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妈妈可以不抓狂

时间:2021-08-14 13:42:51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做最好的自己:妈妈可以不抓狂

做最好的自己:妈妈可以不抓狂少教多学随想 60   文/陈禾我写了《我不,我要,宝宝抓狂怎么办?》博文后,已经将近半年没更新博客,健康欠佳、太过忙碌,这些都是可以言之成理的借口,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在观望,也在思考。在新浪微博,这半年来每天向我提问子女教养问题的家长越来越多,虽然我竭尽所能地回答,尽量不让提问者失望,但心中总有一种“很不是滋味”的感觉。为什么?我的博客已经写了十几万字,微博也有几千条。家长询问的问题,多数都是不止一次回答,或者在博客、在微博中说得很详细了,可为什么还是有家长,特别是妈妈们一问再问同样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我抽空检查了所有提问者的个人身份,令我诧异的是:数以千计的提问者,竟然一半以上不是我的粉丝。新浪微博的特点是:你没加我“关注”,就不能看到我的微博,不看我的微博或博客,随时有疑惑就提问,我怎能够用微博规定的140字来说清楚问题?不能说清楚就等于没有回答,那我还一一回答,岂非浪费时间?这样瞎折腾,何苦?再说,面对这些在微博没加我关注,不读我的博文或微博的爸爸妈妈,我究竟应该以专业的态度去回应?还是只对他们打个哈哈?孩子的心智成长教育不是物理现象的当然,也不是加入什么就起怎样的化学反应那种必然。不同家庭结构、不同成长环境各有不同的影响因素,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教养能力、不同的孩子秉承的先天气质也因人而异。不先掌握这些特点,就凭我说140个字就能解决问题吗?但我也从这些提问中发现许多家长,特别是母亲们,都那么地焦虑?以致于一些本来不必问就能想通的小事,也急不及待地提问,这里反映了当前亲子教育面对着一个严重课题:家长都很担心孩子的未来,然而在现在可以努力做好的事,却没好好用心。担心而不用心的结果就是:面对抓狂的宝宝,妈妈也一样抓狂! 妈妈为什么抓狂?    妈妈的抓狂并非自己愿意如此,那么是谁在为难她们?或者仅仅是“不自觉”?分析了所有咨询者提供的案例,我总结出5个令妈妈们抓狂的因素:1.       不曾用心去了解并接受宝宝的特质不了解,或虽然了解却没接受宝宝的特点,因而在回应宝宝的需求时,总是把局面弄得越来越糟,最终是让自己束手无策。例如,宝宝从厨房里拖出一箱子的五谷杂粮,都倾倒在地上一样一样把玩,妈妈一看之下便火冒三丈。宝宝在探索学习呢!他研究得何等专注?如果妈妈了解到他的需求,蹲下来,和宝宝组成临时的“研究小组”,和他一同玩。你可以引导他认识这些宝贝,然后让他知道哪些可玩?该怎么玩?哪些不可玩,不能糟蹋了妈妈的这些宝贝。这么做,宝宝就会很听话,你也就不会发火。2.       不曾用心去了解并接受宝宝的情绪宝宝还欠缺自制力,随时都把情绪写在脸上,混合在哭声和身手动作之中。不用心去观察和琢磨,就领会不到宝宝发出的情绪讯号,经常看不懂或判断错误,于是无法及时地准确地做出回应,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宝宝“特爱啼哭”、“躺在地上耍赖”、“脾气很犟”、“叛逆、总是不听话”,妈妈的这些倾诉充满委曲与无奈。然而仔细想想,宝宝变成了这个样子,不就是你“训练出来”的吗?已经这样了,怎么办呢?许多妈妈就只学会两招:一是“哄”,希望宝宝饶了妈妈,不再刁难,过得一天算一天;一是“冷处理”,就和你对着干,让你知道哭闹不管用。先不说这些招式是否可行有效,这种见招拆招的做法,恐怖之处在于“祸留未来”,问题没解决,妈妈的压力锅总有撑不住的一天,那时怎么办?3.       不曾用心去感受宝宝的想法和心理需要成功的亲子互动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妈妈以宝宝的视角来观察、感受宝宝的心理需要,这就要求你有同理心。如果你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偏见来回应宝宝的需求,就是画地为牢,始终跳不出自我中心的掣肘,你就无法以平和的心态来和宝宝互动,这么做的结果当然是改变不了宝宝。例如:小宝宝无论高兴或生气,挥动小手就给你一个摧心掌,妈妈被打后怎么做:“打也打了,道理也说了,可就是不改,怎么办呀?”另一个例子:孩子被小朋友打了一下,于是立刻教育他:“你不能这么软弱,要打回,不能总是被欺负!”不到一岁的小宝宝为什么打妈妈?为什么打玩伴?是欺负吗?大人的思维和经验认定打人是犯错,必须通过处罚让他悔改。但在小宝宝的世界,打人和被打,都只是一种情绪表达和沟通的'方法,哪来谁对谁错?他没犯错的感觉,当然听不懂你的话,不会让你获得预期的教训效果。4.       不曾用心去观察或强调过程,只是盯着结果幼儿的学习活动和玩游戏都是在促进心智成长,通过体验建立早期经验,所以重点都在过程,有良好的、顺畅的过程,自然就会有良好的结果。但在功利思想驱使下,许多妈妈做事都不看过程,只盯着结果。例如:孩子不吃饭,只爱玩,于是就让他玩着,自己追着他喂饭,结果总算完成吃饭的任务;孩子闹个不停,给他手机或iPad,结果他静静地独自玩着就可以不操心了。看待学习更是如此,例如识字和认知,你让他在iPad或电脑上调出教学软件,很直观、很有趣,不必动脑筋,很快就“学会了”,在显示屏上画图更容易,按按鼠标,就可以完成一幅“很有水准”的画。结果很完美。很完美吗?没有过程,就等于没有学习,没有成长,而在这同时潜藏着的危机比“祸留未来”更为严重,几乎是立刻发酵的种种难题,总之让你不得不抓狂。5.       不曾用心去为宝宝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影响孩子成长的后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人文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上学条件、家庭氛围和家里长辈在孩子教养的问题上是否同调与默契。而这一切条件,本来都应该为妈妈提供,现在却成为妈妈最烦恼、最容易陷入无助困境的梦魇。妈妈在国家与社会中毕竟只是微小的一分子,如何与不良人文环境抗衡?唯一可为的只有给宝宝提供一个温馨愉悦的家庭,然而在许多家庭中,爸爸总是孤云野鹤,经常在亲子生活圈中缺席,让妈妈独自挑起育儿的重担,于是重重的压力,让妈妈不胜负荷,稍有不顺心的事,就难免情绪激动、情感崩溃,这才是妈妈最为无奈,最是不能不抓狂的原因。 做最好的自己谁都不能撇开社会的压力和影响,然而,我们却可以在自己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得最好。“做得最好”当然不等于解决了一切负面的干扰因素,但至少可以解决了一半,而另外的一半,可以在了解并接受社会的制约下,坚持自己的育儿理念,以不变应万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孩子的成长争取最佳的条件。这样做,一方面是协助孩子实践“做最好的自己”,一方面知道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对孩子无所亏欠,于是经常感觉到心安理得,无怨无悔,这样妈妈就可以不抓狂。我不认可逃避现实,所以不主张学习庄子的“庖丁解牛”,那种钻空子的做法尽管样样事情都可以应付过去,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益有害。但我喜欢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父母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核心价值下,“处不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几句话涉及许多学问,我不可能在这里说得清楚,但是,我建议家长们好好体会老子以车子作为比喻的“当其无,有车之用”,用些智慧在“无”的这个自然规律中去多想想,好好体会我经常说的“不教而教”和“顺势引导”这两个亲子早教的教育理念,能够做到,你就是一个用心的妈妈。你就实现了“做最好的自己”,那时,你就可以“不抓狂”。这么说来,只要实践“做最好的自己”,妈妈就可以不抓狂。这不是空谈理论,实践“做最好的自己”只有一个秘诀——用心,再加12个教条:1.    坚持“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把亲子关系定位在做孩子的成长伙伴,不是教师也不是暴君。2.    坚信孩子的成长之路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婴幼儿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协助孩子“心智成长”。3.    了解并接受“心智成长”的机会窗口,找准并抓住每个机会窗口,孩子的学习才不会徒劳无功。4.    心智成长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效可行的体验过程。5.    体验式学习不能依靠灌输式施教,只能通过游戏和认知活动,循序渐进,没有速成的办法。6.    接受孩子的先天气质和成长规律,必须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发展空间。7.    人文环境不如人意,但只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多用智慧,配合而不迎合,仍然大有可为。8.    学识、实践、反省、改进,是妈妈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谁也不能在当上妈妈就成为全能妈妈。9.    学会倾听孩子、容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尽早和孩子建立亲子双方都必须遵守的约定。10.学会控制情绪,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和孩子互动;放慢生活节奏,多些耐心,给孩子多些时间。11.教育理念必须一以贯之,教养手段可以更新改进,专家的言论必须参考,但不必惟命是从。12.把“快乐”作为座右铭,让孩子快乐,也让自己快乐。游戏、学习、生活,都以快乐为目标。这12教条要全部实现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做最好的自己”的要求下,你能做到一分就是一分,不必强求完满,只要用心,坚守着“做就对了”的信条,你就不会去和他人比拼,而是以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比,尝试做到“日日新”,你就会感受到自己的成就。这样的妈妈自然可以不抓狂。(文/陈禾)

【做最好的自己:妈妈可以不抓狂】相关文章:

换份工作,是否可以做最好的自己?02-10

做最好的自己02-12

做最好的自己02-08

做最好的自己11-06

做最好的自己01-01

做最好的自己800字作文-做最好的自己初中作文11-13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01-01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04-08

做最好自己的作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