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

时间:2021-08-01 17:19:31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天才 张 子 · 教育的终点是解放,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兴趣。解放,就是回归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天性和智慧;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天才,培养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因为人人都有一个自我,人人都有灵魂,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天性和智慧,每个人在某一方面都可以找到自我天才的出口。真正的教育来自于自我的而不是家长和教师,教师和家长只充当引导和激发的角色。 · 在中国,在世界各国,在这个人类社会教育当中,正缺少一种适合于天才(有天性智慧的,而不是偏见的)的重要教育方式,缺少生命意义的教育方式,没有人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天性和智慧的教育方式。教育是以成了人类的一个笑柄。培养天才不是成为国家的机器,也不是成为某种炫耀,而是成为他自己,一个自由精神和智慧的自己。因为自由和智慧,生命才有光彩,生命才有意义,才能真正地理解家庭、感恩国家和无私地奉献于人类。而现行的教育体制不知扼杀了多少爱因斯坦。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天才。不要误解,这句话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实,事实上我要说的,按照自然规律,所谓的天才其实是一个正常人,而其他人都是有意识病的不正常的;比方尼采所认为每一个人都受到社会价值观和意识的影响,每一个人都不属于自己,他们是一个个被价值观和道德意识驯化的生物。而那些极少的正常人能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人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真话,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正事,对于熙攘的名利就如同他们的破鞋。当然,所谓的正常人其实是自然天性的人而在现实意识中则是高等人或者具有大智慧的人,因为在人类的历史上,因为部落、族群、民族、国家以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意识的存在,人类变得混沌和糊涂,没有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生下来为了什么?随大流,人云亦云,把自己淹没在鄙俗之中,恐惧道德 “ 紧箍咒 ” 的痛苦而表现的胆小,还有些传统派、保守派则来自对自我的无知。 · 培养天才不是成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机器,也不是成为某种家庭、团体和个人的炫耀,而是让他成为他自己,让他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天性和智慧。因为自我无限的智慧,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才得到发现,时代的新价值才能被发现,你方才可以成为老子、庄子、苏格拉底,成为爱因斯坦,成为莎士比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其它,生命才会永恒。天才,只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的生物,千万不要把智性和愚性给颠倒了。           曾越是伟大的人,其罪孽越深,因为伟大窒息了许多人的平凡。谁有权?谁没有权?谁都有权成为天才!成为伟人!因为有时伟人的一面之词,混淆和障碍了每一个人成为伟大智慧的思想天空。几乎在创造的同时,分辨、汲取有可能的营养才是每一个人自身伟大的解放。尊敬、崇拜、偶像、仿效、膜拜、听话,那是人类所自我制造的无知和愚昧的道德枷锁。因此,当别人伟大的时候别想着你脑袋里则塞满了愚行。 · 任何教育不能达到天才标准的教育都是无用的和作废的,是践踏生命和浪费生物资源的。21世纪起,大学教育资质的标准将是颁发 “ 天才文凭 ” 而不是 “ 本科文凭 ” 。同时,研究生、硕士、博士、博士后、教授文凭和资质会得以废除或者推进,也或者其它。对于不相信的同志来说,就如同你对待低级生物一样的意识吧,因为他们本身并不值得相信。   · 在自然界,最能负载的牛和骆驼,它们往往具有反绉的本领——谁又说天才不是如此呢!如果告诉一个傻子他将来能成为总统或者首相,那么傻子的干劲和悟性总有一天也会让自己成为天才。 · 培养自我兴趣和激发自我兴趣是回归自我最基本的路径和方法,是一个人走向天性和智慧,是成为天才的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否则所谓的教育将是徒劳的和泯灭人性的。佛是智慧,是一种方法;天性是智慧,也是一种方法;真理是一束星光,也是一种方法。天才,就是把握了天性、佛性、道性或者说真理的方法。 · 教育是解放思想,是到达天性而认识人类的本质命运和具有创造一切新价值的的过程和方法。如同莱布尼兹(Gottfried von Leibniz)所说的:“ 对一点点物质,如上帝之目那样锐利的眼睛可以洞察宇宙中事物的整个过程,包括那些现存的、过去的和未来将发生的。” 还有人说,成为天才的那一刻就是知识的死亡轮回的那一时,比方尼采认为一切价值都要被重新评估和发现!这,比较符合自然之天性规律。          总结自己,而不是学习别人,自己总结,而不是阅读智慧!中小学教育偏重于培养兴趣和激发兴趣;高中教育偏重于思维、方法教育,大学教育则要体现于彻悟与智慧,也就是自我天才的发现,自我的一种天才方法的形成。再者,高中理科生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至少志趣相投的学生可以自发团结一起成立个人或团体实验室;文科生至少在高中开始写书,而不是闭着眼睛开垦书本。——学习不是目的,创造新价值才是根本,社会锻炼和自身创作也是关键和核心。 · 教育不应当拘泥于学校或者学院,更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学习,社会的任一角落。所谓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的孔子思想,那只是个人的私家偏见。孔子并不明白宇宙之真谛和自然之性情,或许 “ 天赋 ” 有限,至少不应该作为人生标准。在当今社会,或许至少提前10年,生命才得以延长和更有意义。   文摘:网络      编辑:极品女红

【教育的目的】相关文章:

教育实习的目的02-08

教育实习目的02-08

教育实习目的02-10

教育实习的目的01-11

教育的最终目的11-16

教育目的实践总结11-17

教育实习目的与意义02-08

中学教育的实习目的02-08

生物教育实习目的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