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教学管理常规
承德市教学管理常规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包括教与学两部分,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井借助教与学过程管理来实现.因此,构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研究过程管理的方法,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有助于落实以教学为中心的目标要求,有助于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任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一、教师教学常规
教师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常规主要是: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实验、考试(测验)、教学研究等.
(一)备课
备课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教学目标明确 .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国家教育目标、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教学目标,制定每学期学期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思路及其在学段中的地位,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定位合理。
2.资潭开发充分
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井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棘.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合理计划并发挥图书馆(室)、卖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提高学校设施、设备使效益.要广泛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3、教材钻研透彻
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知识体系和编辑结构,明确教材中的重点章节(课文)和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注意补充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等资料,整合教育资源,做到思路清晰,容量恰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贴近学生。
4、主体地位突出
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堆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
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5、教法合理有效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挂能)的关系,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实现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有效学习。
6、过程设计缜密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意课堂操作的方式和步骤,对情景、例题、基本训练题、演示实验,教具使用、提问内容,板书设计、布置作业等都要周密思考,注意层次、坡度、密度、难度,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形成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7、教案规范完整
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板书设计,教学步霹,练习反馈,作业布置,教学后记(随笔)等。每节课、每种课型均应有完整的教案。青年教师应各详细教案,重在规范;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应有教案,重在创新。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表达正确的教学理念,展示必需的教学艺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表现适应课堂教学的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使课堂教学目标明、“双基”实、过程优、方法好、效果显著。
1、教学目标明确
每节课都应有清晰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紧扣教学日标。
2、教学内容准确
教学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善于挖掘思想方法,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度适当。
3、教学方法科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讲课时间不能多于学生活动时间.要通过教案或学案的使用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实效。要适时速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井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4、信息反馈及时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态,注重有效信息的收集,适时适当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弥补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
5、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实验操作正确熟练。要严格按学校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不得擅自推销教辅资料,准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仪式;上课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学无关的事。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6、教学艺术精当
教师教学中要讲究教态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实验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设问,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启示和感受。要根据教学情境机智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掌握技能的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有利于调节、改进教学工作,及时的进行校正和不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作业原则上应该“有留必查,有查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针对性,做到精心布置,细心批改,反馈及时,方法有效。
1、作业设计精心
作业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倡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提倡贴近生活适时适量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化的课外作业。
2、作业布置适当
作业布置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精选作业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作业数皇,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自由支配的时间。作要符合学科特点,对完成作业的形式、时间和书写要求要有明确要求。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提前做。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
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批改反馈及时 ;; ,
作业批改必须及时,重在靛出作业中的问题和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和学的要求。作业要统一批改等第,正确使用各种批阅符号,注明批改日期、作业订正的要求等。可采用标明正误、加注批语和评语、集中讲评等形式反馈给学生,作业本必须在下次作业前处理好发给学生,不得几次作业一次处理。批改作业后,应区别情配及时讲评,及时督促学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提供平行性矫正的作业或指导学生总结经蕊季坦丑堂生超芦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提倡教师“面批精批”,提倡教师用激励性语却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和拓展延伸必不可少的一环。课外辅导要注重差异,分类指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1、规范辅导要求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不得随意占用学生自习课;要明确辅导的对象和任务,研究辅导策略,确定辅导重点,制定辅导计划,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增强辅导的针对性。
2、强化分类推进
教师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借助课外阅读指导,开设学科讲座等形式,为他们提供越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促使他们脱颖而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基础性缺陷,帮助其克服困难,增强学习效果。
3、中个别辅导
对个别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应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学业上的问题,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多给他们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教会其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要善于组织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五)实验
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验证所学的理念,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技巧;同时,也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研究性学习的品质的养成起着重大作用。实验要做到精心准备,科学演示,手脑并用,总结方法,注重实效。
1、科学安排实验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科学效。
2、课前研究实验
教师课前要关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精心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并在上课前对实验室做,熟悉实验过程,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3、课堂落实实验
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实验2人一组为宜,有条件的学校安排单人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试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4、开发探究实验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进行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提供学生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提倡教师开展探究式实验活动,提倡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等科学活动。
5.完成实验评价
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试验情况,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教师要布置实验必需的作业,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井认真批阅和评价。
(六)考试(测验)
考试是教学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对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诊断教学问题,监控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工作等都有重要意义。教学测评要做到测试及时,命题科学,评价多样,方法合理。
1、科学组织考试
提倡为诊断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而组织的随堂测试。
2、改进考评方法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提倡口试、开(闭)卷考试、实验操作评价、综合性学习考察、调查报告等多种考评方式,提倡学生、家长、同行、学校、社会共同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努力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与考试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3.认真进行命题
命题是教师的任务之一,命题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智力发展水平,体现教育性、教学型、发展性。要注重学生的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考试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的功能。试卷编制从易到难,题型多样,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不出偏题、怪题。要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查,科学地把握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提倡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题库,努力实行教考分离。
4.严格监考要求
期中、期末考试时,监考教师必须在考前15领取试卷,考前5分钟进考场做好准备,按规定时间开考和结束。监考时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考试结束时认真清点并整理考卷;如
实填写考场报告单.
5、客观评定成绩
试卷原如上密封装订,严格按评分标准阅眷,提倡流水批阅试卷,以确保学生成绩的客观公正.要科学合理制定评分标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充分肯定学生的.创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和谐发展。
6、强化质量分析
(七)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室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增强教学研究意识,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实践性是教师教学研究最根本的特征。
1、关注教学问题
教学研究要向教学实践回归,以教学问题为起点,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归宿。
2、强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师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教师要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用“研究”的意识强化日常的教学设计活动.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研究中要重视同伴互助,通过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深度交谈、专息研讨,集体备课等方式加强协作.
3.立足教学行动
教学行动即把教学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教师的上课、听课、课例的研究是教学行动的主要内容.教师上课既要按设计的方案行动,又要突出探索性,不拘泥于事先的设计,使上课成为师生共同再创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等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10节。要以课例为载体,研究课堂教学中理念、行为和方法,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做比较,认真汲取、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教师在听课及课例研究中要坚持自己的行动跟进。
4.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学研究中,要把教学设计的过程作为行动前的反思,把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作为行动中的反思,把对过程的思考变为行动后的反思.在教学反思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合理的实践性知识,既成为教育者,又成为受教育者;既成为践行者又成为评论者,把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提倡教师每学期读2-3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经验介绍,或每学年读二本教育教学的著作;提倡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5.优化成果表达
教学研究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教师每学年要努力做到“五个一”,即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提供一份用于评比或交流的教学设计或多媒体教案,设计一份试卷,撰写一篇考研论文、案例或总结,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案例研究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应通过案例的研究与积累提升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水平。研究成果表达要亲切,日常化、生活
化具有可读性、启发性,让人心领神会、引进共鸣.
二、学生学习常规
学生学习常规管理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也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学习常规主要有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作业、实验、考试(测验)等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通过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学习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预习要做到内容系统,方法科学,习惯良好.
1、养成预习习惯
制定预习计划,明确预习任务。养成先预习后上课的习惯。
2、掌握预习方法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习要求,通览所要学习内容,找出重点难点;初步预习课后习题,尝试完成书上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收集课外学习资料,整合学习资源。对预习中发现的学习缺陷及时弥补,为新课学习扫清障碍;把经过自己努力还弄不懂的问题标出,确定听课重点.
3.提高预习效果
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学科预习时间,重点加强对薄弱学科的预习.预习的方法要从小培养,随着小学、初中、离中阶段的变化,预习的量与质应有所区别,追求最佳的预习效果。初、高中生耍力求做到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上课,以便在课堂上得劲解决。
(二)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要围绕学习任务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眼、耳、手、口、脑并用
进行思考、质疑、辨析、总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1.课堂学习准备
上课前应从知识上(通过预习完成)、物质上(准备好所需学习用品)、心理上(是大脑处于最佳状态)做好准备。按时进入教室上课,保持安静,不随便缺课.
2.课堂学习要求
专心致志听课。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上课注意力要集中,要特别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白问题的实质。要重视知识的领会和巩固.
敢于质疑提问。课堂学习要勇于发言,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和交流,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
带着问题思考。根据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围绕教师讲课重点认真思考,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善于辨析对比.关注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比较与自己思考时的异同,从中学会解决问属的方法,从“学会”到“会学”。
有效做好笔记.中学生要抓住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板书要点、重要方法,有针对性、有选择做简要的课堂笔记。
学会归纳迁移。课堂学习要注意归纳总结,掌握本节课中核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尝试举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模仿、类比、辨别等,举一反三,学会迁移;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课赏学习品质
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学习,感受课堂学习乐趣,提高课堂生
活质量.
(三)课后复习
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查漏补缺、提高完善的功能;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强化记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善本技能.认真而有效的复习要注重思考,做到及时反思,认真总结,有效提高.
1、养成复习习惯
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养成先复习后完成作业的习惯.应坚持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复习,不断提高复习质量.提倡过过阅读课外书籍,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写读书心得笔记等方式来拓展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2.坚持课后复习
消化知识.围绕教材重点和教师讲课要点明确复习要求,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
有效记忆.课后及时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回忆,记住重要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记忆能力.
比较思路.课后及时比较教材思路、教师讲课的思路、自己的思路等,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归纳整理。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尤其是教师板演中的核心知识、重要方法,理清思路,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总结新内容中的学习方法,握重要的知识技能,达到课时目标中要求。
要把“记住了”,“会用了”作为检查复习效果的基本要求。
3、学会系统复习
三轮复习:一轮-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梳理知识点、查弱补漏为主。二轮-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专题研究。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化的知识技能。三轮-模拟训练,积累考试技巧,提高运用知识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4、提高复习效果
“温故而知新”指的是复习效果和复习境界.要提高复习效果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课后复习重在及时,贵在坚持和规范;章节复习重在提炼,贵在方法和体系;考前复习重在准确,贵在总结和有效。只有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经过经常的、及时的复习,才能巩固已学知识,只有反复的、深入的复习才能深化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据其本质含义,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四)作业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重要过程.作业要做到认真完成,及时订正,一丝不苟,求准求精.
1.规范作业要求
认真、独立完成常规作业,书写工整,步骤完整,格式规范,及时上交.作业遇到困难,难以独立完成时,要主动请教教师或同学,不抄袭他人作业.及时自主或合作完成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作业,主动参与井完成分工,保证作业质量.
2.合理完成搐坐
作业前应先复习教材,弄清所学字词;语法、句型、概念、原理、法则、规律、公式,然后再做作业,以减少差错;要充分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学习资料,做好完成作业的准备,
作业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明确方法和步骤,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作业的速度。
3.提高作业效果
完成作业需要注意学习方法,不要简单进行模仿,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探究和归纳,开拓解题思路.提倡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选择最优解法,形成迁移能力和良好的解题能力。及时订正作业中的差错,分析错误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弥补措施.对一些典型错误要注意收集,并建立“错题册”。
(五)实验
实验室学生学习重要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仪器设备,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变化来获得和验证知识,形成一定技能的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意义重大。实验要做到精心嫌作,仔细观察,合作探究,科学归纳.
1.规范实验准备
做好实验所需的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
2.正确完成实验
保持实验室安静和整洁,遵守实验规则,确保实验效果,确保安全.实验时,注意力要集中,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准确详细记录实验数据,不得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 实验后,对所得到的数据要进行认真分析,做出实验结论,井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3.培养科学素养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机,有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结合课本中的实验总结实验方法,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要把验证性试验和探索性实验结合起来,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活动,增强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
(六)考试(测验)
考试(测验)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考试可以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改进学习方法。考试要做到了解自己,寻找差距,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1.做好考苗准备
考前在教师指导下全面系统地复习功课,并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精心进行考前准备,不仅包括学历(知识、技能、方法等)、心理(认识、情弗、意志等)的准备,还包括要了解考试时间、方式,科目、考纲、考纪等,做到心中有数.
2、要以诚信的态度对待考试,遵守考试纪律,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自身的实际水平.根据不同类型考试(闭卷、开卷、操作等)的要求完成考试.考试时,审清愿意,理清思路,迅速作答;书写工整,画图准确,解答完整.
3.提高考试效果
考试中能正常发挥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临场心态和考试技巧非常重要,在考试中要克服急躁、慌乱、紧张等不良心态,并掌握先易后难、娴熟后生考试方法,拿足基本分,争取的高分.
4.重视考后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对考卷进行自我质量分析,找出知识、技能方面的缺陷,写出考后反思,坚定信心,改进学习方法,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学习效益
【承德市教学管理常规】相关文章:
常规教学管理策略12-05
小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09-23
常规教学管理经验交流07-14
教学管理常规一《教案评比细则》03-11
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总结11-05
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常规探新10-10
教学管理常规心得体会(精选10篇)07-05
2021年小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09-24
最新常规教学管理制度(通用5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