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惯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目录 简介 文学 戏剧 文论 收缩展开 简介起源
19世纪末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1886年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首先提出这个名称。 象征派在艺术上受英国拉斐尔前派和象征派诗人马拉美、波特莱尔,音乐家瓦格纳及尼采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定义
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出现于1886年。年轻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早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梅、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就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 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异其趣。它抒写的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诗,有时反而胜过格律诗,因此许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诗都写得有特色。象征主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和兰波。《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鼻祖)。1891年,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准,象征主义流派从此解体。但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远。
运动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法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巴黎的知识界影响很大,并对20世纪美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运动主要在法国,欧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随者,如德国,比利时等。
前后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分为前象征主义,和后象征主义。前象征主义︰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后象征主义出现于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其创作手法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中。它的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
文学法国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创作就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
波德莱尔
1857年,法国年轻诗人波德莱尔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恶之花》象怪物似的出现在法国诗坛上,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波德莱尔成为文坛泰斗后,以他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也迅速形成。而且,由于他的重要追随者魏尔伦、兰波和玛拉美的.出现,这个新的流派在19世末;即1886—1891年左右达到昌盛时期。如果、再细看一下,前期象征主义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波德莱尔以前为萌芽期象征主义。这个时期里,有法国第一散文诗人贝尔特朗;散文家奈瓦尔、诗人洛特雷亚蒙和美国著名诗人和作家爱伦·坡。他俩的诗和诗歌理论都曾对波德莱尔以及后来的一大批象征派诗人的创作发生过作用,但还算不上真正的’象征主义诗歌。第二个阶段是波德莱尔时期。波德莱尔不但是象征主义的鼻祖;也是整个现代派文学的先驱,我们把他这一个阶段称为先驱期象征主义。第三个阶段是继波德莱尔之后出朝的3个重要诗人:兰波、魏尔伦、玛拉美时期。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正统的前期象征主义时期。由于他们3个人的努力,象征主义到19世纪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法国的拉弗格、歇尼埃和上面提到的莫雷亚斯等诗人都先后加入到象征主义行列。用象征主义手法创作了大量诗歌,形成了一种要淹没已基本解体的浪漫主义的声势和与还在流行的帕尔纳斯派相对抗的格局。19世纪90年代后,象征主义诗歌又开始向西欧、北美各国传播,在那里找到了许多知音。‘那些人又成了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后期象征主义的中坚。但是,在‘法国,高峰过后,前期象征主义随即开始衰落。1891年,,象征派“文学宣言”的作者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而提倡一种所谓“罗曼派”的文学,试图恢复他的先祖希腊罗马古代文学的传统。接着,兰波、魏尔伦、玛拉美分别于1891、1896、1898年过世,其他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选择新的发展方向,不再遵循象征主义艺术标准。前期象征主义作为70个文学流派,到19世纪末实际上已经解体。但是,前期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其影响已在法国深深扎根。而且由于玛拉美等著名诗人的作用,象征主义在19世纪末开始越过法国国界线,向西欧、北美扩展,到上世纪20年代,又兴起了后象征主义。
瓦雷里
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是保尔·瓦雷里(1871-1945)。他继承了马拉美的纯诗传统,却在诗歌中融入了关于生与死、变化与永恒、行动与冥思等哲学上的思索。其成名作是《年轻的司命女神》(1917),描写不同性质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1922年,瓦雷里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收录了诸多优秀的诗作,包括《脚步》、《石榴》、《风灵》等。 瓦雷里一生的颠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这首诗代表在诗歌创作方面瓦雷里的成就高过了他的前人马拉美。 除瓦雷里外,雷米·德·果尔蒙(1858-1915)和弗兰西斯·耶麦(1868-1938)也是颇负诗名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前者风格柔婉清丽,注重对嗅觉的表达;后者则以淳朴的语言风格著称。
其他欧洲大陆
奥地利的莱纳·玛利亚·里尔克(1875-1926)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早年曾担任过雕塑家罗丹的助手,受到罗丹雕塑风格的启发,其诗作风格刻画精细,名作《豹》就是其作品雕塑性的代表。里尔克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图像集》(1906)、《新诗集》(1908)等几部作品集中。1922年,里尔克迁居瑞士,并迎来了他一生中创作的高峰。在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也正是这两部作品奠定了里尔克在现代诗坛上大师的地位。其风格晦涩难懂,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其中包含了很多存在主义的观点。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在里尔克的作品中达到极致。
英语世界中
除欧洲大陆外,象征主义的影响也波及了英语世界,代表人物主要有爱尔兰的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和T·S·艾略特(1888-1965)。
爱尔兰-叶芝
叶芝早期诗作中的象征主义是和爱尔兰民族的古老神话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他利用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故事和事物来作象征。《奥辛之浪迹》(1889)是叶芝早期的重要作品,以古代英雄奥辛骑着仙马游历世界的故事来比喻人生的各个时期。进入20世纪后,随着大量的参加政治运动和社会活动,叶芝的风格逐渐明朗化,并逐渐抛却了早期的神秘主义倾向。其诗作主题开始与现实紧密结合,语言和更加洗练,是现代英语诗歌中的一座高峰。其后期的代表作品包括《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在学童中间》等等。 叶芝是象征主义诗人中第一个建立了自己复杂的象征体系的诗人。其理论著作《灵视》(1937)大量涉及诗人自己的历史观、宇宙观,并包含了广泛的意象。
美国-艾略特
艾略特是美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作《荒原》(1922)已经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诗歌之一。《荒原》取材自关于“圣杯”的古老传说,把丧失了信仰的现代世界比作一个荒原。在诗中,艾略特旁征博引,涉及到了大量神话传说和象征意象,并运用了多种古语言和现代语言。尽管诗人自己为之加注了50多条注释,却还是鲜有人能读懂。艾略特的另一篇重要作品是《四个四重奏》,以高度抽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暂时与永恒之间的对立统一观点的思索。 艾略特的诗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和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荒原》还是《四个四重奏》都体现了解救人类最终极的途径就是皈依宗教的观点。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转向宗教剧的创作。 这一时期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还包括美国的华莱士·斯蒂文斯(1879-1955),其代表作《风琴》(1923)和《黑色的统治》也是象征主义的杰出诗作。
戏剧先驱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象征主义首先兴起于诗歌。象征主义后来从诗歌扩展到了戏剧,马拉美没有完成的《海洛狄亚德》可说是象征主义戏剧的先驱。地道的象征主义戏剧则肇始于比利时诗人梅特林,他被认为是象征主义戏剧的奠基人。
基本特征
梅特林克的剧作,曾被称之为“沉默的戏剧”。 象征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是: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想,注重主观性与内向性,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的真实”。他们称自己的艺术是对平淡无味的自然主义的反拨。自然主义把外在的、客观的东西放在首位,同时把人们的行为都说成是生理上的原因造成的。 象征主义经常采用的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后来被表现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大量借用,甚至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戏剧所吸收,从而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
文论基本理论主张
现实世界是不可信的,诗人的追求点不在现实世界,而应该在远离现实的另外一种更真实的世界,只有诗才能认识和把握它。诗人要追求超现实的真实,需用抽象思维,要追求纯诗,必须从事从形式到内容的创造。
象征性
一、古希腊把象征作为记忆的片断。 象征主义文论所谓的象征,主要是指完整的主体意识。它把这个完整的意识分为两半,一半留在意识里,一半以文学形式留给人世间。 1.定位论:精神本体论; 2.纯洁论:显示人的内在精神的纯洁性; 3.真实论:在孤独的体验中展示心灵的真实; 4.过程论:在有限的心灵活动中显示精神的无限性; 5.音乐论:彼岸的上帝的声音只有音乐和音乐化的语言文字才能表现出来。 二、抽象思维和纯诗 1.抽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2.要求诗人兼做一个逻辑学家和思想家; 3.把哲学与诗统一起来; 4.希望诗人把自己奉献给无限的精神世界; 5.希望抽象思维能为纯诗注入充足的思想底蕴。 6.强调内容与形式的交融与和谐。 7.纯诗具有纯诗性,纯诗性是诗性的一种极致,一种境界。 三、通感批评 象征主义的通感批评是指“通”向作者的精神世界,“感”知作品的精神特质。 1.感官互动批评 2.作者精神世界批评:探索作者的精神取向和精神流动过程; 3.心灵与自然契合批评:展示诗人契合大自然的内心世界; 4.音乐与语言文字的交感批评:重视诗的音乐性思维和观念。 四、象征主义文论的得失 功绩:1.追求文学整体的无限性,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交互发展; 2.强调诗人应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3.坚持文学的特殊性,提出开放的纯诗论。 缺陷:1.忽视社会现实在创作中的巨大作用; 2.具有明显的神秘色彩。
【象征主义】相关文章:
与象征主义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