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墙》的读书笔记
《墙》是法国作家萨特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主要写了西班牙内战时期反对法西斯政权的两个革命者主人公伊比埃塔和汤姆被捕入狱后的思想活动,他们对死亡的蔑视,他们不可抗拒的恐怖的生理表现。
伊比埃塔似乎一点也不惧怕死亡,他根本不把法西斯军官对自己死亡的判决放在眼里,反而和他们开玩笑,在他们逼他招供革命领导者格里的藏身之处时,明知道格里躲在堂兄家的伊比埃塔,却由于对命运的一种“游戏心理”而骗军官们说格里躲在公墓里,想让他们扑个空(反正自己早晚都会被判死刑的)。然而,由于格里与堂兄吵了一架,格里果然就躲在公墓里!于是,伊比埃塔原先要保护的格里被法西斯军官打死;而早就打定主意去死的自己却得以生还。
命运和他开了一次极大的玩笑。害怕死亡的格里,以及汤姆,都失去了生存的机会;而蔑视死亡的伊比埃塔,却获得了生存。生与死竟像捉迷藏一样互相角逐着,像捉摸不定的游戏。在存在主义色彩浓烈的作品中,存在完全就是“一种偶然现象”。而生命——萨特认为,就是存在与虚无的摩擦点。死亡与生命之间的那道“墙”,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但令人费解的是,这道奇怪的墙却常常背离人们的意愿,正像文中汤姆想象自己在被枪决前一刻时自己的感受:“我将看见八杆枪对准我。我想我真想钻进墙里去,我将用尽我全部的背力,往墙后推,而墙却顶回我,就象做恶梦一样”
“墙”将想去虚无(死亡)那边的人挡住;却又将渴求存在(生存)那边的人无情地往回顶着。这是一堵什么样的墙啊。
然而,像伊比埃塔这样的“爱国者思想”上的无畏,却并不能免除生理上的种种危机反应。他全身麻木,小便失禁,下意识地作出各种怪动作。就是在死亡的威胁下,他不仅失去了生理上的自制力,也动摇了思想上的信念——他是害怕的。他不再热爱生活,不再热衷于什么爱情、友情、不再坚守什么革命的理想和原则,还有什么伟大的献身精神;一切在死亡面前似乎都毫无意义了。伊比埃塔看上去极其坚定,然而作品中却处处透露着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心理。至于他一直想为了保全格里而上刑场,完全是他一种性格固执的表现。最后,当他得知敌人在他假供的地点拿获格里时,他变得歇斯底里了。“我感到天昏地转了。我坐倒在地上。我放声大笑起来,笑得泪水溢出了眼眶”。
看得出来,他再也不是什么为原则而宁死不屈的英雄了。一个革命者,面临死亡的威胁,便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对真理的追求,他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革命者,而是一个懦弱的人。但是,我们其他人又有谁不是如此脆弱呢?历史上的革命者,或许确实有一些为革命而愿意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但伊比埃塔不是也一样么?他倔强,他想使自己的生命有点意义,他是打算要死的。而且若不是他在捉弄敌人时恰巧说出了革命领导者的藏身之地,他也确实会被处死。这里的心理描写让我不得不认可,这样恐惧的心理。我也不得不承认,要是我的话,我也会在内心深处怕得不行,虽然我要献出生命——或者我干脆就不去献身。我为什么要莫名其妙地奉献自己的生命?是人的本能么?还是我太懦弱?
人人都渴望存在。但存在与虚无(还有那道怪墙)有时就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伊比埃塔曾想:“有一刻,我无法给自己的一生作出估价。我真想说:我的一生是美丽的,可是我没能对自己的一生作出估价,它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罢了。我把自己的一生都用来追求永恒的原则,可是我什么都不明白”。我们都追求永恒,渴望永恒,尤其是精神上的永恒——灵魂上的永恒。我们渴求自己永远存在。在肉体形式上不可能,那么只能是在灵魂上了。不是有句名言么,“我思故我在”,思考了便是存在。于是我们便思考这个那个的意义。可是为什么死亡使这一切都失去魅力了呢?
或许由于肉体的死亡,肉体的不再存在,而使再伟大的灵魂也不再存在了;或许肉体死亡后灵魂脱离了肉体,游离在空气中,但因为没有它可依附、可寄托的肉体,这个灵魂再也无法表达它自己。这就像你是一个隐形人,你冲别人怎么呼喊他们都听不见你那样的恐怖。
【《墙》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幼儿园国庆节主题墙设计07-13
创业者最大的误区:碰了南墙也不回04-29
《输赢》读书笔记07-05
什么是读书笔记?09-08
《刻舟求剑》读书笔记08-14
读书笔记摘抄05-08
童年读书笔记09-05
小小读书笔记08-10
精选童年读书笔记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