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中国成语,三十六计之一。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像象棋中的“舍车保帅”战术。
目录 成语相关 作品出处 连环画版 历史典故 收缩展开 成语相关汉典解释
【拼音】lǐ dài táo jiāng 【注音】ㄌㄧˇ ㄉㄞˋ ㄊㄠˊ ㄐㄧㄤ 【英文】 [substitute one thing for another; substitute this for that] 【汉典解释】 亦作“ 李代桃僵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谓以桃李能共患难,喻弟兄应能同甘苦。 清 黄遵宪 《感事》诗:“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后转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旧题 明 陈继儒 《真傀儡》:“古来史书上呵,知多少李代桃僵。” 清 钱谦益 《嘉兴高氏家传》:“寝殿圮,君代 用 ( 黄用 )抵罪,李代桃僵。” 郭沫若 《集外·从典型说起》:“甚至把作者的姓名任意改换,李代桃僵,偷梁换柱。”
词语出处
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释义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示例
李代桃僵,羊易牛死。(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清朝·黄遵宪《感事》诗)
近义词
代人受过
反义词
嫁祸于人
作品出处三十六计
《李代桃僵》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解析
两军对峙,敌优我劣或势均力敌的情况是很多的。如果指挥者主观指导正确,常可变劣势为优势。孙膑赛马的故事为大家的熟知,他在田忌的马总体上不如对方的情况下,使他仍以二比一获胜。但是,运用此法也不可生搬硬套。战国时齐魏桂陵之战,魏军左军最强,中军次之,右军最弱。齐将田忌准备按孙膑赛马之计如法炮制,孙膑却认为不可。他说,这次作战不是争个二胜一负,而应大量消灭敌人。于是用下军对敌人最强的左军,以中军对势均力敌的中军,以力量最强的部队迅速消灭敌人最弱的右军。齐军虽有局部失利,但敌方左军、中军已被钳制住,右军很快败退。田忌迅即指挥已方上军乘胜与中军合力,力克敌方中军,得手后,三军合击,一起攻破敌方最强的左军。这样,齐军在全局上形成了优势,终于取胜。李代桃僵,就是趋利避害,指挥的高明之处,是要会“算帐”。古人云:“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以少量的损失换取很大的胜利,是划得来的。 桃树要受罪遭难了,由李树来代替,桃活李死,谓之“李代桃僵”,这是一个比喻,用来概括各种替代受过、受难的现象或做法。 在战场上较量时,兵家们往往牺牲局部保全整体,或牺牲小股兵力,保存实力,以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一种“李代桃僵”法。大难当前,主动站出来代人受苦受难也是一种代僵法。在历史上,这类事迹很多,当然,与高风亮节并存的,还有统治者割发代首的荒诞权术,更有作奸犯科的恶棍抓替罪羊的卑劣行径。在历史上,文学中,以及现实里随处可见。 在现代经商赚钱的经营活动中,经营者不要为小利所诱惑,也不要为小害所影响,而要从全局的优劣形势中分析对比,争取主要优势且不必要寸步不让,高明的经营者都会“以退为进,”以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
原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连环画版这则成语出自《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解释
李树代桃树而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也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这是一个很好的育人题材。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后人把乐府诗分为十二类,《相和乐歌辞》便为其中一类,原本是民间歌谣。而这辞里有一名篇《鸡鸣》,讲述了汉朝望族盛衰无常的'生活现状。 当时社会太平,一片繁荣昌盛,却一种怪现象,出身卑微的人一旦得了势,就马上成为显赫一时的皇亲国戚。但是他们作威作福,最后不得不沦为刀下亡魂。 传说有兄弟五人,均为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偶然他们得到了皇帝的常识,当上了侍中郎。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成了钟鸣鼎食之家。 所住宅第,黄金雕花的阁门,屋顶琉璃黄瓦,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真仿佛仙子所居。厅堂之上,各种精致的酒樽应有尽有。他们可以彻夜狂欢,酒酣耳热之时,还有美丽的女乐工奏乐助兴。在后花园的池塘之内,三十六对鸳鸯调情戏水,好不尽兴。 后来,五兄弟有人犯了罪,一朝成了阶下囚,不得不受刑。这时其他兄弟各扫自家门前雪,毫不惦念手足之情,互相倾扎,丑态百出。 为此,百姓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兄弟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黄金络马头,??何惶惶。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人们借此叹息:井边之桃树与李树相依为伴,虫蛀桃树,往往李树代桃树受蛀而枯萎僵死。李树尚能够以身代为提醒,他们兄弟之情谊连李树不如!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对晋国有大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在事发之前已被秘密送进晋国王宫中。屠岸贾闻讯后,意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晋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上,不肯杀庄姬公主。此时庄姬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晋景公不杀她,就设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但晋国忠臣韩厥让自己的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被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子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于是他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死后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计例
齐威王喜好赌赛马,每次与大将军田忌比赛马,田忌都输给了威王,因此也输掉了许多赌金。田忌的客卿孙膑得知情况后,给田忌出了一计策:让田忌的下等马先与威王的上等马比赛,先输一局;再让田忌的中、上等马与威王的下、中等马分别比赛,田忌就会赢得后两局,因此,他就能赢取整场比赛。 齐威王又与田忌赌马赛,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果然,田忌最后赢得了这场赌马赛和丰厚赌金。威王得知是由于孙膑的妙计而使田忌获得了胜利,很赞赏他的才华,后来封孙膑为军师,扶佐田忌作战。 孙膑的赌马计谋,先是主动放弃第一局,再充分抓住威王后两局的劣势,发挥田忌所保存的后二局优势,而取得了最后胜利,孙膑以第一局较小的代价、而赢得全局胜利,充分诠释了“李代桃僵”的内涵。
探源
战国后期,赵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蟾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赵王派大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只许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锋。匈奴摸不消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李牧加紧训练部队,养精蓄锐,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他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士兵与敌骑交手,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匈奴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于是亲率大军直逼雁门。李牧已料到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兵分三路,给匈奴单于准备了一个大口袋。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落荒而逃,蟾褴国灭亡。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