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原则

时间:2024-10-29 08:58:28 雪桃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原则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加强家园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原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原则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原则 1

  (一)目的一致性原则

  目的一致性原则指家长和教师在互动合作的过程中,需抱着一致的教育信念,目标要协调统一,教育要行动一致,向幼儿提出相同的要求。无论是在教育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尽可能避免发生分歧,如培养的幼儿自主能力,教师通常会要求幼儿自己穿衣、叠被子,自己使用筷子吃饭,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回到家中,家长代替幼儿做他能做的事,剥夺幼儿独立自主的权利,也抹杀了教师的教育期望,这样对幼儿行为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另外,有调查研究表明,家长和教师的关注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家长往往更加关注幼儿在园的人际交往与学习情况,而教师则更加关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关注点的差异,教师与家长之间容易产生误解,影响家园合作的效果。因此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与家长保持目的一致、步调统一、协同合作,幼儿才能获得良性的发展。

  (二)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是指家长和教师作为家园共育的合作主体,共同承担着教育幼儿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家长工作的平等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他们处在相同的位置,教师应当尊重家长,跟家长平等交流。但事实上教师与家长却长期处在非对等性的地位,存在着教师“训导家长”和“讨好家长”两种不同的倾向。有教师希望并要求家长无条件地配合幼儿园班级的各项工作,较少或基本不考虑家长的想法和需要,家长常常处于被支配者的地位,教师成为手握教育特权的施令者。而有的教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会刻意地迎合、讨好家长,教师成了看护者、照料者甚至保姆,家长则成了领导、上司。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师与家长是合作的关系,他们互为伙伴。教师不能站在制高点去评判家长的行为,不宜用师者的口吻去教导或训斥家长,同时也不能一味地去迎合家长,而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传输信息,同时注重信息的反馈,鼓励家长向教师表达自己的疑虑与意见,让家长知道教师和家长一样都关心幼儿的发展,都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者。当与家长出现误会时,要以平和的语气与家长解决误会。二是家长之间是平等的。在家长工作中教师应当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家长,赋予每个家长平等的话语权、参与权与管理权,不因其社会地位、经济水平高而使其享有更多的特权。总之,家长工作的利益中心是幼儿,任何的沟通、交流、合作都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三)因人而异原则

  因人而异原则指教师在进行家长工作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家庭的特点,如家庭成员构成、教养方式、生活习惯、教育背景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互动手段。每个家庭背景有差异,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不同,在育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人而异。面对年轻家长,老师应提供更多的育儿指导与帮助;面对经验丰富且颇有育儿经验的家长,老师可积极与他交换意见,邀请他为其他家长进行经验分享;面对祖辈家长,老师应当更有耐心,对他们的教育理念表示理解与尊重;面对享有优势资源的家长,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其自身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因人而异并不代表趋炎附势,不因家长拥有良好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而另眼相看或区别对待。反之,因人而异的原则同样是建立在平等性原则之上的。

  (四)理解性原则

  理解性原则指在家长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对家长应做到最大的理解和包容,用最大的耐心去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双向的、平等的,但教师作为互动沟通的主动发起者,理应自觉承担更多的责任。很多家长特别是祖辈抚养者或文化水平较低者,常常缺乏必要的教育常识,教育观念也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对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深信不疑;有的家长对幼儿园期望过高,要求甚多,不能容忍教师工作出现任何的偏差,有时会“百般刁难”教师。面对此类“胡搅蛮缠”“爱挑剔”的家长,教师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尽量满足家长的要求,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表现,对不放心幼儿的父母,教师应帮助其调整好的心态,请家长来园观看幼儿的半日活动,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总之,教师应以最大包容接纳对待家长,对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给予肯定,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以一颗细致的心来应对家长的挑剔,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家长不同的意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家长的埋怨,以专业的教育行为来取得家长的信赖。

  (五)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指幼儿园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与家庭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给家长输送教育影响,家长也要参与到幼儿园教学、管理。正如在瑞吉欧学校里,家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或“顾客”,而是“合作伙伴”,幼儿教育是家长、教师、社区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形成有效的对话、协商的过程。但在实际家长工作中,存在着家长认识不充分,参与度不高或被动参与的情况,教师单向传授经验,要求“家庭无条件的配合幼儿园”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家长工作质量。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家长工作并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家长真真切切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并非“单向式”,而是“双向互动的”。教师以真诚、信任的态度吸引家长加入到家园共育中来,为家长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积极探索组织各类活动,组建家委会,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真正融入幼儿教育,参与幼儿的成长,帮助家长树立权利与义务并重的意识,实现由“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以合作伙伴的姿态与教师、幼儿园一起,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助力。

  (六)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指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贯穿于幼儿在幼儿园成长的始终,从走进幼儿园到离开幼儿园再到进入小学教育,教师都应当持续地做好家长工作,对幼儿保持持续的关注,与家长密切互动,而不是带着功利性,更不能把它作为一项工作去应付。家长工作是琐碎的、细致的,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这使很多教师常常虎头蛇尾、流于形式的工作,很多家长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也随之下降。如何保障家长工作的持续开展呢?第一,制定系统、科学、具体而周密的工作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给家长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二,建立针对家长、教师的考核激励制度。通过制度,家长与教师互相监督,防止懈怠。后文会具体谈到相关制度。第三,及时根据反馈调整工作的进程。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执行预先的计划,也会使工作效率低下,家长成就感降低,出现逃避、拖延、推诿等现象。教师在家长工作中也要自我反思,根据幼儿、家长的反馈灵活调整工作形式。

  (七)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指家长工作内容应全面具体,形式丰富多样,涉及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如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和为家长设咨询服务点,向家长传授教育幼儿的知识与方法,或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设立专门的家长参观日,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下文会具体谈到家长工作丰富多样的内容与方式。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原则 2

  一、尊重与平等原则

  1.尊重家长的人格和权利

  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位家长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感受。在与家长交流沟通时,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避免使用居高临下或命令式的语气。

  尊重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包括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同时,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家长会议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出谋划策。

  2.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

  不论家长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如何,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不偏袒、不歧视任何一位家长,为所有家长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

  在处理家长问题和矛盾时,要秉持公正的原则,客观地分析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因个人偏见或情感因素而影响对家长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二、信任与合作原则

  1.建立信任关系

  信任是家园合作的基础。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和对幼儿的关爱,赢得家长的信任。在日常工作中,要言行一致,遵守承诺,对幼儿负责,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幼儿园。

  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分享幼儿在园的点滴进步和成长,及时回应家长的关切和疑问,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要尊重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教育经验,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2.积极合作共育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两者密切合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合作,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教师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以便家长在家中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如按时送幼儿入园、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协助教师完成家园共育任务等,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沟通与及时原则

  1.保持良好的沟通

  沟通是家长工作的关键。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如家长会、家访、电话、微信、QQ 等,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意见,向家长传达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等信息。

  在沟通时,要注意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过于复杂的句子,让家长能够轻松理解。同时,要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反馈,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2.及时反馈与处理问题

  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反馈的意见,教师要及时给予处理和回应。能当场解决的问题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向家长说明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给予答复。对于幼儿在园出现的问题或突发情况,教师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如实告知情况,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避免因信息不畅通而导致家长的误解和不满。

  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如每月或每学期向家长发送幼儿的成长报告、评语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整体表现和进步情况。同时,也要及时表扬幼儿的优点和进步,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给予支持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针对性与个性化原则

  1.了解家长和幼儿的需求

  每个家庭和幼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家长和幼儿的情况,包括家庭背景、教育观念、幼儿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观察幼儿的在园表现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家长工作提供依据。

  根据家长和幼儿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服务措施。例如,对于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特殊的教育支持和帮助;对于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存在困惑的,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2.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

  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要根据家长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指导。对于关注幼儿学习成绩的家长,教师可以重点介绍幼儿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和进步情况,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建议;对于注重幼儿综合素质培养的家长,教师可以分享幼儿园在艺术、体育、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和成果,鼓励家长在家中也注重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例如,对于工作繁忙的家长,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灵活的沟通方式和时间安排,如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进行沟通,或者在家长下班后进行电话交流;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家庭,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如定期家访、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等。

  五、持续性与发展性原则

  1.家长工作的持续开展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教师要将家长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讲座、亲子活动等,不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增进家园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建立家长工作档案,记录家长的基本信息、沟通情况、反馈意见等,以便对家长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方法,提高家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要与家长保持长期的联系,关注幼儿毕业后的发展情况,为家长提供持续的教育支持和服务。

  2.促进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家长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发展。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教育活动,如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家长经验分享会等,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育儿能力,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关注幼儿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家长的自身发展需求。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为家长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如组织家长志愿者活动、家长参与课程开发等,让家长在参与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与幼儿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总之,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遵循尊重与平等、信任与合作、沟通与及时、针对性与个性化、持续性与发展性等原则,以真诚的态度、专业的素养和积极的行动,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的原则】相关文章:

谈班级管理原则04-30

论班级活动的原则04-30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总结03-19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总结07-03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计划11-25

推荐家长必读的亲子原则05-04

幼儿园班级家长会工作总结04-28

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计划方案07-15

策划组织班级特色活动的原则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