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作文 篇1
从一出生,我们就对每件事有了不同的理解。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也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也理解了不同的事,不同的人。——题记
理解父母
父母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角色,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对他们的依赖,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大雁离不开蓝天。而他们对我们的爱就像永不枯竭的源泉,那么细长悠久,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无限的生机。在我们任性时,他们理解我们需要疼爱。所以不管他们多累,都会把幸福、快乐带给我们。而我们却从未理解过他们。常常在他们严厉斥责时,义无反顾的顶撞,每句话都狠狠刺进他们的心里。走在父亲后面,偶然发现父亲头上的白发,原来已经越来越显眼,心中的悲伤抑制不住。
他们并不是需要我们长大后多么孝顺,给他们好多钱,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未来的生活更幸福。可是,这些我们都能理解吗?
理解老师
讲台上面,老师正口干舌燥的用流利的普通话讲解着今天该学习的内容,甚至想要把他懂得的知识通通教给我们。可是,讲台下同学们正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今天发生的那些事,不理睬老师的一切活动。偶尔,老师会停下来唠叨两句,但却不会责怪太久,因为他理解我们那颗贪玩的心,所以不会计较太多。但另一个方面,他却担心着我们的成绩,总是会努力地想办法提高我们的.成绩。可是这些,我们都不能理解,只顾自己开心而已。
理解同学
从上学那年开始,我们就和不同的同学开始了学习之旅,认识的同学不计其数。当然,他们对我的关怀也是数不胜数的。有时候常常会想起以前的那些事,有苦也有甜,但每一件都让我刻骨铭心。同学间的友谊简单、朴实,虽然有时会闹闹别扭,但只要谁发生一点事,我们都急忙跑去帮忙,因为我们之间互相理解,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会站在友谊这边。对方的脾气、习惯都成了我们共有的。友谊最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怀念,因为我们都彼此理解。
亲爱的父母、老师、同学,谢谢你们对我的呵护和理解,不管未来的生活怎么样,我都会记得你们,记得你们对我爱,我也会努力地学会理解身边的人。
优秀作文 篇2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中秋夜里的一轮月,会搅动多少人心底的乡愁,曼曼妙妙的月光,又会撩起多少男女的思念。乡愁,在这时刻的月色氤氲里,会如酒浓酽,直入曲肠;思念,伴随灯火明灭,按捺不住,窜入肺腑。天上的这轮月,如水清澈的月光,属于天底下所有心有所系的人,这一夜的情怀,这一夜的翘盼,会催生无数人心底的韶光温馨。
小时候的中秋,简单,朴素,记忆中最清晰的、最有韵味的,就是三两只散发着芝麻香味的大月饼。普通人家,能有几只这样的月饼,已属不错了。小孩子的心里,中秋节最直观、最有诱惑的也就是这些麻饼了。八月十五这一天,早早盼着夜色来临,等一轮满月升上东山,照着农家院落,节日的气氛彷佛一下子浓厚许多,几乎看得清正随着明晃的月光、斑驳的灯光,一起在乡村土地上流动。
天上的月是圆的,桌上的月饼也是圆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团团圆圆的意蕴,更加饱满。母亲会把月饼横一刀竖一刀切成小块,分到家人的手里,每年的中秋,就变成一种具体的味道,沁入心田,难得在这样的日子了,看到父亲脸上坦然的笑。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人圆月圆,才是真正满心欢喜的事。但是呢,自古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离合悲欢,小小年纪,一概不知罢了,所以在父亲母亲包括许多长辈的心里,每一年究竟怎么来看待这个该是团圆的日子,自然也就无从知晓了。
渐渐长大的时候,才慢慢知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词句,才知道“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真切含义,直到人在旅途才懂得,为什么那么多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月是故乡明”的内心刻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不单单是一声叹咏,而是发自肺腑穿透地天的万千和鸣!一个民俗节日,一轮满月,百千种人生状态,无穷无尽的思念与牵挂,交错于一起,构成八月中秋的绵邈、浑厚与温情。只要伫立在这个节日里,思乡、怀人、感恩、忆旧,或者神思千里,或者睹物思人,每一个细节,都会触碰到内心的柔软,每一缕情怀,都会令人感概不已、唏嘘再三。
横亘在面前的这个中秋,又叫人难以平静。大抵是因为年纪增长,乡土之情渐深渐浓,抑或目睹时间流淌,淘洗去的许多风物人情,于这样的日子,更容易蹙入心灵,高天上满月如银,清辉素洁一片,心底里人情起落,况味清晰如初,本来这样的波澜起伏,无关乎某一个具体的日子,只不过在中秋如许的氛围里,更容易暴露内心的怯弱。
辉映城市的一轮月,一样照着远远的乡村;爬上我家窗台的月光,一样也守候在老家的院落。城市的霓虹,会遮挡住满地清辉,乡村的灯火,更加衬托出月光的如水明晃。沐浴这样的月光,何必强求身在何处,有这样的一轮月相伴,进入肺腑的何止人情。就在这时分,静下心来,温一壶月光,与那些不曾走远的灵魂一起,慢慢品啜,慢慢记忆有过的片段。
如潮的桂香,也在中秋夜里,在习习凉风中,弥散不尽。这阵阵桂香,佐伴月亮,最是容易撩起乡思。我确乎是个守旧的人,在这样的气氛里,总是会回味经历过的人情世故。胞兄胞姐,已年过半百,身体好像已不如前硬朗。这些年里,我们都生活在苏城,好不容易回一趟老家,也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聚在一起的时间,真正算起来很少。过大年都难得聚在一起,就更不消说中秋节了。子侄辈也在外面工作,每年中秋“团圆”的`意愿难免有些欠缺,自然也就遗憾多多,但心里边总是又生出许多希望与美好来,希望离开自己羽翼的孩子,能过得开心,能有所成就,希望再次相见,能享受他们的成长与进步,若是这样,也不亚于分享了中秋夜的一家团圆了。
我们一路行走的时候,大概父母也是这样的心情,在圆和缺里,艰难地选择。就算那会子,有一段时间我还生活在乡下老家,父亲对我们的期望,一直没变。年年的圆月里,我们没有在意他鬓角的白发渐渐增多,年年的饼香里,也没有在意这看似平常不过的家居情节竟是如此动人柔肠;直到回首一望,父母故去,音容不再,才明白这般情怀,在这样一个日子里,会是何等锥扎内腑,又有多少男女在满月的光里,思绪万千,情愫难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唱叹,矗立在光影里,叫一辈辈人若有所思,不敢随便入怀,又忍不住触摸再三!
盛一壶城里的月光,斟酌乡情。即便很多人不说出口,这也是中秋夜里,最合乎心境的事情。这一壶月光,胜过酒醴,独有的味道,慢慢还原乡情绵绵。人说乡情是一壶浓烈的酒,我说乡情在中秋之夜就是一壶温醇的白月光。循着月光,我们可以跟故去的先人对话,循着月光,多少灵魂会在目光深处踏上一条归乡的长路。
俗言云:三秋桂子,十里飘香。今年的桂香紧随中秋而来,香幽如潮,绵绵邈邈,浸入心头,又是难以言说的一种情愫。扑面的桂香,更是撩拨人们的情绪,中秋这个节日,在世人的面前,愈发真切,愈发韵味十足。中秋来到,秋天真的就矗立在眼前,父母坟前的草,也真的是秋声瑟瑟了。我不知道,中秋夜的月色,濡染着这样的草色,会是怎样的寂静与斑驳,不清楚少了人眼的村落,又是怎样的幽深与孤独。就是我的兄弟姐妹,也分居在南北东西,这一轮满月,会不会送上我的问候?
而我,只能温一壶中秋夜的月光,慢慢斟酌,细细啜饮,让萦怀的桂香,包裹悠悠乡情,在脏腑内一丝一丝尽情渗透。
优秀作文 篇3
夜深,月色透过纱窗洒下一抹银辉,庭院寂寂,草叶沁香。
若要读书,定当此情此景。
读书须静,如同做人。在不同时候,不同场合,人心境会发生微妙变化,如果你想要用心体会一本书内涵及它所蕴含哲理、反映社会现象,那就必须静下心来阅读与分析,全神贯注地与书中思想做交流,这样才会有所得。做人亦如此,《论语·学而》中云:“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是做事要敏捷,做人要慎言。非常多历史证明,一个人失败,都是因为他无法静下心来,容易被眼前蝇头小利所诱惑,失去了原有平衡点,因此从云端坠落,尸骨无存。吴越之战,勾践惨败被俘,他卧薪尝胆,蛰伏多年,静下心筹划复国大业,终于打败了吴国。相反,西楚霸王项羽本是最有可能夺得天下人,却心高气傲地开口:“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耳!”项羽这种务虚思想观念反映了他性情浮躁与短见政治眼光,最后终于落得自刎乌江下场。高者之所以高,是因为耐得住寂寞。“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清朝学者袁牧如是说。其实如果连读书你都无法静心投入,那更何况做人呢?
凝眉深思,读到精彩纷呈处不禁拍案叫绝,抚掌称叹。
若要读书,定当此情此景。
读书须思,如同做人。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郑板桥也曾说过:“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这些都表明了读书需要思考,光消化不吸收只会导致你成为一台毫无思想机器。做人亦如此,不论你身份地位是高是低,才疏学浅或是学富五车,都要学会思、省,“三省吾身”即是做人极高标准。思考每天我们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什么事值得做,什么人值得相信……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在不断思考中,我们待人处事会更加成熟,也就少了一些不必要麻烦。读书思考,是为了更好地消化书中内容,理解书思想主旨,让灵魂更上一级台阶;做人思考,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迈向成功。
漫步书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
若要读书,定当此情此景。
读书须择,如同做人。亚里斯提卜有一句名言:能够摄取必要营养人要比吃得非常多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学者往往不是读了非常多书人,而是读了有用书人。可以看出,读书重要,读一本好书更为重要,这完全取决于你选择。读书就如同交友,不好书籍可能会把你戕害。所以读书必须要学会取舍。做人亦如此,在通往成功彼岸路上,你会经历非常多诱惑,这时,你是沉迷其中,还是坦然拒绝,也完全取决于你选择。读书取舍,为是让灵魂荡涤于清澈溪流中,从中获益;做人取舍,是为了不再轻易迷失。
读书与做人当真是密不可分。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文化素质,可以陶冶情操,这些都为“做人”打下了坚实基础。可以说,读书是做人基础,做人是读书反馈。
古往今来,讲“读书”,就是为了“做人”。读书是学知识、明事理最好途径,其根本目就是如何做人,做怎样人。明代徐谓说“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这句意味深长话让人深思。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他高尚气节。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不愿趋炎附势高洁品质。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忠君报国铮铮铁骨。
那么放眼历史古今,“读书”不思“做人”,意义何在?
【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作文优秀作文优秀10-15
优秀的作文【优秀】07-04
优秀的作文(优秀)07-05
【优秀】优秀的作文07-05
(优秀)优秀的作文10-24
(优秀)优秀作文10-24
(优秀)优秀作文10-26
优秀的作文(优秀)10-24
优秀作文(优秀)10-24
优秀作文【优秀】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