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08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一)题目

  外来工子女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二)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向城市化发展,近六年,大量外来工不断涌入我市镇乡村,他们随带子女在我镇学校插班就读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共和镇中心小学由于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作用,本地生源不断的下降,外来农民工子女的数量急剧上升,2012学年外来工子女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0%。

  不可否认,大量外来工子女的流入,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部分教师有意无意地会表露出对他们的不欢迎和不尊重的举动,导致挫伤他们的自尊心。通过理论学习和时效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作为共和国公民,外来工学生和本地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应该是平等的。外来工为我们城市、乡镇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的到来促进了我们乡镇的经济发展。按照九年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外来工子女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父母为我们鹤山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或许若干年后,他们就是鹤山的未来建设者,因此,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远见和爱心,解决好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保证他们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外来工子女理所当然应获得和我们本地孩子一样的公共福利。在外工子女教育问题上一直存在如下问题:

  1.学习习惯差

  这些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多动;作业马虎、字迹潦草,不整洁,时有拖拉现象,正确率较低,效果差;课前准备不足,缺乏基本的自学能力。

  2.学习基础薄

  相当一部分一年级新生,没有受过学前教育,与同学交往存在困难,上课不专心学习;其他年级转入的学生,由于教材的不同,其学习水平较低。尤其是英语学习,更是有较大的距离。

  3.心理问题重

  由于以上等各种原因,再加上经济原因,农民工子女往往存在很严重的自卑心理,性格大多比较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或是心理偏激,争强好斗、鲁莽冲动,不受老师和同学喜欢。

  4.行为习惯差

  另外一些孩子由于父母的流动性大而频繁转学,虽然适应环境较快,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胆大无理,行为习惯不好,常常惹事生非。

  (三)概念界定:

  1.家校协同

  目前已有的文献中,对于家庭与学校联合参与学生教育的表达有“家校协同教育”、“家校合作教育”,英文中也有其表达方式,尽管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但在现实工作中其内涵基本相同。从已有文献分析来看,大部分研究者将“家校协同”等同于“家校合作”,且使用后者居多。另外,鉴于已有文献中涉及“家校协同教育”时未提及其来源,而且其主要思想也与“家校合作”一致,故该综述中将“家校协同”教育等同于“家校合作”教育。关于“家校协同”和“家校合作”,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受的概念。而对于我国教育研究者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马忠虎的这一观点,强调了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改变了以往教育界认为家庭教育是从属于学校教育的看法,平衡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深入到了家校合作的本质。

  在我国,“家校合作”尽管尚无确切定义,但是教育专家和教育实际工作者都一致认为,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内涵:(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 合,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提出的“三结合”理论指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有利于达到加强教育的效果。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社会教育则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

  2.外来务工子女:是指来自鹤山以外的外省外市来到本地工作的人员的子女。

  3.家庭教育: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4.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托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施加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健全人格,营造适合这些学生良好发展的家庭氛围,它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协同教育,让孩子能健康茁壮成长,开开心心地学习,学会生活,努力提高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业水平。

  1.教师能力的提高:教师教育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指导家长配合能力的提高;

  2.家长能力的提高:家长教育孩子能力的提高;家长配合学校能力的提高;

  3.建立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的有效制度;

  4.外来工子女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转变;

  (五)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