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照搬到自主创新
( 浙江舟山 林红维 傅琢瑾 )
新教师由于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往往不是很准确,这需要一个过程。本文记录了一位新教师在主题活动“线条变魔术”中运用教材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照搬教材
与老教师相比,新教师缺少根据幼儿的需要灵活运用教材的经验。新教师较多的是根据教材提供的教学环节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然而在幼儿表现出浓厚兴趣时,新教师却缺乏引导幼儿延续兴趣与提升经验的能力。这里试以活动“线条变魔术”为例加以说明。
活动目标:萌发运用线条创作的兴趣,体验创作的乐趣,并能运用图形记录自己的创作结果。
活动过程:
1.将随意画有点点的白纸贴在黑板上,请幼儿上来自由连接各点,并说说各点连在一起变成了什么?
(第一个幼儿用直线连接,教师提示:还可以用什么线条连接?几次尝试之后,孩子们能运用多种线条连接各点,有的连成了大树,有的连成了太阳等。)
2.给每个幼儿提供一张随意画有点点的白纸,请幼儿自主连接点点,设计点点想象画并涂色。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兴趣浓厚,采用了波浪线、弧线、锯齿线等各种线条,画面也比较美观,并能作一些讲述。)
3.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互相交流。
(很多幼儿能大胆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有些幼儿听后感到十分惊奇。)
这次活动完全是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路进行的,中间只是增加了一些引导幼儿想象的细节。不难看出幼儿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但幼儿的想象不够连贯,兴趣没有真正得到挖掘和延伸,经验没有被提升。教师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学环节,并没有针对幼儿的学习需要调整活动。由此可见,新教师照搬教材的做法并不能使活动得到更好的拓展,也不能调整活动环节的适宜性与有效性。
阶段二:主动思考考
在前一阶段,新教师发现了幼儿的兴趣与自己在引导上的欠缺,与老教师讨论后,获得了一定的启发,生成了活动“惊奇一线”。
活动目标:尝试用线造型;体验参与创造活动及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过程:
1.调动原有经验
(1)提问:你看见过哪些线?它有什么用?
(幼儿的回答比较多样,有电话线、鱼网线、棉线等,可见幼儿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2)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各种各样的线,丰富幼儿的经验。
2.用线造型
(1)独立用线造型。你能用线变出什么图案呢?
(刚开始幼儿用线造型比较简单,有的只是一个圆,有的是一个太阳等。)
(2)合作用线造型。和好朋友讨论一下,线和线合在一起能变出什么?
(独立用线造型的经验为合作用线造型提供了基础,幼儿的创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如有的合作创作了森林,有的合作创作了机器人。合作活动为幼儿提升经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及时捕捉幼儿的创意,展示幼儿的作品,为幼儿积累经验提供了更好的共享平台。)
3.集体用长线造型
本次活动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幼儿用线条造型,充分共享,幼儿经历了从独立造型到合作造型的过程,发挥了群体学习的作用。幼儿的作品也由创作单一物体发展到创作场景,体现了学习过程的流动性、灵活性,充分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探索、交流,不断获得信息,提升经验。他们的兴趣已不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而是随着活动进程一次次引发思维的碰撞;他们的学习也不再停留在一个点上,而是随着经验的提升不断向高一层次推进。教师除了提供操作材料外,还运用合适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调整,根据幼儿的活动状态适时地给予指点与帮助,让他们的兴趣得到提升,让他们的经验得到共享。在这里,教师成了幼儿的合作者。
阶段三:自主创新
经历“线条变魔术”的两个阶段后,新教师意识到应将“线”的主题进行拓展。在“惊奇一线”活动中,有个幼儿看着一幅小河场景说了句:“变迷宫了。”于是,教师立即抓住这一契机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由“线条变魔术”延伸到“我是迷宫大师”活动。
活动目标:了解迷宫设计的特点:有入口和出口,一定有一条路是从入口通向出口的,途中设有障碍和陷阱:尝试设计具有挑战意义的迷宫,体验设计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体验与人合作走迷宫的乐趣。
活动一:迷宫书的自主阅读
1.请幼儿利用自带的迷宫书自由合作阅读。教师则注意观察幼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2.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开展集体走迷宫活动,了解起点与终点,区别障碍物与装饰物。
(总结幼儿的设计错误,引出障碍物概念,使幼儿明白走迷宫的方式,调动幼儿的个人经验,并集体分享。)
3.集体活动之后,教师请幼儿在离园活动、自由活动等时间再次自主走迷宫。
活动二:初次设计迷宫
1.教师撤走迷宫书,激发幼儿自己设计迷宫的愿望。
2.幼儿自由设计迷宫。虽然幼儿设计的迷宫大多无法走通。但这一积极的尝试有利于激发继续创作的激情。
活动三:寻找设计思路
1.起点与终点
教师请幼儿在第一次设计的基础上再次设计一张迷宫图,然后提问:这个迷宫设计得成功吗?为什么?(没有起点与终点。)
幼儿再次设计迷宫,教师建议幼儿可将起点与终点设计得漂亮一些。
(教师引导幼儿采用自主尝试、发现问题、集体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了迷宫设计需要有起点与终点这一难点。)
2.迷宫通道四通八达
这是整个活动的难点,教师让幼儿通过分析自己的作品,发现迷宫如果只有一条通道,缺乏挑战性,所以迷宫的通道应该是四通八达的。最后大家通过讨论提出先用虚线初步勾画迷宫,以便调整。在这里,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在捕捉到好的建议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3.迷宫中的障碍物
(教师采用同样的方法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次尝试之后,迷宫已成形,但画面不够美观,有些障碍物只是一个小黑点。教师提示:“怎样让迷宫更加美观?”于是,幼儿再度创作,有的画机器人障碍物,有的画植物障碍物……)
“我是迷宫大师”活动是主题“线”的延伸,也是幼儿兴趣延伸的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幼儿的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与线有关的世界。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将迷宫的创作分成几个层次,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由于建立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
来源:《幼儿教育》2007.3
【从照搬到自主创新】相关文章:
论自主创新劳动和创新型国家04-29
自主性是创新素质的灵魂05-01
吸聚创新要素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04-29
区域科技创新何以自主?-当代中国区域科技自主创新的软环境政策04-26
区域科技创新何以自主?-当代中国区域科技自主创新的软环境政策04-30
东南融通在自主创新中崛起04-27
正确理解自主创新的内涵04-29
照觑(照覷-照覰)04-29
多学科融合: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04-29
报纸新闻表达的自主创新探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