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教师合作共育的禁忌

时间:2022-10-18 16:53:08 文婷 园长之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长与教师合作共育的禁忌

  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长与教师合作共育的禁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长与教师合作共育的禁忌

  家长与教师合作共育的禁忌

  为了使与幼儿教师的合作卓有成效,家长要坚持做到以下几个“不”字:

  1. 不炫耀学历

  现代社会是个学习化的社会,家长的学历越来越高。作为家长不要特意在教师面前显示自己的学历、炫耀自己的高学历,如“我是医学硕士”、“我是留美博士”。据笔者2001年7—8月对80位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抽样调查发现,97%的教师都喜欢与“同等于自己学历水平”的家长交往,因为这样的家长“容易沟通”,而不喜欢与“高于自己学历水平”的家长交往,因为这些家长与“低于自己学历水平”的家长相比,“更难相处”。可见,家长的高学历会对教师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阻碍着交往渠道的畅通。

  2.不卖弄才能

  谦虚谨慎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家长也应继承发扬,在教师面前,不要任意拔高自己、故意表现自己、甚至吹嘘自己,如“我公司的人数要比你班上的小朋友多多了,我管理一个公司要比你管理一个班级难多了”、“不论你有什么问题,只要问我,我都能回答出来”,这样不但不会赢得教师的尊敬,反而还会引起教师的不满。

  3.不轻视教师

  教师职业在实践上虽然还未成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却应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家长不应轻视教师的职业,看不起教师,视教师为保姆和阿姨。这种陈腐落后的观念必然会成为交往中的障碍物,降低家长与教师交往的质量,所以要加以纠正。家长要意识到现行的教师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拥有上岗证书,懂得儿童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掌握了多种教育技能和技巧,像其他职业的人们一样值得尊敬。

  4.不非议教师

  身为家长不要在教师背后对教师评头论足,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非议教师,如教师的容貌身材、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否则,不仅会降低教师的威信,而且也会损害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5.不计较教师

  教师每天都要和30多个儿童打交道,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处理事情也难免有不妥之处,对此,家长要宽容大度,给予谅解,而不要斤斤计较,抓住教师的偏差、过失不放,甚至耿耿于怀,伺机报复。这样,只会导致彼此关系的对立,恶化儿童成长的环境。

  6.不报告园长

  教师都比较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家长若对教师有什么意见、建议,最好能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当面向教师提出来,或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委婉地向教师表示出来,千万不要向园长所长“打小报告”,给“园长信箱”投放“人民来信”。这样,只会加深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导致交往的中断。

  家长如何做好家校配合

  一、家校沟通配合的重要性认识

  我觉得,家校配合的重要性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互通孩子成长的情报,以便双方全面地把握孩子学业、品行发展的状况,及时给与干预和纠正。

  上学的孩子,天天都在变,变成什么样子了,家长和老师眼里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从初三起上高中的学生,身心的变化都很快,他有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思想也越来越复杂,不再像小的时候那么单纯、好把握。因为家长跟老师的角色不同,孩子在家长和老师面前的表现也渐渐不一样了。这样,家长和老师都只看到了孩子“成长变化”的“一个方面”。因此就需要经常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孩子的成长状况,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有的放矢。这个沟通是双方都需要的。

  二是,家校配合可以使二者的教育更好地协调一致,效果好。

  学校在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即在智育的开发方面作用巨大,而家庭在行为习惯养成、品德个性形成方面的作用无可代替。通过家校配合,家长了解了学校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品德行为的要求,比如《学习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回家以后就可以监督和要求孩子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这样,把学校要求跟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道德养成,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是,家校配合可以更好地缓减孩子学习考试的压力,防止孩子过早厌学。

  目前的中国教育,是以选拔淘汰为主的升学考试教育,为了考出好成绩,学校和家长都在拼命撵着学生跑,学生忙得没有时间睡觉,星期六、星期天不能休息,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家长必须给孩子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支持,以帮助孩子缓减心理压力,树立信心。所以,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家长就必须注意跟学校配合,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当发现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信心不足,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就必须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特别要说明的是,孩子学习的好坏,老师的评价固然重要,但实际情况是,学生更看重家长的态度和评价,应该说是“特别在乎”且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影响也就特别大。对很多孩子来说,他学习的动力首先是来自家长,首先是为家长学习,其次才是自己。这一点希望家长仔细体会。

  四是,家校配合可以减少社会不良环境的对孩子的影响。

  家校要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修渠、铺路,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未成年人缺乏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控能力弱,抗污染能力也不强。松懈对孩子的管理,或者由于家校配合不力,造成孩子管理上的漏洞和空挡,游离于我们创造的环境之外,很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比如沉湎网吧、抽烟喝酒、敲诈勒索、盗窃抢劫、离家出走等,从而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二、家长做好家校配合的三点注意

  1、要充分理解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动机和目的是相同的。

  家长到学校来找老师,是为了孩子,老师叫您到学校来,指出孩子的问题,挑孩子的毛病也是为了孩子。不同的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已,各自发挥不同作用,但大目标是一致的。这是家校配合教育的大前提,要充分理解,理解到位了,就不会在家校配合上跟老师、学校闹别扭。即使老师和学校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要理解老师和学校的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咱们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是家校配合沟通的前提。

  2、孩子有了问题不能互相埋怨。

  没有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所以从学校来说,学生犯再大的错误也不能把怨气撒到家长头上,因为家长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从家长来说,也要理解,没有一个老师不愿意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成绩出色、品行好,所以,孩子有问题也是老师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孩子在学校犯了这样那样错误,家长也不能把怨气撒在老师头上,除非学校和老师有明显的责任。

  3、不要认为孩子犯错误是丢了家长的脸。

  普天之下的父母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都能给自己长脸,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期望也可以给孩子带来上进的动力。但是,我们也得尊重和理解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未成年人的成长实际上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也就是说是在“不断地与错误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所以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正是他的错误才给了我们教育他的机会,才成就了我们家长的权威。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应该感谢孩子的错误。

  所以,第一要理解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第二当孩子有了错误,既不要因为自己的脸面而大发脾气,对待孩子简单粗暴,毫无节制地发泄自己的不满。也不要因此而不主动配合学校,更不要因为自己的脸面而包庇孩子的问题、或者阻挠对孩子问题的处理。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远比你的脸面更重要!这是为父母者特别要注意的一点。

  三、家长如何做好家校配合的十一种情况

  (一)经常主动与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

  方式可以是打电话或走访等。关键是“主动”。沟通的目的是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情况,以便跟老师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有的家长跟老师打电话,或见了老师也不知道问什么。那么可以用沟通“十问”:

  1、上课能不能专心听讲?是不是能跟着老师积极发言?

  2、作业认真不认真?能不能独立按时完成?

  3、学习的习惯怎样?有没有坏的学习习惯?

  4、下课是不是经常去问老师问题?

  5、肯不肯动脑筋思考问题?智力状况怎样?

  6、学习态度端正不?老师指出的问题改不改?

  7、学习的积极性高不高?上进心强不强?

  8、其他行为表现、同学关系不知怎样?

  9、孩子有没有给我们家长提什么意见?

  10、请老师告诉我们,需要我们家长在哪些方面注意配合?

  你经常关心自己的孩子,老师就关心你的孩子,这比请客吃饭强。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状况、才能跟学校做好配合,步调一致,孩子有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这样太被动。我知道家长都很忙,忙得顾不上回家,顾不上孩子。但是再忙,你再成功,孩子不成功,你只能算成功一半。做好的父母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有出息的孩子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二)当你接到老师反映孩子问题的电话。

  1. 不要紧张、不要生气

  2. 仔细听老师把情况说明白,不清楚的问清楚。

  3. 如果老师有怨气,要给予安慰。老师跟家长一样,学生不争气他也会生气。老师也希望得到家长的要理解,支持。

  4. 如果确实是自己孩子犯了错误,特别是顶撞老师、同学打架之类,要明确表态:“咱孩子不对,你放心,孩子回来我们会好好教育的”。(这时老师最需要的是家长的有力配合。)

  5. 主动询问老师:“需要我们家长做什么配合?需要我们怎样做?”

  6. 如果有时间,可以主动提出:“我们到学校来一趟怎样?”

  (三)当老师通知你立即到学校去,需要到校面谈。

  1. 再忙,尽量调整手头工作,赶快到校。若实在去不了,要尽快告诉老师特殊情况,协调好补救措施。

  2. 再急,也要调整好情绪,做到心平气和,不要激动。一般老师知道的事,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下了。

  3. 到校后,认真了解孩子的问题情况,然后见到孩子,把有些问题当面落实。(就是说把老师的反映的情况,在孩子哪里要证实。虽说老师不会骗人,但有时也会出现调查不清,主观武断的事);如果认定事实有误,不要当孩子面跟老师争辨,应单独跟老师交流。

  4. 如果孩子确实有违纪行为,应给老师和学校明确表态:“我们会好好教育,积极配合学校老师的处理”。

  5. 如果孩子被停课。(注意停课也是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的措施之一,所以不要跟老师讨论能不能停课的问题。)而是要弄清停课之后的教育任务:孩子回家后该如何进行反省——反省作业是什么?要不要写检查、反省报告、保证书等。然后问什么时候再来?

  6. 留下老师的联系方式。然孩子把书包收拾好,平稳地把孩子领回家。特别注意不要在路上教育孩子、跟孩子发脾气。以免孩子产生过激行为,回家再教育也来得及。

  7. 回家后,在批评教育的同时,也要设身处地的帮孩子分析错误问题,审查其检查写得是否深刻,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要让其确实从心里承认自己错了,并且态度诚恳,愿意好好接受教育,努力改正错误。高中学生尽量避免使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如非打即骂、埋怨训斥等。

  8. 然后,要亲自领孩子到学校去,跟老师交流孩子停课反省认错及家长教育的情况。注意: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到学校去找老师。老师特别在乎家长配合教育的情况,如果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不予重视,那么孩子认错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最大的问题是会给孩子传达一个错误的信息“你看我爸我妈都不当回事,就你老师把我的问题当个大事揪住不放!”,试想,这样教育的效果能好吗?

  (四)当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班主任老师说“学校不要了,你孩子被开除了”。

  你不要相信,这多半是老师的气话。因为开除学生是很严肃的事,并且有严格的程序,必须由学校的德育处上报学校研究,然后才能做出处理,并通知你家长到校,由德育处直接告诉你处理结果。班主任及其他任何老师都没有这样的权力。如果老师这样说了,可能是被学生气坏了,要么就是对家长的配合不满,可能是在给家长施加压力。

  (五)当孩子回家谈到对学校或某某老师的不满时,家长不要轻易赞同或附和。

  遇到这种情况要注意引导孩子。学校各有所长,老师也是人,不是圣贤,都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作为学生,我们要引导他:重要的是学好功课,去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而不

  是为了挑老师或学校的毛病。不管老师有多少问题,家长一定要维护老师的权威,一则老师不可能由学生生随便选择,二则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家长不做“亲其师”的工作,孩子就不会有虚心的学习态度。

  (六)鼓励孩子讲在学校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故事。不管是跟自己有关的、无关的。

  如学习上的故事、同学的故事、师生之间的故事、学校当前的大事、要事等等。从中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发现他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里面有他的痛苦,也有他的欢乐,虽然看起来轻描淡写。家长也可以从这里发现跟孩子交流的话题,只有跟他讨论他喜欢的事物,你才能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载体,才能在沟通中顺势引导。这是“聊天教育法”。高明的教育是不露痕迹的!

  (七)当听到孩子说到学校、班级了的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应引起注意。必要时及时跟班主任老师通气。

  比如孩子谈到:班里面发生什么怪事了,班里有帮派团伙欺负学生了,谁要打谁了等等。这些信息要引起注意,如确实存在要暗地里跟老师通气,以提醒老师防范(打电话、发短信等)。但主意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八)学会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常规沟通的重要形式。学校的目的是通报学生的半学期或一学期来的成长进步和学业发展情况,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状况,做好配合教育工作。但往往家长会开完之后,效果大不一样,这与家长“会不会”开家长会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家长如何开好家长会?

  1. 要努力把家长会开成“沟通的会(老师和家长)、鼓励的会、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会”。这是开好家长会的目的。它不是告状会、也不单是成绩发布会。

  2. 家长会的首要任务是搜集和发现孩子成长、进步的证据。不论在做人方面(品德、行为),还是学业方面(态度的转变、成绩的上升、方法的改善等)。注意:不要忽视一点一滴,哪怕是十分微小的亮点和进步!如果没有找着这方面的证据,家长会就白开了。

  3. 回家后,父母、孩子坐下来,平心静气跟孩子反馈开家长会的情况。首先提出孩子成长进步的点点滴滴,充分给予肯定和表扬,表达父母的喜悦和满意,并希望继续努力。接着谈问题,拣重要的谈1-2个,最多不超过3个问题,并且跟孩子一块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和办法。

  4. 最后给予鼓励,给孩子上进的信心和希望。

【家长与教师合作共育的禁忌】相关文章:

教师的教育培训心得:家校合作共育07-21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11-20

家校携手共育家长心得05-17

家园共育家长表扬信10-12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11-11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03-08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12篇05-10

家校合作携手共育心得(通用24篇)11-12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