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之一: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发现

时间:2023-04-29 07:11:36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之一: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发现

稿件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  

  翻开珍藏的记忆,有我与孩子们许许多多值得回味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有一番感悟,愿与幼教同仁分享。

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之一: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发现

  那是我带的一个大班,班上转来一个叫晨晨的男孩。他的到来让班上“热闹”了许多。游戏时,他不是把这个小朋友的积木抢走了,就是把那个小朋友给推倒了。一次,活动区游戏结束了,晨晨从活动室门口往自己的座位走,他一边走一边不停地与别人进行“主动交流”,引起一连串告状声,“老师,晨晨揪我的辫子”,“老师,你看晨晨又打我了”……一路走来,他共招惹了11个人。面对众人的非议,他却兴奋得不亦乐乎。

  与此相反,别人主动与他交流,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无论你叫他还是和他说什么,他都像没听见一样,根本不理会你。爸爸妈妈更是拿他没有办法,每天放学妈妈都要紧紧地拉住他,否则必定要开展一场“老鹰捉小鸡”的追逐,稍不留神他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有一次,他回家时又跑丢了,被同班的家长从大街上领回来……

  从晨晨妈妈那里我了解到,晨晨的父母从外地来京做生意,平时很忙。由于家里无人照管,晨晨常常被带到生意场上,而那里都是成人,与他交流的方式就是“逗”他。这种生活经历使他把“招惹”别人当作交流。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自己对他人的一种表示亲近的游戏。同时,由于父母忙于生意,没有时间关注他、与他交流,致使他我行我素,成了一个生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孩子。然而,进了幼儿园,又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交流方式造成了许多不愉快。妈妈怕他受委屈,来我园之前已帮他转过6个幼儿园了。

  晨晨的生活经历让我理解了他的种种行为表现,怎样让晨晨接纳我这个新老师,愿意和我说话呢?我开始注意观察他的兴趣爱好,我发现他特别喜欢动物,班上的动物角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一天,我见他在院子里很专注地蹲在地上看着什么,走过去才发现,他正在观察一只背着食物的小蚂蚁,专注的神情让我不忍打搅他,于是,我也和他静静地看起来。看到他总是在小蚂蚁行进的路上设置障碍,我随手递给他一片小树叶,他把叶子放在小蚂蚁面前,小蚂蚁爬上去,他兴奋地告诉我:”沈老师,快看!快看!它爬上去了!”我赶紧问他:“小蚂蚁在干什么呢?”“小蚂蚁的家在那里,它背着粮食回家,我想看看他是不是能爬过障碍物!”“好!真是一个有趣的想法,你说他爬过树叶还认识家吗?”我由衷地问他,他用少有的真诚态度坚定地说:“我说他一定会回家的。”我说:“那我们一起看看!”于是,我们又一起静静地注视着小蚂蚁的行踪。小蚂蚁翻过树叶,径直爬回了家,晨晨又一次兴奋地冲我叫起来:“沈老师快看!快看!它真的回家了。”为了使我们的谈话在他的兴趣点上不断延续,我又提出:“你知道小蚂蚁在地下的家是什么样的吗?”他说:“是不是一个洞?”我有意不置可否地说:“你想看看吗?”晨晨一连说了好几个想看,于是,我们开始约定,让他按我画的图纸回家找一个糖浆瓶,为蚂蚁准备新家,明天我们再一起捉蚂蚁……

  这就是我和晨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我和他第一次有了情感上的交流。此事以后,他对我不再是置之不理,但是,对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仍然需要我反复说,他才会有回应。

  针对他喜欢动物的特点,我们又约定:请他把自己心爱的小乌龟带到班上,我向他学习喂养小乌龟的方法,并请他照顾班上的小动物,这样就有了我俩之间每天交流的内容和时间。为了解决他不愿回应他人的问题,围绕照顾动物,我刻意每天不定时请他教我喂乌龟,或者叫他过来和他玩一个小游戏、教他一个小魔术。开始,由于他不知道我叫他为什么,每次总要叫好几遍,于是又有了另一个我俩之间的约定,每次我都会问他,下次我叫你几声你才会理我?他告诉我:七次、五次……然后我们会拉钩确认,然而每次他都会以少于我们认定的次数来回应我,及时鼓励和肯定又使我们之间的约定中的次数明显减少,这种游戏的方式使晨晨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发生着变化。渐渐地,他学会了回应别人。

  随着我和晨晨之间情感的日渐加深,他越来越愿意亲近我。为了使他能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尽快融入小朋友的游戏中,我们又常常作为游戏中的母子,一起出入娃娃家、商店、医院,我时时会为他能参与到小朋友的游戏中出主意……

  就在我沉浸在晨晨进步的喜悦中时,一天活动区游戏,他与小朋友之间又发生了不愉快,我想就此事和他单独聊聊,就叫他过来,不成想他又像以往那样,仿佛根本没听到,自顾自地在教室中转来转去。我想一定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但还是想看看他在转什么。只见他在这个活动区看看,那个游戏区瞧瞧,看着他无所事事的样子,我更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我压住心中的一丝不满,迎过去问:“晨晨,你在做什么?”晨晨真挚地对我说:“沈老师,我想找一把椅子给你坐。” “为什么要给我找椅子呢?”“我想你坐着说话不累。”晨晨简短的回答让我感动也让我惭愧……

  基于晨晨的过去,当我看到他转来转去的时候,主观地断定他老毛病又犯了,事实上,他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积极回应我,他“转”的目的是出于关心我,同时,为了不影响小朋友的活动,找到一把可以搬出来的椅子,他才转了一个区又一个区。这些都说明晨晨已经开始关注和关心他人了。

  我庆幸自己没有流露出内心的那一丝不满,如果没有那一句询问,而是出于主观判断误解了他,错将孩子的好意当故意,错将进步当退步,那将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怎样的阴影?!同时,我恐怕永远也不会知道他转的原因是什么了。

  这件事过去了很多年,但是始终让我铭记不忘,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发现是教育的开始。发现让我了解了晨晨的兴趣爱好,使我和晨晨之间有了独有的话题和共同关注的事情,并使他能在自己的兴趣点上感受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快乐。发现让我找到了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在共同照顾自然角的过程中,晨晨学习着关注和满足他人的需要。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和性格上的差异,需要我们有目的地主动发现,发现他们的需要和进步,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新的发现会使我们对孩子有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也会使孩子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永远有新的发现。

  做老师的要善于走出思维定势,摆脱经验束缚,学会发现。

  

  编后:与沈老师熟识多年,但请她写下这些她所经历的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的生动故事,却颇费了一番周折。原因在于,这位北京市幼教界老一辈中唯一在职的特级教师太忙了,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本职工作上,所以,写文章的事就被看作是私事,一再推迟。沈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无论做老师还是做区教研室主任,她都全身心投入。其实,这些教育故事的素材都来源于多年前她做老师时记录的教育笔记,那时候,既没有《规程》,也没有《纲要》,但是,从她对晨晨们的观察、了解、施教中,我们能感受到她沉静的思考,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反思和挖掘自我,从而建构起自己独特见解和风格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的过程,也许,这就是优秀教师的特质。

  看沈老师的文章,启示不只是文中有限内容所承载的。

   沈心燕,1976年毕业于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在幼儿教师的岗位上工作了19年后,她历任业务园长、区教研员、区教研室主任。1998年荣获北京市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她坚信,“我们教育方法的最大成功,永远应该是引导幼儿自发地进步”。为了追求这一成功,她努力将教育与研究同步,使自己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从中探索教育的规律,掌握教育的主动权,研究使她每天都在感受职业的魅力,享受工作的快乐。

【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之一: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发现】相关文章:

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之一: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发现随笔(通用12篇)07-21

我和孩子有个约定04-27

我要永远的记得你们!作文04-28

和孩子们一起过圣诞04-26

鸭妈妈和孩子们300字作文04-30

我要成你永远的依靠作文07-05

可爱的孩子们04-27

给孩子们的寄语11-08

给孩子们的评语05-01

自信的孩子们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