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的介绍

时间:2023-07-24 11:40:47 樱樱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视网膜的介绍

  视网膜为眼球壁的内层,分为视网膜盲部和视部。盲部包括视网膜虹膜部和视网膜睫状体部,各贴附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是虹膜和睫状体的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视网膜的介绍,欢迎阅读。

  视网膜(retina)居于眼球壁的内层,是一层透明的薄膜。视网膜由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感觉层组成,两层间在病理情况下可分开,称为视网膜脱离。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紧密相连,由色素上皮细胞组成,它们具有支持和营养光感受器细胞、遮光、散热以及再生和修复等作用。

  视网膜就像一架照相机里的感光底片,专门负责感光成像。当我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通过屈光系统,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是一层透明薄膜,因脉络膜和色素上皮细胞的关系,使眼底呈均匀的橘红色。后界位于视乳头周围,前界位于锯齿缘,其外面紧邻脉络膜,内面紧贴玻璃体。 视信息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神经冲动,沿视路将视信息传递到视中枢形成视觉,这样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起图像。

  结构

  生物结构

  组织学上视网膜分为10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视网膜内层为衬于血管膜内面的一层薄膜,有感光作用。后部鼻侧有一视神经乳头。 视网膜上的感觉层是由三个神经元组成。第一神经元是视细胞层,专司感光,它包括锥细胞和杆细胞。人的视网膜上共约有1.1~1.3 亿个杆细胞,有600~700万个锥细胞。视杆细胞主要在离中心凹较远的视网膜上,而视锥细胞则在中心凹处最多。第二层叫双节细胞,约有10到数百个视细胞通过双节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负责联络作用。第三层叫节细胞层,专管传导。 视网膜是一层菲薄的但又非常复杂的结构,它贴于眼球的后壁部,传递来自视网膜感受器冲动的神经纤维跨越视网膜表面,经由视神经到达出口。视网膜的分辨力是不均匀的,在黄斑区,其分辨能力最强。视网膜的厚度相当于一张薄纸。从光学观点出发,视网膜是眼光学系统的成像屏幕,它是一凹形的球面。组织结构层次为色素上皮细胞→光感受器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的凹形弯曲有两个优点:

  (1)眼光学系统形成的像有凹形弯曲,所以弯曲的视网膜作为像屏具有适应的效果;

  (2)弯曲的视网膜具有更广宽的视野。 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陷区,称为黄斑,这是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无血管,但因色素上皮细胞中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为中心凹反射,因此处只有大量的视锥细胞,故它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物理结构

  成人的视网膜构成一个球面的72%,这个球面的直径约为22毫米。视网膜的中心是视神经,这个点也被称为盲点,因为这里没有感光细胞。这个点看上去是一个白色的、约3mm2大的椭圆。从盲点向太阳穴的方向是黄斑,其中心是中央凹,这是眼睛感光最灵敏的地方,也是我们视觉最清晰的地方。每当人注视某项物体时,眼球常会不自觉转动,让光线尽量聚焦在中央凹。人和灵长目动物只有一个中央凹,有些鸟有两个中央凹,狗和猫没有中央凹,它们有一个叫做中央条的带状区。中央凹周围约6mm的地区被称为中央视网膜,其外是周边视网膜。视网膜的边缘是锯齿缘。横向的从锯齿缘到斑点约为3.2mm。 视网膜的厚度不到0.5mm,它有三层神经细胞和两层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在盲点组成视神经通向脑,血管进入视网膜。可能出于进化的缘故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位于其外部。光要通过整个视网膜才能达到感光细胞。但是光不透过不透明的上皮组织和脉络膜。 对着蓝色的光人们可以看到运动的白色的亮点,这是感光细胞前毛细血管里的白血球。 在神经节细胞层与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之间有两层神经毡,在这里神经元互相接触。这两层神经毡是外网层和内网层。在外网层感光细胞与纵向的双极细胞连接。在内网层横向的水平细胞与神经节细胞连接。 中央视网膜主要以视锥细胞为主,周边视网膜主要以视杆细胞为主。视网膜里一共约有600万视锥细胞和1.25亿视杆细胞。黄斑中心的中心凹的视锥细胞最小,它们排列成六角形。在这里它们效率最高,最灵敏。中心凹下其它的视网膜层消失,向黄斑边缘它们逐渐出现和变厚。黄斑呈黄色。

  细胞组成

  视锥细胞

  (cone,C):6.5百万/单眼,光敏感度低,强光刺激才能引起兴奋,但具有分辨颜色的能力。中央凹,仅视锥细胞,密度最高,约150000个/mm2。中央凹的结构特点均为特高的视锐度创造了条件,它是灵长类视网膜适应高视锐度的需要而分化的结果。视觉最敏感。鸽子只有视锥细胞。3种视锥细胞,包含不同的视紫蓝质分子,绿视锥细胞 450~675nm,红-蓝。530nm,绿光。蓝视锥细胞,455nm(蓝光);红视锥细胞,625nm(橙色光)。

  视杆细胞

  (rod, R):1.25亿/单眼,视紫红质,对弱光敏感,一个光量子可引起一个细胞兴奋,5个光量子就可使人眼感觉到一个闪光,不能分辨颜色。猫头鹰只有视杆细胞。 光照,视紫红质中的顺式视黄醛变构成全反式视黄醛,视蛋白与之分离,视黄醛在酶作用下还原成Va,在暗处,在酶作用下由全反式生成顺式。构象变化激活了转导蛋白(T)一个光量子所激活的视紫红质分子能与约500个转蛋白的分子相互作用,使信号放大,转导蛋白转而激活磷酸二酯酶(PDE),PDE又使cGMP降解为非活性的GMP,一个PDE分子每秒钟可使2000个cGMP分子分解,cGMP含量的下降,造成了Na+不能再流入细胞内,于是此细胞电位变得更负,超极化的视杆细胞不再继续释放神经递质,递质释放量下降,无论刺激多强,只能给出分级的超极化电位,不产生动作电位(无冲动神经元),经过这一系列级联反应,一个光量子信号放大了约1亿倍。

  双极细胞

  (bipolar cell, BC):只能给出分级电位,不产生动作电位。明显的呈现中心和周边同心圆拮抗方式。对感受野中心的光刺激呈去极化,给光——中心双极细胞;对中心光照呈超极化反应,超极化或撤光—中心双极细胞。色拮抗双极细胞

  单拮抗细胞

  感受野中心对红光最敏感,周边区对绿光最敏感。(心理学)时间色对比现象的神经基础,在注视红色一段时间后,突然观看一张白纸,会感到绿色出现的现象,反之亦然。双拮抗细胞,中心区和周边区刺激波长改变时,反应的极性也会翻转,同时色对比现象,当一灰色区域被一红色区域包围时,灰色区域呈现出绿色,反之亦然。

  神经节细胞

  (ganglion cell, GC):同心圆拮抗式感受野(视系统中的单细胞活动,若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构型的光刺激,视网膜某区域而调制时,该区域就称为该细胞的感受野)同心圆拮抗形式,即感受野一般是由中心的兴奋区和周边抑制区所组成的同心圆结构,在功能上是相互拮抗的给光区域:给光时,GC单细胞发放频率升高;撤光区域:撤光时,GC单细胞发放频率升高;on-off:给光、撤光均升高。1965年,Rodieck关于同心圆拮抗式感受野的数学模型高斯分布的性质,高斯差模型。(difference of two Gaussians) 。神经节细胞的同心圆拮抗式感受野可以解释心理学中著名的马赫带(Mach band)现象,马赫是19世纪奥地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在观察一个亮度渐变的边缘时,发现主观感觉在亮的一端呈现一个特别亮的亮带,在暗的一端呈现一个特别暗的暗带。

  视网膜特化感光神经节细胞

  (ipRGC): 也称作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150多年来, 科学家始终认为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是人眼唯一的感光细胞, 通过杆状和锥状细胞与大脑视皮质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来解释人的视觉体验。直到2002年,美国Brown大学的Berson等人发现了哺乳动物视网膜的第三类感光细胞,非常稀少的“视网膜特化感光神经节细胞”(ipRGC)。它包含一种新发现的感光蛋白—视黑质。这种细胞并不形成视觉,而是连接到视交叉上核(SCN),参与调解昼夜节律,例如激素的分泌和兴奋程度,甚至还有瞳孔的扩张和缩小。ipRGCs可根据树突形态和分层位置的差异分为五个不同的亚型,其轴突主要投射到视交叉上核、橄榄顶盖前核等脑区,参与调控昼夜节律、瞳孔对光反射等非成像视觉功能。此外,部分ipRGCs的轴突投射到外侧膝状体和上丘,可能在调节成像视觉中发挥功能。这类感光细胞能参与调节许多人体非视觉生物效应,包括人体生命体征的变化,激素的分泌和兴奋程度。研究表明,新感光细胞不仅参与调节人体的生物周期节律,同时会影响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水平不仅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同时还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有关。Braninard (2002)测定了一条光谱生物响应曲线 ,用以表征人体对于不同光谱所引起生物效应的强弱程度,谱线峰值在464nm处,较暗视觉507nm更向短波方向偏移。 感受器细胞的总数是视网膜节细胞的100倍,外膝体神经元则与神经节细胞数目几乎相等,视皮层17区第4层的细胞数几乎为外膝体细胞数的40倍。所以在17区的第4层,即视皮层的信息入口处存在很大的信息处理容量,从而为视皮层内第一级的精细信息加工创造了条件。 视网膜功能减退:血压长期升高使得视网膜动脉发生狭窄和玻璃样病变。

  功能

  视网膜,又称为外周脑,从起源来说与大脑相同,是与外界有直接联系的部分。从组织上来讲,包括十层细胞,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胞网络,具有初步的信息处理功能。 感受器细胞包括外段(outer segment,OS)(形状有的呈杆状,有的呈锥状)和内段(inner segment, IS),中间为一个细的连接颈。外段充满了由膜围成扁囊状结构,在膜上镶嵌有数以百万计的视色素(visiual pigment, VP),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两者的差异在于视蛋白的不同。感受器细胞分类三类: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视网膜特化感光神经节细胞。 感受器细胞(感光细胞,receptor cell, RC)将光量子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具体地说就是光刺激变成感受器细胞的膜电位超极化,(光致超极化效应),经化学突触将信号传到双极细胞,双极细胞进而又将信号处理后经化学突触传递到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是唯一的能将视网膜处理后的视觉信息编码为神经冲动传输到脑的细胞。介于感光细胞和双极细胞之间有一水平细胞层,从光感受器接收信息,并反馈输出到光感受器,同时也输出到双极细胞,在这三种细胞间形成了复杂的突触联系网络层,作为外网状层。内网状层,双极细胞——无足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网间细胞接受无足细胞的输入,逆行投射到外网状层的水平细胞形成突触,偶尔也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在内网状层与外网状层之间形成了一条离心反馈通路。

  局部解剖

  色素上皮:为一层矮六角棱柱状细胞,高8~10μm,宽12~18μm。细胞顶部伸出许多长5~7μm的突起。在胚胎发生时,上皮基部和脉络膜紧密连接,但顶部与视细胞连接不紧,故易在此发生视网膜剥离。电镜观察,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中间连接和缝隙连接,基底部有胞膜内褶和线粒体,故推测色素上皮有运输离子和屏障作用。胞核圆形,位于细胞基部。顶部胞质含许多椭圆或圆形的黑色素颗粒和含板层碎片的残余体。滑面内质网发达,分布于色素颗粒和残余体之间。有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粗面内质网和脂滴。这些结构反映了色素上皮的多种功能:

  ①色素颗粒由粗面内质网产生,经高尔基复合体转运至胞质顶部。已知两栖类和鱼类受强光照射时,色素颗粒移入突起中;处于黑暗时,色素颗粒又回到胞质中,这说明色素上皮有吸收光和保护视细胞免受强光刺激的作用;

  ②脂滴有集聚和贮存维生素A的作用,通过滑面内质网的酯化与转运,参与视细胞合成视紫红质;

  ③能吞噬脱落的视杆细胞外节膜盘,藉溶酶体酶水解消化,形成残余体;

  ④分泌蛋白多糖,粘合和维持视杆、视锥与色素上皮的相互位置关系,从而保证视紫红质的更新和营养物质的传递。

  视细胞:又名感光细胞,分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人视网膜有视杆细胞约12000万个,对弱光刺激敏感;视锥细胞有650万~700万个,对强光和颜色敏感。二种细胞平行排列,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凹;视杆细胞由中央凹边缘向外周渐多。至锯齿缘附近,视细胞消失。

  怎样保护视网膜?

  一、怎样保护视网膜?

  保护视网膜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护眼睛免受长时间的辐射和过度的使用。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时应注意适度,适时休息,避免长时间注视屏幕,以免引发眼疲劳和干涩。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应该使用光线相对较强的照明设备,以减少对眼睛的伤害。此外,还应该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吸烟和饮酒,这些都对保护视网膜有着重要的作用。延伸阅读:除此之外,日常锻炼、少吃高油脂的食物、戴防护眼镜等也是保护视网膜的方法。

  二、营养视网膜的最佳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动物,肝脏,鱼类,海鲜类,奶油,鸡蛋等。

  多吃含胡萝卜素的植物;胡萝卜,南瓜,咸菜,菠菜,韭菜,

  吃富含维生素B1,b2,b6的食物;鼓励小麦芽,葵花籽,花生,要多吃一点水果,比如猕猴桃,柚子,蓝莓,苹果等,

  以上有利于视网膜健康,给视网膜增加营养

  三、哪种氨基酸能保护视网膜?

  关于这个问题,有研究表明,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一些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蛋氨酸等,对保护视网膜有一定的作用。

  其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是视网膜中最主要的神经递质,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精氨酸和蛋氨酸则是构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重要成分,可以保护视网膜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因此,适量摄入含有这些氨基酸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健康。

  四、吃什么食物能补充叶黄素?

  吃猕猴桃等食物可以补充叶黄素。猕猴桃、玉米、南瓜、桃和芒果或柑橘等叶黄素含量较高。叶黄素具有保护视网膜的重要作用,可确保视网膜投影清晰,缓解眼睛疲劳。也应该多吃黄色和绿色的水果,含有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只要这两种色素进入人体,就可以在眼睛后部的感光组织中积累。平时也要注意保护视力,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地使用眼睛。

  五、改善视力的功能性食品?

  视力健康与维生素A、C、E、锌、硒和叶黄素等营养素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功能性食品,有助于改善视力:

  1. 绿叶蔬菜:如菠菜、甘蓝、芥菜等,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有助于保护眼睛免受氧化应激损伤。

  2. 胡萝卜: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保持视力敏锐。

  3.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柚子、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损伤。

  4. 坚果和种子:如杏仁、核桃、亚麻籽、奇亚籽等,富含抗氧化剂和健康脂肪,有助于维护视力。

  5. 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鳕鱼等富含ω-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眼部炎症。

  6. 深绿色蔬菜:如西兰花、花椰菜等,富含抗氧化剂,有助于保护视力。

  7. 蛋黄: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眼睛有益。

  8. 葡萄:富含抗氧化剂,有助于减轻眼部疲劳。

  9. 低脂牛奶和酸奶:富含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维持眼部结构健康。

  10. 蓝莓:富含抗氧化剂和花青素,有助于减轻眼部疲劳。

  为了保护视力,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多种营养素。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用眼、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等,也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视网膜的介绍】相关文章:

视网膜视觉特征10-01

基于波前像差的视网膜空间像调制度测定12-11

不同日龄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对氧疗的敏感性12-13

可见光对体外培养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12-11

家兔视网膜组织结构在高功率微波辐照后不同时间的变化12-10

正常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超微结构在视觉发育关键期中的变化12-11

褪黑激素受体Mel1a在无蹼壁虎视网膜的空间差异性表达12-08

介绍自己、介绍学校09-07

介绍自己自我介绍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