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洛阳桥
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潮州湘子桥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
目录 历史 简介 建造特点 传说 历史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 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 建桥八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大修有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飓风、桥坏。邵守赵思诚修复;明宣德间(公元1426-1435年)桥址下沉,潮至,桥梁俱没。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增正淳,增高三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 1424年),地大震,桥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礼修复;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桥崩,知县工之琦修复;民国二十年(公元1932年)蔡廷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面增高2米。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1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 为保护古桥,在上游百米处另建公路桥及水闸,并在附近规划建设游乐区。国家文物局还组织专家勘察古桥于1993年春动工,对洛阳桥全面修建,使其恢复古桥旧貌。
简介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桥上现存亭2座,石将军2尊,石塔5座。碑亭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中亭傍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和12方碑刻。 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桥也因此称之为“万安桥”。据《泉州府志》记载,旧万安渡是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才建成。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桥基层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一筏形基础,成功地采用了“筏形基础”和“种砺固基法”,在全世界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建造大型石桥的基础工程,九百多年前就率先建成了一座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在全国堪称第一的海港大石桥,而且一直保留到,成了泉州人民的骄傲。在泉州,“站着象东西塔,卧倒象洛阳桥”的俗话,代代相传,而且远播海外,不是没有道理的。 泉州因为最早在这里建设了如此宏伟的洛阳桥,创造了古代建造梁式石桥的成功经验,所以有宋一代,泉州桥梁建筑空前兴盛,著名的安平桥、石笋桥、顺济桥、盘光桥等相继建成,因而得到了“泉州桥梁甲闽中”的美誉,文人墨客也写了大量诗文,传颂千秋,历久不衰。连京剧传统剧目,也以此作为题材,描述了当年建桥之艰巨,以及桥成之后“三百六十行过桥”的.欢乐情景,感染了观众,使洛阳桥更加名闻天下。
建造特点结构
洛阳桥址位于福建省江海汇合处,江潮汹涌,浪涛搏击。近千年前的中国桥梁工程师们,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首创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所谓“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 洛阳桥的桥墩形式也别具一格,值得一看。桥墩全中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为了巩固基石,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还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至今,我们仍可以从那些缀满白色蛎房痕迹的桥墩石 ,窥探它当年的模样。 洛阳桥的建造,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它为南宋时期泉州出现的大规模造桥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著名的安平桥、石笋桥、顺济桥等,都是仿造洛阳桥而建造起来的。它成了中国造桥史上的一座丰碑,成为人们千古传诵的佳话。
筏型基础
下面介绍一下有关洛阳桥的建筑特点。早在北宋,我们的先民就以惊人的毅力和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一种直到现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型基础。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当时没有现代的起重设备,就采用“浮运架梁法”,利用海朝涨落的高低位置,架设桥面大石板,显示了我们先民建桥的非凡才智。船形桥墩也颇具特色,它有利于分水。洛阳桥成功地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 蔡襄祠:它始建于宋代,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修建,祠堂大厅中间是蔡襄的塑像,中亭有“万安桥记”碑刻,此碑世称为“三绝”碑。文章精练,用一百五十三个字记载造桥的时间、年代、桥的长宽、花费的银两,参与的人物等,书法遒美,刻工精致。此碑为洛阳桥增辉不少。这碑文由蔡襄自撰自书。蔡襄字君漠,仙游人,曾两次任泉州知府。是我国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除了著名的《万安桥记》外,还有藏于河南安阳魏公祠的《昼锦堂记》;福州鼓山的《忘旧石》等碑刻。除此之外,他还有大量的纸本书法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对前人优秀书法精华的吸收。有古书《评书》认为“追配前人者,独蔡君漠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由于他大量接受前人的优点,融会贯通,因此蔡襄的书法充满了艺术魁力。 蔡襄的书法作品表现了一种当时文人的气息,他效法过王羲之,颜真卿等,取法争上,超然脱俗,神清气淡,达到古雅优美的境界。这种境界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欣赏的同时得到提升。蔡襄的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是重复,因此形成一种新的书法格局。学古人而泥古,继承前人而创造,使蔡书有了新的美学价值,因此他的书法作品永留书法史册。
传说相传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村古渡,名叫“万安渡”。这里水深浪急,过往船只每遇狂风则樯倾楫摧,不少舟舶沉埋海底,无数渡客葬身鱼腹……原来这是江妖水怪在兴风作浪。当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曾掏出腹中肠肚抛入洛阳江中;不料年深月久,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常在洛阳江中搅浪掀波。 有一日,渡船离岸驶近江心,忽然龟蛇两怪浮出水面,顿时狂风呼啸,浊浪排空,小小的渡船眼看就有被吞噬的危险,突然从空中传来连声呼喊:“蔡大人过江,休得无礼!”龟蛇闻声慌忙遁逃。霎时风平浪静,渡船安然抵岸。旅客十分惊奇,不知谁是“蔡大人”。有一位莆田的孕妇,丈夫姓蔡,她心想将来生下的孩子定是非凡人物,便暗自许愿:将来孩子如能成器,定教他在洛阳江上修建一座大桥。那妇人回乡后生了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十分聪颖灵慧。蔡襄长大懂事,蔡母便对他讲当年过江遇险约处逢生的经过,殷殷叮咛儿子要实现她所许下的造桥夙愿。蔡襄默默地把母亲的嘱咐记在心里。不久,朝廷开科取士,蔡襄以才学广博,被擢选入朝为官,颇受皇帝的器重。他心里惦记着母亲的夙愿,却又感到苦恼:老是呆在京都,何时才有机会到泉州建造洛阳桥呢? 有一天,他奉召陪皇帝游赏御花园。蔡襄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暗中托小太监用蜂蜜在芭蕉叶上写下两行大字,不一会,蚂蚁纷纷爬上芭蕉叶吮吸蜜汁。皇帝发现密密麻麻的蚂蚁竟然在芭蕉叶上摆出字阵,甚为惊奇,不禁移步近前,望着芭蕉叶上的字迹脱口念道:“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蔡襄一听,急忙跪下叩头谢恩。皇帝改口道:“朕只是念叶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长跪不起:“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接着坦诚陈说母亲许愿造桥的事。皇帝只好让他出任泉州太守。 蔡襄昼夜兼程赶到泉州赴任,立即召集属僚乡贤商议倡建成洛阳桥,并亲自到江边察勘,下令招募造桥工匠,筹集建桥资金。百姓闻讯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一时工匠四至。开工那一天,江岸人山人海。可是,由于洛阳江“水阔五里”,“深不可址”,一船船石料抛下江中,霎时被汹涌的江涛卷得无影无踪;龟精蛇怪拚命地翻江倒海,撞沉了好几艘木船。 一天他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指点他派人向海龙王求助。蔡襄一觉醒来十分惊奇,便给海神写一封求助公文,问手下衙吏:“谁人下得海。”一个衙吏随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来此人姓夏得海,误以为老爷叫他,随口应答。于是派他前往海神处投递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无回,便告别了妻子,买了一壶酒喝得大醉卧在海滩上,想让潮水卷走了事,哪知一觉醒来,黄色的公文袋变成了红色公文袋。 手心却赫然写个“醋”字。夏得海慌忙踉踉跄跄回府衙,向太守禀报。蔡襄正为桥基难奠愁眉不展,一见“醋”字,顿然大悟:这“醋”字拆开来不就是“廿一日酉时”么?分明是海神暗示退潮的时辰!蔡襄转忧为喜,立刻差人在四城门头张贴布告,谕令洛阳江两岸民众和工匠,火速做好奠基的准备。廿一日酉时,汹涌的海潮果然退尽,整个江底裸露无遗。蔡襄亲自指挥数千工匠抛石奠基、砌筑桥墩,洛阳江畔车水马龙,穿梭不息。一座座坚固的桥墩巍然屹立在江中。可是到了砌筑第四十六座桥墩时,江边的石头已经用尽,如果不能赶在海水退潮三日的期限内把最后一座桥墩造好,一旦海潮呼啸而来,就会冲毁桥基,前功尽弃!就在紧急关头,恰巧八仙中的吕洞宾驾云漫游经过这里,他深为蔡襄建桥的非凡气魄所感动,不慌不忙地飘落万安山上,轻轻把拂尘一挥,顿时漫山顽石皆点头。又一挥,山上所有的岩石跃然而起;再一挥,一块块大石全变成“猪母”,成群结队奔下山来,跑到海滩,纷纷跳进建造桥墩的江底。转眼间,这些“猪母”又都化作大石头层层堆叠起来。有一只“猪母”,不小心跌伤了一条腿,走得慢,落在后头,赶到江边时,最后一座桥墩已经造好了。它只好卧在旁边,成为一块躯体肥硕的“猪母石”。 当奔腾的海潮再度席卷而来,蔡襄已指挥工匠奠定桥基。首战告捷,群情鼎沸,欢声雷动,四十六座桥墩犹如中流砥柱威镇狂澜,吓得龟精蛇怪胆战心惊。 附近白沙寺里有一位名叫义波的和尚,竭尽心力募集建桥资金,受到不少朱门豪富的刻薄嘲笑。他辛辛苦苦地把俯首讨来的每一个铜钱都用在造桥事业上。无论严冬酷暑,这位僧人总是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热心为民工烧茶、送饭,还时常上芒鞋山采集草药,为患病的工匠治疗。有一回,由于连日风雨,伙房里的柴草都烧光了。临时从山上砍下的柴草,湿漉漉的也烧不着。为了照常施工,早日建成长桥,义波僧悄悄地掩上了伙房的门,毅然把自己的双脚伸入灶膛中,代替柴禾烧饭。说也奇怪,义波和尚的双脚顿时象两根熊熊燃烧的薪木,升腾起炽烈的火焰。当他的双脚烧成灰烬时,伙房里一大锅、一大锅的饭都煮熟了。造桥工匠无不感动得流下热泪。后人作诗赞颂义波僧的高风义举:“为架虹桥甘舍身,代薪双膝泣鬼神。釜底炽火红似血,留得千古美名存。” 为了铺筑三百六十丈长、一丈五尺宽的大石桥,急需把数以万计的巨大石板架在桥墩上。这个时节偏偏缺乏一大批杉木造船装运石料,因此施工进展缓慢。蔡襄为此十分着急。一天深夜,蔡襄心虑着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想着想着,不觉伏在案上睡着了。梦中忽见一位白发仙人,指点他差人到清源山麓请“三人一目仙”帮助。蔡襄一觉醒来,将信将疑,传唤衙吏夏得海速往清源山下去探寻个究竟。夏得海急忙赶到清源山,等候了大半天,也没碰见什么“三人一目仙”的影子。将近黄昏,忽见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以手搭肩鱼贯而来。为首一个,只睁着一只眼睛,另一眼瞎;其余两个,双目皆盲。夏得海不禁又惊又喜:这不就是“三人一目仙”吗?慌忙拔腿奔了过去,一把拦住,苦苦恳求。那三个乞丐见他十分诚恳真挚,也就应允了。其中一个口中念念有词:“洛阳江头,古井一口,木可造舟,水可饮酒……”说罢,三个乞丐忽地全睁开了眼睛,原来竟是吕洞宾、李铁拐和张果老。三仙哈哈大笑,象一阵风飘然而去。夏得海吓得目瞪口呆,赶紧回来报知蔡襄太守。数日之后,果然在洛阳江畔一口古井中,喷泉似地涌出许多杉木,蔡襄和造桥式匠喜出望外,拊掌赞叹不已。建桥民工到口井中汲水,一股酒香扑鼻,水喝到肚里顿觉止饥消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喝个痛快。而这口井从不干涸,酒香四溢,因此被称为“酒井”。 蔡襄集中了工匠的智慧,创造了“筏形基础”,使船尖形的桥墩分开水势,减少了浪潮的冲击力。他又利用海水的浮力,发明了“悬机浮运”,借助潮涨船高,把一块块重达数千斤的大石板,轻轻托举起来铺在桥墩之间,使洛阳桥渐渐显出了奇伟的雄姿。 有一天,蔡襄发现洛阳江中每一块礁石中,生长着密密麻麻的牡蛎丛,心想要是能采用“种蛎固基”的方法,使牡蛎繁生把桥基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该有多好呵!蓦然间,江上刮起一阵巨风,刮雨似的把满江的牡蛎丛全都吹到洛阳桥墩上,仿佛打上无数钢钉,使雄峙江上的石桥更加坚不可摧。蔡襄惊奇万分,抬头一看,只见南海观音立在云端微笑道:“学士苦心精诚可感,方才是我略施小技。”南海观音接着又说:“建此长桥,已花金钱一千万两,财库业已匮乏,待我帮你筹足资金,尔后再叫八仙助你除妖,永绝后患!” 说罢,南海观音倏然化作一位绝色美女,泛舟洛阳江边,声称谁若能用金钱投中她,她愿嫁与为妻。一时,沿江两岸人头攒动。人们围观烟波江上花容月貌的美女,争相投掷金钱。那些平日贪财如命的富豪子弟,不惜抛掷千金万银。金钱雨点般落在小舟上,却无一人能投中。小舟天天满载金钱而归,纨绔子弟则垂头丧气败兴而回。就这样,又筹集了一大笔资金,用于建造长桥两面三刀翼的扶栏,以及“七座亭,九座塔,石狮二十八”。 眼看凌波长桥即将竣工,潜伏江底的龟精、蛇怪不肯甘休,它们纠集洛阳江上游的九十九条蛟龙,掀起狂风恶浪,张牙舞爪,直向石桥扑来。张果老骑着驴子,把作恶多端的龟精踩成一团烂泥。李铁拐打开火葫芦,葫芦中立即喷吐出一股浓烟烈火,把那九十九条蛟龙活活烧死。这时天上出现彩虹,江上波平如镜,岸上弦歌声声。洛阳江两岸人民喜气洋洋,敲锣打鼓,欢呼历经七年终于建成的跨海长桥。沿江两岸的人民为了纪念蔡襄倡建洛阳桥的功绩,特地在桥南建起一座“蔡襄祠”,并塑像立碑。 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桥的高度不够,每逢洪水,桥面经常被淹没。所以后来又传说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为此桥出资增高三尺。李五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挥霍,被小人诬告,无故被抓往京城问罪。当他的囚车过洛阳桥时,水已淹没路面,他很艰难地过了桥,因此他对天发誓,要是他能平安无事回乡,一定出资将洛阳桥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顺利回家,因此就出资将桥增高了三尺。
洛阳桥
洛阳桥(洛阳桥)
洛阳桥,历史上指洛阳的天津桥,现在的洛阳桥连接洛河北的定鼎路和洛河南的龙门大道,是洛河上第一座现代桥。老桥于1955年12月底建成通车,1982年、2010年又先后两次增建新桥,现已成为洛阳市沟通洛河两岸的'重要桥梁。
目录 历史洛阳桥 现代洛阳桥 地址 历史洛阳桥指洛阳市天津桥。 唐·李益《上洛桥》诗:“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 宋 岑象求 《吉凶影响录》:“ 韦丹未第时, 洛阳桥 见渔者得一鼋甚大, 丹 异之,买投於河。” 明 张昱《感事》诗:“ 洛阳桥 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现代洛阳桥洛河上第一座现代桥 洛阳桥连接洛河北的定鼎路和洛河南的龙门大道。现代老洛阳桥,就是如今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的洛阳桥,于1955年12月底建成通车,是滔滔洛水上的第一座现代大型桥梁。他见证了洛阳新中国成立后的飞速发展,在洛阳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以及八十年代前期,她都是洛阳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她已经成为洛阳人心目中的功勋桥和圣桥。 这座大桥之所以被洛阳人称作“老洛阳桥”,就是相对于在老洛阳桥东侧建成的“新洛阳桥”而言。 新桥于1982年建成,新大桥对开四车道,比老洛阳桥威风得多了。新桥自竣工通车以来,接替退居二线的老洛阳桥,为促进洛河南北两岸的交流融通和经济发展继续做着贡献,也使洛河上出现了双桥飞虹的景象。 洛阳桥的扩建 2010年,洛阳桥改扩建工程开始,新建洛阳桥位于现有洛阳桥东侧,全长559米,桥面宽19米,设计使用年限100年,为一级公路,设7级防震度,设计时速为40公里/小时。新建桥投用后,洛阳桥的格局如下:双向6车道,每幅桥面都设有慢车道和人行道;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地址洛阳市定鼎南路与龙门大道交接的桥梁。
1982年刘斌导演电影
洛阳桥(1982年刘斌导演电影)
洛阳桥,由刘斌在1982年导演的电影,主 演:曾广兰、韩培玲、马兰、王雪景、姜玉予,上 映:1982年。
目录 电影:洛阳桥 内容简介 电影:洛阳桥外文名称 The Luoyang Bridge 导 演:刘斌 编 剧:杜弘、李艺 主 演:曾广兰、韩培玲、马兰、王雪景、姜玉予 上 映:1982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戏曲片制作公司: 西安电影制片厂 演职员表: 主要演员 曾广兰 (饰 耶律含嫣) 韩培玲 (饰 耶律夫人) 马兰 (饰 花母) 王雪景 (饰 花云) 姜玉予 (饰 采桑女) 卞水力 (饰 郭广卿) 姚丽 (饰 香兰) 杨艳玲 (饰 霜花) 姜元有 (饰 院公) 摄影:刘昌煦 美术:艾农 录音:陈于旦 作曲:朱和照 照明:赵宝光 副导演:孙元勋、李佩成 责任编辑:张涛 剪辑:许月兰 副美工:戴元忠 副录音:陈力 置景:陈宝万 化装:王泳霓、李健坤 发式:王玉珍 服装设计:张敏 道具:魏建东、胡长春 制片主任:柳塘 舞台导演:董广欣板胡、唢呐 演奏:赵万里 司鼓:燕金柱 配唱:杨秀荣
内容简介元朝末年。清明之日,世袭洛阳侯耶律寿应邀到尼庵,饮酒作乐。他的妹妹耶律含嫣因不堪深闺寂寞,携带丫环暗自出府,到郊外踏青游春。在洛阳桥畔,恰遇猎人花云一箭双雕。她见花云英俊健壮、箭法高强,遂生爱慕之情。耶律寿回府途中,遇到民妇采桑女,见她窈窕貌美,顿生邪念。于是,他依仗权势,勾结官府,把采桑女之夫杖死公堂,并逼她为妾。采桑女悲愤难忍,欲投河自尽,被花云母子及郭广卿所救。耶律寿的暴行,激怒了花云母子及郭广卿,他们决心联合穷苦乡里,向侯府报仇。耶律夫人和含嫣得知采桑女之事,严厉斥责了耶律寿。但刁恶成性的耶律寿仍一意孤行,并以蒙汉不同族、贫富悬殊为借口,断然拒绝含嫣与花云结婚的要求。含嫣心中忿忿不平,不顾族规家法,再次暗自出府,重到洛阳桥寻找花云,终于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当花云得知她是侯府千金时,竟扬长而去。含嫣悲痛不已,既恨自己的出身,更恨兄长的胡作非为,加上她受到耶律寿的锁禁,便悒郁成疾。花母以卖野味为名进侯府探查,趁机与含嫣定计,让花云伺机混入府中相见,含嫣欣喜万分,一心等待花云的到来。耶律寿纳妾之日,郭广卿、花母等众乡邻化装成送亲的'人,混进府内。这时,耶律寿已烂醉如泥,新人被安置在含嫣房中。含嫣正因不见花云到来而忧伤,见采桑女蒙头默坐,不禁对她更加怜悯,决定将她放走。没想到,蒙在盖头之下的竟是她朝思幕想的恋人花云。当他俩互诉衷情时,耶律寿酒醒找来,被花云和众乡亲捉住,得到了应有的制裁。含嫣与花云如愿以偿,结为终生伴侣。
余光中诗作
洛阳桥(余光中诗作)
目录 诗《洛阳桥》—余光中 诗《洛阳桥》—余光中洛阳桥 余光中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现在轮到我走上桥来 从桥头的古榕步向北岸 从蔡公祠步向蔡公石像 一脚踏上了北宋年间 当初年轻的父亲或许 也带过我,六岁的稚气 温厚的大手牵着小手 从南岸走向石桥的那头 或许母亲更年轻,曾经 和父亲一同将我牵牢 一左一右,带我在中间 三个人走过了洛阳桥 想必蔡公,造桥人自己 当年曾领先走过此桥 多感动啊,泉州人随后 逍遥地越过洛江滔滔 越过洛江无情的滔滔 弘一的芒鞋,俞大猷的马靴 惠安女绣花鞋的软步 都踏过普渡的洛阳桥 潮起潮落,年去年来 匆匆过桥,一代又一代 有的,急急于赶路,有的 在扶栏与望柱间徘徊 最后是我,晚归的.诗翁 一千零六十步,叠叠重重 想叠上母亲、父亲的脚印 叠上泉州人千年的跫音 但桥上的七亭九塔,桥下 的石墩,墩上累累的牡蛎 怎认得我呢,一个浪子 少小离家,回首已耄耆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四月 东西塔依旧矗立不倒 江水东流,海波倒灌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洛阳桥】相关文章:
洛阳桥初中作文04-25
洛阳桥导游词11-19
洛阳桥600字作文04-28
泉州洛阳桥导游词01-31
洛阳桥的梦_关于风景的作文800字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