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九连山
九连山
九连山(九连山)
九连山脉位于赣粤边界、南岭东部的核心部位,山脉东北西南走向。主峰黄牛石位于江西省龙南县九连山林场,海拔1430米,地势由南向北、由北向西南递降,山脊向北伸展,向西南延伸,并放射状分支。九连山北连龙南、全南、定南,东北接武夷山脉,东连和平,西接翁源,南延伸到新丰,西南延伸到北江清远飞来峡、英德浈阳峡等地(清远市的北江东岸,河源市的东江北岸),由花岗岩侵入砂页岩构成。是赣江与东江,东江与滃江的分水岭。保存有较大面积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素有“生物资源基因库”、“赣江源头”之称,是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地方,为南岭东部的一座绿色宝库。九连山因环连赣粤两省九县并有99座山峰相连而得名。
目录 地质地貌 形成历史 气候特点 水系情况 收缩展开 地质地貌九连山主峰黄牛石位于江西省龙南县九连山林场。北连龙南、全南、定南。东连和平,西接翁源,南延伸到新丰、清远市的北江东岸,是赣江与东江,东江与滃江的分水岭。西南延伸到北江清远飞来峡、英德浈阳峡等地(清远市的北江东岸,河源市的东江北岸)。 九连山地区在地构造位置,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南邻近太平洋板块,其一级构造单元属西太平洋构造域中生代构造的南东部,其次级构造单元为“南岭纬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北东向构造带南段的复合部位之西侧,属于“九连山隆起构造带”。因此,眼前的九连山,处于多向构造系统环境中的隆起地质构造背景之上。 九连山微地貌单元具有多样性 同山峰、也有沟谷;有错综复杂的脉状峰岭,也有形状如盆的低洼平地;有流水侵蚀地貌,也有断层谷和悬崖峭壁等构造地貌,还遗存有山地小型沼泽地。 微地貌单元具有盆岭相间、沟谷纵横的独特性 区内地貌总体上虽属山地地貌类,但在山间发育了一些小型的山间盆地,如下湖盆地、横水坑分盆地、大田盆地、墩头盆地等,这些小型盆形低洼地的生态环境上,一般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此外,还有山间河谷地貌和山地型河滩湿地。 九连山内山地型微地貌单元的多样性和其所形成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点,给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能是构成区内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的条件因子之一。 九连山的地质构造背景较复杂,并具有某些独特性:其一是地处加里东褶皱带中的南岭纬向构造带的东段,东监武夷山北东向构造带。从其出露于地表的岩石、地层中的信息可各:历经过加里东段,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山等四场具有变革意义的构造运动,且几度沧海桑田之变迁,形成的地质小单元具有多样化、构造方向上具有多向性,中生代时期的岩浆活动强烈。在2亿多年前,就已形成了陆地环境,并历经陆内盆岭发展阶段、地壳抬升与切割的漫长演化。内地层结构上,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即底部的结晶基底、下部的褶皱基底、上部的海相沉积盖层及局部断陷盆地内的红色岩系。岩石种类很多,但可归纳为花岗岩类、海相沉积变质岩类、海相沉积岩类和晚白垩世陆相红色碎屑岩类等四大类别。 属中低山地貌区,但微地貌发育,具有微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形成历史区内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历史,是华南古板块形成演化历史的组成部分。由于组成华南板块的`杨子、华夏、印支等古拉通的规模较小,固结长度偏低,活动性较大,以及多期次裂谷、造山作用和多期岩浆活动,构成了华南地质发展显明的特色。九连山地处华南加里东褶皱造山带和南岭纬向构造带,历经了加里东、华力西一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山等四场具有变革意义的地壳运动,其地质构造演华历史是十分复杂的,但大致可划分为四大地质发展阶段。 早前寒武纪的结晶基底形成大阶段(1000Ma之前) 根据已有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区内及区域地壳存在一个下层位的结晶地壳,可能形成于早元古代甚至更老的结晶固华基底,构成区内地壳的基底。 裂陷海槽——裂谷的形成与演化大阶段(1000~405Ma) 包括从10亿年到4亿年左右之间的历史,区域上总体为连续且跨时达6亿年之久的海洋发展演化大阶段。沉积形成了厚度巨大的海相沉积变质岩系,也构造了南岭地区地壳的物质基础,现今地表地质构造背景主要是以这一阶段的沉积地层及其构造为基础而演华的。 大约从4亿多年前的志留纪开始,受加里东造山运动的影响,区域地壳隆升、海水退出,成为陆地,并出现了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和陆生生物大发展的现象。 大陆形成大阶段(405~205Ma) 初期,华南大陆的赤道附近徘徊,大部分地区以地壳伸展沉陷为特征,本区在经过一百多万年的陆地环境演华之后,于中泥盆世受到西南部古特提斯洋的裂陷活动作用,地壳裂陷,海水自西南向北东侵没,地质环境从陆地向滨海——浅海逐步发展,沉积形成了晚古生代海相沉积盖层。直至中三叠纪未发生了一场具重要变革意义的构造运动——印支运动,整个华南地区在经过这次构造运动后完成了由海到陆的重大转变,并成为欧亚超级大陆板块的一部分,标志着区域地质发展历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大阶段。 陆壳演华与再造大阶段(205Ma以来) 印支运动之后,区域转为大陆环境,地质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中、新生代发展新阶段。在这一时期中,陆生植物和动物得到了空前发展。其中晚中生代时期,由于受太平洋板块西缘俯冲作用的影响,区域(整个华南)地史上出现了最引人注目的地质事件——称为“燕山运动”,包括: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与喷发活动、陆内造山运动、断块差异运动、区域性内生成矿作用等。在地形地貌方面,形成了区域性盆岭相间的格局。燕山运动,使整个华南地区的地壳结构、物质组成、山形地貌等方面发生了一些重大调整与改造。地球环境方面出现了多次重大变化,特别是白垩纪未,出现了大批生物集群的灭绝事件,包括其中曾称为“地球霸主”的恐龙(爬行动物)也在这个时期绝灭,致今仍是一大地学之迷。燕山运动之后,基本上奠定了现今地质构造格局。 进入新生代以来,地壳虽发生过动荡变化,但总体上是继承中生代格局,在地形地貌方面和局总环境方面发生了一些改变。生物界则由于地质环境的相对稳定,而获得新的更大发展,被子植物等高等植物得到空前发展,高等动物如哺乳动物发展迅速,特别是人类的出现,就迅速成了地球的主人。
气候特点九连山是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过渡区。总体上属中低纬度带上的山地型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4℃,≥10℃年积温约4852.5℃,1月平均气温6.8℃,7月平均气温24.4℃,气温具有冬暖夏凉之特点,四季宜人,适于各类生物繁衍。区内年降水量2155.6mm,平均相对温度87%。 主要具有山间小气候的多样性,且主要受微地貌单元控制。如峰岭与盆形洼地在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保护区的不同地形位置间存在着“同时异候”现象如下雨、云雾、温度、光照、气温等不同地点存在着明显差异。
水系情况九连山内植被保存好,水源丰富,地表径流发育,沟谷纵横,几乎绝大多数的沟谷都有溪流。水系主要属于赣江支流——桃江流域的二、三、四级水系,其中主要河流有太平江、饭罗洞河、大丘田河、石坑河等。
【九连山】相关文章:
祁连山作文09-22
祁连山作文09-22
青海祁连山导游词04-30
祁连山低云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04-29
祁连山北麓春季冻土深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04-29
祁连山总云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04-27
祁连山地形云和降水结构的个例模拟研究04-30
河西绿洲对祁连山区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