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探究
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探究作者:凡人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的愿望,是对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清晰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志。那么,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充分思考研究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要求,围绕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1、了解教学目标的两类表述方式。
在制定教学目标前,必须清楚两类表述的方式。其一,是采用结果性的目标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有明确的行为动词,可测的教学结果,可评价的学习过程1。这种表述方式一般都应用于“知识与技能”,如:小学四年级的排球:双手正面垫球,第一课时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排球的基本垫球知识,能说出双手正面垫球动作要领及手臂的击球部位。
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模仿、自主练习,做出正确的正面双手垫球的手臂击球动作、击球部位正确,学生可以连续自垫3个以上,其中40%以上的学生动作协调。
其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者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态度,难以用结果表明或者衡量的学习内容,行为动词一般采用体验性和过程性的1。这种表述方式一般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
情感目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具有较好的组织性、纪律性;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创建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2、深入探析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
要清晰地表述教学目标,必须对以下的几个问题有个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清晰地表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
1)把握目标表述的四要素。目标表述的四要素是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如:通过直观式教学(行为条件),学生(行为主体)了解排球基本的垫球知识,能说出(行为动词)双手正面垫球动作要领及手臂的击球部位(行为程度)。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表现程度,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2。
2)明确教学目标行为的主体。新课程以来,提出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那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表述时,应该把学生作为目标的“主人”,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目标行为的主体。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应该把学生作为行为主体,改变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表述方式,如:“教会学生……”、“让学生掌握……”等。但在表述时,“学生”两个字有时可以省略,即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必须从文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行为主体是学生。如: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排球垫球的基本知识,能说出双手正面垫球动作要领及手臂的击球部位。本目标表述中,主体学生省略,但是我们从文中表述中可以知道目标表述的对象是学生。
3)恰当使用动词。行为动词用以描述行为主体(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那么在使用动词时,需要思考行为动词表现不同层次的学习结果。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教材内容应该达到的要求,和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恰当地选择行为动词来明确地表述应达到何种结果,以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课程度性。如: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模仿、自主练习,做出正确的正面双手垫球的手臂击球动作、击球部位正确,学生可以连续自垫3个以上,其中40%以上的学生动作协调。本目标表述中,所选用的行为动词“做出”“连续垫”,可观察、可测量性地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
4)说清表现结果可能产生的情形。表现结果产生的情形,即教学最后的效果设想,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结果产生的情形加以说明,一是指出结果行为产生的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者范围;二是指出学习行为或者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1。在实际的制订课时教学目标时,因为学生存在的较大的差异性,那么教学目标的结果情形,可以用动词体现程度的差异性,如:初步掌握、进一步掌握或者熟练掌握等,也可以通过具体的量词或者百分数去体现学生的学习结果。如:“至少掌握三种跳绳的方法”、“70%学生能连续垫4~6个”等。因为教学目标是预设教学结果的情形,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存在生成性的发展。所以,教学目标是作为教学结果情形的底线而设定的,是教学结果情形的最起码要求。
例如:
1)小学四年级的排球:双手正面垫球,第一课时。
技能能目标:学生通过模仿、自主练习,做出正确的正面双手垫球的手臂击球动作、击
行为主体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表现程度
球部位正确,学生可以 连续自垫 3个以上,其中40%以上的动作协调。
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表现程度
2)初中三年级,快速跑第一课时。
技能目标:通过学练, 学生 了解快速跑中步频与步长的关系,改善 步频和步长提高
行为条件 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
自己的快速跑能力。
表现程度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的含义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课程目标、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和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去思考教学目标,同时还应该思考预设教学目标和生成目标的关系,选择可行的教法和学法,以求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参考文献:
[1] 严先元.《教师如何设计一堂好课》[M].东北示范大学出版社, 2007.4
[2]吴健.《体育课教学目标叙写的问题分析及其矫正》[J].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0年第2期
(发表:体育教学)
【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探究】相关文章:
制定教学计划12-13
教学计划的制定08-29
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要点与方法介绍02-16
制定大学教学计划通用11-11
制定阅读教学计划10-13
体育课教学总结11-10
体育课的教学反思04-07
体育课教学反思11-08
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02-11
混合式教学探究英语教学心得11-10