考试分数低的同学十有八九就都存在有不懂却不去问的情况,积累的问题太多到最后来弥补会十分辛苦。要学好数学没有所谓的捷径,多做多练才是王道。

  这里还有个关于计算的问题。很多孩子不喜欢计算,惧怕复杂的计算题,甚至平常练习会使用计算器来逃避计算。这种现象很危险!因为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必备能力,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但能确保做题的正确率还能提升解题速度。而该能力的提高关键还得靠熟能生巧,因此大家必须重视,在平常练习中要有意识地去多算多练。

  三、解答数学题目的思路

  数学题目逻辑性很强,因此解题思路必须要清晰。很多孩子解题很盲目,其碰到稍微灵活的题目就无从下手。这里我讲两个实用的解题思路:

  一是“着眼条件”。数学题目一般都由条件和问题组成。而几乎所有题目的条件都是有用的。当解题没有思路,这时就该回过头去看看条件是否都用上了,往往把没用上的条件想明白,解题思路也就出来了。当然,许多难题的条件会涉及许多知识点,这也正好验证知识点理解透有助于解题的道理了。

  二是“逆向思维”。这种思维也叫倒推思维,多用于几何证明或步骤较多的题目。用法是:在通读题目后,看问题,要想明白要得到最后的结论必须要先得出哪个条件,而要得出这个条件又得先得出前面的哪个条件……如此一步步倒推,再结合题目已知条件便能理清题目的思路了。

  四、几点建议

  第一,重视基础理论学起。近几年数学中考试题分值比例为“六三一”,即基础题分值占60%,中等题占30%,而难题占10%。可见打牢基础是应对中考的关键。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一个理论或者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前一个基础理论为前提的,是环环相扣的理论链的关系。带着这种观点去学习也就不必去死记硬背一些定理、推理之类的知识了,学习起来自然就显得更加容易了。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孩子或许天生就有对数学这方面有很大的兴趣,能快乐的学习数学。目前,在中考的压力下,很多孩子都是被动地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孩子求知欲;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引导孩子思维多元化。

  第三,选择课外辅导要谨慎。近几年,课外辅导机构犹如雨后春笋遍地都是。有些培训机构甚至打着某某名校,某某专家的名义开班授课,而且价格不低。其实,往往这些辅导机构并非很好,一边找老师上课(其中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没有很多教学经验),另一边找生源,他们提供个教室就开始上课了。建议家长在选择辅导机构时一定要试听课程,并多和授课老师沟通了解情况,避免花冤枉钱。

  如何学好数学?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有的同学认为,数学不像英语、史地,要背单词、背年代、背地名,数学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其实你只讲对了一半。数学同样也离不开记忆。试想一下,小学的加、减、乘、除运算要不是背熟了“乘法九九表”,你能顺利地进行运算吗?尽管你理解了乘法是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但你在做9*9时用九个9去相加得出81就太不合算了。而用“九九八十一”得出就方便多了。同样,是运用大家熟记的法则做出来的。同时,数学中还有大量的规定需要记忆,比如规定(a≠0) 等等。因此,我觉得数学更像游戏,它有许多游戏规则(即数学中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谁记住了这些游戏规则,谁就能顺利地做游戏;谁违反了这些游戏规则,谁就被判错,罚下。因此,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最好能背诵,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整式乘法三个公式”,我看在座的有的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这里,我向背不出的同学敲一敲警钟,如果背不出这三个公式,将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今后的学习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三个公式,特别是初二即将学的因式分解,其中相当重要的三个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这三个乘法公式推出来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打一个比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头、锯子、墨斗、刨子等,没有这些工具,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有了这些工具,再加上娴熟的手艺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家具。同样,记不住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二、几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等式:速度*时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而初一则比较系统地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如果学会并掌握了这五个步骤,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顺利地解出来。初二、初三我们还将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简单的三角方程;到了高中我们还将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线性方程组、、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解这些方程的思维几乎一致,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决。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现实中的大量实际应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2、“数形结合”的思想

  大千世界,“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这两个属性,就交给数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的两个分支枣-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数形结合”是一种趋势,越学下去,“数”与“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去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课,叫做“解析几何”。在初三,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图象了。往往借助图象能使问题明朗化,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要重视“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 沾得上一点边,就应该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来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容易找出切入点,对解题大有益处。尝到甜头的人慢慢会养成一种 “数形结合”的好习惯。

  3、“对应”的思想

  “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对应一种关系,等等。比如我们在计算或化简中,将对应公式的左边,对应a,y对应b,再利用公式的右边直接得出原式的结果即。这就是运用“对应”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题。初二、初三我们还将看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对应。“对应”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深化学习的必由之路

  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家华罗庚。

  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我去佛山一中开家长会时,一中校长的一番话使我感触良多。他说:我是教物理的,学生物理学得好,不是我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当然,校长是谦虚的,但他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不能被动地学习,而应主动地学习。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差异那么大,这就是学习主动性问题了。

  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则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老师讲新课前,能不能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已掌握的旧知识去预习新课,结合新课中的新规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学习内容。由于数学知识的无矛盾性,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只是加深拓广而已。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同学为什么听老师讲新课时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或者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就是因为没有预习,没有带着问题学,没有将“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力求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学来学去,知识还是别人的。检验数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会不会解题。听懂并记忆有关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只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能独立解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

  四、自信才能自强

  在考试中,总是看见有些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即有好几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当然,俗话说,艺高胆大,艺不高就胆不大。但是,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则是另一回事。稍为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画画、写写算算,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显露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清晰起来。你都没有动手去做,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即使是老师,拿到一道难题,也不能立即答复你。也同样要先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后才向你讲授。不敢去做稍为复杂一点的题(不一定是难题,有些题只不过是叙述多一点),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不管哪道题,总是能够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要敢于去做题,要善于去做题。这就叫做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具体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目的所有条件不放,不要忽略了任何一个条件。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想想这一类题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但更重要的是抓住这一道题的特殊性,抓住这一道题与这一类题不同的地方。数学的题目几乎没有相同的,总有一个或几个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思路和解题过程也不尽相同。有些同学老师讲过的题会做,其它的题就不会做,只会依样画瓢,题目有些小的变化就干瞪眼,无从下手。当然,做题先从哪儿下手是一件棘手的事,不一定找得准。但是,做题一定要抓住其特殊性则绝对没错。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看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得出的越多越好,然后从中选择与其它条件有关的、或与结论有关的、或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关的,进行推理或演算。一般难题都有多种解法,条条大路通北京。要相信利用这道题的条件,加上自己学过的那些知识,一定能推出正确的结论。

  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题目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题海无边,总也做不完。关键是你有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当然,题目做得多也有若干好处:一是 “熟能生巧”,加快速度,节省时间,这一点在考试时间有限时显得很重要;一是利用做题来巩固、记忆所学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形成良性循环。

  解题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自信心。没有自信就会畏难,就会放弃;只有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才不会轻言放弃,才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才有希望攻克难关,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http://meiwen.anslib.com/

【数学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外语学习方法09-16

高二学习方法掌握文理科学习方法10-17

小升初学生背诵学习方法03-06

四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03-22

数学绕口令02-10

高二数学小结06-18

小学数学全部公式08-17

数学直线的方程公式12-31

学习方法的演讲稿(通用17篇)07-26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大全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