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个共育主题
家长工作难做,做了收效甚微,是许多老师的体会。针对这一难题,我大胆进行尝试,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家长的需求,安排一年一个共育主题。让小班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园
习惯了家庭生活的孩子,突然间被送人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家长最担心的是老师能不能管理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孩子在幼儿园里会不会受委屈。怎样才能让家长放心呢?
采取多种措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孩子在幼儿园吃得饱不饱,睡觉没有,喝水多不多,这些是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问题。为了证明我们的工作能力,在接孩子时我总是抢在家长问问题之前主动向家长介绍情况,如今天孩子吃了多少饭,喝了几杯水等。在家园联系栏中,我们增设了介绍孩子在园情况的内容。有的家长接送孩子匆忙,我们就鼓励孩子向家长介绍
在园的情况。这些措施使家长从不同渠道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
成立班级家委会,使其成为家长,教师沟通的桥梁。经过充分了解和家长推荐,我们挑选了四名家长认可并有一定教育经验的家长成立了班级家委会,共同管理班上的事。家委代表们深入了解幼儿园生活,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宣传员。
根据班上实际问题发放宣传材料。小班家长由于不了解幼儿园教育,起初对教师所实施的教育产生了不少误解。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定期向家长发放宣传材料。例如,我们培养幼儿学习穿衣、独立进餐,家长们误认为老师对孩子缺乏照顾,有的甚至明显表现出不满。于是,在与家长耐心沟通的同时,我们还发放了宣传材料《重视孩子参加劳动》等。宣传材料深入浅出,不同层次的家长都能看懂,效果很好。
每月开放半日,让家长感受教育。要想使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一学期一次的半日开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与家委代表们协商,每月进行一次半日观摩,让家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幼儿园。家长了解了教师对幼儿的关心与教育,了解了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渐渐地怨言少了,开始与老师主动交流。
让中班幼儿家长参与教育实践
到了中班,家长们开始关心幼儿园的教育。他们在离园时的话题由原来的经常询问“今天吃了什么”改成“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因此,,我改变了家园工作的策略。
为了让家长参与教育实践,我与家委代表协商,制定了不同形式的亲子活动计划,有亲子教育活动、亲子游戏活动及亲子郊游活动等。家长参与活动之前,我们先向家长介绍活动目标,为家长提供指导方法,如具体的指导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然后,让家长亲自参与指导。有一定教育方法的家长,根据提供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对孩子进行指导。缺少教育方法的家长,则依据教师预先提供的方法进行指导。遇到突发情况难以应对时,老师及家委代表会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我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和组织家长研讨。研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家长中教育子女的难题及家长的教育误区。由于问题贴近家长,所以在研讨中,家长们各抒己见。
在实践、研讨、再实践的过程中,我与家长渐渐达成了教育共识。在我的鼓励下,家长们开始总结自己的小经验并在家园栏中进行交流。在相互学习与交流中,我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增进了理解,成了合作伙伴与朋友。
让大班幼儿家长参与教育决策
过去,在家园共育中,我们总是把自己摆在主角的位置,而家长总是充当配角。如今,当家长们向我提出教育建议时,我就放下了老师的“架子”,耐心地倾听。我时常主动向他们介绍本班的教育目标,广泛听取意见,然后和家委代表共同修改教育目标。例如,在组织郊游活动时,漫卿的爸爸提出,能不能把郊游活动变成与科学教育有关的活动,因为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多接触一些科学知识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有好处。于是,我们把郊游改成了参观科学宫,并与家委代表共同商定出活动目标和具体的活动计划。在活动中,有的家长又向我提出:“老师,您看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我觉得回去后还应进行一些这方面的教育。”虽然他们的想法早在我的计划之中,我还是充分地给予了肯定。在以后的延伸活动中,家长们又不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结果我们的教育活动越搞越好。
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这三年中,我和家长们为了实现家园共育这一目标辛勤耕耘着。三年的尝试使我体会最深的是,要搞好家园共育,就必须紧紧抓住家长的需求,把他们引入教育的大门,促使其不断地深入到教育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