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改中看园长管理理念的转变
当前,新课改牵动着无数颗关注的心,课改已成为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一名园长,要在改革的浪潮中把握时代脉搏,让幼儿园始终处于不断向上的发展态势,感悟到园长的治理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制约着每一位老师,制约着幼儿园的发展。因此,以新课改为契机,进行有效的治理,改变现有的治理模式,需要我们治理者对自己的治理思路、行为重新审阅、思考和实践。
一、课改中的幼儿园自主发展
治理者理念的转变是推进幼儿园自主发展的要害
1、由管转化为导
长期以来,园长一直扮演着监督、检查和评价者的角色,而教师也习惯处于一种被监督、被检查及被评价的地位,过多的条条框框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们渐渐丧失了自我思考、自我理解和自我决策的能力,从而使教师与园长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治理者要从一个检查者、评价者的角色中调整出来,成为教师开展课改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及时向教师传递信息,树立治理就是服务的现代化治理思想。并由过去办公室化的治理转为现场治理,帮助教师从幼儿的反馈中分析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帮助教师学会反思,运用理论分析教育现象,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理性,引导教师讲孩子的故事,分析孩子的言行,寻找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
2、由单项的影响转化为双向的互动
在对教师开展指导的过程中,着力改变园长“一言堂”,让教师只带耳朵和笔记本被动听和记的状况,力求达到一种双向互动的学习氛围。每月一次的答疑活动是教师一个阶段反思的聚焦,是亟待解决的要害问题。我们将教师个体产生的迷惑由大家共同来解答,教师在畅谈中放飞思想,在群体聪明的碰撞下形成更强的教师个体。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教师的行列中,成为她们忠实的、有能力的合作伙伴,倾听她们的声音、赏识她们的表现、探知她们的秘密、了解她们的需求、解除她们的迷惑、分享她们的经验,与她们一起求索、假设,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体,营造一种双向互动的学习氛围。
3、由划一的课程转化为弹性的课程
现实的课程治理模式中,统一的目标治理、一刀切的要求及安排得满满的幼儿作息,促使教师把精力集中在完成形式化的、静态式的教育计划上,放在应付上级各部门及园长的检查上,而忽视了关注孩子动态发展的实际需要,更限制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原来划一的课程转化为弹性的课程,即:答应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自主选择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及教育策略;答应教师根据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和爱好变化调整活动进程;答应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和学习需要灵活安排时间与空间。如:在作息安排上,我们注重原则性,把握好“两餐一点、二小时户外活动、场地的安排和各课程间的平衡”,然后将活动安排的自主权交给教师,答应教师作灵活、适当的调整。由于将课程权下移,教师的创造潜能被充分激发。现在教师们经常会去思考:我该怎么做?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还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层次能力的教师提出计划制定上的不同要求。如:新教师制定计划是流程式的,有经验的教师制定计划是块状式的,骨干教师则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改中的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
预设与生成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是课改新的课程形成方式。预设与生成要求教师根据目标及幼儿的需要和已有的经验以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成活动。通过分段、分组,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学习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发生了变化。
1、关注幼儿的爱好
对幼儿来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爱好,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如今,我们的教师改变了过去只会预设、只会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教学进度备课、上课的习惯,学会把眼睛关注孩子的“平常时刻”、关注幼儿发展的“机会之窗”,及时地将生成活动引入幼儿园课程。如:在一次秋游前夕,孩子们在自由活动中讨论着:“这次秋游去哪里?你预备带些什么东西?”等一些话题,此时,教师及时把握住教育的契机,便有了“秋游计划”这一活动的生成。由于活动的内容和孩子密切相关,整个活动实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地位。活动中幼儿有争论、有矛盾、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假如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则体现了“重过程”的理念,孩子们在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达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提高,其中不仅是口语的表达,更有用符号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此外,幼儿的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分工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整个活动给了孩子很广阔的活动空间,放大了有价值的教育过程。
2、注重环境的创设
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师正是通过对环境的利用与创设来引导并促进幼儿的主体性等多方面得以发展。然而,在以往的环境创设中,教师们为了追求一种美化与装饰,把布置的任务都由自己包办了,而忽视了环境这一独特的教育功能及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如何让孩子与环境产生更多的互动,使环境为孩子的发展发挥更多的作用成为了我们研讨的重点。
教师们力图通过环境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推动幼儿自主的活动。如:有一位孩子在玩瓶子的过程中,发现装着不同物资的瓶子摇出的声音是不相同的,他兴奋极了,忙着找来伙伴让他们一起欣赏、敲击,从中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如今在环境创设中,教师们力求将环境与课程相匹配,重视环境在组织实施中的作用,把环境作为一种课程来设计、探索,由师生共同交互构建环境。宽松的环境、开放的空间,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暖和的阳光、充足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
3、重视幼儿多种表征能力的培养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们开始注重利用多种媒介,让孩子表达多种想法与情感,激发幼儿的多种表达。如:前段时间一直接连不断下着雨,教室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伞,在自由活动中孩子们不停地讨论着关于伞的问题,教师及时关注孩子的爱好点,开展了伞的活动探索。在经历伞的种类、用途等谈话之后,引导孩子利用多种媒介设计出了一款款奇妙而又新奇的伞。有利用各种绘画手段设计的会飞的伞、带电风扇的伞,有用积木搭的为盲人引路的伞,有用泥工制作的母子伞,还有放烟花的伞等。教师们不仅注重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整合,还从孩子稚嫩的作品和表达中捕捉教育契机,力图让孩子从情感、品德、能力等诸方面都得到渗透发展,从而培养幼儿的多种表征,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舞台,看到孩子发展的潜力。
三、课改中的实地式培训
教师在理解教育理念的同时,他们普遍认为把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难度很大,往往无所适从。治理者应走进教育第一线,用有目的和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捕捉教师的教育行为→倾听教师的想法、仔细观察教师的做法→提出质疑,层层追问→耐心等待教师的回应→提供策略→用教育理论解读教师的教育行为。
例如:小班曾老师说新年过后,小朋友都在比划谁长高了?还争着与老师比,爱好很高。立即捕捉到老师无意间的话题,提出问题“怎样创设环境让孩子既可以自己测身高又可以与同伴比?”,老师说:“用有趣的标尺。”于是,追问:“怎样把整合的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在耐心等待教师的回应,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曾老师创设了《你长高了吗?》的教育环境:按照小班身高的标准,把达标线以上用绿色块面表示,没有达标的用另外一种色块表示。每个孩子在测量后,把自己的照片贴在相应的位置。这样做了以后,孩子们更关注的是怎样使自己长高,于是促进了孩子用餐、午睡、运动爱好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效果很好。
把教师的教育实录,作为园本培训的课程
长期以来园本培训都以讲座、听报告等形式进行,对教师的指导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使教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我们在现场诊断、实地培训,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发现教师有很多无效的案头工作。这些案头工作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又影响了她们教育探索的热情和教育实践能力。我们熟悉到在新课改中要改变这种状况。
为了使园本培训更具有实效性,我们在减轻教师案头工作,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孩子这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我们要求教师用实录的方法记录孩子的表征行为、探索行为以及教师自己的分析和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等。为了便于教师的记录,我们采用照片实录、图画实录、文字实录的形式,一事一议,鼓励教师讲述自己关于教育的故事,由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看着这些实例就可以实践,并启发教师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触类旁通产生更多的教育策略。因此教育实例同时也成为我园培养教师把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园本教材。
多渠道尝试,让家长参与、支持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密切合作,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如何实施是一个难题?我们的做法是:让家长多渠道地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活动中,这样既能让家长了解新课改,又能增强家长工作的有效性。
在开展“我的爸爸、妈妈”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收集家长各种信息,我们把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信息作为家长参与的资源。为此我们开展了牙科医生、设计师等进入孩子课堂的活动,并在全体家长中广泛宣传。通过这个活动,既让家长在参与中了解了新课改的精神,又让孩子在过程中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学习爱好。
在家长园地的创设中,改变了以教师为主提供教育内容的模式,而是更多的在与家长的多种交流中,捕捉、记录、汇总、分析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使之成为教师指导家长的主要内容。这样,增强了家长工作的有效性,使家长园地成为教师与家长平等对话,共同关注孩子发展的平台。
教师们把有价值的关于家长工作的实例,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教师做好家长工作的园本课程。
以上只是我们在学习实施新课改精神过程中的一些措施与总结,我们深深感到身负的教育重任,剖析自我,也看到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需要我们下一步进行改进。
1、 加强教育治理机制中自我治理机制、激励治理机制的健全,使治理更具人性化、科学化。
2、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要适应教改的需要和形势的需要。
3、 如何促使园本的特色理论得到丰富与发展,如何完善本园品牌特色,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
当然,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问题,更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走好坚实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