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

时间:2023-05-02 10:12:23 幼儿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热点关注: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

 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一) 

·

热点关注: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

  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 

  禽流感也能感染人类。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 

1、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极大。禽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被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后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被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后,禽类出现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

2、如何灭活禽流感病毒?

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口腔和粪便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具有极强的抵抗力,特别是在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可存活很长时间。禽流感病毒对低温非常适应。在零下20℃左右可能存活几年,在4℃的气温下能够存活30—35天,在20℃的温度下只能存活7天,在56℃用10分钟就能灭活,70℃2分钟就可灭活。

3、禽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禽流感病禽可以从呼吸道、结膜和消化道排出病毒,感染方式包括与易感禽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及与受到污染的各种物品间接接触等。由于病禽粪便中有大量排毒,其污染的一切物品如饲养管理器具、设备、授精工具、动物、饲料、饮水、衣物、运输车辆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而发生机械性传播,人员流动与消毒不严也可能起传播作用。

禽流感在潜伏期内也有传染的可能性。母鸡感染本病后,可在所产蛋中带有病毒,可经蛋垂直传播给后代。种鸡感染发病后,引起受精率、出雏率降低,雏鸡早期死亡率增高。

4、禽流感病毒易感动物有哪些?

许多家禽和野禽、鸟类都对禽流感病毒敏感,可从体内分离出病毒。家禽中火鸡、鸡、鸭是自然条件下最常受感染的禽种。其他包括珍珠鸡、家鹅、鹌鹑、雉鸡、鸽、鹧鸪、鹦鹉、虎皮鹦鹉等,以及野禽和野生水禽,如鹅、燕鸥、野鸭、鹱、海岸鸟和海鸟等。

除海鸟和水禽外,还从以下多种鸟中分离到流感病毒:燕八哥、石鸡、麻雀、乌鸦、寒鸦、矶鹬、脊鸟令鸟、鸽、槛鸟、椋鸟、岩鹧鸪、燕子、苍鹭、加拿大鹅及番鸭等。据国外报道,已发现带毒的鸟类达88种。鼠类不能自然感染流感病毒。

5、高致病性禽流感怎样传染人?

人类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病毒本身都会受到感染,此外,接触飞沫及呼吸道分泌物也可能受到传染。

而一旦禽流感病毒与人类病毒重组,从理论上说,就有可能通过人与人传播。届时,这种病毒就会成为人类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样。但是禽流感对人类还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传播到何种程度会变异,谁也无法预知。到目前为止,只发现经过家禽传染给人的这种病例,还没有发现一例人与人之间传染的禽流感。

6、人吃鸡鸭鹅肉会被传染禽流感吗?

禽类煮熟煮透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进入人体。病毒进入人体如果存活,是否会通过消化道传入人体各组织中以及病毒在人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些机理现在都还不清楚。

7、人患禽流感后会有哪些症状?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泻、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病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二) 

1、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应对禽流感?

人们对禽流感的研究历史悠久,第一次禽流感发现于1878年。全世界已经历了十余次大流行。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人们已经掌握了控制禽流感的有效方法。

2、国家预防和扑灭禽流感的措施是什么?

国家制订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控制扑灭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和程序。包括:疫情报告、疫情诊断、疫点疫区的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紧急应急体系、经费的来源和保证等。一旦发生疫情,国家启动紧急应急系统,疫情将很快得到控制和消灭。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养殖户不得自行处理。

3、为什么要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进行封锁?

尽快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进行隔离封锁,以限制禽类、人员和运输车辆等的流动,从而阻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从疫区向非疫区传播,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减少因高致病性禽流感所带来的大经济损失和国际影响。

4、解除封锁的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为21天,在潜伏期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新的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只有在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期内没有新的感染个例,才能证明没有禽流感病毒存在。因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疫区的封锁在扑杀了最后一只家禽后经过至少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间才能解除。

5、为什么要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所有家禽扑杀?

我国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划为疫区,因为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禽是最易受到感染的。为了保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能够得到完全彻底扑灭,将疫点及其周围3公里的家禽全部扑杀是完全必要的。这将有利于控制病禽及其粪便、污水等污染源造成的病原传播。这是控制烈性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做法,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6、为什么要将扑杀的家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因为被扑杀的家禽体内可能含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果不将这些病原根除,让病禽扩散流入市场,势必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扩散,同时可能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对扑杀的家禽做焚烧深埋后的无害化处理。

7、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为什么要追踪疫源?

因为及时彻底地消灭疫源是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应及时上报疫情,尽快找到疫源点,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对疫点进行封锁,对家禽进行扑杀,可有效防止禽流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8、为什么要对候鸟进行疫情监测?

禽流感病毒能感染许多种野生鸟类,特别是迁徙的水禽。已有证据表明,候鸟往往是禽流感病原传播的真正来源。因此,加强对候鸟的疫情监测,对寻找禽流感疫源是非常有用的。最近亚洲地区禽流感大面积、多国家同时爆发与候鸟的迁徙散毒不无关系。

9、如何处理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废弃物?

对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废弃物,要按规定做无害化处理。能焚烧的地方,必须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不能焚烧的,则采取深埋的方式处理。同时对所处环境做彻底消毒。

10、普通市民应该怎样预防禽流感?

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尽量避免触摸活的鸡、鸭等家禽及鸟类;

加强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提高机体免疫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保持室内清洁,确保排水道去水顺畅,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吃禽肉、鸡蛋煮熟煮透;在疫区的人员戴口罩;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及时就诊。

【热点关注: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相关文章:

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连裁)04-26

泰国禽流感防治经验04-27

春季防治禽流感工作安排03-27

禽病防治疑难问答04-27

八款最受关注的热点车型04-29

热点问答/创新举措/热词解释04-27

知识问答竞赛总结01-07

肉牛的育肥知识问答04-27

关注煤化工的污染及防治04-28

安全科普知识问答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