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老戏曲河北梆子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古老戏曲河北梆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河北梆子是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中国古老戏曲剧种之一,至今约有两百多年历史。它源于山西、陕西的梆子腔,属梆子腔系的一个支脉,流行于河北省南部、天津和北京。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梆子腔的一种。河北梆子唱腔集三地的民风音韵为一体,曲调高亢激昂,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风范,适合演唱悲壮内容的戏剧。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梆子是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化而成的,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到1880年左右,北至海参崴(原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原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南至广州、福州、东至上海,西至乌鲁木齐,都有河北梆子班社的演出活动,是一个颇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全国性的大剧种。1920年后,河北梆子出现衰势;1930年后急剧衰落,濒临灭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河北梆子才获得新生。
历史上,河北梆子曾有过“直隶梆子”、“京梆子”、“卫梆子”等几种名称,但这些名称只是不同阶段的称呼,应非是指派别。河北梆子进入第二个阶段——“卫梆子”之后,形成了固定的唱腔体系,然后在三个地区中依自身的条件继续发展。
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唱词以“三三四”十字和“二二三”七字句居多,偶亦有五字、六字及多字句。虽词上下句的尾字,通常中同辙不同声,多是上仄下平。传统伴奏乐器,文场以板胡为主,笛子为辅,其他乐器有笙、唢呐、三弦等。
河北梆子有丰富多彩的传统剧目500多个,有的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有的反映阶级压迫,有的歌颂抗击侵略战争的英雄人物,有的赞美妇女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有的反映农村生活的风趣……在反映当代生活方面,自1890到1937年,河北梆子编演了150多个时装戏。河北梆子的演员中,田际云、魏连升、侯俊山、何景山,赵佩云(小香水)、王莹仙(金钢钻)都以唱腔高亢优美、变化多端而为广大观众所热爱。
河北是戏曲大省,具有丰厚的戏曲文化资源,曾经和正在流行的剧种有30多个,其中河北土生土长的有26个。而河北梆子是发源于河北省、唯一冠以“河北”字样的地方剧种,被誉为河北的“省戏”、“家乡戏”。
【拓展阅读】
戏曲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1、了解戏曲发展历史和戏曲发展的基本规律。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提高学生中国文化素质,树立创造现代戏曲和中国现代文化的信心,为学生进行戏曲理论研究和创作作必要的准备。
三、教学基本要求
贯彻“古为今用”的原则,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中国戏曲史的知识和重要作家作品。让学生认识在这部历史中,群众、演员、剧作家表现出的惊人创造力;发扬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精神,对遗产进行鉴别,为繁荣社会主义的戏剧事业,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服务。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戏剧的起源与早期戏剧
戏曲艺术的主要特点为诗、歌、舞的结合,按“谱式”(一般称为程式)规定进行创造,经过长期蕴育,至宋代成熟。(6学时)
教学要点:宋代以前的戏剧称古剧、百戏角抵戏、歌舞戏、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等。宋南戏的出现标志着戏曲的高度成熟。
第二章 元代杂剧
元代杂剧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金元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风貌。(8学时)
教学要点:元杂剧的剧本体制和演出体制,关马白郑等元曲四大家,王实甫和《西厢记》,金元舞台和演出活动。
第三章 明代戏剧
明代前期戏剧舞台总的状况是较为沉寂,剧本大多为改本戏文;创作数量少,伦理道德剧占绝大多数。《宝剑记》的出现,是明代戏剧的转折点,此后戏剧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8学时)
教学要点:明初四大改本戏文“荆刘拜杀”和《琵琶记》,《宝剑记》、《浣纱记》、《义侠记》、《玉簪记》、《红梅记》等重要作品,汤显祖和《玉茗堂四梦》,传奇的体制,声腔和舞台艺术,明代杂剧。
第四章 清代戏剧
明末清初的戏剧表现了社会复杂的斗争生活,传奇作家比较注重联系舞台实践,编剧技巧也有明显提高。清代中叶以后传奇时代已接近尾声,花部的兴起是中国戏剧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预示。(6学时)
教学要点:李玉和《清忠谱》、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花
部的兴起与“花”“雅”之争,清代杂剧。
第五章 京剧及晚清戏曲改良
京剧是徽戏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花部诸腔结出的丰硕成果,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曲开始了改良,近代戏曲史论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4学时)
教学要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晚清的戏曲改良运动,汪笑侬和京剧改良实践,王国维和《宋元戏曲史》。
第六章 在“五四”新文化和新兴话剧运动的影响下,现代戏曲在变革中发展。(4学时)
教学要点:梅兰芳等“四大名旦”与京剧艺术的发展,周信芳和“海派”京剧,田汉、欧阳予倩的戏曲革新,新剧种的兴起,当代戏曲面临的新课题。
四、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分阶段组织课堂讨论,课堂中展示图片资料及放送演出片断,布置课外阅读历代戏曲名著并观看名剧演出录像。
(课前要求学生学唱1-2首戏曲片段。为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做充分的准备。)
五、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知识性试题和分析性试题基本各占一半。
六、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问题
第一,内容多,时间跨度长,教学中既要注意系统性又要突出重点。
第二,戏曲是舞台艺术,应积极利用录像资料,使学生了解戏曲作品和舞台艺术。
七、参考书目: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中国戏剧通史》 张庚 郭汉城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 《中国历代剧论选注》 陈多 叶长海选注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
为了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我设置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5分钟)
一、导入
1、课前要求学生学唱1-2首戏曲片段。为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做充分的准备。
2、播放多媒体视频,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兴趣,(激发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第二环节:(20分钟)
一、提出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三、播放视频片段:戏曲
第三环节:知识迁移,拓展延伸(5分钟)
回答问题(形式多样)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为学生小结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5分钟)
欣赏一段戏曲,记下它的戏曲名称、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并写写自己鉴赏体会。
教学体会:
总之,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古老戏曲河北梆子】相关文章:
安徽戏曲文化青阳腔03-27
戏曲的观后感(通用21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