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昆虫特性,多途径萌发爱的情感

时间:2023-04-28 23:16:20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索昆虫特性,多途径萌发爱的情感

  昆虫是动物的一个分支,那些小小的、六条腿、有触角的精灵们,总是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惊奇与欢乐。开展昆虫主题的活动,旨在引导孩子能乐意观察身边常见的昆虫,了解它们的主要特性;尝试运用多种途径收集有关昆虫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喜欢昆虫,有保护益虫的意识。

  中班的孩子好奇好问,对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观察蚂蚁搬家、跟着蚱蜢一起蹦跳、随着蝴蝶一起翩翩起舞,这些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本色的行为。我们所开展的《奇妙的虫虫》主题活动,正好迎合了孩子的这种天性,是在孩子的兴趣基础上展开的。有了兴趣,进而通过主题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昆虫、了解昆虫的特性,逐步萌发孩子关发的情感。而情感的萌发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是需要我们在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小活动慢慢培养和激发的。所采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创设富有意境的教育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是孩子的第二位老师。为了使班级环境更加体现主题,使孩子对昆虫有更多的直观感受,在班级老师的巧手下,孩子们的活动室俨然成了一个个昆虫乐园。瞧!墙壁上,各种各样的昆虫正在大聚会,憨态可拘的毛毛虫、勤劳聪慧的小蜜蜂,还有那身背重壳的小蜗牛……有的班级还把蚂蚁的家搬进了教室。教室的空间环境则是蜻蜓、蝴蝶、蜜蜂、萤火虫的天地,一个个精灵翩翩起舞。

  孩子们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之中,感觉自己也成了可爱的虫虫。在一次淡话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就曾这样描述:班级里的保育员潘老师像一只小蜜蜂,一直忙忙碌碌,很辛苦:调皮的张灏哲像小蚱蜢,总是跳上跳下,一刻也不停;爱帮助人的欣怡像萤火虫,总是把光明带给别人。从孩子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虫虫们的同类,他们愿意与虫虫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如此富有意境的学习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加上老师组织的一次次生动的学习活动,孩子们爱的情感不断地升华!

  二、引导幼儿学会细致地观察。

  要引导孩子了解昆虫的特性,激发爱的情感,观察是少不了的方式。

  1、 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与发现。

  主题刚开始时正值炎热的夏季,孩子们的耳中不时听到知了声声,于是我们带孩子剑幼儿园的小树林里看蝉影、听蝉鸣。

  夏末秋初,蚱蜢成群,我们又带孩子们到草地上和蚱蜢亲密接触。

  秋末时节,蚂蚁们忙着为过冬做准备,孩子们又静静地伏在地上看蚂蚁大军忙忙碌碌,有的孩子还悄悄地把自己的饼干放在蚂蚁洞口。

  寒冷的冬天渐渐近了,能看到的虫虫少了,可我们没有放弃引导孩子去自然界中观察。散步时,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桃树的枝杆上挂着一个个包裹着的小皮虫。哦,原来有的虫虫在冬眠,它们静静地等待温暖的春天快快到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相信当春天来临时,孩子们一定会用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观察花园里翩翩起舞的小蝴蝶、还有那蚂蚁出洞的壮观场面等。

  2、在区域活动中观察与探索。

  由于生活地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昆虫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而了解这些昆虫特性对孩子的生活经验来说又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们通过区域活动来实现这一目的。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丰富多样的满足幼儿观察、探索的材料,如图片、书籍《十万个为什么》、《昆虫王国》、仿真塑料昆虫、磁性昆虫、音像《昆虫雨林》等等。观察所需要用到的工具也是应有尽有,如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大小不同的镊子、各种相应的观察记录本等。有了这些工具与材料的提供,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就像是一个个昆虫专家,通过他们个体的观察、小组的交流以及集体的讨论,对昆虫的认知越来越多。

  三、鼓励幼儿用“爱心”饲养昆虫。

  在昆虫主题的大目标中有这样一条:初步尝试饲养常见昆虫,激发关爱情感。饲养对于中班第一学期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尤其是昆虫而言,它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在教室这样封闭的空间里饲养不太适宜。但是孩子往往有强烈的饲养愿望,他们会把抓到的蚱蜢、瓢虫、蜗牛等装进容器放在自然角里,并不时地去看看它们,和它们说说话。可好景往往不长,没过几天,容器里的虫虫就变成了一个个不再动弹的尸体。这样的情况接连地发生,孩子们的心似乎也凉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思考:如此的饲养过程对孩子的心灵感受来说适宜吗?是不是与我们的关爱教育相违背?怎样的饲养是能推动孩子发展的呢?

  参考了一些相关书籍之后,我们终于寻找到了“蚂蚁”这个点,充分利用探索室里现成的饲养材料——蚂蚁饲养箱,按照其饲养步骤与要求,和孩子们共同饲养蚂蚁,观察蚂蚁建造蚂蚁城堡的过程。孩子们在饲养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饲养的乐趣,如此充满“爱”的饲养对于激发关爱情感这一目标而言,事半功倍!

  春天是蚕宝宝生长的时节,米粒大的蚕宝宝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地长大。孩子们在观察、照料之余,还渐渐地学会了查找资料及相应地记录。蚕宝宝开始吐丝了,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查找为什么会吐丝、吐的丝能做成什么;蚕宝宝破茧成蛾的那一刻,孩子们既为蚕宝宝的死去而伤感,也从心底里为它能留下下一代而激动不已。孩子们暗自相约第二年的春天,一起努力把蚕宝宝的卵孵化出来,继续它们的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千百年来,爱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永恒的话题。让孩子感受爱的同时学会爱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正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尽力去做的。通过多方面的创设、多角度地支持、多途径地实施,孩子们对于昆虫的兴趣与日俱增,对虫虫的爱意也慢慢地萌发出来了,他们愿意把小小精灵视为自己的亲密好友,他们会为操场上一只死去的蜻蜓落泪、他们会把可爱的蚱蜢装在衣袋里……

  相信只要我们老师付出爱,孩子一定能感受爱、学会爱,爱自己、爱别人、爱周围的一切!

【探索昆虫特性,多途径萌发爱的情感】相关文章:

沙米种子的萌发特性探讨05-02

微波处理对刺槐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04-29

沙冬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05-02

轮叶党参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05-02

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特性04-27

渤海环境治理途径探索04-27

改善艺术教育现状的途径探索04-30

稀有植物云南金钱槭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05-02

川西獐牙菜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04-27

多途径化解村级债务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