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聪明父母有效运用奖励与惩罚
慎用惩罚
惩罚孩子似乎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些只能收到一时的成效,不能真正把成人想传达的信息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更严重的是,有时爸爸妈妈的惩罚过于严厉,导致宝宝身心受到伤害,在宝宝进入幼儿园或小学时会更容易表现出攻击和暴力行为。大量研究表明:父母采用的从言语训斥到体罚等强硬严厉的处罚手段,与宝宝在学龄前、学龄期到青少年期的攻击性行为有显著的相关。
所以,当宝宝有问题行为时,应当让宝宝明白他的行为可能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困扰和伤害。比如,当宝宝抓破了别的小朋友手臂时,你这样跟他说:“宝贝,你看明明的手臂被你抓淌血了。他是不是很疼?如果明明把你的手臂抓淌血了,你是不是也很疼啊?没有人喜欢和爱抓人的孩子玩。你以后还抓别人吗?”我想孩子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会再犯。真正有必要惩罚孩子时,父母才可以采取一些不伤及宝宝自尊或身体健康的惩罚手段。比如,罚孩子不准看他喜欢的电视,或者取消预定的旅游等。如果宝宝在被惩罚的过程中产生激烈的对抗情绪,不仅不利于纠正宝宝的问题行为,反而会使其产生新的问题行为。
善用奖赏
奖赏和惩罚一样,都是教育宝宝所采取的强化手段之一,并非是教育宝宝的目的,同样不能将成人想传达的信息真正内化到宝宝的心里。家长在使用奖赏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奖励必须出自真诚
奖励宝宝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的优异表现,而不是为了控制宝宝的行为。如果宝宝一旦发现家长的奖励是虚假的,他们很快就会遗忘并且不会珍惜,这种奖赏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奖赏必须因人而异。研究表明,孩子因个性、家庭环境、文化、经济等背景的不同,需要奖赏的内容和程度应该因人而异。如果不考虑宝宝的特殊需要,奖赏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奖赏的时候要有针对性,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状况予以不同的奖励。
奖励不能损害宝宝的自主性
家长对宝宝奖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宝宝养成正确的行为,让宝宝认为自己的努力是为了学习或是表现正确的行为。所以,奖励应该引导宝宝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及对自己和他人的好处,决不能让宝宝觉为获得奖赏而有意识地表现好,来讨得家长或老师的欢心。
奖励必须遵循正确的教育理念
奖励是否能取得正面效果,在于家长是否有正确的教育指导理念。有些家长为了鼓励宝宝多吃饭,便承诺宝宝只要把饭吃完,就可以得到糖块或他喜欢的玩具。有的成人看到宝宝学成人的样子说粗话,以为可爱就给他吃糖。殊不知这强化了一个不正确的行为。所以家长在给予奖赏时,要意识到这种奖励对宝宝带来的影响。
避免过多的奖赏,防止宝宝相互攀比
奖赏本来是凸现和强化宝宝的正确行为。在适当的范围内将宝宝与同伴做比较,确实可以提高宝宝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但过分强调比较,宝宝可能很难面对输给别人的现实,这对宝宝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
有效地教育宝宝,就必须让宝宝处于“最佳激活状态”。换句话说,没有压力,宝宝就不能认真地对待父母传达的信息。反之,压力过大,就会干扰儿童对这些信息的内化。因此,过于严厉的惩罚和过于频繁的奖赏,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发展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只有适当地运用奖赏和惩罚,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程度和应有的爱心。
【聪明父母有效运用奖励与惩罚】相关文章:
教育过程中的奖励与惩罚04-30
食堂奖励惩罚管理制度(通用12篇)06-11
惩罚04-30
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运用与思考04-30
《奖励的惩罚》读书心得04-25
思品课插图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运用04-30
共感反应在学生教育中的有效运用04-28
论审美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有效运用04-27
考研英语复习:基础扎实才能保证有效运用04-29
冲动的惩罚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