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有许多父母为孩子费尽心血,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给他们吃一切可以买到的营养品,给它们穿最好最名牌的衣服,然而却谈不上真正了解孩子。——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这是教育最基本的原则,不了解孩子就没有办法教育孩子。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虽然孩子是千差万别的。了解孩子之后,采取的策略应该是扬长补短。对孩子的弱项要多鼓励、多帮助,但是不能指望他达到一个高的水平。他不是不想,没有一个孩子不想达到高水平,他是达不到。我们父母朋友可以做个实验,你自己选选,你肯定知道自己哪儿不行:你可能跳舞不行,你可能唱歌不行,或者你计算不行。但是,假如给你一个要求:你必须唱得好、你必须跳得好、你必须计算得好,你什么感觉啊?你一定痛苦不堪。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才有好收成;教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才有好未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必要)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并不是充分条件);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没有爱不行,光有爱也不行。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说得好:“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今天的孩子们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而绝大多数的父母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孩子成长中各有各的问题,想用千篇一律的爱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显然是不行的。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许多问题孩子,不合适的爱只能使他的“病情加重”。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门科学。既然教育是科学,就应按科学的规律办事。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到底有多少科学的成分呢?绝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完全是“跟着感觉走”,忽视教育科学,忽视孩子成长的规律。在许多家长看来,学生上课不听讲,就是“不想学”;不好好写作业,就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守纪律,就是“成心捣乱”;“早恋”就是“思想复杂、肮脏”;成绩一下降,就是因为“松劲”了。总之,他们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归结为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象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孩子的许多问题并不属于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而常常是心理问题或者能力问题。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靠一般的思想教育方式是解决不了的, 所以,每当家长用自己的错误方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茫然不知所措了,只会埋怨孩子不接受我们的教导,却不想想自己开的药方是否对症。请看一则题为《袋鼠与笼子》的故事——有一天,一个动物园的管理员突然发现园里的袋鼠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聊天。“你们想,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故事中的管理员很好笑,自以为袋鼠之所以能跑到外面,就是因为笼子太低了,于是不断地加高笼子,而忽视自身天天忘记锁门的错误。其实,我们很多家长就像故事中的管理员,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一味的抱怨孩子而忽视自身的错误,虽然辛苦,但其实很本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也就谈不上对症下药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问题家长”。“问题家长”并不意味着家长本人不聪明或不智慧。恰恰相反,有些人可能是成功的商人、成功的政府官员、成功的军人、成功的艺术家、成功的学者、医生,甚至可能是成功的学校教师,但他却不是智慧的家长、成功的家长。有些家长自己拥有成功的甚至辉煌的事业,但他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显得无从下手、无计可施、一败涂地。为什么有些家长自己拥有成功的事业,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很失败?原因就在于:家长对学校的教师期望过高,忘记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忘记了自己应该不断的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忘记了自己应该不断的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我这么爱我的孩子,为他付出那么多,但他还是不听话!”但医生从来不说:“我这么辛苦的为你治病,你怎么还不好!”付出和回报之间并不成正比!在生活中,还经常看到一些父母很生气地对孩子说:“我对你,真是恨铁不成钢!”其实铁是铁,钢是钢,这个铁是没办法变成钢的,而且铁有铁的价值,你也不要把它变成钢,可能铁好不容易变成钢也是废钢,也是派不上用场的钢。教育中有不少悲剧就是“恨铁不成钢”造成的。教育子女要比任何工作更难。作为父母,你会发现:孩子教育一旦出了问题,你根本无处找“替罪羊”,就是有替罪羊也于事无补,因为养育孩子的责任本来就在父母身上。孩子是家庭的“产品”,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家庭教育某个环节出现了偏差。孩子“生病”,必定能在父母那里找到“病根”。所以,我们说:“孩子生病,父母吃药”。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如果在家庭教育上失误,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家长唯一能够做的事情是:亲自为孩子提供有点科技含量和智慧含量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师组成“教育同盟”,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什么工作都可以找人代替,惟有教育孩子不能找人代替。家长一旦放弃了亲自教育孩子的机会,孩子就可能在漫长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学校生活中成为学业不良者,或者成为“问题孩子”。现代社会呼唤懂教育的智慧型父母涌现!智慧型父母的主要特点是:能够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冷静分析孩子成长出现的问题,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寻找恰当的科学方法,引领孩子健康成长。作为父母,不要盲目跟风,人家孩子学啥就让自己孩子学啥,人家孩子考哈佛我就希望自己孩子考哈佛,人家孩子上北大我就期望自己孩子上北大,你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道路。只有按照他的天性去培养他、只有孩子按照他自己的规律去成长的时候,他才可能获得幸福、获得成功。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最好是:“只要你尽到自己的努力就行了。”不要给孩子确定过高的名次要求,这才叫“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发现孩子就是发现孩子成长的规律,解放孩子就是打破束缚孩子的一些枷锁,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使孩子幸福。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获得幸福,这才是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相关文章:
孩子情况知多少 -了解是教育的前提01-20
尊重孩子 是教育的前提05-02
教育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类型02-07
教育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类型05-02
引导的前提:理解孩子05-02
教师心得:尊重孩子 是教育的前提05-02
关于尊重孩子是教育的前提的教师心得09-13
孩子的心声,谁了解04-22
如何更了解孩子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