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秋古诗及其赏析
中秋的古诗词是那么的美丽,又是那么的令人动容,我们赞美中秋,也赞叹中秋带来的一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秋古诗及其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明镜:比喻晶莹皎洁的圆月。
⑵折大刀:折断大刀。《古乐府》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乐府解题》:“大刀头者,刀头有环也。何当大刀头者,何日当还也。”环与还同音,古人因之借音取义。折,谓归心摧折。
⑶转蓬:也叫蓬转,蓬草随风飞转的意思。蓬,即飞蓬,草名,秋后枯萎断根,遇风即飞飘无定。
⑷桂:此指桂宫,即月宫。相传月中有桂树,故称。
⑸栖:鸟类歇宿之称,此指停留。
⑹白兔: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晋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因以白兔代指月亮。
⑺数秋毫:见月光之明亮。数,一根一根地计算。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此指兔毫。
⑻稍下:逐渐落下。巫山峡:即巫峡,一称大峡,长江三峡之一。
⑼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传言殿前井内曾有白龙跃出,因自称白帝,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端。
⑽沈:古同“沉”。全浦:整个鱼腹浦,指夔州江边。浦,水滨。
⑾刁斗:以铜为之,军中用其昼炊饭食,夜击以警夜。
⑿蟾蜍: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蜍”为月的代称。
⒀残魄:月将灭时的微光称残魄。
赏析
这组诗抒写的就是诗人由望月所感发出的思回归而无期、想报国而无门的情怀。第一首诗吟咏中秋之月,先情而后景。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面对如同飞向空中的一面明镜般的圆月,满目生辉,不由得生出了结束漂泊,踏上归程的念头。但一想眼前现实,便顿觉旋归之心虽切,但却恰似折断的大刀没有环一样,杳香无期,从而倍感痛值、大壁、只能反复沉吟“何日是归年”了。诗的开头两句一写圆月的明亮,一写诗人心理的阴暗,前者衬托了后者。其中“满目”既显示月光普照,又说明诗人别无他视,由此,诗人当时望月凝思的情态也就可想而知。接着第二联交代何以欲归而无归期。原来诗人当时像随风飞转的蓬草,东西南北、漂无定所,行踪是越来越远,这时即令想攀上广寒宫的丹桂以探望长安,也只能仰天长叹而已,天高皇帝远,无法攀援,无幸看见。可见、诗人处境之艰难,遭冷遇之严酷,欲献力于朝廷而不能的苦哀之深重。诗的后四句通过疑照在水面的月色是霜是雪,可清晰地看见栖息林中鸟雀的羽毛,能细数月宫白兔身上的毫毛等叙写,集中突出了月色的皎洁明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闲散无聊的心绪,可谓景中有情。这首诗前四句重在写情,句句运用比喻,情致深婉;后四句集中写景,处处借取其他意象加以突出,景象鲜明,体现了杜诗布局别致的特点。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中秋古诗及其赏析】相关文章:
《一剪梅 ·中秋元月》古诗赏析09-19
《明日歌》古诗赏析08-02
关于清明的古诗以及赏析04-07
古诗江雪全文赏析11-08
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赏析12-31
中秋古诗21首09-25
关于清明节古诗和赏析04-08
中秋节的对联赏析12-31
王维中秋古诗17首10-10
关于中秋的古诗110首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