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时间:2023-05-13 23:59:22 松涛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在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教育的局限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人类近代科学觉醒和科学成果的大爆发,出现在西欧,而不是原本具有古老文化以及农业生产力发展基础的中国?这是一直困扰我们思想的问题。

  其实,所谓科学的研究,发蒙于人类生活早期。一切活动,都在自然环境里发生,而解决问题也要依靠与自然力的抗争与借用自然的力量。于是各类生产和生活工具被制造出来。冶铁炼铜,这算化学工业的初步。天文学与农业发展的相关性也被注意到,而且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是否可以这么说,所谓科学发展总是要因为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作为动力基础,而支持科学研究不断成熟?早期中国的科学发展与其农业生产的需要,有很重要的关系。因为要精耕农业,所以各类农具就被发明了。农历的发明也是解决农业生产问题。

  遗憾的是,在一个社会的智识阶层,当他们与生产隔离时,则这个社会在生产革新上就缺乏了进一步提升和实现生产力改造的机会。中国社会较早出现了教育,以及设计了科举制度。这是促进中国社会发育高级文化,以及实现社会有序管理的重要举措。然而,这种教育有其局限性。中国教育的先天优势与不足并存。这个局限性体现在:

  这是一种贵族教育,社会的极少数人可以接受教育,即社会的智识发展与知识积累,天然排斥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劳动者子弟很少有机会读书,接受教育。于是,这个教育,因为服务人群的原因,也就拒绝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甚至鄙视劳动者。

  这种教育主要为人文教育,即鼓励学生有儒家思想,参与到未来道德社会的构建,而较少鼓励学生接触大自然,了解自然规律。原本有了很好基础的天文学、化学、医学、以及机械化制造等,作为技术不被重视,也不成为教育的组成内容。

  于是,这种教育被几本儒家经典所束缚了,思想也被局限住了,缺乏对于改造自然的兴趣。反之发展出成熟的贵族艺术,以及官场学问。这就是人类的社会政治文化,因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个资本主要表现在政治文化,以权谋为主。即使在民间也发展出厚黑的学问。一大批聪明人,本来是有条件实现社会革新生产力创造的,却白白消耗了高贵的智力资源,用在了贵族消费,以及在诗词里发发牢骚。

  这种教育,还反对资本经营,以及民间多样文化的发展,即希望以一元化的东西,来规定好你要思想的,行为的。这被称为礼仪教化。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可能在民间自然经济条件下,发展出一个资本优势阶层。也就是一批人依靠商贸联系变成有钱人,而他们因为有钱了,要参与到政治格局中来,这种革命在中国社会不会发生。民间资本经营受到限制和打压,商贸主要为国营,而小资本经营者在社会上没有地位。这造成一个问题,以资本聚集,支持工业化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不太可能产生这种裂变效应。作为政治集团是非常警惕,作为宗教力量和资本力量,与之构成威胁的。

  当教育出现了这些倾向,而且价值观非常清楚——服务于封建贵族统治,需要实现思想上的同化,以及在行为上割裂了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时,则这个社会最具有智慧,而且可以累积智慧,发育出科学成果的一大批,一代一代的人,都成为了社会生产的边缘人。他们袖手旁观,与人类革新生产力,没有贡献。这就是说,教育有问题,也连带社会文化出现问题,从而造成一个事实——在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地方,有知识传承的地方,却没有发展出科学,没有跟上生产力发展的步伐。

  教育发展出现人文化倾向,逐渐排斥与劳动的关系,让接受教育的人,不去参与劳动,甚至他们自以为高贵,鄙视劳动者。这个现象,在欧美教育中也出现了。本地人更乐于接受金融、法律等专业教育,拒绝理工类学习。如今遗民孩子,他国留学生弥补了这一类教育的空缺。教育的短板,在社会建设中的因应效应不是很明显。可是,这也埋下来一个发展隐患。也就是教育也因为人的需要的满足,逐步走向贵族化了,奢靡与享受成为一种大众思想。

  也就是说,教育若与生产相脱离,不论是哪种教育,都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我们对于传统教育的如此反思还不够。或许,打破教育的局限性,解放智识人群的思想,把人力与智慧的力量都焕发出来,才是未来教育革新最需要做的事。

  孩子讨厌的中国传统教育观

  一、命令式教育

  把孩子管的严厉是一件好事,可是并不是没有反驳的权利,任由家长的指挥,这样会让孩子的世界里充满限制,时间长了会让他们产生压抑与反感,所以家长们正确的教育方式是需要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他协商出共同的意见,让他可以轻松愉快的成长。

  二、丢掉唠叨

  中国人唠叨就是一个通病,许多事情喜欢重复的提起,特别是妈妈级别的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用自己的唠叨来督促孩子,反复的念叨自己烦了、孩子也烦了,这样对于教育反而也没有任何的帮助,所以要纠正这点,你可以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首先找到根源,耐心的与孩子沟通,学会尊重与了解他的心态,让他容易接受,也是比你啰嗦要有效的多。

  三、比较心理

  父母对于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要让孩子有一定的成长空间,而不是在互相攀比中去寻找孩子的不足之处。中国的家长很喜欢把孩子拿来比较,甚至是炫耀他们的长处,其实这样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不仅对于孩子成长毫无帮助,反而会让他们更为沮丧与反感,如果是内向的孩子,甚至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家长们需要的是给予孩子一些正面的指导与鼓励,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四、只关心学习、不关心其他

  现在的父母教育孩子,更多的是注重学习上,只要他们的考试成绩好,回家认真最好作业,有时为了让他们多元化,会报一些学习班,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对他的心理想法一点也不重视,时间久了孩子的叛逆感就会出现,这样是很失败的教育方法。其实父母们可以因材施教,不做盲目的安排,让他们自行愉快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从古代建国以来,我们从历史上看,自汉朝统一中国之后,在教育制度上,就有了一个很精细很明确的概念, 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以说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尚未发觉文明之前,中国人已经十分重视教育:深知唯有教育才能解决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才能够帮助人类自己安乐和平;深知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与国家民族之前途密切相关;而小学教育是扎根,教育应从儿童着手,所谓童蒙养正。

  教育的中心是孔孟教育,一直延续到清朝。孔老夫子有教无类—— “教不倦,学不厌”的伟大精神光耀千秋。那么,我们首先要问教育是什么?在中国孔孟传统教育理念中,教育就是生命、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天地万物、与宇宙的关系。

  现在,让我们超越时空,从《礼记》上领略中国古代的教育场面和读书之乐:童子七岁的时候,离开父母跟著老师,只有节日,才能回家看看父母。跟著老师学什么呢?学洒扫应对。换一句话说,他所学的是生活教育。他在学校里面能够侍奉老师、侍奉学长,回家去自然就会孝顺父母,尊敬兄弟姊妹,这是伦理道德的教育。除此之外,就是背诵重要的经典。老师选出来教他读,督促他背诵,一遍一遍去背 ,一天要背几十遍、上百遍。诸位想想这目的何在?是不让学生胡思乱想。小孩不给他事情做,他会胡思乱想,用这种方法训练他的智慧。整个小学从七岁到十二岁,都不讲解义理,就是叫他背诵,背得滚瓜烂熟,他心里没有妄想,只记诵许多圣哲的智慧结晶。十三岁入太学,太学授课就是讲解研讨。太学里的老师教学,不一定是在讲堂里面,摆著书本坐在讲台上。那时候学生少,一个老师大概只带十几、二十个人,这样小班,老师也都是专家,对于学问,他一生专攻某一经论,他专讲授这个科目,老师往往带着学生游山玩水,领略大好山川,旅行授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归来,他的课程也讲授完毕。为什么呢?课程典籍老师背得很熟,学生也背得很熟,讲课不需要带课本,讲到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每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没有空格;不管哪个地方刻书,都是这个规矩。所以上课不带书,老师带着学生去玩 ,带着酒、带着菜,学生替老师拉车,服侍老师,教学是那么自在快乐。所有要修学的课程都在小学完成背诵,以后就不要再用书本了。现在诸如国学大师南怀谨,他到七十多岁写文章,引经据典,随手拈来,这都是他小时候背的。

【中国传统教育的局限性】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作用及局限性01-17

法律局限性的论证10-01

中国传统教育遭遇冲击 华裔少年儿童欠缺创新力08-04

等值翻译及其局限性12-11

网络对传统教育的影响12-10

关于命题作文的局限性10-05

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09-03

论雅典民主法制的局限性10-01

析合乎语法性判断的局限性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