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活动给我的启示
“课程指南”指出:生活活动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在习惯形成中的积极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在共同生活中交往、礼仪、环保、安全等的认识与培养,提神幼儿对共同生活的适应能力;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条件与环境,让幼儿能充分的自我服务,参与简单的公益劳动。由此可见,“二期课改”是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发展。
生活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被纳入幼儿园课程,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生活教育不仅要适应幼儿当前的发展,更要为幼儿的持续发展与未来生活奠基。
过去,在生活活动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如何呈现教材内容,如何教会幼儿。今天,教师不能再只顾着传授内容、完成任务,一定要关注幼儿在生活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个体差异。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重视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而生活活动中避免集体说教、统一要求,则是教师尊重幼儿个体差异、重视个别化教育的体现。
在实践中,我们同样体会到实施“生活”离不开家园共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幼儿吸取生活经验的源地。幼儿发展受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只有幼儿园与家庭相互沟通,使双方的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实现生活教育的目标。我们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要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家长参与、认同、支持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同时引进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充实、优化幼儿园的生活教育。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要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来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组织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活动,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特别要抓住日常随时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与问题,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二、把握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
作为教师,除了把握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还要走进幼儿的日常生活,仔细观察每个个体在生活上的不同表现,使活动最接近教育对象的生活经验与发展水平,尽可能使活动与个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三、以整合的观念实施教材
生活活动以基本经验来呈现生活活动的目标与内容,将两者整合在幼儿积累基本经验的过程中。在开展活动是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同时注意生活基本经验的整合、活动形态的整合以及教育资源的整合。
四、将“日常指导”的要点化为日常教育行为
“日常指导”不是一个活动的具体步骤,而是日常生活中教师教养策略的关键要领,它强调幼儿生活能力与习惯的养成重在日常积累,决不是一次活动、一堂教学所能完成的。首先要让环境与幼儿互动。创设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有利于幼儿动手实践的环境。其次坚持“做中学”。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练习对幼儿能力的提升、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我们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自己动手、体验独立的机会,让幼儿“做中学”。“做”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需要教师的指导;需要持久反复,日积月累。孩子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应从小培养独立的人格。在幼儿学做事的过程中,只要没有危险,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选择,允许他们对自己的事情自作主张。同时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如让幼儿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提供一些能使他们表现自己能力和长处的活动;常常以充满欣赏与鼓励的语言和动作,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等。最后要特别注重个别指导。幼儿的年龄越小,其个体差异越明显。生活教育更要注重个别化,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个体的发展实际,如不同的睡眠时间、不同的饮食量、不同的适应期等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养策略。
总之,“生活教育活动”要贴近幼儿日常的真实生活,强调过程中幼儿的主动参与,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积累,在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