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鲷科
笛鲷科
笛鲷科(笛鲷科)
笛鲷科为辐鳍鱼纲鲈形目的一个科,属于鲈形目鲈亚目,全世界共有5亚科21属125种,台湾现有13属51种,多底栖,卵生,多肉食。
目录 生态 分布 笛鲷后裔 笛鲷一生 收缩展开 生态体延长而呈纺锤形或长椭圆形,略侧扁。口中大或大,端位,前颌骨稍能伸缩;颌齿尖细,外行齿或前端齿有时扩大成犬齿状;锄骨和腭骨通常具细锥齿。主鳃盖骨一般无棘;前鳃盖骨缘具锯齿或光滑。体被小型或中型之栉鳞或圆鳞;颊部及鳃盖骨亦被鳞,上颌骨被鳞或无;侧线单一且完整。背鳍连续,硬棘部及软条部间具一缺刻;背鳍及臀鳍等之基部具鳞鞘;胸鳍尖长;腹鳍胸位;尾鳍截平、凹入或深叉形。 本科种类繁多,一般为沿岸中上层或近海底层鱼类。独居或小群巡游,亦有多种种类聚集成一大群者,有些鱼种具有底栖穴居之习性。食性依种类而不同,有滤食浮游生物者(乌尾冬及拟乌尾冬类)或以小型甲壳类、小鱼等为食者(笛鲷及滨鲷类)。一般为夜行性鱼类,昼间大都群聚于独立礁石四周之礁和砂泥交界处活动,夜间则分散出外到砂地上觅食。幼鱼多半在较浅之珊瑚礁区成长。有些鱼种之体色在日夜间会有所变化。有些鱼种之成、幼鱼体色会不同。有些笛鲷在其它热带或副热带地区曾记录具有鱼毒,且致人于死;但台湾则未闻曾发生过中毒事件。
分布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少数可生活于淡水及汽水域。 如: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 、五带笛鲷Lutianus spilurus、金带笛鲷Lutianus vaigiensis、紫红笛鲷Lutianus argentimaculatus、黑带鳞鳍梅鲷Pterocaesio tile 马拉巴笛鲷 Lutjanus malabaricus 听过“赤笔仔”吗?这是不少笛鲷科鱼类的俗称。笛鲷是极具经济价值的底栖性食用鱼,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型像鲷,但腹部平直,身体较厚,体色也比较丰富。一般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浅水域,可深达550公尺;少数种类,特别是幼鱼会进入河口或淡水生活。 俗名“乌点仔”的.黑星笛鲷是笛鲷科中较常见的种类,但外形和黑斑笛鲷(L. johnii)及火斑笛鲷(L. fulviflamma)不易区分。这三种鱼在幼年时身上都会有明显的四条纵带,其中分布在西南太平洋区之族群,第三条纵带后段还有一椭圆形圆斑,成长后纵带逐渐消失。
笛鲷后裔乌尾冬是笛鲷科中的一亚科,由于体型小(体长不超过60公分),身材圆筒流线,与体型大、体高侧扁的其他笛鲷相较下,不仅在形态上,连生态习性都差异很大,例如多数笛鲷为底栖肉食性鱼类,而乌尾冬则为中层巡游,并以浮游动物为食,因此原本分成两个不同的科。但后来的研究发现,两者之仔鱼形态十分相似,例如鳍棘上之小刺,再加上一些其他相似的特征,因此推断觅食浮游动物的乌尾冬应是由底栖食性的笛鲷所演化而来。
笛鲷一生笛鲷虽是雌雄异体,但雌雄体色相同,只是雄鱼之体型略小于雌鱼。当鱼体生长到约该种最大体长的一半时,即开始成熟,通常一季可产卵多次,产卵时会成群,且雄鱼会去摩擦或碰撞雌鱼之腹部,然后呈螺旋形上升到海水表面排精排卵。受精卵随海流飘送1天左右,即孵化为仔鱼,此时卵黄囊尚未被完全吸收,仔鱼营养仍靠卵黄囊,称为早期仔鱼或卵黄囊期仔鱼;但当卵黄囊消失,鳍条形成,体型均明显改变(变态),且可自行觅食浮游生物时,称为后期仔鱼,此时期行漂流生活,可长达25~47天,待鳞片开始出现,形态似成鱼时,进入所谓的稚鱼期,此刻开始沉降回礁区成长,寿命可达4~21年。
【笛鲷科】相关文章:
裸颊鲷科06-01
4种笛鲷的线粒体DNA多样性分析07-15
红鳍笛鲷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观察07-31
非洲慈鲷06-01
斑点短鲷06-01
短尾大眼鲷06-05
吃鲷上火吗?鲷的营养价值有哪些01-16
黑横带鲷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