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全科知识

时间:2024-07-29 19:15:37 思颖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胡适全科知识

  胡适,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人,现代学者、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下面我们来看看胡适全科知识,欢迎阅读。

胡适全科知识

  胡适—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父亲是胡传,字铁花,仕至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乙未战争离台。母亲冯顺弟。

  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考试,同年夏天回国。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胡适—职业生涯

  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1910年夏赴美留学,先入康乃尔大学学习农科,后转入文科;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追随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学习哲学。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化》。在此期间,胡适热心探讨文学改良方案,并试作白话诗。而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通信,以及《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发表,更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同年胡适学成归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至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五四时期,胡适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理论倡导的同时,胡适还进行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尝试”。其小说、剧本均未见成功,独有出版于1902年的《尝试集》,乃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

  文学创作非其所长,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之作。而从问题与主义之争,到《人权论集》,再到主办《独立评论》,胡适始终坚持独立姿态和批判精神。抗战军兴,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胜利后又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但其始终保持书生本色,不曾背叛五四主义知识分子。

  胡适称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断言其有四重目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照他的理解,所谓整理国故,就是用科学方法对三千年来破碎的古学进行一番有系统的研究。故胡适治学特重方法,屡次撰文介绍清儒与西哲的“科学方法”,以至于再三声称他的学术研究都是为了证明并推广其“科学方法”。

  胡适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尽管《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书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后人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却无法漠视其存在。前者的平视诸子以及历史的眼光,后者的双线文学观念,都是对本世纪学术发展影响甚深的“大胆假设”。另外,他首创新红学,重修禅宗史,以及用历史演进法来研究中国章回小说,都是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

  抗战以后,因奔走国事,再加上自身学术路数的内在限制,胡适学术上未能更上一层楼。晚年沉醉于《水经注》疑案,下力甚大,可惜成果不尽如人意。

  胡适—人物评价

  胡适在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中国大陆的教材过去曾一度否定他的政治思想,但近几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但在意识形态上,还是对胡适有殊多负面评价。

  胡适晚年期的思想,与他中少年期的思想没有什么出入,所以正如唐德刚先生所说,读过胡适《四十自述》的人,在这一本口述(《胡适口述自传》)中很难看到新东西。但是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提到:“所以吾人要了解晚年的胡适思想,只可在胡氏心到口到之际,于私人朋友谈笑之间求之。胡先生没有梁任公那样憨直。对自己思想挑战的文章,在胡氏著作里是找不到的。”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书中给他相当高的评价:

  “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得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李敖先生在“李敖编胡适语粹新序”里这样评价:

  鸦片战争的屈辱与败绩,只是一个开始。自此“内忧外患”七十二年后,亡了清朝;又“内忧外患”三十八年后,亡了中华民国。前后一百一十一年过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接下了烂摊子,直到文革不革了,方在茁壮中获得喘息。中国开始重新定位、重新定局、重新定风波、重新定神。

  定位、定局、定风波、定神的范围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慎终追远的工作。慎终追远的对现代中国的启蒙人物们,给予“恰如其分”的发扬与评价。在启蒙人物中,胡适是最稳健、最优秀、最高瞻远嘱、最具潜德幽光的哲人智者。宋朝朱熹有诗说:“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胡适一生,可谓身体力行,因此他死后的遗产与遗爱,最令我们珍惜……

  季羡林说:“在中国近代史上,胡适是一个起过重要作用但争议又非常多的人物。”胡适是学者,任过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到台湾后还任过“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哲学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文存》等。胡适也做过北洋军阀的幕僚和国民党的高官,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1938年出任驻美大使,1942年担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过国民大会主席,领衔提出《戡乱条例》。胡适逝世后,在台湾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蒋校长亲临致祭,亲书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不是敢爱敢恨的人

  胡适有很多女朋友,就像江勇振书中所写的,3个月亮,好几个星星,都围绕着他这颗太阳。但有个基本模式,胡适在情感上放得不多、收得很快,一旦发现这些女子陷得太深、有点纠缠的时候,他马上打退堂鼓,这就是胡适,在情感上相当内敛、保守,在各种各样的文件中尽量隐藏,蒋校长说他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是有道理的,他受这种旧道德的束缚相当大。

  胡适对韦莲司(美国人,1914年与胡适结识,双方有50年的书信来往)早期是心灵之交,可后期由于他有了其他的星星跟月亮,对韦莲司有点不太理睬,而韦莲司却处处为胡适着想。所以相对来说,胡适是个自私的男人,谦谦君子,胆子小,不是敢爱敢恨那种,只想到自己怎么在情场中全身而退。对胡适来说,他需要的不是韦莲司这样刻骨铭心,为他牺牲一切的情人,他追求的只是短暂的浪漫的爱情火花。

  我们能感受到,爱他的这些女性,都是无怨无悔的,她们对于情感的追求、热爱和尊重,都远远超过胡适。胡适也说过,这些女人把love放在生命中的第一位,我们男人,大丈夫是要做大事的,怎么能这样呢?

  胡适—生平年表

  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

  1893年随母去台湾其父胡传任所。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母离台回上海,后回祖籍安徽绩溪上庄,进家塾读书。其父胡传病终于厦门。

  1904年与江冬秀订婚,从三兄到上海,入梅溪学堂。

  1905年进澄衷学堂。

  1906年考取中国公学。

  1908年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于杜威。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同年,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回安徽绩溪与江冬秀结婚。

  1919年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

  1920年离开《新青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暑假学校讲学。

  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在《努力周报》第二期(5月14日)与蔡元培、李大钊、陶行知、梁漱溟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

  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

  1926年与其师郭秉文等人在美国发起成立华美协进社。

  1926年7月—1927年5月游历英国、法国、美国、日本诸国。

  1927年正式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与徐志摩等组织成立新月书店。

  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

  1929年在《新月》杂志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标志着“人权运动”的开始,随后发表《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对于建国大纲的疑问》、《知难,行亦不易—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

  1930年1月胡适、罗隆基、梁实秋三人有关人权问题的文章结集为《人权论集》交新月书店出版,后被国民党政府查禁。4月10日在《我们走那条路》中提出:“要铲除打倒的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五大仇敌”。

  1932年与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创办《独立评论》,胡适先后共为其撰写了1309篇文章。

  1933年任国立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8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

  1942年9月8日,辞去驻美大使一职,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

  1943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1944年9月在哈佛大学讲学。

  1945年出任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代表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分,在伦敦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制订该组织的宪法。

  1946年7月回到北平,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赴美国,发表《G产党执政下绝没有自由》,旅美时,与张爱玲相识,结下友谊;《自由中国》创刊,胡适任名义上的“发行人”。后其负责人雷震被捕,胡适一度受到株连。

  1950年应聘为普林斯敦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

  1957年11月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于中央研究院开会时心脏病猝发病逝于台北南港。

  胡适—主要论著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1日,于《新青年》第2卷第5号)

  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1917年5月1日,于《新青年》第3卷第3号)

  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

  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7月20日,于《每周评论》第31期)

  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1919年)

  著《尝试集》(1920年,北平,北大出版部,新诗诗集)

  著《胡适文存·一集》(1921年,北平,北大出版部)

  著《章实齐先生年谱》(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姚名达订补)

  著《胡适文存·二集》(1924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著《戴东原的哲学》(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著《白话文学史·上卷》(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

  著《卢山游记》(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

  发表《人权与约法》(1929年,于《新月》杂志第2卷第2号)

  发表《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对于建国大纲的疑问》(1929年,于《新月》杂志第2卷第4号)

  发表《知难,行亦不易—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1929年,于《新月》杂志第2卷第4号)

  著《人权论集》(1930年,上海,新月书店,与罗隆基、梁实秋合著)

  发表《我们走那条路》(1930年4月10日,于《新月》月刊第2卷第10期)

  著《胡适文存·三集》(1930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著《胡适文选》(1930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著《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1930年,吴淞,中国公学)

  校编《神会和尚遗集》(1930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编《中国文学史选例》(1931年,北平,北大出版部)

  著《中国中古思想史的提要》(1932年,北平,北大出版部)

  著《四十自述》(1933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译《短篇小说》(1933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著《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1935年,商务印书馆;后删省为《胡适文存·四集》,台北,远东,1953年)

  著《南游杂忆》(1935年,良友图书公司)

  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1935年,建设理论集,良友图书公司)

  著《藏晖室札记》(1939年,上海,亚东图书馆;1947年由商务重排出版,改称《胡适留学日记》)

  著《胡适的时论》(1948年,六艺书局)

  著《水经注版本四十种展览目录》(1948年,北大五十周年纪念,北平,北大出版部)

  著《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1949年,台北,自由中国社;即《胡适时论》的增改本)

  著《齐白石年谱》(194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与黎锦熙、邓广铭合著)

  编《台湾纪录两种》(1951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与罗尔纲合校编)

  发表《容忍与自由》(1959年11月20日在《自由中国》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全文刊登在《自由中国》第20卷第10期)

  著《丁文江的传记》(1960年,南港中央研究院)

  编《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961年,台北,自印本)

  胡适—家庭

  父亲: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朝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著有《台湾纪事两种》,1895年8月22日病殁于厦门。

  母亲:冯顺弟。

  妻子:江冬秀。

  长子:胡祖望,旅居美国。

  女儿:胡素斐,早殇。

  次子:胡思杜,在中国大陆,1954年曾被共产党逼迫断绝父子关系,后于中自杀身亡。

  胡适—生活剪影

  舍爱求名

  胡适的三嫂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叫曹声,比胡适的年龄约小十岁。1923年夏天,三十刚出头的胡适到杭州疗养,住在烟霞洞,而曹声当时正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一个是使君有妇”,一个是“罗敷有夫”,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边,两人相逢,已是恨不相逢未嫁娶之时了。于是,曹声向自己的丈夫提出离婚,并很快办妥了离婚手续,在这种情况下,胡适面临着一个难题。他的妻子江冬秀不是个普通的旧式女子,也不是软弱可欺的妇女,她为此事常同胡适吵闹,有一次竟拿起裁纸刀向胡适脸上掷去,幸未掷中。当时的胡适已是很有名气的了,名气与爱情两者不可兼得。他的恋爱,只有几个至亲好友知道,流传不广。如果事情一闹大,全国皆知,胡适的“圣人”的称号就完结了。最终胡适还是舍爱求名。这样一来,曹声身受的打击可不轻,但她仍在情场失意的情况下发愤读书,后留学美国。胡适与曹声恋爱期间,常凭鱼雁传情。胡适还为曹作了首诗:咬不开,捶不碎的核儿,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

  文坛异军合奏

  胡适和章士钊早年原有文字缘。章以古文词雄于世,常贬胡提倡的白话文为浅薄,而彼此有点失和。有次,他们在北京偶同筵席,因晤谈颇洽,乃合摄一影,各题诗词。章士钊为白话,胡适则为文言,成为文坛异军中的合奏,既饶风趣,且具历史价值。

  章士钊诗为:

  你姓胡来我姓章,

  你讲什么新文字,

  我开口还是我的老腔,

  双双并坐各有各的心肠。

  将来三五十年后,

  这个相片好作文学纪念看。

  哈,哈,我写白话歪词送把你,

  总算是俺老张投了降。

  胡适诗为:

  但开风气不为师,

  共生此言吾最喜。

  同是曾开风气人,

  愿常相亲不相鄙。

  胡适—八不主意和白话

  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早在民国六年一月,他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当时文学的八个主张,也就是后来的八不主义:

  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三、不用典;

  四、不用套语烂调;

  五、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七、不摹仿古人;

  八、不避俗话俗字。

  胡适主张使用“白话”做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他的看法是:

  一、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故白话即是俗话。

  二、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

  三、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

  胡适—与章士钊

  胡适和章士钊都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两人都以文章立世,以文名而涉政,各领风骚几十年。两人从政,可说是吃错了饭,不过不影响二位仍然是伟大的人,伟大不在地位,名声,而是人品人格所系。

  章士钊二十出头就做了《苏报》的主编,后游学英伦,归来后自创《甲寅杂志》,甲寅年正是虎年,杂志以虎头为徵,又有虎头杂志之称,因笔锋犀利观点新颖,每期出版市面上即收购一空,与梁启超在天津办的《庸言》杂志形成南北争艳的局面。

  章士钊作过段祺瑞政府的教育和司法部长,做过官,资助过革命青年毛主席,总之,是个人物,大人物。

  胡适少章士钊十岁,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曾经翻译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并邮寄给《甲寅杂志》,以求发表。章士钊予以刊登,并回信一封。这是章胡二人的初次纸上交往。

  胡适那个时候还是文学青年,翻译和写信的文笔,还是文言文,后来,他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白话文的推手和鼓手,他也是个人物,大人物。

  胡适回国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开始鼓吹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并向文言文宣战。期间与章士钊面识,结为文友。

  时章士钊虽热衷于政治,但治学终是他的资本,古文是他的衣钵,所以抽空他还是著文猛批白话文和新文学。甚至在酒后饭余闲聊谈天的当儿,都不放过攻击白话文。话锋自然触及当头人物:胡适,以往的文学青年。后又撰文《评新文化运动》发表在《新闻报》上,指名单挑小梁王,直指胡适。

  隔日,又传其友人,拿着那贴(也就是现今的砖)亲诣胡适的住所,要胡适看看并作答。强硬顽梗之态与五年前真心推举呵护有加已断然不同。

  胡适对来人说:章公此文,不值一驳。也是凛然于色,绝不妥协的模样。

  章士钊闻后,嗤嗤一笑,坦然了之。从此两人王不见王。

  冤家路窄。数年之后,在北京,一次宴会上章士钊与胡适相遇。宴后二人合影,并各题诗一首。

  章诗如下:你姓胡来我姓章,你讲什么新文学,我开口还是我的老腔;你不攻来我不驳,双双并坐各有各的心肠!将来三五十年后,这个相片好做文学纪念看。哈,哈,我写白话歪词送把你,总算是俺老章投了降。

  胡适的题诗如下:但开风气不为师,龚生此言吾最喜;同是曾开风气人,愿长相亲不相鄙。

  白话诗句出于文言大师章士钊之手,而七言古诗出于白话领袖胡适之手;一个言:不攻即不驳,一个说:相亲不相鄙,章胡二人既写出了文坛佳句,更谱就文品人品的佳话,让后人品味做人的格调。

  胡适个人荣誉

  上海中公毕业,清华第二期留美学生。康乃尔学士,哥大哲学博士。

  共得三十五个荣誉博士学位

  胡适的名言

  1、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2、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3、人生观可是是一个人对于世界万物同人类的态度。

  4、都是平常感情,都是平常言语。偶尔碰见个诗人,变化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5、都是平常感情,都是平常言语。偶尔碰见个诗人,变化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胡适《梦与诗》

  6、时势生思潮,思潮又生时势,时势又生新思潮。

  7、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8、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9、少说点空话,多做点实事。

  10、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11、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12、偶有几茎白发,心境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13、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

  14、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即使开了一辆老掉牙的破车,只要在前行就好,偶尔吹点小风,这就是幸福。

  15、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16、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下山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17、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我不能做你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

  18、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19、学生运动已发生了,是青年一种活动力的表现,是一种好现象,决不能压下去的,也决不可把它压下去的。

  20、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21、若有人骂北大不活动,不要管他;若有人骂北大不热心,不要管他。可是若有人说北大的程度不高,学生的学问不好,学风不好,那才是真正的耻辱。

  22、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

  23、花瓣儿纷纷的落了,劳伊亲手拾存,当一封无言的书信,寄给伊心上的人。

  24、保险的意义,只是今日作明天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日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

  25、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26、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27、把自我铸造成器,方才能够期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把自我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28、此刻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我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29、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30、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31、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只是懒。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西安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的种种的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后根据于一生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方法。……不如此,不算舆论家,只可算是抄书手。

  32、你们不要总在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然是奴隶。

  33、你们不要总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你仍然是奴隶,你要把你身上蒙蔽你的概念和成见,要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去露出里面他里头很鲜嫩很清的那个劲。

  34、要知处世似临阵,终想做人如作诗。

  35、自由自由,天下多少罪恶,都是借你的名做出的!

  36、主义的最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了。

  37、有个小姑娘,即使很少联系,却总是时常惦念;白天奔波于世俗的社会,每一天做着不爱的事情,晚上,找回属于她自我的宁静;柔弱又敏感的外表,充实而强大的内心;总是需要人来呵护,却找不到几个知音;只能作个旁观者,远远地看着,期望她越走越好。

  38、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39、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40、简单说来,拜金主义仅有三个信条:第一,要自我能挣饭吃。第二,不可抢别人的饭吃。第三,要能想出法子来,开出路来,叫别人有挣饭吃的机会。

  41、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42、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

  43、救出自我的唯一法子便是把你自我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44、不降志,不屈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

  45、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46、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47、你要看一个国家的礼貌,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48、对事要于无疑处存,对人要于有疑处不疑。

  49、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50、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而损害骂者自我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骂。

  51、为学有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52、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样收获,怎样栽。

  53、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我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就是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靠门户,不依靠别人,这才是独立的精神。

  54、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55、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56、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

  57、树本无心结子,我亦无恩于你。

【胡适全科知识】相关文章:

瑞金全科知识04-29

姓氏全科知识04-29

法老全科知识04-28

青龙全科知识04-29

草庵全科知识04-29

北岛全科知识12-09

殳全科知识04-28

PS全科知识04-29

琼剧全科知识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